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语文教学感恩教育渗透策略,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融情于读,品悟母爱之深沉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感恩教育实质上是情感的教育。学生作为具有独特情感的个体,为使其能从内心感受母爱之深沉,则需借助语文教学中丰富的文字和语言,触及学生柔软的心弦,从而对母亲之爱产生认同感和共鸣。要“感恩”需先“知恩”,这意味着学生只有在感知到母爱、体悟出母爱之时,才能真正领悟母爱之伟大与深沉,才能对母亲从内心深处发出崇敬之情。“品读”是体会文章情感的方式之一,因而在《慈母情深》一课的教学中,为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鼓励他们融情与朗读之中,通过细腻的文字和深情的语言表达来感染学生、打动学生,从而品悟母爱之深沉、伟大。在阅读教学中,我将“读”分为了泛读、精读和再读三个层次。首先在泛读时让学生默读课文,并向学生提问“围绕着这本《青年近卫军》,课文写了哪些事?”,旨在引导学生归纳课文内容、理解思路,从整体角度感知课文传递的情感价值观;其次在精读时让学生分组交流性朗读,读朗读自己感受最深刻的语句,读自己的阅读感受。学生通过交流与阅读,找到了许多感人至深的语句。其中一名学生朗读了这段话“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及其瘦小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他说自己之所以被这段话感动,是因为“脊背弯曲”、“背直起来”、“转身”似乎让他看到了自己的母亲,让他联想起自己母亲的工作艰辛和劳累。正所谓“母子连心”,通过让学生读,无需过度分析和讲解,学生即能在读的基础上去用心感受母爱之伟大,然后借助交流来进一步丰富和升华对母爱的理解,进而拥有感恩之心;最后在再读阶段,让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体会文中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中饱含的深深母爱。
二、寄情于演,体悟亲情之厚重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真实的感悟来源于切实的行动,为让学生能亲历感受母爱之厚重,在教学过程中要让他们有实践体验的机会。因此,寄情于演,让学生依据课文内容分角色扮演,借此来将认知层面的感恩之情根植于心。在《慈母情深》一课教学时,当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理解了母亲的“慈”与情之“深”的故事之后,我组织学生分角色表演。为让学生能有真实的代入感,进而表达出深厚的母爱之情,我让学生以自己的亲历生活为基础,通过回忆母亲照顾生病时的自己等一些场景来揣摩作者的心理、模仿其言行。接着我将学生深受感动的句子挑出来,邀请几位同学来表演。而我和其他同学则负责旁白的内容。句段一“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表演者“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看到瘦小且脊背弯曲的母亲,母亲的表演者在看到“我”时,表现出了吃惊、讶异,以及深深的疲惫和劳累,似乎表演者“我”联想起了自己辛劳的父母,我看到他眼眶明显泛红。句段二“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表演者“我”三次呼唤“母亲”时的情绪、快慢都不相同,在呼唤中隐含了丝丝心酸的意味。表演后问及这位同学,为何如此表现,他说自己曾去过母亲的工作之处。如果不是亲眼见到母亲工作的地方,也许永远也不会知道母亲是这样辛苦地赚钱养家,读出母亲的辛苦;如果不是近距离观察母亲,亦不会懂得母亲的疲惫,通过再一次的表演更是加深了他对母亲辛苦的感知,整个内心充斥着不忍与酸涩之感。如此多组学生参与表演,情感越来越浓烈、真切,不仅让演的同学深有体悟,更是让看的同学身临其境,从而体悟到亲情之厚重可贵。
三、寓情于写,抒发感恩之情怀
写作是表达情感、提高思想境界的方式之一。学生在通过朗读和表演品悟情感之基础上,寓情于文字,借助写作来抒发对母爱的感怀。《慈母情深》教学中,在学生表演环节后,我特意设计了习作部分。通过表演,学生对母爱的感悟,感恩之心情感的积累已达最高点,此时引入习作环节,让学生通过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情感最浓烈的时刻。首先,我抛出话题“学习课文后,你们对母亲有了怎样的认识?”,学生们纷纷表达“母亲是最伟大的人”、“母亲对我们有养育之恩”、“我们要听妈妈的话,不能惹她生气”、“我们长大了要对妈妈好”……然后,在学生畅谈感想与收获之际,我鼓励他们将这些情感浓烈的文字记录下来。课后查阅习作,我发现即使没有华丽的辞藻,言语之间亦是亲情满满。无疑写作点化了学生之情感,点亮了那颗感恩之心。
作者:龙江花 单位:湖南省长沙市实验小学梅溪湖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