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生法律意识培养融入思政教育探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高职学生是我国社会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高等教育为我国社会发展培养的支柱力量,高职院校学生法律意识的强弱反映出高等教育对于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成效,更加影响国家和社会来发展。基于此,本文阐释了当前高职生法律意识培养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在思政教育中融入法律知识教育的意义,最后重点提出了如何在高职思政教育中融入法律意识培养的路径。
[关键词]高职生;法律意识;思政教育;路径
引言
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形式的一种,是人们对自身法律相关思想、观念和理论所处状态的一种概括性评价。高职院校学生还处于思想道德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然而当前我国很多高职学生的法律意识淡薄,法制观念亟待加强,这一现状影响了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当前的高职教育模式中,院校将学生学业成绩和技术能力的培养放在了教育的重心,但是却鲜少关心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问题。当前我国正在不断推进法制社会进程,迫切需要加强高等教育中对于法律知识的普及以及思想道德观念的强化,在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也需要持续强化学生对于自身道德与法律意识的培养。在高校思政课程中融入法律意识教育,不仅仅能够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各种素养,教育出优秀的高水平、高素质人才。
一、高职学生法律意识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高职学生缺乏基本的法律信仰,法律意识淡薄
社会的发展提升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但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步伐落后于物质水平的发展。社会各方面竞争日益激烈,人们急切地追求自身利益,这种浮躁的社会风气助长了歪风邪气,严重影响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发展。高职教育对于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并不十分重视,院校中普遍存在着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对于宪法和法律的敬畏程度不够高等现象,严重制约着学校法律教育的开展,也影响着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更加不利于学生的自我修养以及主流价值观念的培养。例如,近年来,网络和新闻媒体时常曝光的很多高校学生陷入了校园贷以及读博等不良案例中的现象,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对于超出个人消费能力的奢侈品的过度迷恋和追求,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这些案例接二连三地出现在新闻报道中,反映了当下高职教育中对于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的缺失,学生法律意识的缺失以及面对金钱和利益诱惑时自制力和正确思想观念的缺失。因此,加强思政教育中法律意识的培养旨在帮助高职学生做好正确价值引领,帮助学生明辨是非。
(二)高职院校法律教育培养模式落后,质量参差不齐
当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虽然已经认识到法律意识培养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开展法律意识教育的时候,仍然面临着一定的困境,主要表现为当前的教育模式较为落后,教育效率和成果表现不佳。高职院校的法律教育途径仅仅依赖法律专业的教师对学生展开法律教育是远远不够的,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高职院校中专业的法律教师数量较少,而需要授课的学生数量庞大,教师资源紧缺。很多法律专业的教师不仅需要承担本院专业课程的教授工作,以及科研和行政方面的工作,还需要分出一部分时间对院校其他学生进行法律意识教育的普及工作,这在无形中加大了法律专业教师的任务量,导致教师压力骤增。另一方面,其他专业的教师并未接受过正式的法律专业教育,自身也存在着法律知识缺乏或者对于法律知识的掌握不够充分的困境,他们无法担当起结合本专业知识展开法律意识培养的重任。整体上而言,高职院校的教育模式仍然停留在过去,利用传统授课方式传输知识,教学手段不够先进,难以令学生感兴趣,这也是导致法律教育难以真正落到实处的主要原因,法律意识难以在课程中传授,自然也发挥不了引导学生、教育学生的作用。
(三)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松散
高校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来自社会、家庭、学校以及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四个方面的影响共同表现在学生道德水平上。然而,当下的高职院校教育中,很多院校对于学生行为习惯以及个人修养的约束和管理不严格,对于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重视,轻视了法律意识的培养造成学生法律意识淡薄,法律教育严重落后。例如,当前部分高校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直播带货、当网红,或者在公共网络平台发布一些不当言论等,校园暴力的发生率不断上升,青年学生犯罪率上升,犯罪年龄越来越趋于年轻化等现象。以上现象的发生都说明学校教育对于学生并没有起到良好的规范作用,学校缺乏严格的监管措施和力度,对于很多不良现象,只要没有触犯法律底线一味地放任,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种管理方式不仅造成学生的文化课成绩不断落后,还会使学生失去主流价值观念的引领,道德水平低且遇事焦躁,缺乏社会责任感等,久而久之,势必会酿成很大的悲剧。虽然高校对于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对于预防青年学生违法犯罪非常有必要的,但是法律教育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于预防犯罪,更多的是对于学生法律与权力意识的培养,“普法”的意义在于全体高校学生都必须具备合格的法律素养和道德标准,这才是学校法律教育真正需要面临的紧迫课题。
二、高职生法律意识培养在思政教育中的意义
(一)法律意识融入思政教育能够使学生全面发展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学生的日常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诱惑,大量五花八门的信息不断涌入他们的视线中,这对于心智发育尚未成熟的学生而言,很容易出现思想和行为上的偏离。加强法律意识培养,能够使学生在面对不同事情的时候,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念,明辨是非的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在形形色色的社会生活中学会保护自己,依法维权,并主动自发的遵守社会规则,遵守法律法规。然而我国目前高等教育观念的重心依然是应用能力为主,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好的就业,以创新创业为主要方式的教育理念已经根深蒂固地融入了各大高校教育思想中。因此,教育理念缺乏“德育”,将法律意识培养融入当前的思政教育体系中,能够帮助学校教育更好地满足全面育人的教育目标,能够极大地提升素质教育的发展需求,能够更科学地完善高校的教育体系,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水平人才奠定基础。当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岗位,能够更加清晰明确我国当前的法律环境,一旦遇到难题,能够更好地利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保护自身权益。
(二)法律意识融入思政教育能够助力院校学生管理工作
高职院校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是更好地统筹学校各项管理,建设和谐校园,优化教育体系并为学生创造和谐美好的校园教学生活环境的必要工作。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实际管理工作中,很多院校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用来约束学生的行为规范,用制度来提高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和谐、稳定的相处。然而,传统的教育管理工作方法缺乏行之有效当地制约能力,对于犯错的学生其惩罚和教育的手段存在着很多弊端,难以很好地减少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起不到有效的教育作用。因此,在高校思政课程中融入法律意识教育是具有可行性的,这是由于思政课程本身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挂念和思想道德标准的课程,因此将法律意识注入思政课程中,能够强化思政课程教人育人的目标,有效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遵纪守法的良好公民。这对于学生管理工作而言,能够起到思想教育的先行作用,使学校其他管理工作都能在思想行为的引领下更好地开展,让管理落到实处,从而为构建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三)法律意识融入思政教育能够推动我国法制建设
政府工作会议中明确指出,我国法律的权威源自社会大众的真诚信仰与用心维护。法律教育是我国构建精神文明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高校教育应当重视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高职院校学生是我国现代化教育培养的优秀职业技能人才,因此学校必须要树立高职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与法律意识,这样的人才才是真正符合依法治国发展战略的人才。因此高校思政教育需要紧紧联系当前社会政治、社会经济的实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法律的作用以及法律的权威性,理解依法治国对于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进而提升法律在人们心中神圣的地位。通过法律意识培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拥有高尚的爱国情怀,能够奋力推动依法治国进程,维护国家长期繁荣稳定。
三、高职院校思政课程融入法律意识教育策略
(一)提升教师法律知识,构建高质量师资队伍
学校是个人有计划、有组织接受教育的组织机构,教师是个人在接受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力量,教师将自身的专业知识运用在教学内容中,通过自身的理解对教学内容展开分析、重组,并选择合适的方式缓缓灌输给学生。因此,教师本身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教师思想道德素养对于学生的影响非常重要,高职思政课程中融入法律意识教育,必须要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养。首先,针对思政课程教师,高职院校需要对教师开展相应的法律知识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知识技能。比如可以开展相关法律知识讲座,对教师授课方式进行培训等,让教师能够对自身的专业知识有着全面和系统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演练,达到能够开展法律意识教育的能力。其次,高职院校需要定期对专业教师开展法律知识培训和研讨会议等,思政教学并非只是单纯意义上的宣教,法律意识的培养也不是闭门造车,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热点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要保证在传输知识的同时,满足学生群体的身心特征和接受程度,这样的法律教育才是落到实处的教育,才能够在将来为学生提供帮助。构建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打造高质量思政课程的基础,提升教师专业知识的同时,院校应当努力为教师打造好平台,为教师创设好的教育环境,让教师能够积极完成自我知识更新,认真做好法律意识培育的重要工作。
(二)加强法律知识实践,丰富课程内容
高职教育在开展思政课程时,教师需要重视对现代化教学资源的运用,对思政课程的内容适当添加一些案例知识,丰富课程趣味性,联系生活实际,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因此,为提升高职院校法律意识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效果,教师应当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情况,加强实践类课程。比如,可以经常开展一些社会实践调查,在实践中选择合理的法律知识进行运用,不仅能够够提高学生学习思政课程的兴趣,还能够帮助学生在不同的社会和实际场景中将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思政教育课程的最终目标本就是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统一,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教学方法,拓展课外教育实践。其次,在教学中,多引用当下热点事件,加入时政新闻的内容,高职院校的学生即将走上工作岗位,需要对当今社会的形式和当前国家相关政治经济等形成一个清晰的认知,这有利于高职学生更快融入社会生活中。另外,将社会热点融入课程内容中,还能够让思政课程或法律概念等晦涩难懂的知识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味,利用案例化的事迹,可以增加课程的可接受性,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知识,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效果。
(三)完善思政课程体系,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将法律意识教育融入思政课程中,不仅需要为高职学生开展理论知识的教育,还需要加强实践经验的学习。首先,课程可以设置成选修与必修两种模式,完善思政课程体系。依据当前社会发展以及国家制定的相关政策法规等,通过选修课程,向学生普及这些政策、法案的内容,让学生以一种轻松的方式接受法律知识。两种不同形式的课程体系,能够使思政课程的内容体系更加丰富饱满,更大程度地发挥思政课程对于高职学生的教育成效。例如在模拟法庭的活动中,学生可以在案例中,理解书本中的法律知识,并根据具体的案例,用自己学会的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对法律知识的了解更加深刻,并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其次,发挥好环境对于人的教育作用,环境对于人的教育作用是潜移默化的,能够在日积月累中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培养学生法律意识,需要在思政教育中结合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生活环境、政治环境等,从环境出发开展课程教育,完善课程体系,提高学生法律意识和综合能力。
(四)完善评价方式,引导学生成才
当下,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师反思和了解自身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径。将法律意识融入思政教育中,教师需要及时更新教育评估方法,完善其中对于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内容,为思政教育与法律意识的融合以及学生能力的提升做出积极的引导工作。首先,需要重新构建和完善思政课程评价方式,除了要考查学生对于课程上教授的知识点以外,还需要考查学生对于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从实践中考察高职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确保思政课程中融合的法律教育能够全面和系统地被学生掌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水平。因此教师需要改正传统考核中,重视试卷分值,忽视实践能力的行为,在进行教学评价时,教师要结合思政课程的特色,设立一些具有特色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法律意识掌握情况以及其他知识进行考核。比如设置一些综合性的考核项目,编辑一些案例分析的题目,从这些题目的考核结果了解学生对于法律知识的接受情况。还可以发起一些调研活动,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项目,合作进行知识技能实践,不仅锻炼了协作能力,还有利于将所学知识运用进生活中。其次,深入践行“发展性评价”的要求,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和成才不是一步登天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不断加强学习,不能因为学生对于某些法律知识的错误而否认学生,应当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强所学法律知识的应用性。
四、结语
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高职院校传统的法律教育已经不再适应新形势下的学习要求,高等教育需要突破当前对于法律教育的局限性和困境。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将法律意识的培养融入思政课程中,渗透进课程体系内,努力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法律意识,帮助学生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身权益,为我国法制建设和现代化建设培养优秀的高质量人才。
作者:杨涵茜 单位:常德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