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地理教学综述(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初中地理教学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有所提高,不再满足于单一的知识传输。我们在教学中应注重创设问题情境,围绕教学目标,以知识难点为核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促进认知的深化,以此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
初中;地理教学;问题情境;创设
初中地理知识具有覆盖面广、逻辑性强的特点,如果教师一直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单一地讲授理论,不仅学生难以融入,不理解地理学习的意义,预设的教学目标也难以完成。我们要考虑学生心理,借助问题情境,让学生因疑生问,主动思考,促进思维发散,有效解决问题。下面就以湘教版初中地理《世界的语言》的教学为例探究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教学的策略。
一、收集素材,充分准备
在教学之前,我们要收集素材,做好充分的准备,确保问题情境的设计合情合理,能有效激发学生思维,促进教学顺利开展。在这一环节中,我们应考虑学生心理,精心选择,并且围绕教学目标仔细筛选,使得情境创设符合预期,让教学事半功倍。生活是素材的来源,素材的形式有很多种,像新闻、诗词、谚语等,在呈现时我主要借助图片、文字、音乐、视频等方式。如何选择素材是一个难题,一方面要贴近学生生活,满足其兴趣需求;另一方面要围绕教学目标,兼顾知识结构。基于这一点,在获得原始素材后,我们要对其进行加工,让其与地理知识相融合。比如,在讲授自然地理知识时,就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有逻辑性、层次性的素材,确保所创设的情境能吸引学生。如果是人文地理知识,那就相对简单一点,但要注重素材内容的直观性、生动性,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促进其思考,引导其融入情境。在《世界的语言》这一课中,我收集了很多相关的图片、视频,以此作为素材,为情境创设做好准备。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素材收集好后,就要进入教学阶段,充分发挥现有的资源,借助情境直观呈现,有效激发学生兴趣,让其能主动融入,积极探索。初中生对未知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如果我们能合理运用情境,让其从感性的视角去看知识,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世界的语言》教学中,我就一改以往开门见山的教学方式,借助素材,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带领其走入文本,提供其主动学习的动力。首先,我给学生播放一段世界杯视频,让其欣赏。看到视频学生都激动了,注意力高度集中,对教学内容充满了好奇。视频播放结束之后,我向学生呈现2015年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图片,学生看得很投入。这同时也向学生传递一个信息:全球范围内,每年都会举办盛大的体育赛事,来自不同国家的运动员欢聚一堂,享受着赛场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有了这一认知,学生就朝着教学方向迈进了,也为后续的思考奠定了基础。
三、巧设问题,强化互动
很多教师对于情境创设存在误解,只是简单呈现素材,没有过多引导,学生也只是走马观花地浏览,缺乏实质性的思考,教学效果一般。教师应尝试着在素材的串联中抓住机会提问,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了解学生的思考方向。设计问题时,要抓住素材中隐含的原理和规律,结合学生认知经验展开,让其在情境中能主动发现、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在用素材引出问题时,要注重整体情境的科学性,知识串联要严谨,不能生搬硬套。比如,在《世界的语言》教学中,我就围绕教学,借助素材设计了以下问题:1.世界性体育赛事会场的翻译人员需要掌握哪些通用语言?2.你知道世界上有多少种语言吗?你会说几种?3.联合国常用的工作语言是哪几种?4.世界主要语言分布在哪几个地区?这样,学生就能在情境中充分思考,抓住重点思考,完成预期的目标。借助问题的设计,不仅能摆脱传统教学单一的讲授模式,还能引发学生思考,让其从被动记忆中解放出来。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在地理学习中掌握科学方法,实现思维能力的提升。
四、走出情境,回归现实
问题情境的设计旨在激发学生地理兴趣,鼓励其将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此,我们在借助情境解决问题后,应引导学生回到现实,对实际问题有深入的认知,而不是停留在课堂。比如,在教学《世界的语言》时,我就按照流程,先大量收集素材,做好情境设计的准备,然后围绕目标创设情境,通过直观的图片、生动的解说,让学生很快融入其中,围绕话题交流讨论。一番提问后,学生加深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对世界语言有了自己的看法,充分意识到其作用与重要性。这时,教学已经成功了一半,我们就要尝试着引导学生走出情境,步入现实进一步思考。为了促进学生领会,我给其播放了一首用6种语言演唱的歌曲,刺激其感官,促进认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意识到“语言是文化的范畴,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呈现出不同人文风貌,我们应该包容、吸收、尊重”。由此,教学便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由课堂到课外,由认知到感悟,无形之中深化了学生的认知。
总之,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还能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让其在不断的认知中加深体悟,灵活掌握、运用知识。需要注意的是,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兼顾目标与趣味,提高教学实效。
作者:王成 单位:江苏宿迁青华中学
第二篇:新课改初中地理教学创新
【摘要】
当前的初中地理课程教学,教师常常是以知识为中心、学科为本位,所选用的教学方法是传统的硬性灌输式,根本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地理课本上的各个知识点进而在地理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这种应试教育思想下的初中地理教学是与新课改所提出的理念严重相违背的,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必须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深入钻研课改标准,结合地理课程特点与中学生学习特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从而促进初中地理课程的高效化教学。
【关键词】
新课改;初中地理;教学模式;现代信息技术;生活现象;开放式
对初中地理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探究,可以一改传统地理课堂教学方法僵化死板的不利局面,能使学生重新焕发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明确地理课程的学习价值,从而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地理课堂耗时多、成效低的不良教学局面也能由此得到改善,从而促使地理教学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下面,笔者就从自身教学经验出发,对初中地理教学模式的创新作几点个人观点和做法的描述。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认知难度由易到难,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感性认识
地理教材中有很多地理概念、现象、规律和事物等都是具有抽象复杂特征的,大大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感知范围,教师也难以在短时间内用语言表达和讲解清楚,这些就形成了学生在地理课程中的学习难点和障碍点。而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将图文、声像等多种形式的电子媒体的教学优势,可以将地理教材中抽象、静态的事物以形象和动态的方式呈现出来。例如,在学习《气温和降水》这一节中“降水”这部分知识点时,锋面雨、地形雨、对流雨、台风雨这四种降水类型的示意图,是需要学生掌握的重点,但是,由于这部分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复杂性,这时,我们就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这四种降水类型形成的示意图以动态示意图的方式呈现出来,如此,学生就能以一目了然的方式了解这四种类型的降水过程,大大降低了教学难度,促进了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感性认识。
二、引入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构建生活化的地理教学模式,拉近学生对地理知识亲切感
地理新课改提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在地理课堂上引入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赋予地理教学以生活化气息,可以改变传统地理教学枯燥刻板、机械单调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地理知识也能由此变得简单易懂和便于记忆,而且,这对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有着极强的促进意义和作用。例如,以《我们身边的地理》这节内容为例,一上课,我对学生说道:“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一年里,为什么会有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为什么地球上有的地方是高山、有的地方是海洋?为什么在下雨后,空气会十分清新?为什么我国的一些少数民族,居住的房子构造会与我们所居住的不一样呢?为什么冬天的时候东北异常寒冷,海南还是温暖如夏呢?为什么黄河、长江里面的水是向东流去的?”然后,让学生畅所欲言,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见解与想法,之后,继续对学生说道:“地理知识包罗万象,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学好地理,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世界上的各种现象有着重要的作用,接下来,就让我们大家一起,去地理世界中畅游一番。”这样,我通过在导入环节引出学生都十分熟悉的生活现象,并将其与地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认识到了地理学科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从而以饱满、高涨的热情投入到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探索中。
三、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扩大学生的学习空间,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
一直以来,地理课堂都是比较僵化和封闭的,即教师常常在教学课堂上向学生死板灌输地理课本中的各个知识点,导致地理课堂严重缺乏教学的活力,培养出来的学生也缺乏新时代所要求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除了在地理课堂上向学生死板讲解和硬性灌输地理教材中的细小知识点,我们还应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地理实践活动,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程,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将学生培养成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例如,以《中国的水资源》这节内容为例,课堂上让学生对我国水资源有了初步了解和认识之后,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项课下实践任务:自由结合成小组,对当地水资源状况进行了解,如附近水库、水资源污染情况、家庭每月用水量、水费价格等等,并将调查的数据及时记录下来。然后,开展“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的主题活动,要求学生就自己所了解的水污染现象提出合理的解决举措。这样,通过开展地理实践活动,使学生的学习空间大大增加,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而且,通过对这些活动的经历和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美德,使学生树立保护水资源的责任感。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大背景下,作为初中地理教师我们要积极探索新的地理教学模式,使高消耗、低效果的地理课堂教学现状得以及时改变,促使地理课堂获得最优化的教学质量,使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都得以极大程度的提升。
作者:庄铿锵 单位:厦门市大同中学
参考文献:
[1]黄虹.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有效教学探微[J].广西教育,2013
[2]李强.新课标下初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方法探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
第三篇:新教师初中地理教学
在一轮又一轮的新课改浪潮中,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意义已经成为很多学校、家长和学生的共识。那么作为一名初出茅庐的新教师,到底如何把握初中地理教学,达到地理教学的目的和意义呢?下面我就谈谈一点心得和看法。
一、把握课程标准
很多新老师由于缺乏经验、不敢放开手脚,因此刚走上教学岗位容易依赖于教材、迷信教材,忽略了课程标准的重要作用。以至于教材上有的就讲,教材上没有的,哪怕再重要也不讲,丝毫不顾课程标准的要求。事实上,课程标准是具有国家法定性质的重要准则,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教材编写的直接依据,而教材虽以课标为纲,但有些内容并非与课标完全一致。因此,新教师应当以《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作为教学的行动指南,才能更加有的放矢。以笔者为例,我每次备课时都要先阅读课程标准,看看标准是如何要求,以此做到心中有数。在准备“台湾”(湘教版八年级下册)一课时,教材中提到了台中盆地、台北盆地、台南平原等细小知识点。但我觉得这种内容只能加重学生负担,课标中并未要求掌握,因此进行合理舍取,借用“台北盆地”,引导学生通过读地形图判断得出台北的地形,锻炼学生的读图实践能力,将死的知识点转化为活的方法和技巧,其他细节则略去。
二、注重知识积累和更新,学会利用多样信息
地理是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的综合,涉及的领域多且内容更新快,初中地理也不例外。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既要有相当的人文素养,更要有一定的科学精神。所以,新教师不能局限于教材以及课前短暂的备课,而是要通过日常生活中的阅读书报、浏览网页等途径,不断积累,更新知识结构,提升知识量。在此基础之上,新教师就可以通过自己的智慧,将教学中的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相联系,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和亲切感,有利于教学的完成。例如,笔者在准备“中国的行政区划”这一节内容时,刚好在网上看到一条国务院同意安徽省裁撤“巢湖市”的行政区划调整的新闻,于是,我备课时找到相关的新闻,把它作为这节课内容的导入,让学生怀着好奇心走进新的课程。
三、求新立异,创新情境与方法
如果每节课都用同样的模式进行教学,就算学生不说,作为老师自己都可能会有点厌倦。作为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老师,思维活跃且富有干劲和创新意识,应当鼓励和要求自己不断创新:这节课能不能换个方法?怎么样才能更吸引学生呢?具体操作方面,我认为最基本的要做到:创设新颖情境,采用不同教法。每一节内容都可以是一个故事,而作为老师,需要把学生带入故事中去,这就需要创设情境,在情境中用适当的方法导入、铺垫、展开、总结等。而情境应当结合课程具体内容和教师的个人生活经验具体去构思。例如,在学习“长江”一课时,我以“长漂”(长江漂流)作为情境导入。开头先讲述“长江漂流第一人”尧茂书为了捍卫母亲河“长江”的尊严,毅然“首漂”长江壮烈牺牲的故事,将学生带入情境。由此将学生引入情境,“今天我们就沿着英雄的足迹,在课堂中‘从长江头漂到长江尾’,探寻长江沿途的壮丽景象”展开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自然不是教师一味讲解,而是“放手让学生做”,以问题引导学生分组阅读、交流、思考,先后探讨并回答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地点、水文特征、地形特征、主要支流等自然状况和水能开发、航运状况等社会经济状况。由此,学生通过在“漂流”这一情境中,自己去探寻、发现,加上教师从旁引导、补充、阐述,不知不觉中,“长江漂流”结束,学习目的达成,一节课画上了句号。
四、明确纪律与规则,强调学生活动的有序性
有些初中新地理老师有一个错误的观点:我是教“副科”的老师。由此导致该教师对课堂教学秩序的掌控欠缺,对于一些小问题,不去管,不想管,上完课就了事。但事实上,一名教师应当关注的不是学科,而是学生,应当关注课堂上的学生。初中生的特性是思维敏捷、活泼好动,这个特性也提醒我们,需要注意课堂上的纪律。尤其是地理,在一些家长和学生看来是“副课”,学生课堂表现和态度很可能没有主课严谨认真,加之地理课程往往有趣而轻松,学生易活跃,可能会对课堂纪律造成一定影响。因此,作为一名新地理教师,在第一次与班级学生见面时,必须极其认真严肃地将自己对上课的基本纪律要求说清楚,讲明白,提醒学生要遵守。另外,具体落实到每一堂课,如果教师在某堂课上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某项活动,那么必须在课堂活动开始前给学生讲清楚活动的规则,要求务必遵守,以保障课堂教学有序进行。
总而言之,初中地理教学是一项富有挑战、富有意义的工作,需要我们的新教师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新课程在不断地稳步推进,新教师应当运用自己活跃的新思想,根据新课程理念,对前人的教学观念和方法进行重新的审视和思考。不要怕摔跤,不要怕挫折和困难,要不断学习、反思、提高,在实践中成长,争取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地理教师。
作者:魏大明 单位: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
参考文献:
[1]程前.初中地理“自主探究式”教学的方法和技能探析[J].学周刊,2011(33).
[2]田黎鹂.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方法浅谈[J].学周刊,2011(22).
第四篇:初中地理教学翻转课堂教学实践
摘要:
在翻转课堂模式中,学生能够自主发现问题,并在课堂中与教师、同学讨论针对性强的问题,保障课堂学习效率的提升。立足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初中地理教学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策略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地理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取得了较大成果。在初中地理教学实践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有益于地理教学过程创新。
一、丰富课前学习材料,落实翻转教学模式
课前学习,是翻转课堂的重要环节。在课堂教学前,学生需要根据教师的指导,完成课前学习任务,开展自主学习。下面,笔者结合《陆地和海洋》这部分内容,分析课前学习材料丰富的方法。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课前学习,是学生结合个人学习水平开展的预习活动。翻转,重在让学生自主控制个人学习行为,加强自我管理。在学习《陆地和海洋》这一单元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掌握世界大陆与大洋的名字、地理位置与相关地理数据,了解海陆变迁基本原理。在课堂中,学生要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结合世界地图描述大陆与大洋。学习目标,是重要的学习材料,也只有建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才能让学生高效开展课前学习行为。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丰富课前文本学习材料。在课前,学生要通过自主学习对课堂学习内容形成初步、整体认知。教师要从初中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入手,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地理学案,引导学生建立文本学习材料,建立地理知识体系。教师可以利用提问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写出答案建立地理知识体系。比如“世界共有几大陆、几大洋?各大陆与大洋的名字是什么?各大陆大洋位于什么位置?依据面积如何排名?”等问题,个个关乎地理基础知识,学生将这些问题的答案组合在一起,建立个性化地理知识体系,有利于自主学习效率的提高,也能发现个人的学习难点。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丰富待解决问题材料。自主学习,对初中学生来说是一种锻炼,更是一种挑战。鼓励学生将自己遇到的问题写下来,作为课堂交流的学习材料,有利于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优化。在针对《大陆与大洋》自主学习时,有的学生会在课本上海陆变迁部分标注一个三角或者问号,表明自己在这一部分具有疑问。有的学生会将自己的问题写在笔记本上,像“海陆变迁的原因是什么?海陆变迁的现象还会发生吗?”等。积累充足的学习材料,才能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者“翻转”成为主动学习者,成为地理问题的探究人。
二、科学组织课堂活动,落实翻转教学模式
在利用翻转教学模式实施初中地理教学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疑问,并利用课堂时间高效解决学生的自主学习问题。首先,解答课前疑问。对学生在课前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加以解决,是翻转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教师要先收集学生的问题,对学生的问题分类汇总,明确各个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从易到难地解决问题。比如在学习《土地资源》时,有学生提出“我国土地资源分布特点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有学生提出“土地资源怎么利用才能达到最优配置效果?”的问题。还有学生提出“土地资源到底有多重要?”的问题。教师要选择具有教育意义与讨论意义的问题,组织学生在课堂中互动。在解决问题时,先组织学生相互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教师要解决的是学生难以通过个人与他人力量解决的问题。其次,检测学习成果。在自主学习与课堂互动后,利用课堂练习环节让学生小试牛刀,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手段。像在学习了《土地资源》知识后,教师可以利用“.我国耕地面积有1.3亿公顷。(对)、我国是一个多林地的国家。(错)、我国草地面积比重大。(对)”这样的判断题激活学生思维,快速检测,优化初中地理课堂学习氛围。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出题考察学习伙伴,让学生成为地理学习检测者。
三、创新地理课堂评价,落实翻转教学模式
课堂评价,是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翻转教学模式必须要改革的地方。教师要利用教学评价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信心,让学生发现地理学习的乐趣,而不是一味地发现自己的学习不足与学习失误。寓教于乐,要从尊重学生、让学生快乐学习开始。在落实翻转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要利用激励式评价,引导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心态。更要组织学生相互评价,使学生从评价的幕后走向前台,成为评价自己与他人学习成果的主人,突出初中学生的地理学习主体地位。
综上所述,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初中地理教学结合在一起,不仅能够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还能拓展学生的地理学习思维,促进师生课堂互动。利用翻转课堂,让学生自觉参与到地理学习中,调节个人学习方式与学习状态,成为积极且高效的地理学习者。
作者:王惠莲 单位:广东省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四小学中学部
参考文献:
[1]陈昊.初中地理教学两大原则体系及应用策略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8).
[2]姜开亮.3DSMAX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3).
[3]孔桂飞.“画”出地理好成绩:思维导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亚太教育,2016(23).
第五篇:初中地理教学合作学习应用
摘要:
合作与竞争是如今社会交往中最为重要的两项活动,在学生步入社会之后不仅需要竞争意识,还需要有乐于合作的精神,只有在这两种关系的驱使下,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才会变得更加和谐,人与社会之间才会产生一种共赢的状态。所以在现代的教学中,教师要逐渐向学生渗透这种合作互助的意识,合作精神是现代社会对21世纪人才的最基本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为学生在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提供更大的便利。所以合作学习要在现在课堂教学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
合作探究;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应用;实践
地理这门学科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是以地图为主要的教学工具的,它主要以有关地理的实践活动作为主要的理论教材,主要培养的是学生对地理现象的掌握能力以及实际感知能力。在初中地理教材中添加了部分文字叙述,以及大量图像分析,使教材的互动空间增大,这就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本文将就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谈几点建议。
一、丰富合作类型,营造融洽氛围
合作学习的形式并不是单一的,所以教师要通过丰富合作学习的类型来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和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初中地理的学习阶段,处在对地理事物认知的初级阶段,所以在这一阶段地理信息的互动与交换对于学生而言是很重要的,因此,在这一阶段的合作类型主要以师生间的互动交流为主,师生之间能够融洽地进行合作对地理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要通过与学生的交流赢得学生的好感,在交流的过程中多选择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地理知识,这样不仅能够赢得学生好感,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种合作互动学习的方式就是学生与学生之间,每个学生个体对地理这门学科的认知不是在同一水平线上的,所以学生之间的必要交流不仅能够促进友好的同学关系,还能够让学生在相互合作理解地理知识的过程中,找到与自己有共同兴趣的伙伴,同时收获到地理水平比自己高、可以帮助自己提高的学习伙伴,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对日后的地理学习充满信心。这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往属于最基本的交往关系,这对于学生的学习以及人际关系发展都是很有帮助的。
二、进行游戏竞赛,激发学习斗志
游戏竞赛是促进学生合作学习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对于学生而言,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运用游戏的手段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便利。对于初中地理而言,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熟知地理事物,并且对教材中要求掌握的地图信息熟知,所以可以根据初中地理对学生的这一要求,设计适合学生的地理游戏,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完成教学任务,还能够在游戏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具来进行游戏竞赛,例如,教师想要检验学生对部分地图的掌握情况时,可以拿出地理拼图,在打乱顺序后,找出几组同学进行比赛拼图,让学生在合作的基础上完成拼图,但要注意拼图数量不宜过多并且要有针对性,教师更要在学生进行游戏的时候把握好时间。利用这种拼图游戏的方式进行地理教学,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地图信息的记忆,还能够在合作拼图的过程中加深同学之间的情谊,让学生意识到同伴之间合作互助的重要性。
三、小组合作探究,树立合作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是合作学习最常见的方式,也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最直接的方式。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教师重视对学生的分配,因为学生个体的学习水平不一样,程度好的与程度不是很好的学生进行互帮互助才能够保证小组学习达到最佳状态。教师可以将小组合作学习阶段放在最后,留给学生自主探究以及深度交流的空间。但是小组合作探究需要教师给学生提出适合探讨的问题,例如,在进行“喀斯特地貌”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在必要的介绍之后,可以留给学生一些探究性的题目让他们进行合作探究,“根据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和地势要求在地图上找出还有哪些地方会出现这种地貌类型。”这样举一反三,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得出答案,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习好的同学必然会引导一些程度差的学生,学生之间这种必要的帮助和引导是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
由此可见,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地理发散思维。就现在的初中地理教学现状而言,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是一项十分繁杂又系统的工作,所以教师在合作学习的教学工作时不仅需要考虑地理学科的特性,还需要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效率,保证学生在地理课堂中既能够掌握地理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合作能力,这才是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应用的最重要的目的。
作者:干家锦 单位:淮安工业园区实验学校
参考文献:
[1]杨迪海.浅议初中地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与教学策略[J].祖国,2013(7).
[2]姜洁.大连市沙河口区初中地理学科教学联合体研修案例之“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学科高效课堂的实践应用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6(4).
第六篇:初中地理教学微课应用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教学中出现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比如“微理念”,微课在教学中也开始广泛地应用。微课具有时间少、内容精、针对性强等特点。主要围绕初中地理微课的特点,分析当前微课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通过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提高地理教学的水平。
关键词:
初中地理;微课;信息技术
一、初中地理微课的特点
地理是一门自然学科与社会学科相融合的综合性学科,具有知识性强、趣味性强、教育意义明显等特点。初中地理课程的社会学科特性更明显,所以在教学中就要做到寓教于乐。微课主要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特性———人文性、综合性、区域性、生活性。在新课改中,对地理教学的要求就是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地理微课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地理的教学内容,通过微课视频播放来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够了解地理知识的作用,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学生在接受知识时会受到传播途径的影响,单纯地只是教师的讲解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微课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进行信息的整合,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信息。地理微课可以通过图片、音乐、文字、视频等形式在一定时间内把地理知识进行整合,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地理知识。地理本身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所以在制作地理微课时,要紧密联系地理的学科特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为了迎合新课改,在微课中要结合生活,增强地理课程的亲和力。
二、根据初中地理微课的特点,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一)呈现微课特点,深入教学
微课的主要特点就是精简,微课是传统课程与网络课程的浓缩,在微课设计的教案、课件、练习等方面都需要精益求精,不能因为微课时间少的特点而减少实际的教学内容。要结合微课的特点,开发微课的内容,挖掘地理知识的深度,突出每节课的主题。比如,在学习“地壳”一课时,要让学生了解整个内力的作用,断层、岩浆、变质都会影响地壳的运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让学生了解地理知识,体现微课的优势,提高微课的教学质量。
(二)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微课方案
每个学生都存在个体差异性,在对地理知识的吸收上存在差异。为了让每个学生可以更好地使用微课,就需要教师对微课的类型进行开发,建立有针对性的微课板块,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微课内容,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教师要不断拓展制定不同的微课方案,满足学生的需求。
(三)优化地理微课教材
微课主要是在短时间内突出本节课的主题,所以在选择地理微课时,要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不易理解的内容,把一些教学重难点标注在课程中,制作精简的微课。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一定的判断力,能够很好地去发现地理素材。比如,在学习高气压带和低气压带时,首先要明确高气压与低气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成因。这就需要在制作微课时选取符合实际的案例,引出高气压带的知识。要学会优化地理微课的教材,把知识点进行连接转化,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微课的内容。
三、初中地理微课教学资源的运用
(一)精彩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传统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传递给学生,但是受到环境的限制,有时这样的教学模式只是走过场,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而微课给学生呈现的方式就不一样,微课会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让学生可以感受到地理教师对知识的总结。趣味性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让学生可以通过精彩的导入进行学习。地理微课可以通过动画的形式传递给学生,比如在南水北调工程的讲解中,该节课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通过微课就可以以动画的形式把南水北调工程中的城市展现出来,进一步讲解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能够帮助教师解决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二)运用微课总结知识点
微课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可以总结课堂知识,这样的展现方式比教师枯燥的总结更有用,学生根据总结的框架可以分化出其中细小的知识点。尤其在初中地理复习课中,微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复习。让学生可以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不知不觉地就学习完了本节课,了解了整个章节的脉络。
综上所述,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微课,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微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找到地理学习的重点,有利于帮助学生复习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
作者:梁宝臣 单位:吉林省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1]樊琳.微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辅助价值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
[2]孙琳,陈成忠.“互联网+微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以“小熊学地理”系列微课为例[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6.
[3]陈林杰.当前微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和前景分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
第七篇:初中地理教学对话教学法运用
摘要: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教学目的就是要提升学的地理素养,让学生可以掌握到课程标准中的地理知识。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是提升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方面。然而就当前初中地理课堂来看,学生的课堂的参与程度却较为低下。而对话教学法则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可以改善当前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参与程度低下的现状。现文章主要针对初中地理教学中对话教学法的运用进行探析。
关键词:
初中地理;对话教学法;课堂参与
在新课程改革的潮流中,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地位实现转变,鼓励采用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方法,来实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对话教学法是一种能够推动教师与学生之间对话、交流的教学方法,能够营造平等、活跃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因此,对初中地理教学中对话教学法的运用进行研究对于实现初中地理教学目标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对话教学法及其特点
对话教学法,最为重要的核心就是“对话”,对话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话”来关注学生的生活与学习,让学生从以往接受知识的学习模式转变成为知识的构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会变的更加和谐,更加人性化。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实现了一种地位上的平等。对话教学法的重点不单单在于通过对话来达到教学目标,更加重要的是利用对话教学法可以让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获得民主与平等的对话意识[1]。对话教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平等性。对话教学法的应用是以平等为基础的,教师与学生只有站在平等的位置上才能够开展有效的对话,平等性是开展对话教学的前提。第二,合作性。在平等的师生关系下,教学关系两方将会在课堂上开展充分的合作。在成功的对话教学法实施中,教师与学生需要进行情感上的对话,而对话的发生则是基于情感的合作。第三,互动性。教师与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必然会存在互动,互动不单单是活动教学中才会出现的情况,而且是对话教学法实施的重要手段,当教师在课堂上找到学生的兴趣所在与共同语言就能够轻松的开展情感交流,让师生对话使得初中地理课堂变得更加有活力。第四,生成性。即为学生能够在对话教学法中主动积极的构建知识。地理教师不再与往常一样传授知识,而是引导学生主动接受知识,教师与学生会针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分享传递彼此的想法与观点[2]。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对话教学法的运用
(一)对话教学法中的师生对话
在对话教学法中师生对话是重要的内容之一。师生对话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实现心灵沟通的平台,教师在与学生开展对话的过程中要做到从具体疑问入手,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因材施教。第一,教师在进行师生对话中要兼顾到学生的特点。在对话中教师所提出的相关问题均存在普遍性,与教学目标的重难点之间有着一定的关系。因此,教师在对话提问过程中可以进行灵活的调整,让自己的目的融入在对话中激发学生的思维,而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也将会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3]。例如,对于表述不明确的问题加上附加条件,使得学生的回答与对话能够被控制在某一范围内。在“澳大利亚”这一知识点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从澳大利亚的地理环境来看,为什么只有澳大利亚才有如此丰富多彩的古老动物?”,为了避免学生的思想扩散范围过大,教师可以提出相关的附加条件,让学生从澳大利亚的地理环境来回答问题,与教师开展更加有效的沟通。最后,教师可以给出正确答案,“从澳大利亚的地理环境来看,它四面环海,与其他大陆分离,独立发展,动物进化速度缓慢,而且不存在各种食肉天敌,因此有很多丰富多彩的动物在澳大利亚繁衍。”又例如,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来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尤其是在针对教学难点进行对话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回答。例如,在进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知识点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下列问题与学生开展对话,“在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年降水量有什么特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回答这一问题时要有充足的耐心,等待学生思考,多引导学生,可以以以亚欧大陆或北美大陆为例来进行说明,多让学生观察地图,仔细研究。第二,教师在进行师生对话中要精心设计,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在初中地理课堂对话教学法的实施中提问是不可置否的核心点,因此教师在课堂中所提出的问题要拥有一定的思维价值,要在考虑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精心设计,简明扼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始终围绕着初中地理课堂的中心来进行,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对于一些理论性或需要反复强调的问题则可以变化角度,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提出问题的时候根据学生的时机情况有针对性的提问,在学生遇到困难无法回答时可以尽可能的引导,对学生的回答以积鼓励为主,在学生完全回答完问题后教师再进行中肯评价,在肯定中指出不足,并且准确提出改进的方法。例如,在“自然灾害”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对自然灾害进行讲解时候可以提出以下问题:“目前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呢?洪水,地震,海啸算不算呢?大家能不能说出这些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是什么?分别有哪些特点呢?大家知不知道这些自然灾害与我国的气候环境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教师在提出上述问题后,可以指导学生带着问题来阅读教材。教材中有详细的文字与图片,学生们可以根据教材中的图片与文字描述来回答问题。教师通过提出上述问题可以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问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当学生对洪水、泥石流、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与特点进行回答后,教师可以对其进行正面引导性的评价,以达到初中地理课堂中师生对话,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二)对话教学法中的生生对话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生生对话是对话教学法中可以让学生更加融入到课堂的一种形式。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使用教学策略来引导学生开展正确的生生对话。第一,教师可以在地理课堂上建立生生对话的教学情境。教师通过建立有助于对话的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更加投入的参与到对话中。例如,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某一位学生作为主持人,让位学生有选择性的针对长江三角洲的特征、民俗、风景等进行演讲,以强化生生之间的对话。在所建立的生生对话的教学情境中可以将学生置于自主的位置,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在演讲发言的过程中展现自身个性,发挥自身优势。第二,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当对话的主人。在初中地理课堂中教师运用对话教学法开展生生对话要注重引导学生之间相互启发,学生所提出来的问题相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更加容易吸引其他学生的注意力,更加可以展现对话教学的本质。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有很多内容都需要学生运用理性思维来思考,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地理教学中遇到的不同观点与问题来引导学生成为对话的主人,在对话中大胆提出自身的看法或意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与创新思维。例如,在“自然灾害”知识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灾害带来的利与弊,让学生深化对自然灾害的理解,拓展学习思考,开阔学习视野,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批判性与反思性思维,始终站在辨证的角度来学习地理知识[4]。
(三)对话教学法开展的注意事项
在初中地理课堂中运用对话教学有着众多优势,然后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明确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兴趣。课堂对话要始终围绕着教学目标来进行,并且要始终秉持着激发学生兴趣的原则,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引出对话,让学生能够始终保持兴趣来完成对话,让学生可以始终积极的参与到师生对话与生生对话中。第二,积极参与,学习自主。初中地理课堂对话教学强调的是学生要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对话中。因此,教师在实施对话教学法时要选择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的话题,调动学生积极性。而学习自主则是对话教学法中的重要部分,学习自主不单单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积极主动思考问题,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对话中形成成就感,提高学生在对话中的参与性与积极性。
三结语
总的来说,初中地理课堂中运用对话教学法展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初中地理课堂对话给初中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全新的理念,转变了以往地理课堂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方式。对话教学法中的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推动了教师与学生地位的平等,凸显了学生在地理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关注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提升了学生对教学内容兴趣。相信在未来的教学中,对话教学法将会被更加高效的运用到初中地理教学中,为实现初中地理教学目标发挥应有的作用。
作者:张薇 单位:宁夏省固原市泾源县大湾中学
参考文献
[1]张乾勇.略论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12):110-111.
[2]郑云生.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法的体会[J].考试周刊,2013,(85):138-139.
[3]戴培红.对话教学中“问思”教学法的运用策略[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5,(33):77-78.
[4]黄梅菊.初中地理情境教学法的运用探究[J].考试周刊,2015,(92):139.
第八篇:初中地理教学多媒体刷新研究
【摘要】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既是信息时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教育教学的发展要求。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应该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能够合理应用多媒体手段。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提高地理教学的效率。文章立足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让多媒体真正为初中地理教学刷新提速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
多媒体;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教学现状;改革策略
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的时候,应该针对教学实际内容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从而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地理综合应用能力的目的。多媒体不是万能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够在教学实践中优化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找到高效开展教学的方法。
一、科学合理应用多媒体,展示地理教学目标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能够更加有效地展示教学目标,把握教学的方向,使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知识点,提升学生的地理知识应用能力。同时还能够很好地解决教学中的盲点和难点问题,加深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理解,有效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利用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可以使学生在目标的引导下,更加积极有效地开展地理学习,保持正确的学习方向。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行有效的反思和提高。例如,在学习《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教学的目标:全面掌握世界不同气候类型的分布情况,对于各个地区的气候类型以及特点有很好的了解。通过气候分布的特点分析出不同国家的气候特点等。教师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上把需要掌握的重点知识进行标注,使学生对于气候的分布有很好的了解。同时,教师应该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根据课件的提示,从而有效学习地理知识,提升地理综合应用能力。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直观展示优势,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集视频、声音、动画等于一体,能够给予学生更加直观的展示,对于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形成有效的冲击,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通过应用多媒体,能够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展示更加富有色彩的生动的图片知识,增强对于学生的刺激,使学生对于地理知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还可以通过播放一些与地理知识相关的声音等,让学生有更加真实的听觉体验,有效激发学生参与地理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世界上的语言和三大宗教》的时候,教师可以把不同宗教代表的照片展示在大屏幕上,让学生根据照片来猜测一下都分别属于那些不同的宗教。通过观看到多媒体大屏幕上这些新奇的照片,可以使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得到激发。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学生逐渐了解三大宗教分别为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然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不同国家的语言,让学生倾听各个国家的语言,然后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国家所使用的语言。通过倾听,学生会对于这些新奇的发音产生兴趣,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也就会得到激发,学习的效率会大大提高。
三、利用多媒体整合地理知识,提高学生记忆和理解效率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由于地理知识信息量比较大,知识点比较多,所以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教学任务比较繁重,学生也难以全面掌握知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能够有效整合地理教学资源,以更加形象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同时,在完整的知识框架的帮助下,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记忆也会更加轻松。例如,在学习“东南亚相关地理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FLASH课件,在课间上详细标出东南亚的气候类型、农业发展、城市分布以及旅游景点。可以从经纬度方面开详细展示不同区域和城市的地理位置,设置链接,点击城市的名称,城市的气候、经济发展等信息就能够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显示在多媒体屏幕上。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学习地理知识。通过对于学生感官的冲击效果,能够使学生在记忆地理知识的时候更加有效。每个部分的知识都能够以一个框架的形式展示出来,学生对于知识的整体性把握程度会大大提高。
四、利用多媒体的展示功能,降低地理知识学习难度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有些地理知识比较抽象,受到时间和空间因素的影响,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内涵难以有效掌握。这样就会使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记忆产生一定的困难,学生学习陷入被动的局面。通过应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有效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学习的效率大大提高。例如在学习《极地地区》的时候,如果按照传统教学方式,学生对于极地的了解局限于课本内,那么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难以深入学习。通过多媒体,可以把极地地貌更加形象地展示出来,同时可以配上一些相关的文字介绍以及最新的研究和发现。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理解会更加深入,学习的效率会大大提升。
五、针对教学实际情况应用多媒体,提高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合理性
多媒体教学是一把双刃剑,应用得当,会起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但是盲目应用,那么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浪费时间。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重视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的有机结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避免因为过多地依赖多媒体,导致教师成为多媒体课件的操作员,引导作用难以发挥,影响地理教学的方向,影响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接受效率。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使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地理知识。但是,多媒体教学手段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使用不够的当,还有可能影响教学效果,组织初中地理教学的发展。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利用多媒体开展初中地理教学的时候,应该加强对于教学实际情况的研究,找到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的点。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能够真正帮助提高地理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应用能力,实现初中地理教学刷新提速的目标。
作者:李霞 单位:高邮市临泽镇周巷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陈昊.初中地理教学两大原则体系及应用策略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8)
[2]姜开亮.3DSMAX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3)
[3]孔桂飞.“画”出地理好成绩———思维导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亚太教育,2016(23)
第九篇:图文并茂初中地理教学探讨
【摘要】
初中地理是学生接触地理知识的开端,初中生对如何学习地理知识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对此,初中地理教师需要给予他们及时的、科学的引导,带领学生利用好每一节地理课的课堂学习时间,汲取更多的地理知识营养,为今后的长久的地理学科学习做铺垫。本文首先明确了开展图文并茂的初中地理教学的必要性,并结合初中生这一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状况、认知状况,提出实施初中地理图文并茂教学模式的途径,为将学生培养成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努力。
【关键词】
初中地理教学;图文并茂;教学模式
引言
国家提出了新课改的教育新方针,要求教师要围绕新课改的理念,革新各个学科的教学模式,提高每一节课的教学质量。初中地理教学是丰富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教师要高度重视每一节地理课程的教学。然而,观察若干中学的地理课程教学现状,我们发现初中地理课堂呈现出死气沉沉的教学氛围,教师依旧是平铺直叙地将地理知识灌输给初中生,学生越学越觉得没有兴趣,从而制约了初中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学习效率。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应认真研究新课程教学理念,多思考如何提升地理教学效率,广泛寻找优化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新方式,以期为初中生提供科学的学习地理知识的环境。
一、开展图文并茂的初中地理教学的必要性
初中生尚处于活泼好动的时期,他们更容易对一些新鲜的、有意思的事物感兴趣。开展图文并茂的初中地理教学能够发挥图文的生动性,倘若初中地理教师实施图文并茂式地理教学,必然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图文并茂的思想,可以通过地理图片、地理视频和PPT等多媒体方式调节地理课堂的教学氛围,能让初中生产生探究地理知识的欲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听课效率。其次,新课改要求各科教学不应仅仅满足于罗列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补充相关素材来深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开展图文并茂的初中地理教学能够为初中生呈现更多的地理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知识面,对他们今后的深入学习好处颇多。初中地理教师要在教学中多运用图文并茂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在提升自身地理教学能力的同时提高初中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效率,从而实现师生双赢。
二、实施初中地理图文并茂教学模式的途径
(一)利用地理图片培养初中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观察现今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现状容易发现,教师普遍选择将初中地理教材内容整合到板书或PPT中去,生硬地将地理知识堆积在初中生面前,学生则会越学越觉得没兴趣,严重影响了初中地理教学的教学效率。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可以尝试收集一些有意思的地理图片吸引学生的听课注意力。比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认识地球”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前收集一些关于地球的图片,包括古人眼中的地球、现代人从太空拍摄的地球以及科学家预测的未来的地球三个图景,带领初中生从不同的角度进一步认识我们的地球。这种地理图片教学方式能直观地向初中生展示地理知识,能让他们对学习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推动他们带着兴趣去更深入、更全面的掌握初中地理知识。
(二)巧妙运用多媒体拓宽初中生地理知识面
部分教师对PPT这种多媒体教学方法的理解比较片面,教师不仅可以将教材知识展示在PPT上,更多的是可以利用PPT向学生补充一些课本之外的知识。初中地理教师可以巧妙运用PPT等多媒体教学媒介,在课前收集一些额外的地理信息开拓初中生的眼界。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认识大洲”一节内容时,初中地理教师可以在PPT中补充一些关于“板块漂移说”的动画,还可以在PPT中穿插一些各大洲古今不同状况的图片,让孩子们在这种图文并茂的地理教学模式中学到更多的、更有用的地理知识,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
(三)带领初中生在社会实践中汲取地理知识
纯粹专注于学习文字性地理知识的学习,容易使学生感觉学地理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对此,初中地理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汲取地理知识。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水资源”一节时,初中地理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一些水利基础设施,在参观的同时向初中生介绍我国水资源的背景、利用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让初中生在实践中树立对我国水资源的系统性认识,深化他们对初中地理教材知识的理解。此外,这种方式还可以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学习地理知识的有用性,地理和人类生活息息先关,只有掌握好了地理实情才能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初中生有了这样的认识之后,将会激励他们踏踏实实地学习地理知识,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努力把自己锻造成国家所需的栋梁之才。
三、结语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图文并茂的教学模式,一方面能够利用新颖的图片、视频和PPT等多媒体方式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力,让他们能够专注于每一节地理课程中,提高他们学习地理知识的效率。另一方面,初中地理教材上的知识比较有限,这种图文并茂的地理教学方式能够扩充课本的内容,能让初中生捕捉到更多的地理信息,从而深化他们对初中地理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将其培养成知识面广的新时代人才。但是,这种图文并茂的初中地理教学方式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要求很高,初中地理教师要及时给自己“充电”,与时俱进地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从而为初中生提供更好的地理学习环境。
作者:蔡健将 单位:德化第八中学
【参考文献】
[1]张福军,陈晓梅,刘瑞宇.初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地图技能培养方法研究[J].山西现代教育,2013(34):82-83-84
[2]徐俊杰,毛仁义,周兴亮.换一种方式来读图———初中地理分布图阅读教学策略[J].四川师范教育,2015(27):102-103
第十篇:初中地理教学方法探究
摘要:
新课程改革以来,包括初中地理在内的诸多学科都开始致力于探索一种有利于实现有效教学的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教师应该积极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创新,关注学生的差异性,设计问题情境,鼓励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
关键词:
初中地理;有效教学;实践活动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每一名教师都不断探索的问题。一些教师从不同的层面得出了相关的结论,将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能够取得一定的成效。同样,作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笔者也在不断地探索方法,并付诸实践。为此,本文将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从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创新、关注学生的差异性、设计问题情境、鼓励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这几个层面展开探究,以供参考。
一、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创新
创新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灵魂,也是每个人发展的重要动力。教学不仅仅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还要鼓励学生创新,以创新的精神投入到学习中,使学习变得更有意义。比如,对待同样的一个问题,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创新观念和表达。在学习关于人口控制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对当前的二胎政策进行深入思考和创新表达,即便是说错也没有关系,也要肯定学生的大胆想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关注学生的差异性
不同的学生身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比如记忆力上的差异、学习态度方面的差异、基础知识方面的差异、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差异等,这是客观存在、不容忽视的。教师不能忽视这一点,忽视这一点就会导致教学缺乏针对性,从而导致低效化。大量研究表明,教师如果采用单一的教学措施很难保证有效教学的实施,因此教师必须对多种教学策略和措施予以掌握。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对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基础进行研究,从而能够采取与学生的实际相适合的教学速度和进度;同时教师还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潜力进行充分的挖掘,从而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只有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水平得到提升,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学习主动性得以充分调动,整体的教学有效性才能真正得以最终实现。
三、设计问题情境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问题应该作为贯穿教学活动的主线,作为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探索的导火线。为此,教师应该根据地理教学内容,用心设计问题情境,为学生的有效探究铺路。如在学习“太阳高度”时,教师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1.冬天冷,夏天热,这是一个人尽皆知的常识。那么我们如何解释这一现象呢?2.在一天之中,什么时间段是最热的?是中午12点吗?为什么?3.地表温度的高低与太阳的高度有没有直接关系?有什么样的关系?前两个问题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生比较感兴趣,教师提出后,所创设的问题情境能够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和讨论之中,而第三个问题的提出,也能够逐渐靠近“太阳高度”这一教学要点。通过不断地创设问题情境,教学的重难点得以突破,有效性得到了保证。
四、鼓励合作学习
新课程改革以来,合作学习逐渐成为了教师公认的教学良方。的确,合作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够使教学逐步深入,使课堂更为灵活、生动,有利于有效教学的实现。为此,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在合适的教学环节设置合作学习内容,组织全班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合作,使合作学习成为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推动性力量。比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第一课时)教学中,课件出示本节教学目标,为了使该节教学内容更好地被学生所接受,教师设计了小组合作学习。一方面,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全班学生分为了五个学习小组;另一方面,为每个小组都布置不同的任务:一组讨论本区的位置特点,二组讨论本区的地形特点,三组讨论本区的气候特点,四组讨论本区的景观与气候的关系,五组讨论本区的历史与文化。不同的任务使各个小组都严阵以待。由于学生之间既有知识基础、思维能力方面的差异,又有性格、习惯、情感、心理方面的差异,所以小组合作并不单是形式上的合作,还是学生心理、情感、认知的投入合作。把性格、兴趣、性别、学习水平、能力等不同的学生合理搭配,每个组里都安排有低、中、高三个层次的学生,使组内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保证小组竞争的公平性。经过以上形式的合作学习,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有效调动,其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如果教师能够经常利用合作学习,不仅能搞活课堂氛围,也能真正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组织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
实践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事物的来源、途径和根本目的。地理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因此地理教学不应该仅仅局限在课内,而是需要走出课堂,走向课外。新课改后,初中地理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由原来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初中地理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断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使他们乐于学习初中地理。只有不断地促进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才能使初中地理有效性教学得以实现,因此组织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是十分有必要的。
六、结语
提高教学有效性是一项繁杂而艰巨的任务,并非一时一日之功,也并非利用以上几种方法就能够一定实现的。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学生为中心从新课程改革的层面出发,设计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符合新课程改革精神的教学,切实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从而使初中地理有效性教学得以保证。
作者:许金款 单位:福建省晋江市松熹中学
参考文献:
[1]钟作慈,杨德军.浅谈中学地理有效教学的几个要素——兼及对内地课程改革的若干反思[J].地理教育,2006(4):4-6.
[2]李鑫.高中地理新课程有效教学的策略[J].林区教学,2007(10)50-51.
[3]王巧丽,雷明,王波.贫困山区中学地理校本课程开发初探——以湖北省十堰市为例[J].地理教育,2007(1):59-60.
[4]金燕.新课程实施中初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
[5]刘振生.中学地理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6]胡波.地理新课程有效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