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预科生感恩教育,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对感恩教育认识不到位,是高校预科生感恩教育缺失的重要原因
通常,我国高校忽视对少数民族预科生开展感恩教育,人们更多地认为少数民族预科生在校学习时间仅一两年,这期间,学校的主要职责是对其加强基础课程教学,提高汉语水平和社交能力等,至于感恩教育可有可无,没有把少数民族预科生的感恩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来抓,尤其是没把感恩教育提升到少数民族高级人才的培养和维护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的高度来理解、认识。此外,由于高校预科生的感恩教育多以搞活动为主,不注重目的、实效,只强调是否进行过、宣传过,只强调次数而不在乎效果,特别是在一些高校,许多感恩教育由于事前没有讲清楚举办感恩活动的目的,就盲目让学生“活动”,以致活动过程中学生不以为意,形式化、仪式化现象严重,无疑,这样的感恩教育活动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举办活动并不是目的,它只不过是感恩教育的手段和形式而已,感恩教育并不是罗列学校搞了哪些感恩教育活动,更主要的是要看这些活动取得的实际效果。缘于此,感恩教育活动的目标一定要明确,目标不明确,无以谈效果。当然,从保障机制来看,感恩教育要取得实效还需要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让感恩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二)没有把握住预科生感恩教育特点,难以深入开展感恩教育
当前,我国高校开展感恩教育的做法几乎雷同,大家共享一种方法、一套模式、一个版本,很少结合少数民族预科生的实际、特点进行分析,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众所周知,我国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生大多来自西部欠发达民族地区,家庭经济普遍相对困难,受成长环境、民族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影响,他们来到内地进入预科阶段学习,容易出现一些不适应的情况,如因汉语水平低,难与内地同学深入交流;学习基础薄弱,跟不上正常的教学进度;气候不适应,水土不服等,因而高校在开展感恩教育的同时,一定要结合少数民族预科生的实际,从预科生均为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入手,采取与其他普通高校大学生感恩教育不一样的方式方法,效果就会好些。
(三)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实践,未能真正落实到位
当前,少数民族预科生感恩教育更多地在学校推行,然而家庭教育作为感恩教育的关键环节,家长们更多地偏重智育而忽视德育,只要学习好什么都可以,对于学生的道德、品行、意志等关心不够,影响了孩子的道德基础、感恩教育及其他综合素质的发展。家庭教育如此,社会作为感恩教育的重要育人阵地,由于各种不良因素,特别是为社会奉献的人时常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回报,这给学生带来了负面影响。就目前而言,我国高校预科生感恩教育更多的只是学校在倡导,与学生家长及社会力量共同推进少数民族预科生感恩教育的项目不多,加之很多高校没有建立起长效机制,感恩教育未能贯穿于学生的整个预科学习生涯,以至于少数民族预科生的感恩教育流于形式。
(四)感恩教育内容陈旧、形式单一,收效甚微
目前,我国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生感恩教育缺乏创新意识,特别是大多数高校都没有设置专门的感恩教育课程,高校用于预科生感恩教育的题材多是些陈旧的故事、陈年的事例,感恩教育的内容缺乏现实性,未贴近学生现实生活,以致感恩教育难以落到实处。就教育形式而言,我国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生感恩教育主要有问卷调查、看电影或纪录片、主题班会、征文比赛、倡议签名等,活动形式还算丰富多样。不过具体到每次感恩教育活动形式就比较单一了,多数感恩教育还是以教师的说教为主,即教师讲授感恩知识或感恩故事,学生在下面听。显然,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热情、积极性,感恩教育的效果十分有限,特别是感恩教育过程中教师喜欢拿一些完美的感恩人物做榜样,这种做法难以让学生真正接受,其教育效果不佳。
二、加强高校预科生感恩
教育的对策确切地说,少数民族预科生只是“准大学生”,而非全日制本专科生,预科教育是高中到大学的过渡性教育。如何加强他们的感恩教育,提高感恩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很值得研究。
(一)要提高对高校预科生感恩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思想的解放,就很难做到实事求是。缘于此,加强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生感恩教育必须充分认识到它对少数民族人才培养、教书育人的重要性。由于高校在预科生感恩教育中地位特殊,因此要转变以往预科生因培养时间不长,只重视文化课程和语言学习而轻感恩教育、育人实践的观念。通过实实在在的感恩教育活动,矫正传统高等教育重科学知识传授、轻人文精神培养的弊端,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在这里,提高认识就是要把少数民族预科生感恩教育置于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的角度,把感恩教育上升到增进民族团结与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来对待,使高校预科生的感恩教育按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要求来推进,引导预科学生有感恩意识,养成知恩、感恩、报恩、施恩的习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待人处事原则,维护社会安定。高校预科生感恩教育一定要围绕所处时代的总目标来进行,要体现预科教育的特色与定位。
(二)要把握预科生的特点和实际开展感恩教育
预科生均为少数民族学生,民族班可谓名副其实。就预科教育而言,它既非大学学历教育,也非中学教育,而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一个学习经历。在预科学习期间,学生主要是为下一阶段的大学学习做准备。由于预科学生多半来自欠发达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个体差异性较大,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特别是一些预科生汉语水平较差。针对这种情况,在少数民族预科学生中开展感恩教育首先要做到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学生能直接参与体验最好,这样才能调动预科生参与感恩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然,从预科生、预科班、预科教育的民族性、政治性视角来看,感恩教育一定要从少数民族人才培养和维护民族团结的高度、大局出发,一是要加强对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及民族政策的感恩教育,教育学生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和生活,让他们懂得正是因为有了预科政策,才有今天在大学校园深造的机会。二是要加强学生对有关内地省市大力支持西部民族地区发展的感恩教育。内地高校招收预科学生,是教育对口支援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体现了内地省市对民族地区的无私援助和深情厚谊,对此预科学生必须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三是要加强对老师、同学给予的关心帮助的感恩教育。预科教育尽管时间短暂,但来自四面八方的学生和老师一起学习、生活,结下了友谊,学生从这里迈进大学生活,因此要教育学生对老师、同学懂得感恩。总之,高校预科生的感恩教育一定要立足于预科教育的特点与实际来落实。
(三)感恩教育一定要与学生的日常行为紧密结合起来,做到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
众所周知,今天是一个网络时代,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均与互联网密切相关,高校大学生、预科生消耗在网络等传媒的时间居多。基于这样一个时代特点,我们的感恩教育应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新闻传媒的优势,提升、扩大感恩教育的影响和范围,增强感恩教育的实效性。如,开设感恩教育网站、建立QQ群、制作3D感恩系列电子教材等,让感恩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另外,在落实感恩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从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而不是好高骛远;一定要明白并非回报大恩大德才是感恩,对他人的关心、问候实际上也是一种报恩。鉴于此,感恩教育最好要抓住学生身边的好人好事来宣传、开展,让这些先进事例成为感恩教育的生动教材,或许这样的感恩教育会更有效果。
(四)感恩教育要创新教育内容,教育形式要多样化、系统化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同样,高校预科生的感恩教育无论是从教育形式上还是教育内容上都要创新,与时俱进。结合少数民族预科生的实际特点,感恩教育内容不仅要包括马克思主义“五观”、“四个认同”、“三个离不开”等理论教育内容,也要包括其他少数民族生活中活生生的感恩事例。就教育形式来看,既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也要针对少数民族学生能歌善舞的特点,多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文体活动,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地将感恩意识植入学生大脑、日常生活中。另外,还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感恩实践活动,如深入社会、社区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公益活动,体验感恩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感恩情结。要在全校进行感恩教育的大学习、大讨论、大思考、大总结,动员全校师生行动起来,积极营造充满爱心、懂得感恩的校园氛围,培育感恩意识和感恩情怀。当然,作为高校育人工作的一部分,感恩教育连接着高校、家庭与整个社会,因此要把感恩教育融入家庭、学校、社会的各个角落,培育感恩教育的社会环境,争取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作者:蓝贤发 张丰军 单位: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