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现代高校钢琴教学的综合性,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民的文化素养也有了一定的提升,音乐素养就是其中一个小的方面。钢琴是一种具有丰富表现力的乐器,也因此有越来越多的寻常百姓开始接触钢琴这种乐器,钢琴教学也就成了整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关键词】钢琴教学;心理;分析;理论框架
一、钢琴教学计划的制定
教学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规定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学习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具体规定了学校应设置的学科、课程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
(一)根据不同的个体制定教学计划
教师在进行钢琴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根据学生在钢琴学习过程中的接受能力与演奏基础水平来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避免一些老旧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应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于融合多层面的教学形式与方法,灵活多样。实践证明,在教师进行钢琴教授的过程中,绝大多数的学生不会满足于教师仅仅弹奏几首钢琴曲目,他们希望看到教师在教授钢琴弹奏的同时,能够跳出原有的教学条框,拓宽教学所涉及的范围。
(二)根据时间的不同制定教学计划
根据运动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我国近年来两次在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调查表明,人从出生到成年,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一样的。学习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结果也表明,人的学习智力和学习能力在一生中的发展水平也是不同的。教师在为学生制定教学计划时一定要把上述两点考虑进去,只有这样,顺应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自然规律,才能使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二、钢琴教学中的心理训练研究
音乐艺术的创作、表演、欣赏三者都是从心理出发又作用于人们的心理。其存在价值主要体现在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欣赏三个重要环节。作曲家依据自身感情,通过不同音乐形式来表达某种特定情感形成相应的音乐作品,表演者用他们的独特技巧和丰富感受把各种符号变成音响,欣赏者随之欢快、悲伤、激越……作为音乐表现形式之一的钢琴演奏的过程,是一个包含了视听、触觉、运动觉和记忆、想象、情感、注意、思维等在内的复杂而综合的心理活动过程。在此过程中,钢琴演奏者要完成对审美感受的生动展现就要从对最小的乐谱符号的准确感知到对作品的整体把握,从对作品意蕴的深入发掘到对音乐内涵的非凡体验达到美感与技巧的和谐统一。可见,演奏者的心理活动是很复杂的现象,因此对演奏心理学的认识和研究,不仅是理论指导的需要,更是实践的要求。在钢琴演奏的过程中,所涉及的内容相对来讲比较多,主要包括演奏时的欲望、演奏的动机以及情感的表现与控制等状态,演奏者在演奏的过程中,心理活动的变化是起伏不定的,抑或是根据谱子的变化,抑或是根据现场观众的喝彩,这种心理活动是在演奏实践中发声的认识活动,比如模仿某位钢琴家或者是钢琴教师的演奏,这种模仿常常只是停留在表面的动作和具体的强、弱、渐快、渐慢等,而此时他们没有真正理解音乐的实质,所以也就根本谈不上追求有创造性的表演。为了使学生尽早地登上舞台,有强烈的演奏欲望,并能得心应手地在任何公开场合中演奏,把乐曲的思想感情表现得既符合原作的精神,又有创造性,这就必须依靠钢琴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演奏能力进行有计划、有意识的训练和培养,心理训练正是贯穿这过程成为钢琴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三、现代钢琴教学理论框架研究
现代钢琴教学理论的研究是建立在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之上,运用现代系统理论的科学方法,揭示钢琴教学过程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及其内在规律的一门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一门科学,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方面对钢琴教学理论做了全面系统的方法准备。现代钢琴教学理论以马列主义的哲学方法论为理论基础,广泛借鉴其他多种学科的开拓性研究成果和重大突破,以系统论的基本原理,从钢琴教学过程中的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的整体去研究钢琴教学的规律和特点,这样才能使得钢琴教学理论获得发展、进步和创新。还应该由不同角度揭示钢琴教学的特性和各种动态关系,并从钢琴教学的可比关系和相似关系入手,显示钢琴教学的过程和结构,总结与归纳钢琴教学的基本原理和普遍规律,以实现钢琴教学理论与时俱进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常爱玲.中国钢琴艺术史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0.
[2]詹艺红.钢琴教学与实践[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2013.
[3]周为民.钢琴艺术的多维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4]朱延丽.西方钢琴艺术教程[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雷晶 单位:山西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