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创业法律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和,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在创新创业的背景下,应积极探索将创业法律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教育中。以经管类专业为例,以“经济法”课程为基础,融入创业法律教育。以创业为导向,对“经济法”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目标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完善,着重培养学生的创业法律技能和创业法律意识,为创业之路保驾护航。
关键词:创业法律教育;融合;创业法律意识
创新创业的社会背景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目标,各高校也纷纷开展创业教育。然而,各高校在普遍重视创业教育的同时,对创业教育中的法律教育却忽视了。相对于高校创业教育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的创业法律教育仍显薄弱[1]。进行创业教育必须包含创业法律教育,因为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创业者必须依法创业,合法经营,合法地保护自己的权利,预防法律风险。良好的法律素养才能保障创业的成功率和企业的竞争力。如果创业者对创业相关法律知识不够了解,对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不能解决,对创业法律风险缺乏认识,创业就很可能失败。因此,高校进行创业教育,还需加强对学生的创业法律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为了促进创业教育的长远发展,必须进一步彰显创业法律教育在创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使创业法律教育成为创业教育的应有之义和核心内涵之一[2]。不过,各高校对创业法律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通常没有开设创业法律课程,即使在创业教育中加入法律教育的课程,课时也极其有限,远不能满足创业的要求。因此,我们应积极探索将创业法律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教育中,多渠道开展对学生的创业法律教育。高校亟须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互动融合模式的研究探索[3]。国务院办公厅也在2015年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指出,各高校要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以普通高校的经管类专业为例,其一直开设“经济法”课程,以培养既懂经营管理又懂法律的复合型人才。与创业有关的法律,按教育部《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规定,主要有企业法、合同法、著作权法、商标法、专利法、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劳动法等内容,这和经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一致,因此,将创业法律教育融入经管类专业的法律课程具有可行性。将创业法律教育与专业法律课程融合,可以既满足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又满足具有法律素养的创业人才的培养要求。因此,可以探索以原有的“经济法”课程为基础,对经管类专业的法律课程重新设置,将创业法律教育融入到相关法律课程中。不过,传统经济法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目的等还不能完全满足创业法律教育的要求,我们必须以新的培养目标为指导对法律课程进行改革。笔者以为,可以以创业为导向,对法律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目标等各方面进行改革和完善,努力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为创业提供法律保障。
一、以创业过程为主线,设置教学内容
在内容设置方面,可考虑以创业过程为主线,根据企业运营中可能面临的各种法律问题对教学内容重新整合,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内容。比如创业者首先面临的是创业企业形式的选择。如果创业者对企业组织形式、法律责任承担、企业事务决策方式等基本问题认识不清,可能会导致创业者盲目投资、企业经营管理困难,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和持续发展。因此内容设置上必须包括公司法和合伙企业法等内容。在企业法的学习中,应引导学生学习各种企业形式的法律地位、责任承担形式、出资方式、事务决策、利润分配等内容,让学生对创业者的权利义务责任有明确的认识,为创业者选出合适的创业形式提供参考。进入企业经营阶段,企业面临的各种法律问题会更多。首先,企业的经营离不开合同,创业者应具备基本的合同法律知识。在合同法的学习中,学生需了解合同如何缔结、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合同履行的规则、违约责任的承担等问题。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合理设计合同条款,比如双方权利义务的安排、违约责任条款的设置、纠纷的解决途径等,合法地保护自己的权利。其次,企业的经营也离不开知识产权,创业者要具备知识产权法律知识,了解知识产权法保护的对象,知道如何获得权利,如何合理地使用权利等。第一,要保护好自己的权利,比如创业者自主完成的发明创造等要积极申请获得权利,商标要尽早注册,掌握市场的主动权。第二,也要尊重别人的权利,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权利。第三,企业的经营要遵守商业准则,公平竞争,合法运营。对市场运行关系进行调整的法律制度主要是竞争法、广告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等,这些也是创业者必须要掌握的,明确自己作为经营者的义务,明确公平竞争和非法经营的界限,确保自己合法经营并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第四,企业经营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各种纠纷。仲裁法和诉讼法让学生了解出现纠纷之后如何解决,为企业的顺利经营保驾护航。和创业有关的法律庞杂,经管类专业法律课程的课时却有限,因此,还应引导学生自学,让其围绕自己的兴趣自学部分法律知识,比如刑法中常见的商业犯罪类型等。由于与创业有关的法律众多,学习的内容涉及不同的部门法,不仅仅限于经济法这一部门法,为了名副其实,笔者认为有必要将法律课程的名称做个调整,可以改为“商事法律制度”或“商业法律环境”等,这样有助于系统性地整合创业法律知识,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创业法律知识体系。学生只有比较全面了解创业相关法律知识,在创业过程中才能解决法律问题,合法保护权利,预防法律风险,为创业之路扫清法律障碍。
二、以创业法律技能的培养为导向,改革教学手段
法律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创业法律教育更是要将法律知识应用到创业实践中去,创业法律教育是以培养创业法律意识、创业法律技能为侧重点的创业教育[4]。在开展创业法律教育时,必须注重法律实践技能的培养。因此,经管类专业的法律课程必须创新教法,着力培养学生用法的能力。
(一)课堂教学方面
在课堂教学上,应积极开展参与式、讨论式教学,将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环节综合运用。比如搜集创业中的真实案例,让学生对案例中反映的法律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处理意见,借此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解决创业中遇到的法律问题打下基础。针对一些疑难有争议的问题,事先将素材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课下做好准备,课堂上展开讨论,持不同观点的学生可以互相辩论。这样学生就由被动参与转变为主动参与,有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的机会,也可借此锻炼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思维。
(二)实训环节方面
要培养学生的创业法律实践技能,单靠课堂学习还不够,学生还得亲身体验,实际操作,因此应当在课堂教学之余,围绕创业的要求增加法律实训环节。可以围绕企业设立和经营中的一些问题安排若干个实训任务,将学生分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训演练。比如模拟设立公司或合伙企业,制定公司章程或合伙协议;以模拟设立的企业为当事人签订商业合同,设计合同条款;模拟企业之间发生商事纠纷,组织学生进行协商谈判解决;复杂的纠纷则可通过诉讼的途径解决,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等。整个实训过程以学生为主导,教师在必要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并对其中存在的不足和错误提出完善和修改的意见。法律实训环节,可以让学生发现以前学习的不足,加深对创业相关法律知识的认识,修正错误认识,并且能锻炼其实际运用法律的能力,并将该能力运用到创业实践中去。
(三)课外活动方面
经管类学生经常参与创业实践项目,可以将创业法律教育与创业项目指导两者之间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创业法律技能。一方面,可以将法律专业教师纳入创业导师团队,对学生的创业实践项目或创业活动及时跟进,评估法律风险,进行法律诊断,解决法律问题,开展实战型创业法律教育。另一方面,设立专门的创业法律服务机构,为创业团队提供法律支持。可以整合校内法律专业教师资源,设立创业法律服务机构,常年为学生创业提供常规化的法律支持,帮助其识别创业法律风险,及时解决创业过程的法律问题,避免失败。也可以聘请企业家、创业人士、律师等作为兼职的指导教师,开展创业讲座,现身说法。而设立创业法律服务机构,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既具有理论知识,还具有实践经验。因此,进行创业法律教育还得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多开展对创业法律教师的培训工作,支持法律教师参与法律研讨会,支持法律教师参与法律实践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三、以培养创业法律意识为着重点,重塑教学目标
一方面,我们要提升创业者的法律技能;另一方面,我们却不能仅仅停留在这一目标上。我们既要培养创业者知法用法、规避风险的能力,更要培养创业者自觉守法、诚信经营的法律意识。提升创业者的法律技能,是为了让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合法经营,预防风险,成功创业,而不是为了让其知法犯法,违法经营。因此创业法律教育还必须回归教育的“育人”本质[5],培养创业者良好的法律意识。只有提高创业者的法律意识,维护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创业准则,才能确保创业行动稳健长久。笔者以为,应该重点培养以下几个方面的法律意识。
(一)守法意识
市场经济也是法治经济,一个创业者要成功,必须遵纪守法,具备较高的法律素养。法律素养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掌握法律知识,第二层次是具备一定法律技能,第三层次是形成法律信仰。第三层次是创业法律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对经管类专业学生进行创业法律教育,要引导学生领会法律精神,使其真正从内心认同法律,信仰法律,自觉地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权威,规范自己的行为。目前的情况是大部分学生法律意识不强,一方面,相关法律知识的缺乏使得他们的法律意识淡薄;另一方面,社会的不良风气让学生对法律的公平性和公正性产生怀疑,导致他们并不信任法律。因此,在教学中,在学习具体的法律制度时,要重点分析法律制度背后所反映的公平、正义、效率等精神,从而激发起他们内心对法律的信任和尊重;在教学材料的选取上,选择合适的素材,消除学生心中对法律的怀疑,树立学生的权利意识和权利保护意识,自觉尊重权利,遵守法律,进一步培养他们对法律的信仰。当然,这个过程是困难的、漫长的,但是法律课程的改革必须以此为目标,不断努力。
(二)诚信意识
诚信是商事交往活动中的重要准则,是企业的立足之本。在创业过程中,如果创业者在交易中不够诚信、不够地道,虽然可能会带来一时之利,但也极有可能引起法律上的纠纷,给企业带来麻烦和损失。而坚持诚信,必然会积累更多的客户,更多的信誉,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因此,诚信意识是创业者必备的创业精神。并且,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也要求全社会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遵守规则,信守合同,这都是契约精神的重要体现。因此,创业法律教育中要引导学生树立诚实守信、遵守规则的观念。在创业的过程中把信用放在第一位,尊重契约,依约行事,不能随意毁约;交易过程中要做到公平交易,不能欺诈,不能不择手段,这也是诚信意识的要求。
(三)风险防范意识
创业存在诸多的法律风险,不及早预防,可能会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最终导致创业失败。因此创业者要有风险防范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分析各项商事活动中存在的法律风险,以及对于不同的法律风险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引导大学生创业者树立法律风险防范意识,确立事先的防控优于事后的救济的观念。比如,经营过程中广泛存在着合同风险,可能来源于交易对象,也可能来自创业者自身。就交易对象而言,主要的风险在于其履行合同的能力,因此,要提醒学生在与交易对象缔结合同之前,如果对其情况根本不了解,一定要事先审查对方的主体资格、商业信用、履约能力等,如通过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进行查询和其他途径进行调查;建立了合作关系,也要随时关注其资金、股东、高管等的变化,看是否会影响其履约能力,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在约定具体的合同条款时,要仔细审查各项条款,约定明确,避免有歧义,避免条款中存在不公平、不合理的条款,给日后的履行带来麻烦。创业者自己也要加强内部合同管理工作,避免授权不明,注意合同的履行期限等。一旦发生纠纷后,证据就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了。因此,要提醒学生树立证据意识,在创业过程中,注意保留证据,交易最好签订书面协议,其他和交易相关的记录,比如邮件、函电甚至是短信、微信聊天记录等都最好保留。只有这样,方可保证在日后发生法律纠纷时充分举证,争取最有利的结果。事先留存证据也是风险防范意识的体现。总之,教学过程中,在创业法律教育的各个教学环节,都应以培养良好的法律意识为终极目标,强化学生的守法意识、诚信意识、风险防范意识等。在创新创业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多渠道地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和创业法律教育。因此,针对经管类专业学生,可以以“经济法”课程为基础,进行创业法律教育,探索专业课程和创业教育的融合,在新的背景下对“经济法”课程进行改革和完善,满足创新创业的要求,为学生成功创业提供法律支持。
参考文献:
[1]黄兆信,黄丽君,宋兆辉.大学生创业法律教育:必要性、问题及其建议[J].中国高教研究,2012,(11).
[2]钱骏.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互动融合模式研究[J].教育探索,2016,(11).
[3]汪云.论高校创业法律教育———以创业法律教育内容选择为视角[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
[4]谭利.增强大学生创业法律教育的实效性研究[J].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5,(3).
[5]汪琳.现代企业制度视阈下大学生创业法律意识的培养[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5,(5).
作者:程诗莉 单位:桂林航天工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