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知情意行模式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运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教学模式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教学质量起到决定性影响。传统高校钢琴教学中多采用口传心授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学效果的提升。知情意行模式是近年来受到普遍好评的新型模式,既符合钢琴艺术的本质规律,又可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值得广泛推广。鉴于此,本文结合高校钢琴教学实际,就该模式的具体运用进行了分析,以期获得更加深刻地认识。
关键词:钢琴教学;知情意行;教学模式
一、知情意行教学模式的内涵
知情意行教学模式,是一种近年来在高校音乐专业受到普遍好评的教学模式。具体来说,“知”是指知识,即学生在面对一首作品时,对作品的文本分析和音乐分析,以及由此获得的对作品认识;“情”是指情感,即学生在分析和体验作品后引发的情感触动和反应;“意”是指态度和价值观,是指在情感体验基础上的个人心得与感悟;“行”是指行动、行为,即包含在“知”“情”“意”基础上的音乐创造活动,也包含音乐感染下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行为。该模式之所以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受到普遍认可,根本原因就在于其与音乐表演过程是一致的。整个过程正是按照“知—情—意—行”的顺序进行和发展的,所以是完全适用于钢琴教学的,既可以使教学过程得到科学的梳理,也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从本质上提升教学质量。
(一)“知”环节的认识和运用
“知”是指知识,即学生在面对一首作品时,对作品的文本分析和音乐分析,以及由此获得的对作品认识。首先是文本分析,包含作者的个人信息、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品的主要内容等,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掌握初步了解作品。其次是音乐分析,包含作品的结构、旋律、节奏、调式等,从整体到局部全面把握作品。在以往的高校钢琴教学中,“知”的环节一直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很多学生在面对一首新作品时,往往都是直接上手演奏,甚至连作品的基本内容都不了解,演奏结果可想而知。所以要求教师认识到该环节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准备习惯,为后续的学习和演奏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情”环节认识和运用
“情”是指情感,其既是钢琴欣赏和演奏的灵魂,也是一个综合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对钢琴艺术的热爱之情,如果学生对钢琴艺术心生抵触,那么体验和表现作品之情也无从谈起。其次是体现作品的情感。钢琴作品不是凭空而至的,而是创作者情感的结晶。钢琴演奏作为一门二度创作的艺术,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通过演奏,将作品中的情感传递给观众,获得作品、演奏者、观众三者的情感共鸣。再次是表现个人的情感。在经过对作品的分析和体验后,学生也会形成相应的情感表达欲望,迫切想要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演奏,而这种状态下的演奏,虽然可能在技法方面存在欠缺,但是一定是具有艺术感染力的。所以说,只有树立起这种三位一体的情感观,才能真正体现出情感在钢琴学习和演奏中的重要价值。具体来说,教师要先引导学生被作品所打动,继而形成相应的表现欲望,通过演奏表现出这种情感,这时教师再从技法角度给学生以相应的指导,要求学生在每一次练习中都要倾注真情实感,当学生的演奏可以打动自己,并获得与他人的情感共鸣时,整个教学质量也就获得了最本质的提升。
(三)“意”环节的认识和运用
每一首优秀的音乐作品,都集中展示着作者的意识和态度,学生也正是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达到塑造人格、陶冶情操的目的。但是与上一个情感体验环节不同,此处的“意”并不是作者、教师和作品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在经过体验和思考后学生的个性化认识。这就要求一方面不能为“意”设置标准答案,一方面则要重在引导,留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主思考空间,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而因人而异。以储望华创作的钢琴改编曲《茉莉花》为例,该首曲目改编自民歌《茉莉花》,多数学生都是耳熟能详的,演奏难度也不大,所以学习重点并不在乐曲本身,而是多元音乐文化观的树立和践行。首先,民歌《茉莉花》在我国是有多个版本的,且有着不同的音乐风格,是地域文化影响音乐文化的典型,由此可以引申出对民族民间音乐的认识和评价。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每个民族和地区都有着代表性的音乐文化,共同构筑了民族民间音乐百花齐放的盛景。其次,民歌《茉莉花》在全世界也是广为人知的。早在20世纪初,歌剧大师普契尼就将其写进了歌剧《图兰朵》中,并在此后广为流传,一度成为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代表。所以当代音乐学习者,应该树立起多元音乐文化观。可以看出,“意”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在学生年龄阅历和认知水平有限的情况下,应该得到教师及时和有针对性的引导,这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来说是大有裨益的。
(四)“行”环节的认识和运用
如果说之前的“知、情、意”属于“内化”范畴,那么“行”则属于“外化”范畴,其既指学生创造性的音乐表现,也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情感、观念和行为的变化,或者是认识上的丰富,或者有着新的追求等,这正是钢琴学习更高层次的目标。首先,学生创造性的音乐表现,具体表现为以个性化的方式演奏作品。钢琴演奏本身就是一项个性化的创造活动,是演奏者情之所至的自然结果,但是受到多种原因的影响,很多学生都在具体的演奏中出现了趋同化现象,虽然能够流畅的演奏作品,但是却给人似曾相识之感,缺少艺术感染力,不仅给听众带来了审美疲劳,而且也不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失去了演奏最基本的价值和意义。所以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探索和表现,第一是夯实演奏基本功,使自身始终处于良好的演奏状态内;第二是主动学习,提升个人文化修养,善于从新的视角认知和体验作品;第三是主动参与到各类演奏活动中,在实践中历练和丰富自我。其次,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将钢琴作为自己的良师益友。比如通过一些音乐家和音乐作品,可以获得哪些方面的启发?可以给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哪些积极变化?继而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人的最终目标。
三、知情意行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新要求
通过对知情意行模式的内涵和运用分析可以看出,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其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在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加强和完善。首先是研究教材,提升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一方面,知情意行模式的运用与教学内容是紧密相关的,要求教师对环节和内容的对应关系进行梳理;另一方面,在当代音乐文化多元化发展背景下,不同题材、风格、类型的曲目层出不穷。“要保证教学内容的宽度和广度,满足钢琴多向发展的要求”[1]。要想真正将每一首曲目都为我所用,就要求教师首先将这些内容吃透,包含理论和演奏两个部分,引导学生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其次是关注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和因势利导。知情意行教学模式作为一种科学的教学模式,是具有一定普遍性的,但是在具体的运用中,也要树立起差异化理念。因学生的基础水平不同,并在性格、情绪等多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差异,所以在知、情、意、行的接受和表现上也是因人而异的。“须知琴为心声,个体差异导致了不同学生所适合弹奏的曲风也是不尽相同的”[2]。这就要求教师在整体把握的前提下,一方面,要给学生以更多表达自身意愿和感受的机会,一方面则要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实际特点,制定不同标准和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尽可能做到因材施教和因势利导,并在教学评价上有所体现,让该模式的价值和意义在每一个学生身上得到体现和发挥。最后是灵活运用,丰富模式运用效果。知情意行教学模式是与钢琴欣赏和演奏过程相一致的,但是并不意味着照搬照抄和机械运用,而是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灵活处理,或对某一个环节予以突出,或将该模式与其它模式、方法有机融合等,都应该予以尝试和探索。通过这些灵活的变通,使该模式本身和实际效果均得到丰富和扩展。可以看出,通过知情意行模式的运用,则可以使教学中多个短板得到有效的补足,对此可以将其作为高校钢琴教学的基本架构和顺序,既可以保证教学沿着既定计划顺利开展,也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真正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人的培养目标,为学生就业和个人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菁菁.高校钢琴教学模式多元化的拓展研究[J].当代音乐,2017,(02):32.
[2]刘帅.论高校钢琴教学路径的拓展[J].当代音乐,2018,(09):35.
作者:陈霄 单位:江苏第二师范学院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