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中医皮肤科多媒体教学应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尽管皮损发生于肌表,大部分皮损形态、色泽、是否有脱屑都可以通过肉眼直接观察,质地、浸润程度可以简单触摸感受到,但对于刚刚接触皮肤科的本科生、研究生,临床所见皮肤病的表现,都是一些“大疙瘩”和“小疙瘩”,“起红疹”和“掉白皮”。通过皮损的不同形态和分布规律来诊断、辨证治疗皮肤病,在初学者看来往往艰涩难懂、难以把握。然而不管“大疙瘩”、“小疙瘩”,在分布、形态、颜色方面都有某些特性,通过象思维来理解这些特性,进行诊断、辨证,则可执简驭繁。皮肤科常用组方用药与内科常用方药的差异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难上加难。经典的皮肤科辨治思路往往是通过皮损形态和分布来决定选方用药,运用象思维类推来则浅显易懂,如以皮治皮、以形治形、以搔止搔、以色治色等都是通过药物部位、颜色、形态和皮损部位、颜色、形态的对应来类推。可以说皮肤科的象思维是诸多学科疾病中最直观、最易被学生通过形象记忆感知并理解。运用象思维于中医皮肤科教学实践也存在诸多难点,如已知对象的选择、如何将研究对象与已知对象建立联系等。以往通过老师口头讲授和同学联想理解,十分抽象和牵强,效果不佳。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开展,这种现象得到很大改进。多媒体教学是近十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教学手段,其优点在于丰富的教学内容可以通过PPT、照片、视频等的引入,直观、简洁的表达出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大大增加课堂信息量。因此,在皮肤科教学实践中,借助多媒体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运用中医象思维解析皮肤病的病因、发病经过、皮损特点,引导学生掌握取象的方法,并将其引申应用至皮肤科的病、证、方、药的认识中,更深刻理解中医特色诊疗思路是中医皮肤科教学工作中的重点。
2借助多媒体教学展示皮肤科象思维的具体应用
皮肤科中医辨证特色在于皮损辨证。象思维可以从具体事物把握抽象病邪特征,从具体皮损特点取象所患病邪属性。红斑、水疱、糜烂、鳞屑等不同皮损形态象征着不同病邪性质。如:红斑、红色丘疹色红质实,取自然界火红的太阳、燃烧的火焰等“热”象,提示血分有热或气分实热,将火焰的动画和红斑、丘疹的图片做对比,直观生动。鳞屑可见于脂溢性皮炎、银屑病、红皮病等,但辨证则不一:脂溢性皮炎多见粘腻黄色鳞屑,湿性重浊粘滞,湿热胶着,故鳞屑黄且油腻粘着,辨为湿热蕴肤。而银屑病以银白色干燥鳞屑为主,层层脱落,将银屑病鳞屑照片和秋天干燥落叶照片对比,可以直观传递两者干燥的共同点。红皮病患者皮损弥漫,红斑上覆有大量鳞屑,时有皲裂,中医辨属血热伤阴,在设计多媒体教学时可借助干涸龟裂的大地照片和患者皮损类比,通过视觉冲击传达出两者水津不足、失于濡润的共性。皮肤病治疗在中医整体辨证基础上,尚有象思维指导下自身特有的遣方用药特色,如以皮达皮、以形治形、寓搔治搔等。这些特色治则往往可以借助一些具体的药物特质揭示作用部位、方向等。如以皮治皮、以形治形,即在治疗慢性荨麻疹、结节性红斑等病辨证时,加用茯苓皮、白藓皮、冬瓜皮等植物的皮以指药达皮,取材植物最末端根类(如苦参、栝楼根、茜草根)以根走根(人体下肢),植物最顶端的花类药清轻上浮达于头面。圆形的丘疹、结节、囊肿极似植物之果实、种子,故在治疗以结节、囊肿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病时,可选用中药果实、种子以形治形,以解毒散结、破坚消肿之力。教学时可充分发挥皮肤科影像资源丰富的优势,借助多媒体教学放映药物取材部位对比患者皮损部位、形态,把枯燥的辨证思路形象化、具体化,如下肢银屑病和瓜蒌根,酒渣鼻和鸡冠花,聚合性痤疮结节皮损和连翘的图片等,从视觉对比使学生加深记忆,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3多媒体教学需注意的一些问题
多媒体教学可以形象直观的体现中医象思维,但同时也有不足。由于思维的抽象性,加上多媒体的显示速度比板书快,其单位教学信息量比传统教学信息量大,如果课堂信息的呈现速度超过了一般学生的接受速度,将会影响整体教学效果。要让学生通过课件的演示理解象思维,并培养建立中医皮肤科的象思维,要注意把握课堂节奏不宜过快,需要留给学生一定自身思考和感悟的时间,以对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加强和学生的互动。多媒体教学不是简单的书本搬家,仅用幻灯片罗列出皮肤病的特点、治疗方法就可以了。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讲清楚皮肤科象思维,关键要有恰当取象类比的素材,这就要求教师掌握好迅速发展的数码摄影技术,在平时注意积累典型病例、典型皮损照片,手机专家讲座的音频,特色外治操作的视频,课堂上借助多媒体手段及立体-形象教学方式,让学生如同身临其境看到患者的实际状况、各种治疗操作和药物特性,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中医皮科皮损辨证和遣方用药思路,增强教学效果,让学生举一反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作者:朱慧婷 张广中 张苍 曲剑华 李伯华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