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下的感恩教育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大学生就业下的感恩教育,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大学生就业下的感恩教育

一、地方高校大学生感恩意识淡薄之分析

1.高考分数,无奈抉择

高考分数决定高校选择,地方高校烙印曾让大学生隐隐作痛。地方高校大学生或是受生源地教育水平影响,或是厌学但超长发挥、学习能力有限、学习方法不当,亦或是考试失常发挥而来到地方高校求学,原本抱有较高希望却因学校学习环境不理想化而失落,原本追随梦想却与成功失之交臂,但在家长的坚持下,亲人的劝说下,在以“高考胜利军”光芒照耀下,带着错综复杂的心情来到此处学习,要么庆幸自己摆脱应试的枷锁终于可以在大学中彰显自我、嗨翻天,要么继续追梦,便奋不顾身追随一切,埋头学习、背水一战,总的来说,地方高校大学生大多同母校“误打误撞”而投缘,对母校感情较为淡薄。

2.高度管理,消极抵触

建设中的地方高校让大学生感到不解。许多地方高校处于省会外城市,因地域所致,各种信息较为闭塞,致使地方高校大学生学习、实践、交友场所受限,使得大学生空间发展受限。新升本地方高校多重管理,通过对学生高度集中管理,掌握学生动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养成习惯,力图为学生学习、生活、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学生在告别中学时代的“严管”下,期盼自由与人文关怀,对高校如此管理体制颇有费解,对早晚自习、寝室、教室检查等硬性化管理较为抵触。

3.高校品牌,不敌竞争

与省会大城市高校相比,地方高校就业竞争力较弱。从用人单位的招聘要求日益升高,招聘歧视现象较为严重,据了解,“985、211”成为成功就业招牌,地方高校大学生在求职中自信、自尊遭到损伤。就业压力让地方高校大学生焦虑不安。眼高手底的青年在“面临落榜”为危难之际不但不能对地方高校这根“救命稻草”心存感激,反而自嘲,甚至对母校持憎恶感,这对地方高校竞争力与学生自身发展毫无益处。

二、地方高校大学生感恩意识培养之途径

1.辅导员心怀感恩让学生感到温暖

跟踪式服务不可小觑。大学四年中针对不同年级展开自主地跟踪式服务,改善学生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积极生活态度、满足学生创新需求、提供学生就业信息,帮助解决学生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形成感恩意识不可或缺的,通过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增加彼此的感情与信任度,这与学生工作服务者细心、耐心、精心、爱心密不可分,即便存在的问题不能尽善尽美地解决,但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得到尊重、倍受温暖,进而提升主观幸福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怀感恩之心,传感恩之情。特殊人群服务细致入微。特殊人群涉及到感恩教育基础稳固性,对因家庭情况特殊、性格古怪、人格不健全的学生进行适时关注与排查不容忽视。针对个体不同给予不同方法进行教育,如“叙家常”等方式的引导、开启心扉的赞扬、恰到好处的鼓励,会让这一人群拥有安全感,找回自信心,让学生与辅导员产生共鸣,将辅导员当成知心朋友,而后在相处中帮助学生梳理情绪,摆正心态,激励其以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生活。辅导员榜样力量勿容置疑。辅导员是高校中与学生接触最密切的,他们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学生,他们不知不觉中用榜样的力量鞭策学生,用博学多识陶冶情操,辅导员应当提高自身涵养以强大感召力吸引学生,把握时机制造感恩情境循循善诱,让学生耳濡目染中增强感恩意识。辅导员“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工作“秘籍”陪伴学生大学四年生活,即便到学生实习、走向工作岗位之时,也要被辅导员“人格魅力”渲染着。

2.专业教师爱岗敬业让学生重拾自信

建立学业导师制度。让学生参与导师科研立项,让学生感知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在实验室、检测室让学生感到知识的运用,此外,导师的科研、立项等能够让学生不断地汲取科学营养,感受知识的力量,从而正视自身学习知识态度与学习知识的价值。比如食品专业学生导师“惟妙惟肖”的实验课程中制作美食的欣喜让他们感到自身知识增长的结果。纵贯所学专业动态。教师除了积极调动学生学习食品专业方面知识兴趣外,陶冶学生情操尤为重要,这为学生日后“爱岗敬业”打下基础,如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新闻、通读饮食发展史等,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食品专业的热爱,自然养成尊重专业知识与重视专业技能,帮助学生分析所从事岗位的社会地位及未来行业发展方向,促使其将对专业的热爱转化为服务社会的理想追求。应用理论指引实践。走进工厂、车间进行实习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学习技能中的重要与知识运用、知识与实践相互转换的实用性。实践中让学生对企业等都有了初步的认知,对日后的毕业实习、择业就业做好提前准备,并对食品企业发展理念有所了解,增强自身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以备自己及时调整、完善自身规划,尽可能降低或避免实习时后的窘境。

3.实践教育知行合一让学生身体力行

通过“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关爱残障人士、关爱大自然、关爱自己”等活动,积极引导学生投入到关爱“事业”中,让学生感到在公益活动中学会宽容、学会与人为善,避免或减少了关爱活动的“形式主义”,让学生在身体力行中感受关爱他人的快乐,在他人赞许目光中,找到自我价值,学会肯定自我,学会孝、善、爱———感恩。

4.就业教育规划人生让学生合理定位

人生的规划不仅让学生感知学业到就业存在困惑,更是让学生在做人、做事方面表现不妥的倾向:竞争让学生们“力排众议”、“鹤立鸡群”等姿态将“感恩”搁置一旁,这使伦理观遭遇挑战,系统的就业教育让学生懂得如何规划人生。除书本上的说教,学生参观就业基地的“走出去”与成功人士的“请进来”,让学生感受企业文化中的职责与使命,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在社会中的实用性。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就业教育让学生以平时知识的积累、良好心态接受技能培训以及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精神面对就业,体会敢于担当的光荣。同时,诚邀本专业校友回访母校,直接或间接地为挖掘人才,“接力式”的就业支持为学生择业、就业、创业搭建平台。此外,就业信息的即时提供及就业渠道的适时拓展都会让学生感到母校的爱与关怀。最重要的,让学生认清自身综合素质是选择就业的关键,这源于自身向上的思想、努力的学习、不懈的精神。结合实际,帮助学生量身定做“人生规划”,标记学生未来前行方向,便于激励学生不断前行。

作者:刘蕾 马梁 李明坤 王姝 单位:绥化学院食品与制药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