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法制教育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指导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谈法制教育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指导,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谈法制教育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指导

摘要:法律教育实践活动是当前法制教育的重要形式,其与理论课相对应,强调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法律信息、理解法律法规,从而形成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法律意识,实现学生法制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法制教育;实践活动;指导策略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院校开始致力于实践课程的自主开发,尤其是在中小学,实践教育因其重视时间、寓教于乐的特点广受欢迎。法律教育是当前现代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其在培育学生法律意识、传授学生法律知识、塑造学生法制思维中有着重要意义,是新时期法律教育的课程载体。法律实践活动是法律教育的重要形式,相较于单纯地进行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更重视实践性,强调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知法律知识、理解法律运行、积累法律经验,从而促进学生法律意识的提高,对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法治公民培养有着重要意义。作为一所体育运动学校,学生(运动员)不仅是文化学习的主体,也是运动训练的主体,更是集体生活(大部分学生住校)的主角。这种特殊的“三集中模式”,为学生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但也对学生的法制意识和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有效地开展法制教育实践活动成了我校老师关注和研究的重要内容。作为一项以学生为核心的集体性活动,法律教育实践活动需要在保证基本教学秩序和社会秩序的基础上展开,教师应当做好相应的活动设计与指导,充分发挥自身作用。

一、确定活动主题

活动主题是实践活动指导中的首要问题,也是进行法律实践活动方案设计优先要处理的问题。法律实践活动应当以活动主题为核心展开,一个合格的、合理的主题有助于提高实践活动的教育效果,主题的科学性决定了活动的科学性,主题的合理性决定了活动的合理性。在法律实践活动中,要有明确的立场和活动定位,要深刻理解法律实践活动的意义和目的,以实践活动的目的为依据明确法律实践活动的主题。首先,要加强自身法律知识的学习,明确法律教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找到法律教育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定位,以新课改精神为指引、法律教育目标为依据给实践活动以准确定位,从而确定主题。其次,在确定主题的过程中要切实考虑实际问题,严格遵循从实际出发的工作方法,尊重学生的认知习惯与行为习惯,考虑到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从“生本位”的角度完成主题确认。最后,要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条件,包括硬件设施、软件基础和学校周围环境基础,评价各类法律实践活动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不能突破物质基础进行法律实践活动,一切应当从实际条件出发,活动主题的确认也应当尊重现实条件。如以初中学生为例,中学的法律实践活动主题确认时教师应当考虑到中学阶段法律教育的目标、兼顾学生的认知条件,只有对不同阶段法律教育进行合理定位后才能够给法律实践活动主题予以合理定位。

二、充分收集资料

实践活动虽然重视实践的过程,但其不是无序地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而是遵循一定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是将教育理念转化为实践活动的教学方法,其本质上仍属于教学的一部分。就像正常的授课一样,实践活动也需要相应的备课准备工作,而备课准备工作就是实践活动的资料收集工作,收集资料是否充分关系到实践活动的合理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法制教育实践互动的核心有两个,一个是法制,另一个是实践。法制实践活动是将学生放在一个动态的、开放的、主动的、多元的环境中进行法制知识学习和法制技能锻炼,是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完成法制知识的学习与积累。法制教育实践活动强调学生的“学”与“做”,教师“教”的职能在实践活动中会被弱化,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法制实践活动中就不能讲授、讲解或讲述,教师需要事先就实践活动进行资料收集,以便在实践活动中为学生答疑解惑。为了做好资料收集工作,教师需要处理好以下问题:①由于网络媒体的普及,能够收集资料的途径增加,获取信息的成本降低,需要对纷繁复杂的资料进行有效整理和整合,对资料的类型、内容进行筛选,从中选出与本次法制教育实践活动关联性较强的信息,建立相应数据库,便于检索、浏览和查询。②应当就资料收集和处理的方法进行讲解,在法制实践活动中学生需要在实践中感知、获取、整合、处理有用信息,那么教师不妨在资料收集环节就对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信息收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进行必要训练,便于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取法制相关信息。③资料收集并非信息的无序堆积,而是对信息的有序整理和使用,需要妥善处理“为什么要收集资料”“收集资料的用途”以及“如何将这些资料利用起来”等问题,把握好资料收集和整理的限度,用充分的资料数据来构建实践活动的理论框架和行动指导,提高法制实践活动的专业性、有序性。

三、行动方案的制订

行动方案是法制实践活动实施的具体行动指南,是针对实践活动主题的活动开发工作,是对整个实践活动阶段的预设和行为规划。一个完成度较高的行动方案是法制实践活动的重要指导,当主题、项目或课题确定后,教师就需要根据现场情况、学生情况、软硬件设施配置确定具体的活动方案。行动方案的制订是开展实践活动的必要准备,体现了活动规划的预设性,在保障实践活动有序性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合理、科学、可操作的活动方案是实践课程成功的一半,规划和制订行动方案也是学生获取知识、整合已知、积累经验的过程,让学生参与到行动方案制订中来能够让学生获得实践活动策划者的体验,从而满足学生心理诉求,对学生参与度、积极性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从内容上看,行动方案应当涉及法治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包括活动前的准备、活动中的行为和结束后总结等多个环节,应当考虑到与实践活动密切相关的人事组织问题、责任分工问题、活动时间问题、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步骤、预期成果、可能遇到的问题等主要问题,这些信息均应当反映在行动方案中。学生小组或学生个体制订的行动方案难免存在缺陷或不足,教师应当以其专业性来帮助学生实现补强,实现活动方案的制订与完善。从结构上看,行动方案应当符合逻辑和认知习惯,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①行动方案应当符合逻辑,活动内容能够层层递进。②行动方案应当具备立体性,能够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体现法制实践活动的价值,如“模拟法庭”活动中学生能够感知和获取信息的途径包含了听觉、视觉多个角度,那么“模拟法庭”的法制实践活动行动方案中应当体现视觉、听觉这两个角度,用行动方案指导行为,提高实践活动的专业性和针对性,这对实践活动的教育教学实效提高有所帮助。③行动方案应当符合认知、学习、教育的一般思路,就像烙饼一样有着特定的流程,改变流程虽然能够提高烙饼的效率,但并不能改变烙饼的起点和终点。因此,法制实践活动行动方案的制订要体现实践活动的秩序,要紧紧围绕活动主题进行设计。行动方案的制订是法制实践活动规划的核心内容,教师在这一阶段要做好相应的指导工作。首次制订行动方案时,学生缺少相应经验,很容易觉得不知从何下手,此时教师可以通过给出指导范例或带领学生完成一次行动方案设计,以此引导学生完成活动方案设计。其次,教师可以采用量表来指导学生进行方案设计,采用问题的形式帮助学生找到活动的主题、明确活动的内容、理清活动的流程,使学生通过填表或回答问卷的形式完成方案设计。最后,当学生实践活动方案设计经验较丰富时,教师可以仅给出活动的主题,让学生凭借其创造力、想象力自主设计行动方案,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知识积累。

四、成果交流

法制实践活动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法制知识,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法律习惯和法律素养,让学生成为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新时代青年。因此实践活动结束并非法制实践活动的终点,教师要致力于实践活动成果的深化和价值的升华,从而有效发挥法制实践活动在法律教育中的教育作用。教师要认识到法制实践活动的价值所在。实践活动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一种载体或组织形式,但相较于课堂而言,实践活动并非单纯地追求结果,其更重视体验。引导学生参与法制实践活动的目的在于通过实践活动来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经验、加深学生对法制的理解,不能仅强调活动结果,而应更加强调学生在过程中的感悟。因此,教师要做好法制实践活动中成果交流的有效指导,为此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①鼓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记录和交流,包括在每一个环节中的客观感受和心得体会,鼓励学生就实践活动形成多样化的活动成果,可以是论文、报告、日记、随笔等,甚至是短视频、录音、诗歌等,引导学生用多样化的形式记录实践活动,有助于形成多元化的实践活动成果。②教师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与理解,无论正确与否,教师应当持肯定的态度予以鼓励,但需要对学生存在偏差的观点予以点评和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认知,从而确保活动成果的合理性、科学性。③在实践活动周期结束后,教师应当主动开展各种活动来引导学生进行成果交流,可以是论文撰写、小组讨论、成果展示、情报交换、即兴演讲等,鼓励学生表达自身在法制实践活动中的感悟和感受,鼓励学生相互进行成果交流,让学生在成果交流中实现经验互补与视野融合,实现实践活动价值的升华。成果交流展示了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共同探讨问题中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提升课题研究的水平。在交流中也实现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资源共享,增强法制实践活动的教育性,从而有利于法律教育目标的实现。

五、结束语

法律教育实践活动是当前法制教育的重要形式,其与理论课相对应,强调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法律信息、理解法律法规,从而形成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法律意识,实现学生法制教育的目标。作为一所体育运动学校,学生(运动员)不仅是文化学习的主体,也是运动训练的主体,更是集体生活(大部分学生住校)的主角。这种特殊的“三集中模式”,为学生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但也对学生的法治意识和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有效地开展法制教育实践活动成了我校老师关注和研究的重要内容。作为一项以学生为核心的集体性活动,法律教育实践活动需要在保证基本教学秩序和社会秩序的基础上展开,教师应当做好相应的活动设计与指导,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在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基本职责就是指导、引导、组织、管理与评价学生活动。教师的指导需要以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为前提;指导不等于规定,不等于统一要求;教师指导的有效性应取决于是否充分发挥了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否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通过有效的指导,实践活动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发展搭建有效的平台。

作者:曹益群 单位:常州市实验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