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学生法律素养提升路径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应用型高校学生法律素养提升路径,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应用型高校学生法律素养提升路径

摘要:传统的高校法制教育培养注重课堂教育,在高校分类改革的大背景下,针对不同类型高校针对性地开展法制素养教育,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当前应用型高校法制教育普遍存在课堂内容偏多、课外延伸拓展不足、学生自我教育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突出问题,提出改进办法,转变应用型高校学生法制教育现状,增进应用型高校学生法律信任感,提升应用型高校学生法律素养,从而促进应用型高校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法制教育;高校学生

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其具体内涵是随着高等教育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与学术型人才概念相对。①应用型高校学生与学术型高校学生相比,更加倾向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运用,更加需要面向社会的具体需求,提高应用型高校学生的基础法律素养,不仅是维护学生自身合法权益的需要,更是其面对社会应当注重提高的基础本领。因此,必须正视应用型高校学生的基础法律素养问题,积极转变应用型高校学生法律教育视角,对于实现应用型高校学生面向社会、服务地方经济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打破“隔绝”环境,培育法律素养

当前大学生一般采用半封闭式管理,学生基本的学习生活在学校范围内进行,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和外界相对复杂的环境隔绝,对学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半封闭管理的另一面是学生可以与社会进行一定的接触,在接触外界社会过程中,往往遇到一些比较基础的法律问题,如在做兼职过程中的协议拟定,班级集体出游过程中的权益保护。这些问题涉及一些法律问题,但更深层次的是学生的法律素养,培育学生的法律素养,旨在打破“隔绝”环境,培育学生基础法律素养。根据不同高校学生特点进行对应教育,承认教育对象的差别,是教育的一条基本原则。要做到对应用型高校学生的因材施教,必须分析应用型高校学生独特的特点。一方面,应用型高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应偏向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学和用。首先,在课堂教学内容上应注重把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相结合,在授课过程中坚持学生主体性原则,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其次,在教育方法上应当根据应用型高校学生特点,避免理论过度引申,坚持问题导入,采用当前和大学紧密相关的案例,邀请其他社会法律人士进入课堂,分析不同人员对于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以此增强课堂互动,增强学生课堂参与度,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最后,考核方式上应当逐步转变以结果考核为主的现状,逐步提高过程考核的比例,设置对应性的社会调研,让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中结合所学知识,实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转变。另一方面,营造校园维权环境,规范学生矛盾解决流程。当前大学生生活条件的普遍提升,家长对于子女普遍“溺爱”,导致新生代的大学生抗挫折能力差。我国普通高级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又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心理失衡的学生在大学生中的占比越来越高。半封闭管理下的高校,并不能完全杜绝社会中的的不正之风侵入校园,在缺乏理性思维的前提下,一些学生将矛盾的解决方式简单化,诉诸于暴力或者不闻不问的“佛系”回应,使得校园规章制度的公正性有所毁损。应用型高校较之于其他类型高校,更加倾向于实践技能提升,如果无法有效利用仅有的理论学习机会,将会使仅有的法律课程沦为学生拿学分的工具,学生从思想上主观轻视法律的学习,降低应用型高校学生整体法律素养。面对此状态,应在应用型高校范围内营造维权环境,破除权益受到损害时只能通过私下解决的不良状态。建立规范的学生学习生活权益矛盾解决流程,设立生活权益维护站,利用学生管理学生,真正使学生在权益的维护中做到法律素养的培育,转变“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诉诸于法律很麻烦”等思想。

2延伸法律课堂,增强法律信任

除了课堂的法律教育以外,法制实践活动是将学生法律素养运用的有力补充。只有做好法制实践活动,应用型高校学生才能真正将所知所学运用到实际中。应用型高校的发展离不开与所在地区政府部门、企业组织、街道社区和农村相结合,使应用型高校成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人才基地。首先,利用学生自治组织,延伸学校法律教育。我国学生自治组织一般有学生会和各种社团组织,它们是校园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也是高校开展特色教育的主阵地。利用好学生社团,将会成为法制实践的重要推动力量。应用型高校学生区别于研究型高校学生,应用型高校学生乐于参加社会实践。建立法制实践的学生专业社团,邀请法学院相关教师指导,并与其他实践为主的学生社团建立沟通联系,在学校的支持指导下,进行进企业、进社区、进群众等社会实践活动,在其过程中必定会涉及诸多法律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本身就需要学习法律知识,延伸法律课堂,增强学生法律实践的过程。其次,完善应用型高校学生实习体系,将学生实习和实践相结合。实习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程度上,应用型高校与研究型高校区别就在于学生实习体系。应用型高校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可以直面社会,解决现实权益纠纷问题。一般高校在解决学生实习问题上采取学校出面和实习单位协调,针对具体问题归属,通过更换实习企业或批评教育学生的方式解决,不利于学生的实际权益维护,也错失了法律实践教育的机会。应用型高校应当利用好学校的法务部门这个官方平台和有法律知识背景的专业教师资源,结合做好学生实习过程中的法律实践和教育工作,在进行实习前分段进行基础法律培训,将实习过程中涉及的一般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等向学生讲解,使得学生具备一般程度的法律素养,为今后走向社会打下基础。

3树立法律准则,加强自我教育

法律素养的提升,离不开外部环境的营造,离不开法律课堂和课下的延伸,更离不开学生自我的教育。在个体的接受能力和学习水平的差异前提下,加强学生的自我法制教育,将成为学生法制素养培养中的落脚点。一方面,利用应用型高校学生特点,将自我教育重点放在“怎么做”上,要积极修订和学生相关的准则要求。大学生入校后要接受校级校规教育,当前部分高校的校级校规雷同率高,学生手册甚至出现照搬其他学校的情况。在树立规则意识的大前提下,针对研究型高校和应用型高校不同的培养要求制定校规校纪迫在眉睫。此外,校级校规通常为禁止规范,在学生权利描述和学生自我活动方面规定模糊,学生很难找到对应的权益伸张规定来源,造成学校校规校纪教育效果甚微。可从学生关注的现实问题出发,在校规校纪中加入实际案例说明,制定可以让学生感同身受的学习校规校纪。另一方面,应提升应用型高校自我教育意识和水平。通常的大学自我教育往往受制于学生的自制力不强,部分大学生自我养成意识不强,加之半封闭环境下的相对自由,使得大学生的法律养成教育水平偏低。结合应用型高校特点,突出地将“学以致用”的理念渗透于学生自我教育中,学会经常性地自我审视和校正,善于将所学中的疑惑和老师、同学、父母或其他人交流。“学以致用”的应用型高校的理念一旦渗透,学校的法制教育结果就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当学生接受和认可学校的教育效果之后,学生的自省意识和自我教育水平也会有提高。应用型高校学生的法制教育培养有别于其他高校,渗透“学以致用”理念,遵从法制教育内容和目的的一致,将课堂上和课堂外的法制教育有效结合起来,最终达到帮助学生养成法律意识的目的,为应用型高校学生走向社会、服务地方经济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何乐.大学生法律素养培育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4.

[2]范少博.当代大学生法制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3.

[3]张攀.对提升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几点思考[J].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16(5).

[4]周儒.高校非法学专业学生法律素养的培育[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4(9).

[5]张康.关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法制教育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

[6]胡丹琪.浅谈新时代高校学生法律素养提升[J].汉江师范学院学报,2018(6).

[7]吴巧慧,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6).

作者:郭英策 单位:武汉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