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渗透感恩教育分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德育渗透感恩教育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德育渗透感恩教育分析

全国教育大会明确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但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受多元文化的影响,社会、家庭对于孩子过度“关爱”,使得我们的孩子不懂得体贴父母、关心他人、敬畏生命,他们感恩意识淡薄,引发了一系列的“自杀轻生”“弑母”“殴师”“虐待动物”等问题。长此以往,必然影响年青一代健康成长,导致社会道德的滑坡。因此,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渗透感恩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培养学生责任感、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构建和谐校园都具有重要意义。下面,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分学段制订感恩教育目标体系,让感恩教育有导向性

感恩教育,就是要遵循教育规律,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感恩教育是一个大范畴,教育主管部门应充分考虑到各个学段、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接受水平,统筹制订学校感恩教育目标体系。对于小学来说,我们要细化标准,分低、中、高年级学段对感恩教育提出明确的要求和目标。比如,小学一二年级以感激父母养育之恩为主,小学三四年级以感激学校、老师教诲之恩为主,五六年级以感激他人帮扶之恩、国之恩、党之恩、社会之恩、大自然的赐予之恩为主。各学段要精心策划制订活动计划,通过主题教育活动月等形式,使感恩教育分学段、分年级、按层次有序进行。感恩教育的具体实施,还要结合特色校园创建,组织有经验的教师编印感恩校本教材,开设感恩教育校本课程,做好专职课教师培训,让感恩教育首先进入教师心中。学校要提倡、组织教师开展课题研究,通过调查研究、个案研究、活动熏陶等多种方法开展实验,寻找一种更有效、更有针对性的感恩教育模式,以提高感恩教育的成效。

二、抓好学校德育主阵地建设,让感恩教育具有操作性

一要营造浓厚的育人文化氛围。学校要高度重视校园文化载体和阵地的建设,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将“投桃报李”“羔羊跪乳”“结草衔环”“士为知己者死”等流传至今的感恩故事制作成宣传墙,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和育人环境,让校园里洋溢浓浓的感恩之情,在学生幼小心田上播下感恩善念的种子。同时要充分利用红领巾广播台、校园电视、学校微信公众号等媒体,播放、推送感恩的诗歌、散文,讲述感恩故事,播放感恩歌曲;滚动播出感恩为主题的标语,张贴、出版以感恩为主题的墙报、黑板报。实践证明,学生置身于这样的校园环境中,会时刻受到感恩的熏陶,感悟校园环境所传递的感恩之情。二要把感恩教育贯穿德育始终。指出,上好思政课的关键在教师,每位教师都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用自身言行进行感恩教育,要率先做一个感恩之人,用自身的感恩行为,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使学生学有榜样。每位教师都肩负着寻找教育契机、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使命和责任,教师要利用各种活动,将感恩教育落到实处。比如,学校常态化开展的消防安全、防踩踏、防地震、预防校园欺凌等安全演练,都是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最好时机。在活动中,要让学生明白:生命是可贵的,学会保护自己、珍惜生命是对父母、老师和社会的最好回报;还要培养学生的责任心,通过组织开展经典诵读、拔河、校园足球等集体活动,增强集体荣誉感,让学生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在团队协作中与人和谐相处,学会宽容、谦让、妥协、真诚待人、换位思考,引导学生做到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感恩主题教育活动。发挥校园文化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通过社会实践、研学旅行、艺体校本教研等生动活泼、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引导学生从感激身边的人和事开始,感激父母的养育、教诲,感激教师的导航,进而学会感激他人、感激社会、感激一切为自己的健康成长付出心血和汗水、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长,指导学生搜集有关感恩的资料,召开“学会感恩”主题班队会,要求人人讲述“感恩”之事,小组创办“感人小报”,合作编排“感恩”节目,人人谈报恩之举。同时要抓住开学典礼、国庆节、母亲节等相关的节日开展感恩教育活动。比如,国庆节,通过传唱革命歌曲、缅怀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格外珍惜;教师节,引导全体学生向老师敬礼、鞠躬,开展“今天我当老师”体验活动,举行“感恩老师”征文、演讲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无私关爱和辛劳;母亲节、父亲节,给学生布置“感恩作业”,撰写一封感恩信(或一个感恩电话、一条感恩短信、一声感恩问候),开展一次感恩行动(给父母讲一个开心的故事,给父母捶捶背、洗洗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等),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四是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各学科要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在课堂上进行感恩教育。如,语文课中,关于“母爱”“英雄”“生命”等主题单元教学,都是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最佳契机。比如,教学“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等诗句时,就可以引导学生从诗句中体谅父母的辛劳、学会感恩、懂得珍惜粮食等;音乐课上通过教学生唱《世上只有妈妈好》《妈妈的吻》《每当我走过你窗前》《感恩的心》等脍炙人口的歌曲,让感恩歌曲随口唱,感恩之情存于心;数学课组织学生对父母为自己付出的事进行问卷调查,并鼓励他们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等等。

三、家校同心合力育人,让感恩教育落地生根

著名思想家卢梭说过:没有感恩就没有真正的美德。由于升学、就业的压力,家长大都重视对孩子的智力投资和教育,但是往往忽视了对孩子的感恩教育。长此以往,孩子理所当然地认为父母应该为他们付出,甚至认为父母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必须的。他们已经习惯了被爱,心安理得地索取着,漠视亲情、不懂体谅、不愿回报,这与我们教育的初衷是相背离的。“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让孩子学会感恩,还需要聚焦家校育人合力。一是学校要紧密联系家长,做好沟通,通过新型网络媒体,经常性推送、发放有关感恩教育的资料。教师要动员家长支持、配合学校做好感恩教育,不溺爱、不娇惯孩子;二是环境是无声的教育,父母是最好的老师。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营造平和、民主的家庭氛围,用自己的孝心、孝行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育孩子学会用感激、感恩的心态正确面对父母、亲人的无私付出。同时要放手让孩子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让孩子从小事中懂得感恩、懂得回报父母、师长和社会。三是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定期召开家长会,邀请专家进行感恩教育讲座,也可以邀请有心得的家长分享育儿经验,进而改进家长的教育方法及提高教育水平。四是要争取、扩大社会教育宣传的影响。要通过主流媒体的宣传,提高全社会对感恩教育的关注度,正面宣传感恩事迹、唱响感恩曲、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使我们整个社会形成感恩教育的良好氛围,促进学校感恩教育的有效进行与效果的巩固。总之,感恩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从一件事情或一节课就能产生好效果的功利行为。它需要一个长时间的潜移默化影响和长期的教育过程,更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努力和配合。只要我们不断探索,把感恩教育引向深入,做到一学实践三总结,将渗透感恩教育落到实处,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让人间的情更浓,让我们的社会更和谐。

作者:石玉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