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贫困生感恩教育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贫困生感恩教育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职贫困生感恩教育研究

摘要:中国传统教育中对于高职生的感恩思想教育工作近年来推进缓慢。我们尝试用国家奖学金资助体系的“回馈”功能作为切入点,加强资助政策的激励作用,不断深化高职生日常感恩教育,从对象的针对性、结果的有效性和操作的可行性三个方面切实增强在校高职生的感恩教育,稳步扎实推进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创造高职院校人本生态良好环境,努力建设新时代高职院校和谐教育。

关键词:感恩教育;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促进教育公平是国家基本教育政策的体现。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问题,逐步建立起从义务教育节段至研究生教育阶段的学生资助体系。从制度上保障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各大高等院校也逐年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基本建立了“奖、贷、勤、助、补”等各种不同形式的资助体系。从入学录取时的“绿色通道”,到每年度的“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再到“勤工助学”岗位设置,高等院校用不同方式解决不同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学习费用问题。然而近年来在一些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中产生的种种消极现象不容忽视。比如:一些高职生缺乏对于国家资助的正确认识、对国家资助存在欺骗行为,未按合同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偿还助学贷款等。这些不良现象不得不引起高职院校教育管理者的重视。针对上述高职生群体中存在的一系列错误认知及不良行为,高职院校在不断完善贫困生资助制度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大学生感恩意识教育,把感恩教育作为高职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工作来抓。

一、高职贫困生感恩意识现状分析

1.无感恩意识。高职院校对贫困生的资助往往是多方面的。不仅是金钱上的帮助,也包括情感、心理、精神上的关爱,但是许多贫困生对获得资助更多表现为理所应当。例如:对父母的百般付出与关爱认为是天经地义,只知一味索取,不知养育之恩;对高校的资助不知感恩,少数学生心理阴暗甚至认为资助不公平,总认为自己最应该获取最多的资助;更有甚者故意制造种种假象,伪造贫困证明,采用不正当手段获取贫困生资格;部分学生为了顺利得到社会资助,主动表现出乐观积极的态度,做出诸如回馈社会和他人之类的美好承诺,骗取资助后不履行相关承诺,对院校的声誉造成恶劣影响。2.无感恩行动。受资助的贫困生大多来自农村,对生活中的种种苦难有着切身体会,虽然明白资助对于自己的重要性,但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一些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表里不如一,具体表现为:生活不节俭,盲目与他人进行物质攀比;不能做到自立自强,一味追求物质享受不劳而获;三是不能做到诚信还贷,一些享用过国家助学贷款的贫困生顺利毕业参加工作后,不主动履行助学还贷义务,损害国家利益。3.无施恩主动。感恩是一个人本该拥有的本性,也是拥有健康品行的表现,是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更是不忘他人恩情萦绕心间的情感。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在个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以此带动整个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然而部分高校贫困生接受资助后,无视政府、高校、师生的帮助,严重缺乏感恩意识,无主动感恩行动,不积极传递爱心,总认为自己才该是被帮助对象。

二、当代高职贫困生群体感恩教育缺失的原因分析

导致贫困生感恩意识淡薄的原因主要有社会、家庭、学校和个人四个方面。1.社会原因。在社会快速发展之下,受社会媒体舆论导向作用,各种拜金主义、狭隘的个人主义及各种社会腐败现象不断冲击着当代人的心理底线。例如这些年发生的老人摔倒被扶反讹事件、小悦悦事件、火车站暴打他人事件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的塑造造成一点的影响。同时大学生功利化和物质化心态倾向日趋严重,日积月累便形成了对父母不孝顺,对老师不尊敬,对同学不帮助,对资助者不感恩的不良心性。2.家庭原因。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和良好品质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些贫困生家庭,属于农村留守家庭,父母为了生计常年在外,缺少对孩子的陪伴及沟通。甚至很多贫困家庭父母给孩子灌输“读书是唯一出路”的思想,一心一意抓学习,忽视了对孩子责任意识和感恩意识的培养。3.学校原因。学校本该是育人成才的场所,但在功利主义和物欲主义的影响下,教育却成为升学和就业的工具,缺乏对大学生进行传统的感恩意识教育。有些高校未专门开设有关感恩教育等德育学科,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是简单的理论灌输,很难对学生起到真正地教育作用。相反不少高校耗费大量的工作精力在贫困生认定和评选的环节上,资助过程过于注重程序化、文件化的步骤,缺乏感恩意识教育,也是导致贫困生的感恩意识淡漠的原因之一。4.个人原因。目前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被视为“小皇帝”或“小公主”,集一家宠爱于一身,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在他们眼中别人对自己的关心是理所当然的,对他人的关心很少抱有感恩的态度。在这种氛围熏染之下,有些贫困生认为外界的资助是天经地义;也有些贫困生有很强的自卑心理,其实内心深处心存感激,但缺乏与资助者的交流,不敢主动做出感恩的行为。

三、当前高职贫困生感恩教育的优化策略

1.加强感恩教育的引导,建立良好的感恩环境。首先,利用好课堂教育,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加强感恩意识教育。具体来说,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好多媒体,随堂播放一些来自基层社会宣扬感恩的实际案例和“感动中国人物”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感恩教育印象刻画。2.加强感恩教育的实践,举办相关教育活动。加大对贫困学生勤工俭学岗位设置。贫困生也有特长,帮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取收入,帮助他们增强自信心。组织开展专门的座谈会,邀请毕业的优秀贫困学生与在校的贫困学生面对面交流经验,树立感恩教育榜样精神。此外关注家庭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设立心理辅导中心,定期开展心理疏导活动,不断消弭贫困家庭学生的自卑心理,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贫困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3.不断加强教育工作者自身服务意识的渗透。就学生资助工作的管理人员而言,应当注重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树立服务意识,在资助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注重加强对家庭贫困学生的感恩教育,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开展助学金的评选和认定工作,不断优化校园资助的实际效用。

作者:聂媛媛 单位:江苏医药职业学院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