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学生法律教育素养路径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高校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所接触到的社会关系比较单纯,加之其成长环境相比较于成年人社会同样相对封闭,导致大学生的社会经验不足。在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同时又缺少法律常识的情况下,极有可能因为某些事件导致大学生做出违背法律规定的事情,或者导致其处于被法律规定所否定的状态。因此,为了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保证大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提高,更为了法治化国家与社会的构建,相关单位应该采用综合性措施来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文章介绍高校学生法律素养的基本内涵与基本现状,分析高校学生法律素养提升的必要,探讨高校学生法律素养提升的问题与路径,希望能够促进我国高校学生法律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高校;学生;法律素养;提升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扩张,我国的在校大学生总人口不断增长。近年来,由于部分大学生群体的法律意识淡薄和个人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问题等,高校的社会事件时有发生。这些事件引起了社会各阶层的广泛注意,需要相关的社会部门等将大学生法律素养水平的提升重视起来。不论是法学专业还是非法学专业的学生,基本的法律知识的掌握都应该是大学生在高校期间的必修内容。基本的法律常识也是高校学生进行合法与安全的社会交往活动的前提条件,社会主体对法律的深入掌握是我国法治化社会成功运行的必要基础条件。
一、高校学生法律素养的基本内涵
高校学生的法律素养水平和法律素养的概念本身具有相关性。就法律素养这一概念本身而言,法律素养指的是某一个社会主体对法律的掌握程度和利用水平的高低。具体而言,首先,一个有优良法律素养的社会主体应该对法律的一般性规定有大概的了解,明确自身合法行为的边界。其次,一个有优良法律素养的社会主体应该树立良好的法律意识,在遇到法律纠纷或者事实纠纷时,坚持从法律规定的角度出发来处理问题,以合法手段或者救济途径维护自身的利益。当法律规定对自身的行为作出否定性评价时,该社会主体能够积极主动的履行自身的责任。最后,一个有优良法律素养的社会主体应该对法律和法治有坚定的信念,相信在法律的坚定维护之下,人类社会可以实现良好的运转。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以共产党为领导地位的法治化体系运行下,高校学生应该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信法律规则对社会行为的兜底性规范作用的发挥。高校学生的法律素养就是高校大学生群体对法律的掌握程度与利用水平的高低。其法律素养越高,则对法律规则的掌握程度越良好,对法律规则的利用水平愈加优良。高校大学生群体拥有良好的法律素养,意味着其群体掌握丰富的法律知识,树立良好的法律意识,拥有坚定的法律信念。而法律知识的贫乏,法律意识的单薄,法律信念的缺失等的综合作用下,高校的社会治安等事件时有发生,高校学生的法律自我保护能力薄弱。为了实现我国高校学生治安事件等的减少发生,为了提高我国高校学生对突发性问题的法律保护能力的提升,高校应该重视学生法律素养提高工作,采用多种有效措施提高高校学生的法律素养。
二、高校学生法律素养的基本现状
(一)高校学生对一般性法律常识掌握不足为了能够明确高校学生的法律素养现实情况,笔者对一些高校的大学生进行了有关法律政策的课堂问答。笔者还根据其他学者的有关研究结果,认为我国高校学生法律素养的基本现状不容乐观,高校学生的法律素养亟待提升[1]。很多高校学生对民法的一般性内容,高等教育相关的法律内容等都有一些本能性的理解,但是对其具体的内容的理解程度和了解程度不足,总体来说,高校学生对法律常识的了解程度不够,这会影响高校学生的日常生活的合法性程度和其保护自己合法权益能力的提升。
(二)高校学生对普遍性法律意识认识不足
在相关学者的抽样调查中,很多高校学生在面对日常纠纷时很少第一时间想到选择法律纠纷解决机制。很多学生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方式均是自力救济,只有自己无法解决而又必须解决其纠纷时,高校学生才会可能采用合法的救济途径。而在救济途径的选择中,高校学生的首选方式一般就是投诉,不论是向学校投诉还是向有关部门投诉。而向有关法律部门进行反应的高校学生群体大概占到学生总人数的百分之十左右。当然因为高校学生的生活经历的简单性,有接近百分之四十的学生在遇到侵权事件时不会采用自力或者公力救济的方法来实现其对受损害权益的维护,这部分高校学生在面对权益被侵害的行为时通常不会采用任何积极性措施,仅仅是将其受到侵害的事实向周边亲友倾诉。
(三)高校学生对基础性法律技能利用不足
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很多高校学生在面对侵权事件时,对于被侵害权益的事实其感到需要反击的必要,但是却不掌握正确的维权途径。很多高校学生不知道向什么部门具体反映其遭受到的违法境况,很多高校学生在掌握正确的维权对象的同时不了解正确的维权过程,导致其程序错误而无法实现维权的效果[2]。在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过程的实践中,很多高校学生利用此对基础性法律技能的使用方法希望得到有关部门的妥当回复。但是很多高校学生尽管经历过数次的维权行为,但是其维权的期待性结果却始终没有实现。
三、高校学生法律素养提升的必要
(一)高校学生提升其法律素养水平,有利于对其自身合法权益的保护
现阶段的高校学生是未来中国社会发展与存续的主要力量,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未来核心,其对法律知识与技能等的掌握程度,对法律意识的树立等对我国的未来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关系到我国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和治理成本的显著降低,同样关系到我国发展时间的持久性,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福祉的提高。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法律素养的提升,是时展的当然要求。近些年,高校安全事件的发生时常出现在媒体的报道之中,很多高校的安全事件当事人对法律知识都有一定的了解,甚至以自身对法律规则的了解来作为其违法行为的凭借,对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高校应该不但提高学生的法律知识掌握程度,更应该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让高校学生意识到法律价值的重要性。学生的法律素养得到提高,当其面对自身合法权益受到危害的情况时,就有能力以自己的法律素养为自身权益的保护贡献力量,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高校学生提升其法律素养水平,有利于实现高校建设水平的提升
高校建设水平的提高和其发展规模与情况的改善等都与其学生素质水平有直接的关联,教育成果要通过高校学生素质来展现,学生群体的素质提高,高校的声誉才有提高的真实可依托之处。很多高校的法律素养培养措施实施良好,学生的综合素养等因此提高,高校的社会评价上升,进而导致高校建设水平实现提升。举例而言,我国的云南大学因为发生了震惊全国的“马加爵事件”,而导致其发展速度与水平受到了显著限制,近些年,其招生的规模与学生素质明显要弱于相关事件发生之前。因此,高校的建设水平与发展潜力等与高校学生的情况相关性非常大。所以高校为了提高其在社会上的声誉,提高其对学生的吸引力,实现其自身建设水平的提升,高校应该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水平。
(三)高校学生提升其法律素养水平,有利于实现法治化社会良好运转
根据相关的数据显示,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接受高等教育人群,而接受高等教育人群已经成为我国职业市场上的中坚力量。法治化社会的实现与存续需要公民的自主法制意识的树立,需要公民对法律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能够对法治化社会的正常运转需要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3]。而高校学生在学校期间的法律素养的培育能够实现对法治化社会对公民基本要求的满足,为法治化社会的运行提供合格的参与者。因此,为了我国法治化社会与国家的建设,高校应该重视学生法律素养的提升工作。
四、高校学生法律素养提升的问题
(一)我国文化环境对学生法律素养提升的影响
首先,我国是有悠久文明历史的国家,我国的中央集权的等级法律制度有相当程度的思想传承性。中华法系是典型的以行政法律为核心的多种法律融合在一起的法律形态。在传统法律思想的影响之下,中国人的等级观念和在等级观念下的秩序意识和领导意识比较强烈,不利于自由与民主等法治思想在国人中的传播,也影响了其在高校学生中的作用发挥。其次,我国的国家治理方式长期以道德治理方式为主,讲究榜样力量与思想教化的治理手段。当然我国古代社会的法制建设也比较健全,有光辉灿烂的法制文明。但是我国古代的法律文化内容主要是服务于礼治与德治内容的。这些文化背景、文化环境内容等有效维持我国的广大领土居民思想上的统一,对我国的五千年文明传承不绝有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事物具有两面性。中国传统的文化背景同样对我国的法治发展造成消极的影响,因为平等、自由等思想观念的认同是法治社会顺利运行的前提条件而不是结果。我国的长期历史实践都是以人的治理为最理想的政治制度等的设计核心,而现代法律的本土化和我国的漫长历史实践经验产生冲突,不利于我国现代化法治体系的构建,当然传统历史经验已经不能够在政策层面影响法治化国家建设进程的加快,但是其仍旧影响人们的潜意识与行为偏好等。我国高校学生也会受到我国传统的消极一面的影响,进而影响高校学生法律素养的提升。[4]
(二)我国社会环境对学生法律素养提升的影响
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在最近些年呈现指数级提升的趋势,在经济变革剧烈的情况下,很多人的思想观念会受到较强的社会现实的冲击,在自身心理素质薄弱的情况下,产生一些偏激心理和做出偏激行为等,对社会秩序的维护造成不良影响。很多大学生的成长年代也正是我国社会变革加快的时期,在高校内部的大学生在脱离其父母之后对社会的多种社会思潮积极接收,难免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导致其思想观念产生一定程度的偏差,进而影响其行为选择,造成对法律价值的不当破坏。此种社会环境不利于学生法律素养的提升。
(三)我国教育环境对学生法律素养提升的影响
很多高校虽然开设了公共法律基本知识讲述课程,但是其讲授的效果不佳,很多高校的法律常识教育环境影响了学生法律素养的提升。在我国有一部分高校除了开展法律基本常识课程之外,还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活动以促进高校学生法律素养的提升,但是还有一部分高校对学生的法律素养提升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实行任何措施以提升该校大学生群体的法律素养。而相较于高校的法律素养提升工作,高校的学生会因为高校普法工作的效果而改变其法律素养情况。在高校法律知识教育活动较为丰富的情况下,高校学生的法律素养提高效果比较好。在高校普法工作方式单一的情况下,高校学生的法律素养提升情况不佳。因应于高校的普法工作措施,很多高校学生将对法律知识的学习视为专业学习之外的负担,没有自发树立良好法律常识学习意识,影响高校学生法律素养的提高。
(四)自我思想意识对学生法律素养提升的影响
近些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发展,很多高校的招生规模持续扩张。在此背景下,我国受高等教育人群数量持续增长,但是我国很多高校的生源素质也因此有所下降。很多高校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因为其自我管理能力不强,对自身放松了要求,其对法律素养的自我提高也并不重视。而且由于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很多高校学生在校园生活期间只注意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对法律常识的掌握,不愿意参与到法律课程等活动中。即便是被动学习法律相关知识,很对高校学生也将其视为考试需要,而没有树立良好的法律意识。这一客观情况导致高校对学生法律素养提升工作难度的提高。
五、高校学生法律素养提升的路径
(一)改善社会法律文化氛围,影响学生自主提高法律素养
让大学生在高校内掌握更多的法律知识,树立良好的法律意识,锻炼自身优良法律技能,需要高校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大学生法律素养的提高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各方主体的系统性配合。为了提高高校学生的法律素养水平,高校和相关社会主体应该将这份工作充分重视起来,认识到高校学生法律素养对社会未来发展的重要影响力。社会主体应该积极向高校学生宣传法律文化,并在全社会形成尊重法律、崇尚法律文化的氛围。在社会主体的广泛参与下,政府应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现对社会关系的广泛合理调整,保证法律制度和法治实践能够对社会公共权力的行使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在社会主体的共同参与下,社会法律氛围会得到明显改善,相关执法人员的执法合理性会随着氛围的形成而更加提高,能够促进社会主体对法律的自觉遵守,减少违法行为发生概率。社会应该对违背法律规定与法律价值的行为予以法律观念上的否定,对违法人员进行及时的、有效的追责,保证违法人员的违法成本的高企,积极促进良好社会法律文化氛围的形成。在社会相关主体的共同努力之下,高校学生的法律素养将会得到有效提升。
(二)建设高校法律文化氛围,帮助学生提高法律素养水平
为了帮助高校学生群体提高其法律素养水平,高校应该借助校园教育平台等多种教育工具对学生的法律文化知识与法律技能等进行灌输。高校学生的一般主要学习动力就在于其本身专业知识在未来的职场能够带给其的优势。当然,学生的自主求知意愿也是重要的高校学生学习动力之一。而相比较于专业知识,在一般的高校学生看来,对法律文化的学习与其日常生活的关联程度不大,高校学生对法律文化的学习兴趣不强。而高校在校园中营造一个有利于法律知识学习的氛围,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高校学生对法律文化的兴趣,让法治理念融入到高校学生的心中。高校可以定期举办有关法律文化常识与知识等的主题活动,将一些前沿的法律问题与法律文化相关内容向高校学生群体做介绍,激发高校学生对法律文化的兴趣。高校学生也可以在多种校园实践活动中提升自己对于法律文化的理解,进而提高其法律素养水平。
(三)提高高校法律教育投入,为学生法律素养提高而服务
大学生群体是未来中国社会的主要建设者,其法律素养水平的高低影响中国未来的法治化进程。高校应该在其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在高校进行对学生的法律素养提升工作的重要性。高校应该将法律文化内容纳入到其基本的教学计划之中,将其视为与专业教学内容同等重要的部分。高校应该提高其对法律教育的投入水平,以扎实的法律教育工作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高校应该建立一支能够胜任校园法律普及工作的专业教师队伍。首先,高校应该对教师进行法律知识方面的培训,提升教师的法律教育水平。高校应该建立专业教师法律教授技能培训机制,为教师的教学技能提升提供充分的渠道。教师可以通过高校安排和自主学习等,不断提升自身对法律文化的理解程度,进而实现对学生法律素养的有效提升。高校应该对法律文化的普及进行激励性手段的实施。高校提升资源消耗水平用于吸引社会上的优秀教师,提高其法律教育的教师队伍综合素质水平。高校应该为教师与学生的平等交流提供平台,为学生的法律文化交流行为提供方便。高校还应该在其课程的设置上充分贯彻高校学生法律素养提升的目的,在课程计划中融入法律文化的内容,提升学生的法律文化素养。高校可以在开设法律基础课程之外,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开设法律文化的选修课程,使高校的法律教育工作能够贴合高校学生的学习习惯,提升法律教育的有效性。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不确定性的社会发展中,高校学生的法律素养水平对我国的社会发展状况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各相关主体应该采取积极措施促进高校学生法律素养水平的提高,高校更应该在校园范围内营造有利于法律知识学习的浓厚法律文化氛围。高校学生应该对法律文化的学习有更加正确的认识,积极主动学习法律文化知识,树立良好的法律文化意识,锻炼自身法律知识利用能力,进而保证自身法律文化素养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黄翠芬.民办高校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以云南工商学院为个案[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2922):25-26.
[2]贾辉.依法治校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J].思想理论教育,2017(01):108-111.
[3]严芮.高校学生法律素养培养研究[J].福建茶叶,2019(4107):121-122.
[4]曾辰子.浅谈高校学生法律素养的提升[J].教育现代化,2020(718):79-81.
作者:杨德新 李黎炜 单位:乌鲁木齐职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