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诊所法律教育的本土化发展,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鉴于当前我国法律教育所面临的困境,不少法学院借鉴国外经验,开始推行和实施诊所法律教育新模式,以求在传输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加强法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要想提升诊所法律教育的实效性,还需结合当地法律教育现状,促进诊所法律教育的本土化发展。因此,本文结合诊所法律教育本土化发展的必要性,探讨我国诊所法律教育本土化发展策略,以更好地促进该教育模式的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诊所法律教育;本土化;发展
为了纠正长期以来我国法律教育过程中的“重理论、轻实践”问题,不少法学院纷纷借鉴国外优秀经验,引入了“诊所法律教育”模式,通过仿效医学院的诊所实习方式,指导学生参与到法律诊所实践中,以提升其法律实践应用能力。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其在我国本土化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水土不服”等问题。因此,还需结合本地教育理念及模式逐步改良、完善之,以充分发挥其优势,提升法律教育的实效性。
一、诊所法律教育本土化发展的必要性
根据我国部分法学院实施诊所法律教育的实践效果显示,诊所法律教育的确有助于促进我国法律教学模式的改革,提升学生的应用实践技能,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大批高素质、应用型的优秀人才。因此,在我国促进诊所法律教育本土化发展很有必要。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扎实的法律素养
该教育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使学生成为真正的教育主体。由于诊所法律教育需要借助于真实的案件,因而学生能够更有动力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此外,该模式可以培养学生多层次思维能力。对于诊所法律教育而言,学生需要立足于委托人的视角进行思考,探寻最有利于当事人的解决方案,而非以法官视角探讨案件的是非黑白。因此,对于学生而言,其不仅要判断案情,更要结合事实、证据,展开全面、综合的分析,推测法官、对方律师的想法。此外,还要求学生必须对各个案件细节进行科学推测,即便其对于案件并无意义。不仅如此,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法律实践与应用能力。学生需要亲自接待案件当事人为其解答相关的咨询,帮其拟定案件的处理思路,为其调查、取证,甚至出庭来应诉,充当案件当事人的辩护律师。如此一来,学生通过实习掌握了实践技能,提升了案件分析、处理的能力,便于更顺利地踏入社会。
(二)有利于打造多层次、全方位的法学实践体系
一直以来,法学教育都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教学过程上,教师多以理论知识讲授为主,填鸭式、满堂灌等方法枯燥乏味,封闭的教学过程引发了众多学生的反感。而诊所法律教育模式的应用,极大地转变了这一传统灌输模式,有助于打造多层次、全方位的法学实践体系,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直接接触社会各形各色的案件、当事者,积累了大量处理具体案件的技巧,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也培养了其职业素养。如今,法学教育领域及工作者越来越感受到法学教育强大的实践性功能,为此,单纯的学术型人才已经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应用实践型人才方能适应市场需求。因此,各大法学院校纷纷寻求实践之有效路径,旨在推进实践教学方法的多元化,而诊所法律教育为各大院校提供了这样的平台,学生无需模拟,可以结合真实的案件展开推理、判断,遭遇多种突发情况,学会科学地与当事人互动、交流,锻炼自身的应变能力。
(三)有益于为社会输出大批优秀的法律人才
理性源自于逻辑思维,并非一定符合现实生活。但实践理性不一样,其必须结合人类的具体行为加以推理、归纳、总结。因此,实践理性需要从实践中获得。对于技能而言,很难采用语言全面地传达出来,还需借助于实践获得理论,继而内化为一种能力、经验。就像工匠高超的工艺手法,亦或医生丰富的诊治经验等。法律也是如此,传统教学模式所传达的只是单一化的理性知识,学生难以结合生活经验理解之、内化为能力,还需借助于实践加以补充。就社会所培育人才而言,自身存在着“先天性不足”,而诊所法律教育与传统教学模式的融合,有效地填补了这一缺陷,能够为社会培养大批优秀、合格的法律人才。
二、诊所法律教育的本土化发展策略
鉴于诊所法律教育本土化发展的必要性与紧迫性,还应制定完善的发展策略。具体而言,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深化诊所式法律教学理念
上文已经提到,诊所法律教育属于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因此,要求还需相关教育工作者转变传统观念,切实深化“以人为本”新理念,转变学生被动式灌输这一现状,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处理真实案件,将诊所搬到课堂,教会学生科学地处理具体事务,使其在研读法律的过程中,创造性地发挥所长,得到举一反三之效。不仅如此,教师还应充分发扬民主,与学生平等地互动、交流,达到“寓教于理、寓教于乐”之目的,实现情与理的结合,使学生在这样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深化实践技能,提升职业素养。
(二)优化诊所式法律教育内容
对于诊所式法律教育内容的优化而言,可以参考思政教育内容。一方面,在法律专业知识教育过程中,注重增加职业素养教育,这是学生持身之本、立足之源。就法律专业的学生而言,所需培养的职业素质,主要集中在科学的道德观、价值观等方面,学生一旦踏入社会,若职业道德缺乏,则难免会受到金钱的诱惑,拒绝弱势群体的诉求,严重者甚至会助纣为虐,如此下来,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不仅如此,法律专业的学生有别于其他学生,其在实践中所接触案件都是真实的,若职业素质不高,很难真心实意服务当事人,这样一来,办案效果、实践效率都将大打折扣,也不利于自身专业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应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诊所式法律教育中,学生面对的是当事人的疑难杂症,若无强大的心理素质,很难有效地帮助其处理案件。就心理健康教育而言,主要包括四大部分,一是科学地认识自我,二是有效地掌控情绪,三是强大的适应力,四是客观而理性的处事能力。教师应分别从这四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强化诊所式法律教育方法
诊所式法律教育作为一种新兴教学模式,其自身的优越性已经极大地弥补了传统教育模式的缺陷,再辅以多元化、灵活化的教学方法,能够显著提升法律教育的实效性,促进诊所式法律教育的本土化发展。具体而言,可以借鉴如下应用效果较佳的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方法。该方法属于传统教学法,即教师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展开法律理论知识教育,引导其构建较为全面的法律理论知识体系。可采用讲授、宣传、培训、研讨等形式开展,旨在帮助学生科学地理解和认识问题。当然,这并非一味强制性“灌输”,还需充分调动一切有利的教学因素,坚持理论、实际的联系,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提升教学的实效性。(2)激励教学方法。该方法是以鼓励为动力,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其自发、主动地汲取知识,提升职业素养的过程。教师可以利用自信心、语言暗示等途径激励学生。一方面,帮助学生树立强大的自信心,鼓励其在未知领域不断开拓、探索;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暗示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其的信心和期待,采用恰当的方式给予学生赞赏和鼓励,使学生树立不畏困难、再接再厉的信念。此外,在教师理性教学的同时辅以感性教学元素,以启发和引导为基础,通过领袖式代表的熏陶、感染来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心态,开放师生平等交流探讨的渠道,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心理层面、精神层面的需求和感受,最大程度地挖掘学生潜力,在课程设置中采用从易到难的方式,让学生在稳定进步的过程中建立自信。
(四)构建一支稳定而优秀的教师队伍
对于诊所法律教师来说,当前我国教师的考评制度方式显然不太合适。因为其工作内容繁琐,无法具体量化,且费心劳神,压力巨大,因此,诊所法律教师的构建工作任重道远。一方面,建立完善的激励体系,使诊所教师专注于其法律教学范畴的内容,对诊所法律教师采用区别于旁系专业的职业考评方式,依据其对学生案件处理过程中给予的帮助和指导,作为计量教师工作体量和薪酬的标准。适当降低诊所法律教师考核标准,例如关于科研数量、质量等指标,鼓励法律专业教师在诊所任教,可以通过与职称晋升挂钩,以提升其积极性。另一方面,选聘法律领域具有较高权威的专家或学者前来任教,专门负责诊所法律教学工作,对于现有教师队伍,应加强教育培训,深入社会法律团体、机构、组织等实践学习,还可深入国内外优秀法学院“取经”,就往届优秀学生而言,可以重薪使其“留任”诊所指导员、助理讲师,协助诊所式法律教师共同开展教学工作。此外,学校还应积极邀请业界专业人士,诸如优秀律师、法官、检察官等前来授教,或开展专题学术会议,全面提升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的应用效果。
三、结束语
一言以蔽之,当前,各大法学院几乎遍布全国各个地区,但是受到差异化的教育环境、社会需求、区域经济发展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导致各大法学院有关诊所法律教育的本土化发展困难重重。因此,必须充分了解诊所法律教育的特点,结合本土法律教育具体情况,实现因地制宜,打造出与本土法学院实际相适应的特色化诊所式法律教育体系,促进各法学院诊所式法律教育的本土化发展,推动法律职业教育模式的逐步成形,继而不断推进国家法学教育的改革。
参考文献:
[1]李正新.试论法学教育的“临床”培养———诊所法律教育本土化困境及其应对[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2):48-52.
[2]魏在军.论诊所法律教育的本土化[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2):48-52.
[3]王娟娟.诊所式法律教育的本土化模式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2.
[4]刘晓东.诊所法律教育本土化亟待解决的若干问题[J].保定学院学报,2015,28(5):104-108.
作者:芦丹 单位:国防大学政治学院西安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