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大学生感恩教育解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农村大学生感恩教育解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农村大学生感恩教育解析

感恩教育是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下,培养大学生提高思想素质、助力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内容。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感恩教育机制,能够引导广大高校学生形成应有的感恩之心、感激之情,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成长观、奋斗观和价值观。对于广大农村大学生来说,利用核心价值观内涵,开展感恩教育,将有效弥补学生个人的心理认知障碍,综合提升个人价值认知,使其在尊师重教、尊重自然过程中,提升个人综合素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本文将结合《感恩教育》一书,分析了感恩教育理论、感恩教育手段等多项内容,为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农村大学生感恩教育创新提供了重要支持。《感恩教育》由张剑锋主编,航空工业出版社于2018年9月出版,该书从理论叙述、研究体系和感恩教育手段等多个方面进行论述,有效消除了传统感恩教育“说教式”弊端,使学生充分认同感恩教育的积极价值,真正有利于实现“知行合一”的育人目标。特别是本书有关“感恩祖国”和“感恩自然”的生动论述,丰富了学生对感恩教育的内容认识,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思想境界。在农村大学生感恩教育过程中,将核心价值观理念融入其中,既丰富了感恩教育的素材内容,也为做好感恩教育寻找到了“科学之法”。该书具有以下特点:

一、逻辑清晰,可读性强

该书研究逻辑清晰,内容可读性强。该书以感恩教育内容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感恩父母、老师、朋友、社会、祖国等学生成长涉及的多个角度出发,全面、详细的阐述了感恩教育的实践要求和实践方案。在每一篇章论述时,均以“导读”开始,通过建立阅读场景,激发学生的情感认同,再以“正文”内容讲述感恩的价值意义和必要性,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最终以“视野拓展”收尾,升华了学生对感恩教育的理解与认知。通过使用循序渐进、不断升级的论述方法,使学生在养成正确感恩精神的前提下,对如何规范个人行为、如何正确处事等内容形成了全面了解和具体把握。在农村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由于多数农村大学生缺少良好的成长环境和自我展示机会,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加上现阶段农村大学生培养过程中,偏重理论知识教学,忽略学生感恩意识的有效培养,尤其是未能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的亲情教育和感恩引导,影响了学生对感恩行为的认识。具体来看:第一,多数家庭教育缺失良好的感恩氛围,未能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感恩之心,淡化了学生的感恩意识教育,使学生只会一味索取,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第二,在农村大学生培养、成长过程中,普遍缺少感恩教育环境,多数家长对“感恩”教育的内涵理解、认识不足,影响了学生感恩意识的有效培养。第三,校内感恩教育存在较为严重的“边缘化”现象。当前高校教育过程中,存在重知识技能、轻道德品质等问题。多数学校在培养学生时,盲目追求知识与技能教育,将考核的重点放在了成绩数据上,忽略了学生内在精神与道德素质的有效培养,未能引导学生形成应有的感恩思维和感恩意识。第四,多数高校未能充分、合理应用各类媒介和传播资源来塑造感恩教育体系,影响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培养和全面提升。在感恩教育方面,缺少实践体验环节,学生对感恩意识理解、认同不足,影响了学生的感恩之心。由于感恩教育内容素材单一,感恩实践教育缺失,加上家庭、学校与社会协同不足,影响了农村大学生对感恩教育的内容认知。

二、内容完整,生动形象

该书内容详实、生动形象,充分反映了感恩教育面临的各项问题,通过融入“学生为主”的基本论点,为当前做好感恩教育给予了较强的启发性和借鉴性。本书既对感恩教育进行了深度理论研究,又讲述了如何有效开展感恩教育的研究实例,在学生培养、校园文化建设和构建感恩教育体系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创新性观点。一直以来,高等教育普遍忽略了感恩教育体系建设,尤其缺乏从农村大学生成长特性角度开展感恩教育。因此,在全新育人环境下,要注重从农村大学生的培养规律出发,合理选择感恩教育素材内容,制定科学、完善的感恩教育计划,注重提升农村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精神素养,从而提高农村大学生的培养质量。因此,结合农村大学生培养现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开展感恩教育具有多种优势。主要表现为:首先,依托核心价值观开展感恩教育是当前农村大学生教育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感恩教育是培养农村大学生形成道德认知、感恩精神和道德素养的重要途径,以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开展感恩教育,既丰富了感恩教育内容,也正确把握了感恩教育的创新方向。通过开展感恩教育,培养学生形成应有的使命感和担当精神、奉献精神,助力学生在社会奉献中实现自我价值。同时,引导农村大学生养成尊重他人意愿的习惯,推动学生自我完善和自我激励,实现个人持续成长。其次,依托核心价值观开展感恩教育是当前建设、发展校园文化的重要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人与人的平等、友善,尤其倡导农村大学生养成互相关心、充分尊重的习惯。学生只有具备了感恩之心,尊重师生,尊重教师的课堂成果,才能以最佳状态参与课堂学习。而农村大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相互鼓励,明确个人成长目标,实现了优良学风与教风的有效融合。通过开展感恩教育,有效消除了广大农村大学生的自卑心态,发展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最后,基于核心价值观的感恩教育活动,有助于全面提高广大农村大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人文精神是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内容,依托核心价值观开展感恩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理念,提高个人情商水平。在农村大学生感恩教育过程中,通过从农村大学生的身心规律出发,正确认识、评价感恩教育的积极作用,并设置创新性、合理的感恩教育内容,切实改善农村大学生的情绪状态,缓解学生个人的身心压力,挖掘个人成长潜能,健全学生情感认知,优化农村大学生教育体系。

三、关注实践,聚焦实际应用

该书关注实践,聚焦实际应用。在论述内容上,坚持将最新理论与感恩教育实践相结合。通过细化感恩教育分类,从各个角度论述了开展感恩教学的价值与意义,有助于全面覆盖感恩教育体系。同时,该书又强调感恩教育实践,强调学生情感共鸣与认知升华,设计了“视野拓展”环节。通过将感恩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全面融合,大大丰富了当前农村大学生感恩教育素材,为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融入与具体践行提供了重要基础。在全面培养农村大学生的综合素养时,坚持以感恩之心为基础,通过选择科学、合理的感恩素材,创新感恩教育体系。依据本书观点,在核心价值观视野下,开展农村大学生感恩教育时,要注重以下几点:其一,注重学生体验,完善感恩教育实践。要充分发挥教师、辅导员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规范其日常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思想认知。农村大学生感恩教育,不能简单停留在“理论感召”教育上,要引导学生积极走向社会,使学生在具体参与社会实践中,体会感恩教育,激发情感共鸣。教师要组织学生广泛开展以感恩教育为主题的课外实践活动,促进感恩精神真正融入农村大学生的学习、成长。如利用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鼓励学生主动向父母表达感恩之心。利用地球日、植树节培养学生对自然生态形成感恩、敬畏之心。在建党节、国庆节期间,组织学生开展主题演讲、红歌竞赛等活动,使学生在具体活动参与中,养成应有的爱国意识。其二,聚焦育人成效,注重将感恩教育从外在形式转化为内在精神,使广大农村大学生养成应有的感恩之心。在核心价值观指引下,改进感恩教育,需要引导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取向形成高度认同,重建学生的文化认知机制,提升学生的道德自觉和行为自觉,并以其他优秀事迹和模范人物精神为具体参照物,凝炼核心价值观。学校在开展感恩教育时,要将感恩教育、孝文化与尊师精神纳入校园文化体系,引导学生形成应有的感恩意识、尊师敬师精神,为农村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提供精神支持。要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校园媒体向学生收集感恩故事、征集感恩主题征文,通过组织开展多种类型的感恩活动,在全校范围内形成感恩认同的良好氛围。其三,凝聚多元力量,提升感恩教育成效。良好的感恩教学,需要凝聚多方力量,充分挖掘感恩教育资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以该价值观念为基础开展感恩教育,使农村大学生自觉参与到国家富强、文明发展的共同目标之中,共同凝聚了国家发展的最强大合力。通过教育学生以法治、公正精神参与社会,以友善之心善待他人,以爱国之心关心国家发展,培养学生体会成长不易、育人艰辛和民族复兴使命,引导农村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要注重整合、加工感恩教育素材,建设最完善的感恩教育课堂。感恩教育离不开学生对教育内容的价值认同,在核心价值观指引下,创新农村大学生感恩教育体系时,要强化农村大学生的责任感和认同感,通过从传统文化、专业课程和现代教学体系中选择合适的感恩教育素材,使学生常怀感恩之心,常兴感恩之举。该书论述内容完整、研究主题具有前沿性,在实践方面综合体现了学生成长的各种情境,正视感恩教育的热点问题和必然要求。开展感恩教学,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是当前优化农村大学生培养机制的重要内容和现实诉求。在具体感恩教育实践中,通过融入核心价值观,精准把握了学生教育、培养的不同层面,助力农村大学生全面成长。感恩教育是引导农村大学生体验、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农村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内容。在农村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受教育资源、认识水平和成长障碍等多种因素影响,出现了多种心理困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和个人都多个层面提出了价值目标,为农村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因此,在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导向下,充分利用现有教学机制和教学资源,为学生搭建完善的感恩教育平台,培养农村大学生的感恩精神,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作者:王武 单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