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开展隐性感恩教育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院校开展隐性感恩教育,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职院校开展隐性感恩教育

摘要:由于各种原因,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感恩意识淡薄,这给其感恩教育敲响了警钟。隐性感恩教育是感恩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显性感恩教育所不具备的特征和优势。高职院校应从营造感恩环境、组织各类实践活动和发挥榜样引领等方面积极开展隐性感恩教育,推动感恩教育的顺利开展,培养出具有感恩意识、感恩情怀的优秀高职院校大学生。

关键词:高职院校;隐性感恩教育;探究

“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的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教育。”[1]从实施形式上看,感恩教育可以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类。通过实践调查发现,当前高职院校普遍所采用的都是显性感恩教育,真正实施隐性感恩教育不多。其实,隐性感恩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有效地弥补显性感恩教育的不足,是感恩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一、显性感恩教育与隐性感恩教育概述

1.显性感恩教育

所谓显性感恩教育主要是通过理论说教和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一些感恩实践活动,以此来增强学生感恩意识的教育活动。在显性感恩教育下,教育者往往采取正面的、直接的理论灌输,具有目标明确和效果快等特点和优势。但是,显性感恩教育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目的性过强、教化色彩浓厚、形式有时大于内容等。由于高职院校学生都是处在青春期,他们具有较强的个性和独立意识,显性感恩教育的外在灌输性容易引发他们的逆反心理,使得教育效果不佳。实际上,当前的高职院校学生感恩意识不容乐观,表现为:对于父母的付出、学校的培养、他人的帮助、社会的资助等只知接受,不知感恩,甚至抱怨不断,总觉得别人欠自己很多等。

2.隐性感恩教育

所谓隐性感恩教育,是指引导学生在预先创设的教育环境中,通过直接体验和潜移默化的方式增强学生感恩意识的教育活动。高职院校感恩教育的目的除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感恩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内化为学生的感恩情感,形成稳定的感恩行为。相比显性感恩教育,隐性感恩教育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在隐性感恩教育下,采取“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感恩认知起着正强化作用,并逐步内化为学生对感恩的主动需求,达到感恩教育的效果。因此,相比较而言,显性感恩教育可能在短期内效果明显,但从长远来看,隐性感恩教育更具有实效性。

二、隐性感恩教育的主要特征

1.强调隐藏性和渗透性

在隐性感恩教育过程中,强调“隐藏性”和“渗透性”。表现为:避免目的性很强的课堂说教和实践活动,将教育目的隐藏在一定的情境氛围中,在平等、和谐的教育环境和活动氛围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引导和唤起学生的感恩意识和感恩行为,在不知不觉中将感恩教育的目的渗透到其中,让学生从内心中接受感恩教育,并内化为自己的意识和行为,实现全面健康的发展。

2.发挥主体性和能动性

在隐性感恩教育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避免被动教育。在隐性感恩教育过程中,学生可以选择参与,也可以选择不参与,可以选择参与何种形式,可以选择何种感恩思想和实践活动。在此基础上,自我对照、自我总结、自我调整,实现自我内化,再由内化到外化不断完善和提高。

3.具有多样性和全面性

隐性感恩教育的时间、地点、形式和内容不固定,学生可以根据需要来自由选择。它可以在课堂,也可以是第二课堂;可以是正式场合,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是专题讲座,也可以是游戏等,真正实现多样性和全面性相结合。

4.实现稳定性和长效性

在隐性感恩教育下,采取学生所喜欢的形式和内容,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将感恩知识和情感真正嵌入到学生的内心深处,形成稳定的意识和情感,这种意识和情感的记忆比正式说教所习得的术语更持久、更稳定,也更具有长效性。

三、实施隐性感恩教育的主要方法

1.环境熏陶法

环境熏陶法就是高职院校利用各种环境中的感恩教育因素,对学生实行潜移默化,使其耳濡目染,心灵受到感化的方法。主要包括校园、家庭和社会环境。其中,校园环境处于主要的地位,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是重要的外在条件。

2.活动感染法

活动感染法就是高职院校组织、引导学生参加各种感恩实践活动,通过活动来感染学生情怀,提高感恩思想,增进感恩情感,培育感恩意识的一种教育方法。在活动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让他们在实践中把感恩认知和感恩情感内化为品质,外化为感恩行为。

3.榜样引领法

榜样引领法是指高职院校运用感恩榜样的人格魅力、非凡成就等引起学生产生感恩感情共鸣,从而涤荡他们的心灵,给他们以教育,鞭策着他们的成长,引领他们模仿和追赶的想法和实践。榜样引领法是高职院校开展隐性感恩教育活动一个重要方法。

四、高职院校开展隐性感恩教育的途径

(一)积极营造浓厚的感恩教育环境氛围

1.营造校园感恩环境氛围

(1)精心设置各类校园感恩物质环境。“一所好的学校连墙壁也能说话”。前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这句话点出了校园物质环境氛围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高职院校在校园建设规划过程中,要巧妙地构建具有感恩意义的物质环境,为开展隐性感恩教育提供外在的环境氛围。如:在校园显著位置树立具有感恩意义的塑雕;以感恩词汇为学校的楼栋、道路等命名;以横幅、展板、橱窗、显示屏等为载体,设立以感恩为内容和主题的宣传标语、图片、视频等。让学生每天都学习和生活在感恩的物质环境中,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感恩思想的存在。(2)悉心优化形式多样的校园感恩文化环境。“所谓校园文化,主要指教师和学生在特定的校园环境中创造形成的人文氛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充满感恩正能量的校园文化环境能够陶冶学生情操,引导、规范和塑造学生感恩行为,培养学生对自然、父母、学校和社会的感谢之意、感恩之情,内化学生的感恩品质。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优化校园感恩文化环境:邀请专家老师等来开设感恩主题讲座;不同专业班级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辩论赛;定期召开感恩主题班会;开展感恩先进学生典型的宣讲会,用他们真实的事迹来感动人、高尚的品质感染人。让“感恩”、“施恩”成为校园的主旋律,让学生在浓浓感恩文化环境中去体验感恩、施恩的意义。(3)着手打造丰富多彩的校园网络感恩文化。当前已进入到新媒体时代,微信、微博、直播间、各类论坛等早已经进入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新媒体是一个开放性的交流平台,公众可以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对任何人通过传播媒介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或观点。”高职院校在开展隐性感恩教育中如果缺少新媒体的参与必将是个重大的缺陷。因此,高职院校要积极利用和发挥新媒体的优势,着手打造丰富多彩的网络感恩文化。可以通过采取建立感恩网站、网络论坛、微信公众号等途径加强与学生在网络平台上沟通交流,探讨感恩知识、行为、事迹、实践等,这样既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发挥了新媒体的优势和作用,又迎合了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联合家庭和社会创设校园外感恩环境氛围

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是隐性感恩教育的构成内容。为有效开展隐性感恩教育,高职院校要联合家庭和社会创设校园外的感恩环境氛围,要求家庭和社会做到:(1)构建健康的家庭感恩环境。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感恩意识缺失和他们的家庭教育情况有很大的关系。如:父母亲对孩子的溺爱,让他们丧失了认识感恩的基础,长大后很难再产生感恩情怀;父母只注重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品质培养放在次要位置,甚至被忽视,导致孩子感恩意识的淡薄。“您在爱自己孩子的同时,要教他们学会去爱您;您不教会这点的话,等您到了晚年,会痛哭流涕的。”因此,为了培养孩子感恩意识,父母亲要改变传统的思维,建立健康的家庭环境,注重孩子的道德品质培养,培育出懂得感恩和知恩图报的子女。(2)大力宣传倡导良好的社会感恩风气。高职院校感恩教育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下进行的,良好的社会感恩环境氛围是开展隐性感恩教育的重要内容。国家要运用媒体大力宣传倡导感恩价值体系,在全社会中弘扬感恩的主旋律,积极开展各类感恩社会实践活动。同时,对于社会上各类优秀人物要大力表彰宣传,为高职院校大学生感恩教育夯实坚实的社会基础。

(二)组织行之有效的各类学生实践活动

1.发挥第二课堂在隐性感恩教育中的作用

第二课堂是学校教室课堂外的一系列实践活动总称,是对课堂教育的重要补充,在高职院校隐性感恩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第二课堂中的相关感恩活动,可以将枯燥乏味的感恩知识转化为学生喜欢的形式多样的活动,变传统的课堂被动教育为课外主动参与,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主动感受感恩情感和接受感恩知识,内化为自己品质,外化为实践行动。为此,高职院校要注意积极组织各类行之有效的实践活动,如:在清明节时,组织学生参加祭祀、扫墓活动,感谢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给我们带来的幸福生活;在父亲节、母亲节时,通过组织一些活动来感谢父母亲的养育之恩;在教师节时,通过组织一些活动来感谢老师的培育之恩;在感恩节时,通过组织一些活动来感谢社会和他人对自己帮助之情等。

2.注重情境再现在隐性感恩教育中的作用

情境再现在高职院校开展隐性感恩教育中有着独特的作用。通过开展情境再现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了换位思考,体会到忘恩带来的“滋味”,从而在内心深处体验感恩的重要意义。为此,高职院校可以组织下列活动:组织学生大自然实践活动,认识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学会感恩自然,不污染破坏自然环境;让每个学生干一天家务活,体验父母的不易;让每个学生上一节课,体验老师的辛苦;让每个学生到社区做一天义工,体验生活的艰辛;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切身感受各行各业从业者辛劳等。

(三)充分发挥榜样在隐性感恩教育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1.父母

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父母是孩子的首席教养者、第一任老师”。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从小开始父母的一言一行对他们的行为方式产生巨大的导向作用,父母对长辈、他人、社会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孩子以后的思想。因而,为了培养孩子感恩意识,作为父母要时时处处以身示范,用感恩的心看待身边的人和事,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懂得感恩和知恩图报的子女。

2.教师

(1)转变理念,变管理为服务。“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在传统教育理念下,教师是管理者,学生是被管理者,这种理念对当代高职院校学生来说已经不合适了。强制的、外在的灌输会引起学生的反感,甚至起到相反作用。因此,作为实施教育工作的高职院校教师要转变理念,变管理为服务,用自己的满腔热情去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通过给予学生的尊重、理解和关心来赢得学生的尊重和认可,从而对于教师的言行举止和所传授的知识观点认可,并内化为自己品质,外化为实践行动,这也是教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前提。(2)为人师表的示范引领作用。教师是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直接接触人,他们的言行举止对其可以起到正面的引领作用,也能起到负面的导向作用,因此,高尚的教师素质是隐性感恩教育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作为高职院校教师要变管理为服务,赢得学生的认可和尊重,同时,要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高超的专业技术水平和高尚的道德品质,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和影响学生。具体到感恩教育中,教师首先自己对大自然、父母、单位和社会要常怀感恩之心,用自己的感恩情怀来感染和引领学生懂得感恩、理解感恩和践行感恩。

3.同学

身边同学的感恩榜样,贴近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生活,更易于被接受,让他们觉得可亲、可敬、可学,避免抽象空洞的榜样形象发生。为此,高职院校要及时发现和挖掘学生中出现的先进感恩典范,开展感恩榜样评选活动等,并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多种渠道在全校范围内加以宣传和表彰,用他们真实的故事感动人,用他们高尚的品格感染人,使其他学生形成自我感恩教育的心理,并逐步升华为感恩的主动行为。

4.社会人物

社会上各行各业的感恩杰出人物都可以是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榜样。如成龙、李连杰等心系社会,回馈社会等事迹都是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榜样。他们作为高职院校学生崇拜的偶像,更能激发他们模仿的动力,在与偶像的对比中找出自己努力的方向。作为感恩教育的重要手段,隐性感恩教育具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和重视。高职院校在开展感恩教育时,除了实施显性感恩教育外,更应该重视和发挥隐性感恩教育的作用,只有这样,感恩教育具有完整性,才能取得更佳的效果,真正塑造有感恩品质的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湛红艳.大学生感恩教育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8(11):79.

[2]程新桂.论隐性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教育与职业,2007(12):128.

[3]陈恃中.甘伟忠.新媒体时代高校感恩教育环境的构建[J].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1):99.

[4]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M].蔡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262.

[5]张戌玩.苏霍姐林斯基的德育理一论与实践[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253.

[6]钱焕琦.教师职业道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6.

作者:王林 单位:南京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