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培养下高校钢琴教学路径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素质培养下高校钢琴教学路径,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素质培养下高校钢琴教学路径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高校中的各个学科都处于改革的过程中,而高校钢琴教学也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按照素质教育的基本需求,创新教学路径,以此来满足素质教育的基本需求。本文首先介绍了素质培养对于高校钢琴教育的意义,接着分析了在素质培养导向下,高校钢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重点提出了一些教学策略,以期为高校钢琴教师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钢琴教学;教学路径

在现代化的高校教学中,钢琴是音乐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钢琴课程始终占据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上,这对于提高他们整体的音乐素养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教师在钢琴教学中,有时候会忽视掉素质教育理念,导致学生难以在学习中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应该秉承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将理论同实践进行有效的衔接,以此来培养一些高素质的音乐人才。

一、素质培养对于高校钢琴教育的意义

(一)是艺术表达的潜在需求

钢琴弹奏本身就具有非常高的技巧性,弹奏者要想让听众产生共鸣,感受到钢琴中存在的艺术,就必须熟练的掌握这些技巧。但是,如果弹奏者仅有熟练的技巧,不懂得如何去表达曲目中潜在的思想情感,那么弹奏出来的作品也缺乏“灵魂”。因此,教师在钢琴教学中,不能只是注重技巧的传授,更应该将素质培养放在一个明显的位置上,引导学生去品位、去剖析作品的内涵,让他们学会欣赏与发现艺术的美好。

(二)是提高教学路径的必要选择

钢琴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艺术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从现阶段,高校钢琴教学的现状来看,教学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的要求,学生对于枯燥的教学内容没有任何的兴趣,而且对于教师也有着极强的依赖性。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有许多,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部分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障碍,这与教师在教学中不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的素质培养与技能联系放在一个相同的位置上,这样才能让学生能够熟练的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的练习中[2]。

二、素质培养导向下高校钢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一定程度上忽视掉了学生的主体性

当前的大学生,成长环境更为的优越,所以他们在学习上,就会表现出更强的自主性。但是从相关调查中发现,教师在钢琴教学中,往往是将自己放置在一个主体的位置上,忽视了学生在课程中的自主性,进而抑制了他们的思维想象能力。例如,教师在讲授指法等知识的时候,没有为学生创建一个灵活的学习环境,使得学生的积极性降低,素质培养更是无从说起,最后导致学生在实际演练的时候,无从下手。

(二)教学方式无法满足素质培养的基本需求

教师在实际的钢琴教学中,一般都是以演练教学过程为主,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进行模仿训练。这种方式过于的单一化,很难增强学生的兴趣,在教和学之间也难以形成一个有效的互动。在这种情形下,学生对于作品缺乏深度的认知,部分学生只是追求速度,对于作品内容的表现不强。所以,最后在弹奏中,缺乏一个独立思考的能力[3]。

(三)理论与实践无法进行有效的衔接,忽视了伴奏的重要性

高校的钢琴教学中,一般包含了两个部分,一个是钢琴演奏艺术,而另一个则是对作品的分析。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将侧重点放置在理论知识上,进而忽视掉了学生的实际训练。同时,钢琴中的即兴伴奏也是每一位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但是从相关调查中表明,教师将重点都放置到了专业曲目的教学上,导致学生不能对即兴伴奏进行多方面的学习。

三、素质培养导向下的高校钢琴教育路径

(一)秉承着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将学生放置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

钢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对象,这些对象就是学生,每一位学生的音乐基础不同,学习能力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必须要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工作,始终将学生放置在主体的位置上,选择最为合适的教学模式。而在素质教学的背景下,钢琴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引导的目的,不再只是一种单纯的责任,更多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演奏技巧,引导学生去理解音乐,去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对其进行“区别”对待,采用灵活的培养方式,秉承着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将责任心和目的性进行有效的衔接,进而引导学生真正的去理解钢琴演奏的内涵。例如,对于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就要注重培养他们对于音乐的热情。对于性格比较外向的学生,就要注意培养他们对于音乐的沉淀能力,让他们可以应用理性的头脑去思考问题。教师应该明白“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不仅是教育的本质,更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一种体现,了解并掌握学生的身心发展方向,将重点放在教学方式上,从而使得学生的钢琴演奏技术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二)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审美能力

钢琴实际上是音乐教学的一部分,而钢琴教育则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当学生在欣赏优秀作品的时候,能够拥有自己的见解,并从中学会到一些独有的知识,这样才能让学生了解更多的音乐作品,加强对钢琴曲目的学习与理解能力。所以,教师就可以利用启发式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理解与审美能力,对他们进行相应的情感训练,以丰富的教学经验来唤醒学生的审美情趣。例如,单相性的启发教学方式,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意识,教师在教学之前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来激发学生的情感,然后在课堂上要有目的的提问,给予学生一种真实的感受。启发式教育还能扩宽学生的思维,对于学生的智力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无论是对什么问题,都不能只是满足于一种方法和途径。而在高校的钢琴教学中,由于音乐语言有着不确定的特点,导致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是不具体的。而通过启发式的教育,教师也能更为合理化的将知识联系在一起,给学生创造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例如,在G大调音阶的教学中,部分学生不知道该从哪里弹,哪些音要升高,哪些要降低,导致弹错。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将C大调和G大调进行对比,鼓励学生去寻找其中的不同之处,这样就能从中掌握好规律,推导出G大调音阶的顺序。

(三)充分的应用心理教学方式,将理论和实践进行有效的衔接

演奏实际上是一门艺术,而教学则是一门更为综合性的艺术,考虑到钢琴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教师要增强学生的音乐素质,就可以将现代化的教育学同心理学融合在一起,这样能够减少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阻碍,提高教学水平。首先是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的心理接触,教师可以以提问的方式,来把握住学生的个体心理活动。对于学生在学习中所展现出来的演奏方式、乐曲处理等都要有一个个性化的判断,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学生潜在的主观性。除此之外,在心理接触的时候,要对学生的优点进行相应的表扬,这样才能及时的和学生进行沟通,增强师生之前的感情,进而达成一个统一的共识[4]。对于部分音乐专业的学生而言,具备要具备娴熟的音乐技巧,才能为之后的弹奏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应该将理论知识完美的融入到实践中,让学生能够拥有独立的弹奏能力,最重要的就是强化学生的即兴伴奏能力。即兴伴奏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加强这方面的锻炼,提高他们的临场应变能力以及创造性的演奏能力。最后,还需要给学生提供一个丰富且多样化的舞台,让他们在弹奏实践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四、结语

随着近年来,知识与人才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愈加明显,素质教育也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高校要想培养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就必须要重视素质教育理念在其中的积极作用。而钢琴教育改革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也要创新教学方式,转变教学思路,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音乐人才。

[参考文献]

[1]郎启训.素质培养导向下高校钢琴教学创新模式的构建[J].大舞台,2015,12:176-177.

[2]杜青兰.基于素质教育的高校钢琴教学改革研究[J].汉江师范学院学报,2017,06.

[3]陈静.高校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分析[J].北方音乐,2016,16:184-185.

[4]王硕.素质教育理念下的高校钢琴教学改革研究[J].黄河之声,2016,15.

作者:窦一晗 单位:郑州科技学院音乐舞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