钢琴教学中的美学原则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钢琴教学中的美学原则,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钢琴教学中的美学原则

【摘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们物质生活的丰富,大多数人对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钢琴作为一种可以提升修养,培养人格的文艺形式,开始在全社会普及。在这样的背景下,钢琴成为现代化优质教育的一大组成部分,钢琴教学中的美学原则成为重要依据。

【关键词】钢琴教育;美学原则;学习素养

钢琴技术提高需要专业的教育,钢琴教学应该走一条更为规范化、合理化、高效化的道路。艺术教育中的钢琴教育,具有知识面广,表现力丰富,审美性强等特点。这就决定了钢琴教育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以美学原则为依据。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美学素养是学生能够受到良好教育的关键。

一、钢琴教学的要求

(一)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作为教育的引导者,需要对每个学生有一定的了解,根据其基础的不同设置不同难度的教学要求。在钢琴教育的初级阶段,用恰当的方法提升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功。在坐姿、手型、基础弹法等方面严格要求。在教学活动中适当使用特别的教学手段,提升学习兴趣,保证钢琴教学取得实效。制定教学评价机制,有褒有贬、有赏有罚。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对于基础性训练所取得的效果,只有进行合理的教学评价,细致的分析学生学习各阶段的发展情况,才能得出结论。因此,对基础性训练进行合理评价是十分必要的。

(二)对学生的要求

学习钢琴,学生要有坚持、有毅力,在基础方面多加练习。掌握指法、坐姿、手型等,抓住教师教授时讲述的知识要点,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要求其充分利用休闲时间对各关键部分进行练习,做到“熟能生巧”。

(三)有针对性的对钢琴基础进行训练

1.对断奏技巧的基础训练

断奏技巧是钢琴初学者需要掌握的技能之一,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学生长期的练习。学生在进行训练时要时刻注意音韵的变化,牢记关键点,在不断的练习中体会和掌握断奏技巧。

2.对连奏技巧的基础训练

连奏技巧是大多数钢琴初学者的难点之一,也是钢琴演奏必要的技能。考虑到连奏的实际难度,在钢琴教学中,只有增加基础训练的时间,提高连奏技巧训练比例,学生在不断的练习中体会,才能在规定时间内熟练掌握连奏技巧。

3.对跳音技巧的基础训练

初学者在掌握断奏和连奏技巧之后,对两者的结合训练就是进行跳音技巧训练。跳音是初学者在实际弹奏中运用最多的技巧之一,也是增加乐曲饱和性和音乐色彩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做出明确的示范,对关键部分详细解读,并对学生的训练强度做出合理要求。

二、钢琴教学的美学原则

(一)学生需要将乐曲中内容与个人情感相和

首先,教师应当要求学生了解钢琴作品的时代背景、创作条件、创作目的等,这是体味作品内涵的重要依据。一部优秀的钢琴作品,既蕴含了作者丰富的个人情感,同时也将引发演奏者和欣赏者的共鸣。通过对作品的理解,演奏者结合自身的演奏习惯、情感态度等对乐谱进行二次创作,有条件的发挥个人的独特优势,形成独特的演奏风格。学生在对乐曲作品进行审美感知的基础上,结合美学原则巧妙地融入自身的感情体验、想象、领悟来分析作品的内涵,提高精神修养,把握作品基本情调。

(二)学生可以将作品情感和动作表情结合起来

钢琴艺术表达艺术情感除了乐曲本身的乐音以外,演奏时的情绪、态度、动作表情等也是传播艺术情感的重要手段。乐音作用于欣赏者的声部感官,动作表情和肢体表演等作用于观众的视觉感官,通过多重感官的交互,可以达到更好的传播声乐情感、交流心境状态的效果。所以,在学生具体演奏中,准确把握艺术情感并通过乐音和动作表情相结合的方式表达出来,更富有传播性和感染力。因此,美学原则要求完美的演奏应当也必须是作品情感、学生技巧与表演形体动作的高度协调、高度平衡、高度统一的结合。

(三)学生需要将作品的民族风格与情感表现相结合

一个国家的音乐有自己的特点,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有自己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学生应当了解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作品风格和美学原则,深入体会各民族音乐的韵味

三、在钢琴教育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让学生主动学习

贺拉斯,古罗马的文艺理论家,他最先提出“寓教于乐”。他曾说过:“诗人的愿望应该是给人益处和乐趣,他写的东西应给人以快感,同时对生活有帮助。”这就告诉我们,在教授的过程中,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求知。这就要求教师事先得建构一个知识框架,结合钢琴的美学原则将知识和思想用学生浅而易见的方式表达出来,同时,还应该有意识地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它的魅力,这样学生才会乐于学习。并且,应该告诉学生,钢琴是表达自我情感的,要真实,要将自己的真情实感借曲子表达出来,而不是死记硬背曲目。

(二)为人师表,做好榜样

学生学习的不仅仅是老师传授的知识技能,老师的一些行为习惯,处事风格,着装谈吐都会对学生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交流过程中注意自己的行为习惯。同时,不能和学生之间距离太远,应该经常和学生进行交流,时刻了解学生的状况,这样才能体会学生的心境,借此传授相应的课程,让学生感同身受,最大程度地掌握一门课程。教师还应该经常表达自己对一些钢琴曲目的感受,无论是从艺术角度,还是从情感角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知道如何欣赏一首好的曲子,另一方面学生也可借助曲子来表达自己的心境。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乐于去钻研,不断提高。

(三)有区别的进行教育

新课改教育目标下,“因材施教”成了教师重新重视的问题。每个学生生活的环境不同,所接触的事物也不一样,家庭教育更是大相径庭,如果仍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一视同仁”的填鸭式教学是行不通的。因为每个孩子的基础不一样,以及自己对生活的理解程度也不同,这就导致不同的人在学习过程中有不一样的成绩。有的悟性高;有的反应快;有的操作灵活等等,倘若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材施教,这将使得很多在一些方面成绩突出的学生逐渐变成大多数,这将是教学的一大败笔。所以,应该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根据学生的特点,有目的、有意识的进行教育。

(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国的教育,往往是应试教育是为了考试而进行的教育。很多毕业的学生在学校考试成绩很优异,有着很出色的技能技巧,但往往很难立足于社会。这是因为他们不具备进入社会最基本的能力——素质。在钢琴教学中,每天练习的都是一些提高能力的技巧,很大程度上忽视了素质教育。一个学生或许在现有的曲目中,能够游刃有余的演奏,但永远只是走别人走过的路,没有任何创新创作,这就需要在教育过程中,除了最基本的知识能力教授,还应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如为人处世、终生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可以在没有老师的带领下,自我深造,在社会中感受人生,从现实中得到灵感,进行新的创作。这样的作品才能符合时代,符合人们不断更新的审美。

四、小结

钢琴教育在现代化社会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钢琴学习有难度的同时又对个人情感培养和素质提高有巨大作用。钢琴教学也有丰富的内容和体验。通过钢琴教学,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观,陶冶学生情感,形成良好的美学观念。把美学教育作为钢琴教学的重点之一,以更好地为钢琴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欧阳青梅.音乐教育的本质与文化价值[J].艺术教育,2010(12).

[2]吴修林.音乐教育的两难抉择[J].艺术教育,2008(6).

[3]张学强.理学音乐教育思想初探[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1)

作者:王瑾 单位:荆门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