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利用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运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 要:现阶段的教学中,学校和老师更加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而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德育培养相对而言重视不够。在这样的背景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社会上屡屡出现老人无人赡养、子女对父母要求多、“啃老”问题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也说明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有必要利用传统节日宣传、倡导、培养当代年轻人感恩意识和责任意识。
关键词:传统节日;学生教育;感恩素养;实践探析
由于第三次信息革命的来临,促进了社会结构深刻变革,民众社会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升,传统家庭结构向现代家庭结构的转变,大众享受着信息革命带来的红利,向着更加美好的生活迈进。尤其是近年来,中国家庭结构深刻变革,传统的父权制、家长制的家庭结构转向了夫妻制、民主制的模式,传统多生子女的观念转向了独生子女观念的转变,特别是90、00后一代,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对于独生子女的付出和关爱可谓是不遗余力,在这种背景下,孩子会觉得自己得到的一些都是应该的,这就导致了部分学生普遍意义上缺乏感恩意识。因而学校要与家庭建立联合互动的合作策略,从而切实地提升学生的感恩意识和素养。若是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一味地采取“目的--手段”的行动方式,这会导致学生缺失了价值理性,因而在教学实践中提升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感恩素养是非常重要的。
一、当前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的深度不够,对学生的全面培养没有落实到位
在当前的中学教学实践中,由于学生普遍面临着升学上的压力,在学习过程中学校以及教师的侧重点会放在课本知识的学习上,这导致学生对于课程知识的学习被局限在了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学生们会认为知识的学习和德育的学习相比较而言,知识更需要学习。这样的学习思想会让学生将课本知识与德育学习剥离开来,认为这两者是毫无关联的。在教学实践中,教育者应该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价值情操,让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二)传统文化和节日的教育活动很少,弱化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中学文化课程较多,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较多,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对于课余的活动时间等安排的相对较少。学校因为核心课程的教学不得不挤压学生兴趣课程、特长课程、品质课程的时间。在这样的背景和趋势下,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了解也就更加浅显,与之相关的实践和活动等也很少开展,学生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学习的意识久而久之也会变得淡薄。这就要求在教学实践中,老师需要重视起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节日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的设置,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1]。另外,在传统文化与传统节日的教学实践中,可以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和价值意识。感恩素养作为德育提升的关键内容之一,学校在开展传统文化的活动时要以感恩理念和价值为指导,开展相关的教学实践内容与活动,从而驱动学生感恩意识和素养的回归。感恩意识的回归的前提是学生拥有一定的文化意识,从而在老师的引导下将感恩意识转化成具体的行动。
(一)学校与家庭深度联合,利用春节,提升学生的感恩意识
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双向介入,通过双方的互联互动来提升。春节是我国重大的传统节日,如果学校可以利用好春节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可以培育学生感恩的意识。因而老师在寒假结束之时,可以给学生布置寒假作业,比如春节的文化意义和伦理价值是什么,让学生通过春节来体验节日所具有的意义和价值。老师可以在微信群里和家长进行充分的联动,让家长在春节期间,让学生准备过春节的物品、也让学生参加到家务劳动等寒假任务。学生通过寒假任务,可以了解父母的不易,劳动的艰辛,这样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同理心,学生同理心的提升是促进学生感恩意识培养的关键品质。在开学后,老师让学生分享春节期间的劳动成果和体验感受,在此基础上,老师将课堂讨论结合“感恩”主题进行升华和拔高,从而让学生对感恩的认知具象化。家庭是学生教育的第一所学校,因而在家庭教育中,家长需要重视对孩子的感恩意识的培养。特别是在重大传统节日,比如春节的时候,学生感受春节的传统文化,知道我国春节的由来,感受传统文化带来的浓浓民族特色,而且春节也是一个繁忙的节日,学生可以借此机会了解家长的不易,父母的艰辛。为了让孩子深度地了解父母的付出,在春节期间,让学生和家长进行角色的互换,从而让学生体验父母之不易,进而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和素养。当前部分家庭在教育中很容易因为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学生的德育。家长需要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和方式,从而让感恩教育能够在家庭教育中得以贯彻和实践。
(二)挖掘传统节日的德育价值,利用端午节,促进学生的感恩意识
在中学的教学实践中,应该深挖传统节日的文化伦理和德育价值来驱动学生感恩意识的回归,学校和教师可以在传统节日的当天组织学生参加与节日性相关的活动,在实践互动中培养学生的感恩素养[2]。比如端午节是我国纪念爱国志士屈原的节日,学校可以在端午节开展和端午有关的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爱国主题的演讲比赛,通过比赛了解学习屈原的坚贞不屈和爱国情怀,同时老师也需要结合时事热点与时政知识,让学生知道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培养学生对国家的感恩意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趣味端午节的活动。比如包粽子活动,让学生以第一姿态的视角参加到包粽子的活动中,知道粽子的由来,加深学生对于端午节日的认识。让学生对我国爱国志士心怀敬仰,有了敬畏之心才可以培养学生的感恩之意。在这些仪式的实践中,学生会形成一种潜在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种认同感和归属感对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开展多式多样的传统节日活动,丰富感恩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当前在中学生感恩教育中往往依托思政课程来实现,这就让学生感恩教学内容匮乏,教学形式单一,丰富思政课程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开展多样的传统节日活动,可以丰富感恩教育内容,创新感恩教育形式,让学生能够在学习和活动中获得稳定的感恩价值认知系统[3]。比如在“中秋节”举办“用月饼献月”的实践活动,老师动员全班学生参加,老师首先给学生讲解中秋节的来源,让学生知道五谷丰登的来之不易。然后在晚自习的时候,让学生到操场集合,一起给月亮献上月饼,从而保佑下一年的风调雨顺。学生在“月饼献月”中,可以感受着到大自然的无垠和宇宙的广袤,习得自然对于人类滋养的知识,这样有助于让学生知道大自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基础性作用和不可或缺的意义,从而培养让学生感恩自然的意识和素养。
三、结语
利用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实践,需要回归到传统节日的文化价值和意义上去,充分地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因子,进而形塑学生的感恩意识和素养。驱动学生感恩意识的回归,需要学校、家庭形成互联互动的双向合作模式,然学生在“小家”中可以培养自身的感恩意识,在“大家”中也可以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意识,进而自然而然地生发出感恩父母、感恩国家、感恩自然的意识,真正提升学生的感恩意识和素养,助力学生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连仁昌.以美育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以校本课程四季•中华传统节日开发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0(7):16-18.
[2]文路.慈善文化进校园爱心感恩育新人——略阳县东关小学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小记[J].慈善,2020(1):18-19.
[3]惠延霞.传统节日课程在立德树人教育中的渗透与促进[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19(12):211-212.
作者:王星 单位:甘肃省白银市第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