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分析心理学对网络多媒体教学启示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荣格分析心理学对网络多媒体教学启示,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荣格分析心理学对网络多媒体教学启示

摘要:网络多媒体教学已经融入许多学科的课堂教学之中,对学生心理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众多心理学流派中,荣格分析心理学对于教育的影响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荣格分析心理学对网络多媒体教学启示体现在,便于积极引导学生的无意识发展,培养其健康、强大的自我心理意识;可运用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和自性化。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分析心理学;网络;人格;荣格

荣格是著名的心理学家,他创立了分析心理学,其理论基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方法,而又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和理论,如集体无意识、人格类型理论、原型等。荣格分析心理学不仅极大地拓展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还在教育、文化、艺术以及哲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教育领域更是如此。网络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依托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手段和媒介,深受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喜爱。笔者以“多媒体教学”和“心理”作为搜索词语,在知网上共检索出文献176篇,内容大多局限于多媒体教学设计心理策略、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等,鲜有提到某个心理学流派(如精神分析、分析心理学等)对于多媒体教学的启示。为此,笔者对此问题加以探究,以期拓展多媒体教学的理论与应用的深度和广度。

1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荣格根据其经验,对临床患者的广泛观察,以及对各民族宗教神话的广泛研究,提出了一套有说服力的人类心灵深层结构理论。该理论概述了人类思维的原始面貌,为古今、东西方之间的交流搭建起了一座心灵的桥梁。在现代心理学中,分析心理学的影响力与精神分析不相伯仲,且被视为是对经典分析学说的超越,更被誉为后现代心理学的先锋。

1.1集体无意识

集体无意识(CollectiveUnconscious)是荣格在继承了弗洛伊德的个体无意识(PersonalUnconscious)的基础上对人类心灵的一次伟大的描述,它表示人类心灵中所共有的精神遗传,它蕴含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1]。荣格认为,“集体无意识是全人类所共有的,并不需要依靠个人经历而存在;而个人无意识主要来自于个人的经历,但由于遗忘或者压抑等原因没有出现在我们的意识之中。”

1.2原型

荣格关于原型(Archetype)的概念与集体无意识的概念关系密切。正如荣格所言,个体无意识由各种情结所构成,而集体无意识则由原型组成。荣格认为,“原型是人类原始经验的集结,原型就像我们每个人的命运一样,在生活中我们能感受到它的影响。”正是因为这种普遍性,所以历史上所有重要的观念和理论,不论是宗教的还是科学的抑或是哲学的,都必然会有相应的一个或者几个原型。这对于帮助我们认识自己、成为自己,意义极为重大。

1.3人格类型

荣格在1921年前后提出了人格类型理论,他将人格分为两种基本的心理态度:内倾(Introversion)和外倾(Extroversion);又列出4种基本的心理功能:思维(Thinking)、感知(Sensation)、直觉(Intuition)和情感(Feeling)[3]。两种基本的心理态度,代表着能量和兴趣的朝向,内倾者更多朝向内在的世界,而外倾者则朝向外在世界。内倾和外倾并没有优劣好坏之分,这对于心理和教育工作者而言,我们需要更多地了解自己和他人倾向,平衡或者重新整合内在能量和驱力。

1.4自性化

自性化(Individuation)描述的是一个人最终要成为他自己,成为一种整合、不可分割的有别于他人的心理发展过程[1]。自性化过程是围绕以自性为中心的人格的一个整合过程,也就是说,人们可以意识到他的独特之处,同时他又是芸芸众生的一员。作为教育者,我们需要意识到我们不是其他人自性化的发起者,但也不意味着我们完全处于被动状态,我们仍能持一种开放的态度去面对他人的无意识,理解其内在的变化过程,这又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

2网络多媒体教学引入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启示

网络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交互、直观、适时、多元的教学方式,已经广泛地应用于教学工作中,而这种新颖并日趋成熟的技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心理发展、人格完善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4]。关于多媒体教学,一般认知规律的研究已比较成熟,而笔者将结合分析心理学理论和自身实践经验,从无意识的积极引导、想像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人格健全和自性化过程的促进3个方面讨论网络多媒体教学。

2.1积极引导学生的无意识发展,培养其健康、强大的自我意识

自我(ego)是分析心理学和精神分析的术语,是个体无意识的核心。弗洛伊德认为,自我服从于现实原则,强大的自我可以帮助平衡本我(id)和超我(superego)的矛盾,有利于人格的稳定。而如果自我发展不够,个体则会更多地受到本我和超我的影响,陷入无意识冲突产生的情绪之中[5]。自我的发展可以从人际关系、自我意识和觉察、认知功能、自尊管理等方面进行。在传统教学中,强调的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却对于学生的自我发展重视不够。网络多媒体技术能很好地补充传统教育方式在自我发展上的不足,为学生的自我发展创建一个良好的发展媒介。多媒体技术的互动性能创造良好的师生和生生关系,促进人际关系的建立[6];多媒体丰富的图像、声音及文字资源能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促其多渠道获取知识。从结果上看,认知功能的提升对于学生的自我发展至关重要[7]。另外,多媒体教学的灵活性和自主性,不仅在知识学习层面上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获得知识,而且在心理层面上也能给予学生一次自我觉察的机会[8]。

2.2运用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分析心理学最重要的方法和特色便是意象、想像和象征。荣格认为,无意识一旦被觉察到,它便以意象这种形式呈现给意识。而丰富的图声表达正是网络多媒体的特色所在,具有超越语言表达的优越性[9],更直接地在接受者内心中形成鲜活的意象和象征连接,从而为顿悟式学习创造条件。再者,分析心理学认为,创造性是意识和无意识的产物,无意识有着丰富且不为我们所知的资源和能量。要知道,引导学生关注意象和想像便是促进他们运用自身资源,提升创造力的极好方式。这也启发我们,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需要尽量呈现富有想像的声音、图像、视频及文字等,力求生动、形象,如此才能更好地与学生内心建立起无意识的连接。

2.3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和自性化

心理分析对于教育的启示在于,心理分析强调自性化过程,即在教育中强调每个学生真正自性的觉醒和成长。所谓觉醒,就是让我们每个人意识到自性的存在,而自性的成长则意味着对无意识心灵成长的觉察和体会。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更注重知识和认知层面的培养,而忽视了无意识的部分。若要实现自性化,便需要达到一种意识和无意识的平衡,这不仅是教育者也是每个人所需要思考和体会的要点之一。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将知识的学习和人格培养结合起来,让学生将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在网络多媒体这个平台上体验和感受,从而形成自身的人格。例如,在讲授“压力和压力应对”这一主题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人为创设不同的挫折情境,让学生在其中思考解决之道,同时教师加以合理指导,就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应对方式,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另外,除了考虑多媒体教学方式对于认知学习的促进作用之外,教师还需要结合学生的人格发展阶段、家庭社会环境,促进他们对于自我发展的察觉。众所周知,多媒体技术是教育的良好工具,而学生的人格健全乃至自性化是终极目标。如何将多媒体运用好,仍需要所有教育工作者共同思考和探索。

参考文献

[1]申荷永.心理分析理解与体验[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2]卡尔•古斯塔夫•荣格.原型与集体无意识[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1.

[3]卡尔•古斯塔夫•荣格.心理类型:个体心理学[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1.

[4]沈澄.高职高等数学多媒体教学的心理机制与思考[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146~147.

[5]王敏慧.精神分析学派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影响及启示[J].课程教育研究,2018(21):225~226.

[6]陈庆.多媒体教学在心理学课程中的制约及应用[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5(2):68~71.

[7]林娜,王少峰.多媒体教学模式下如何构建良好课堂心理环境[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4):42~43.

[8]程大琥,陈最华.多媒体教学与学生心理发展[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2):6~9.

[9]李新毅.多媒体教学中学生心理的研究及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9(6):127~128.

作者:廖兵 单位:中南大学电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