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地理教学应用(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生动形象传递知识理论的主要手段就是图像,利用图像清晰、直观的特点,具备文字表达功能的特征,对地理知识的实际特点进行展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实行以图导学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地理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针对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以图导学教学模式的应用问题进行分析探究。
关键词:
初中地理教学;以图导学;教学模式;应用
引言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通过图片展示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根据图片上的信息进行自主想象和思考,教师根据学生的想象结合地理知识对图片进行讲解,从而使学生对教师所讲的地理知识容易掌握并加深记忆,这就是以图导学的教学模式。
一、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以图导学教学模式应遵循的原则
1.学生主体地位的突出
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性,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要方式之一。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以图导学教学模式的应用也要遵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的原则。因此,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以书本知识为教学重点,还要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切入点,针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补充,在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突出学生在课堂中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扩展学生关于地理知识的理解。
2.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以图导学教学模式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将地图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教师在传授地理知识中,传授学生查阅地图的方法,领导学生学习查阅地图中山脉走向、河流流向的方式。在此基础上,教师提问地理知识问题,要求学生在地图中寻找答案。在学生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谈论的形式共同分析,教师起引领作用,从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3.地理知识应用的体现
教师运用以图导学的教学模式,在降低学生理解地理知识的难度,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同时,还要注重地理知识应用的体现。比如教师可以描绘一个地区的地理特征,要求学生猜出是哪个地区并在地图中找出来,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
二、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以图导学教学模式的应用
1.以地图为导线,读图导课
地图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直观、简洁和形象。地图用独特的地图符号将地理事物的位置、大小、形状等信息形象地呈现出来,将语言的抽象性和地图的具体性有机结合,使地理知识被学生迅速地理解。以图导学模式的运用,缓和了中学地理教学课上的紧张气氛,对提高中学地理教学效率有着明显的效果,对学生地图思维的建立和理解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1]。比如,教师在《海陆的变迁》一课进行教学时,可以在教学课件中编写没有显示六大板块边界的草图,在课上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根据已知的地理知识,画出六大板块,即七大洲、四大洋的大概边界位置,由学生对六大板块边界大体位置的指出,激起学生关于海陆位置的讨论,逐渐地引出海陆变迁的教学内容。
2.以地图为载体,依图学文
在地理教学中,地图的应用有两方面作用:一是教师可以通过地图是地理信息载体的特点,引领学生开展有任务要求的探究型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的动态生产过程;二是在结合教材知识的基础上,对地图展现的地理信息进行剖析、推理,二者互相结合,可以起到印证的作用。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地图的重要作用,再采取适宜的教学活动,如设置问题、小组讨论等,从而提高学生对地理的掌握程度[2]。比如,教师在讲解《位置与范围》一课时,教师可以采取将学生分成小组的模式,要求学生在小组探讨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为了使学生的小组讨论更加有效率,教师可以对每个小组布置不同的任务,如通过在东、西、南、北半球的位置和所跨经度、纬度的不同,对亚洲和北美洲进行对比。教师问题的设置,使学生的小组讨论有了目标,通过观察地图、地球仪的方式,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亚洲和北美洲的地理知识,还锻炼了学生研究地图的能力,提高学生提炼重要地理信息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在开展的课堂小游戏中,充分利用以图导学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不经意间加深对地理知识的了解。例如,在学习《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一课时,可以在教学任务完成以后,开展有趣的填空游戏。以台湾省的地图为游戏道具,教师说出台湾省城市的名称,如台北、高雄等,学生在地图上指出教师提到的城市的位置。指图速度快、准确率高的学生加一分。以此类推,在几轮游戏过后,教师给予得分高的学生及时鼓励,以满足学生渴望表扬的心理。在课堂中游戏,不但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活跃参与度,还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和反应能力的提高。
3.以地图为工具,析图明理
在地图中,一些不起眼的要素,如图例、注释和颜色等往往能够传达出一些重要的地理信息。某些地区的生态环境、气候、降水量等因素,由于地形、河流和山脉等分布的不同有一定的差异。通过对地图的观察,学生可以实时对世界上的各个地区地理情况进行分析。因此,在初中地理以图导学的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解读地图的方式进行引导,对学生解读地图的能力进行培养。比如在《河流》这一节教学内容中,教学重点是黄河中游地区产生水土流失问题的原因。教师结合中国地形图、气候类型图和黄土高原表景观图及气温曲线图等,对黄河中游地区的水土流失现象成因、泥沙含量大成因进行讲解,学生根据地图和教师的讲解,对黄河中部地区产生水土流失现象的成因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究,有利于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书本上没有的地理知识。在《河流》的第二课时《长江的开发与治理》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长江流域水系图和中国气候图、地形图,要求学生分析地图上的相关信息,从而对长江发源地,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依据,长江流域流经的地区等问题有一定的了解,为学生接下来学习有关长江的地理知识奠定基础。
4.以地图为引线,用图作结
在最高程度上,对地理知识进行浓缩的产物就是地图。对于学生来说,了解地图知识并不是最终目标,对地理知识的分解,学会用相关的地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才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最终目标。比如,在《疆域》的第三课时《中国的行政区划》教学课堂上,要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全国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及省会和它们所处的地理位置,教师可以采取以图导学的教学模式方便学生记忆。利用地图,采取划分记忆、形象记忆和线索记忆等方式。如在使用形象记忆的方式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对各个地区的形状进行想象,兔子形状的地区是青海省,天鹅形状的地区是黑龙江省,火腿形状的地区是山东省等。此外,教师可以用关于中国行政区划的相关口诀,加深学生对行政区划内容的记忆。
结语
本文从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以图导学模式应遵循的原则和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以图导学教学模式的应用两方面进行分析,主要对以地图为导线,读图导课、以地图为载体,依图学文、以地图为工具,析图明理、以地图为引线,用图作结四方面进行探索,希望教师能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充分发挥以图导学教学模式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效率,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作者:刘亨惠 单位:福建省长乐金峰中学
[参考文献]
[1]王翠芳.以图导学的教学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4(12):65.
[2]林小红.初中地理“以图导学”教学方法探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06):161-162
第二篇:初中地理教学即时通讯工具研究
摘要:
在论述网络即时工具的特点与优势的基础上,针对网络即时工具与课程的有效融合价值进行分析,并从知识点教学,读图能力教学以及拓展思维教学三个方面,分析即时工具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
即时通讯工具;初中地理教学;初中生
即时通讯作为当前Internet上最为流行的通讯方式,受到人们的一致好评,网络用户数量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各类软件也开始在良好的时展背景下,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将即时通讯工具与初中地理教学活动相融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地理课程学习体验,实现初中地理课程教学的“高速”运转。本文将基于初中地理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相关教学建议,希望能够对初中地理课程教学活动产生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网络即时工具的特点与优势
1.简单易用性特点
即时通讯技术简单、便利,用户不需要填写过多的组织信息,只需要在注册后便能够灵活应用。即时通讯过程中不需要较多的技术保证,学生便可以实现自行操作。
2.实用免费性特点
大量的即时通讯软件不需要额外支出费用,如学生常用的QQ软件、微信、微博、YY软件等,学生可以借助这些多样化的沟通技术方式,实现信息的交互。很多学生喜欢在这些软件平台上浏览信息,发送会话,节约通讯成本。
3.移动办公性特点
即时通讯工具对学生与教师的工作场所要求较低,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均可以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实现信息的实时交互。比如,学生可以借助自己的手机,在任何地点向教师发送提问信息,教师也可以借助电脑、手机等信息技术软件,实时回答学生的问题,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增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二、网络即时工具与课程的有效融合
1.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初中地理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多采用单一的课程教学方式指导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佳,课程教学质量也受到了较大的影响。网络即时工具与初中地理课程教学的有效融合,有助于拓展课程教学的内容,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深入感受到更多的场景,使初中地理课程教学活动能够更加直观,加深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印象,这对于学生地理知识的学习与发展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
2.转变学生学习的时空
以往的初中学生地理学习活动中,仅仅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的学习,回到家后一旦遇到问题,便难以得到教师的有效引导。网络即时工具与初中地理课程的有效融合,能够基于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个体差异实现针对性教学。转变学生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借助网络即时工具实现知识的多时段学习,满足不同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需求。
三、即时工具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1.知识点教学
网络即时工具的兴起,对初中地理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与学生能够借助即时通讯工具实现各项内容的有效互动,将枯燥的文字、图像变得更加生动、趣味,使学生能够更加灵活的学习地理知识,更加深入体会地理的丰富魅力。以“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借助网络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高雄”“台北”等城市的景色。教师还可以借助微博等信息技术软件,为学生介绍有名的台湾美食和游客所拍摄的台湾景象等。通过这些方式,引导学生仿佛真正走入台湾,感受台湾的魅力与特色。在调动学生地理知识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对学生地理知识的深入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不断提升地理知识点教学的质量。
2.读图能力教学
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即时通讯技术,能够实现信息的有效交互,对学生各项地理知识的学习以及学生空间思维的培养产生重要的影响。教师可以巧妙地借助即时通讯技术,在各类客户端、网站平台上实施灵活教学,为学生地理读图能力的提升创设良好的条件。比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内容时,教师可以在PC客户端为学生展示北方地区的景象与南方地区的景象,引导学生基于图片与资料进行分析。比如,教师可以提出“同学们,你们喜欢吃香蕉吗?为什么北方没有香蕉树呢”等问题,然后组织学生一同进行问题分析。教师也可以在微博中任意选取一个地区的图像,组织学生一同猜测这个区域的地点。通过这种互动性的课程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实现地理课程教学活动的有效生成。
3.拓展思维教学
相较于传统的电话、E-mail等通信方式,即时通信不仅节省费用,效率更高。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通讯系统等实现实时互动与沟通,实现各项地理知识的学习,拓展课程教学内容,改变学生单一的地理课程学习环境。教师与学生可以通过即时传输文件、远程视频会议等方式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例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各类地理问题时,通过远程视频通话等方式向教师进行询问。教师遇到各类有价值的地理学习材料之后,也可以通过即时传输文件的方式与学生进行分享。
综上所述,即时工具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能够转变单一的课程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在各类客户端、网站平台上实施灵活学习,为学生地理读图能力的提升创设良好的条件,实现地理课程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作者:朱明雪 单位:厦门市思明区观音山音乐学校
参考文献:
[1]项国雄,熊力杨,胡三华.建设教师教育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促进实践教学能力培养模式创新[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5):29-33.
[2]陈慈颖.初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探讨——以湘教版八年级地理《季风气候显著》一节为例[J].才智,2011(25):161-163.
第三篇:新课程初中地理教学探讨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新的教学理念取代了过去单一的教学模式,实现创新教学模式是当代教学的最新理念。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改变教学策略,探讨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初中地理教师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
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探讨
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初中地理教师应当加强学生学习地理的意识,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同时还要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其成长和发展的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一、精心备课,设计好课堂教学内容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课堂上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不断深入。教学模式越来越新颖,这就对初中地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为学生传授知识,同时还要为学生创造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追求高效的课堂效率,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中能学到更多的知识,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在为学生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时,不仅要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以及学生在生活中的实践体验。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有效地预习和复习课堂内容,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例如,在讲解《亚洲的自然环境》一课时,教师可以把韦唯的一首《亚洲雄风》作为课前音乐,引发学生对亚洲壮丽河山的遐想。学生会想象着青藏高原、珠穆朗玛峰等雄伟的山脉,进而去学习亚洲的地形、气候和水系等。教师还可以设计教学场景,把学生带入到亚洲风情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将学生分成两组进行环亚洲“旅行”,一组沿东经80度从北向南“旅行”,另一组沿北纬30度从东向西“旅行”,并结合插图中的地图说出沿途都经过了哪些国家,这些国家都是什么地形,海拔高度又是多少,都有什么样的风景等,看哪一组说得最流畅,描述得最清楚。通过分组学习,学生可以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充分利用地图教学法,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是学习地理的有效工具,学好地图就相当于掌握了一半的地理知识。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中的地图挂画和地图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通过直观的视觉找寻并发现更多的地理知识,激发学生不断探索的精神。除了课本上原有的和教室内挂的地图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放大和缩小图片,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基础知识,学生可以借助地图来掌握。例如,在学习《中国的行政区划》一课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展示,通过我国与其他小国家的面积比较,形象地突出我国的疆域辽阔,从而明确国家设立行政区划分和分级管理的必要性。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从家乡的地址填写中引入省、县、乡的行政区划分,这样能够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同时,每个省份都有自己的简称,但由于涉及的省份较多,记忆起来比较枯燥,教师还可以为学生编排一些有助于记忆的顺口溜,这样学生记忆起来会容易的多,比如:上海的沪剧、山西的晋剧、河南的豫剧,湖南的湘绣、江苏的苏绣、广东的粤绣等,巧妙设计教学方法,学生能够快速地学到知识,并且更容易加深印象。
三、地理教学对学生生活的影响
教育是与生活紧密相联的,学生的生活离不开社会体验和实践,地理学习为学生提供了认识社会和周围世界的平台。教师要合理开发和利用当地的地理资源,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树立学生爱校园、爱家乡的情感。例如,课余时间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调查当地的自然资源,举出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事例等,这些活动都可以成为学生生活实践中的一部分,不但可以让学生感受和了解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变化,还可以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的精神,促进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态度。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气候,而要想解释其中的原因,需要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人们日常的生活习惯和穿衣打扮,包括建筑物设施、天气变化都与地理密不可分,例如,东南亚热带地区的房屋是尖顶形,而且大多都是高脚楼;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房屋多是窑洞;热带地区常年干旱,人们常穿宽大的白色长袍等,都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人文地理景观。学生如果出门旅游,必须先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气候变化,以及交通条件和风土人情,需要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识。例如,如果是去云南旅游,云南的香格里拉海拔在四千米左右,一天之内的温差很大;昆明则一年四季如春;西双版纳又如同泰国,常年炎热。因此,在出行时要正确选择衣物。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发现地理知识给我们生活上的帮助,从而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下,地理教学要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从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充分调动学生在地理课上的积极性,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快乐的环境中学习地理知识,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聂家颖 单位: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爱民学校
参考文献:
[1]王萍.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初探[J].时代教育,2014(16).
[2]高峰.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地理教学反思[J].学周刊,2012(2).
第四篇:初中地理教学多媒体运用
摘要:
地理学科综合性强,有的知识难以理解和运用,借助直观手段,可以增强直观性和生动性。地理学科的直观教学手段丰富多样,诸如地图、地理模型、地理标本、地理图表等的运用。重点论述多媒体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
初中地理;地理教学;直观手段;多媒体
地理学科因其学科特点的特殊性,被公认为是较难的学科,综合性强、内容多、跨度大,难以理解和记忆。传统的灌输模式,教学死板、程序化。而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的有效使用,可以增强地理的趣味性、生动性。下面,结合初中地理教学具体案例,论述初中地理教学中多媒体的具体运用策略。
一、运用多媒体,为教师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
传统教学,无论是教师的备课还是上课,均缺乏创新,习惯于故步自封。获取教学信息的资源,主要以教材、练习册、教学参考书等为主,没有先进的信息来源。因此,授课的方式也就更加枯燥和乏味,以知识的灌输为主要形式、以应付考试为主要目的。而现代网络的普及,教师获取信息的资源明显丰富,加上多媒体的使用,形成课堂信息来源多元化、呈现信息方式多样化等特点。教师的知识结构也不再老化,方法不再陈旧,课堂气氛自然也就不再沉闷。多媒体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教师不得不自己制作课件,网络查询相关的素材,下载相关的课件。借鉴他人的优点,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业务素质自然会不断提升。教师利用网络资源查阅课件、优秀教案,观看名师在线、微视频、微课等,丰富自己的知识,汲取有用的教学资源,课堂上才会借助于多媒体,展现自己的教学魅力,使课堂活力四射。
二、运用多媒体,全方位刺激学生的感观
传统的教学手段,如黑板、挂图等的运用,使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再高明的教师,所画的地图再标准,挂图再漂亮,手段也单调,只是静态的图像,没有动态感。而运用多媒体的动态特点,将要讲授的内容制作成课件或者视频,或制作成动漫,既生动形象,又简单省事,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研究表明: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效果只有11%,而通过视觉得到的知识占83%。传统教学,注重听觉效果,忽视了视觉效果。多媒体集音频、视频、动画等教学手段于一体,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提高课堂效果。如学习晶莹剔透的“绿宝石”———西双版纳时,如果只讲述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丰富的旅游资源等知识,学生听起来乏味效果,效果不言而喻。尤其是讲述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时,对于“望天树”“独木成林”等都会让学生感到不可思议,在脑海中产生无数个问号:为什么叫望天树、独木又怎么会成林等。而如果用多媒体呈现“望天树”的情境,并附上简单的文字说明:树冠突出于热带雨林的最上层,高达70多米,人们在树下,抬头仰望,可以看到直入蓝天。这样,“望天树”的情境和名字来历的介绍,增强了知识的直观性、可视性。再呈现“独木成林”的情境,“独木成林”的自然景观,令学生眼前一亮,思绪联翩,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再呈现傣族泼水节的视频,从自然风光的领略到民族风情的感受,学生如痴如醉,是灌输式教学所难以比拟的。
三、运用多媒体,快速突破重难点
地理学科中所蕴含的知识,领域广、内容丰富、综合性强,有些知识也抽象,难点较多,学生难以理解。借助于多媒体,可以使重点、难点很容易得到突破。如学习“地球的公转”时,地球的公转特点和地理意义,教师苦口婆心的讲解也未必能使学生理解透彻。而借助于课件,播放地球的公转运动,地球的公转现象就形象直观,一目了然。再如,学习“澳大利亚”时,澳大利亚被誉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那么,为什么说澳大利亚是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无疑是本课的重点之一。传统教学无非就是看教材,找到问题的答案,或者是教师直接讲、学生记,课堂教学师生间是“教”和“接受”的单向行为,接受也是囫囵吞枣,不知其味。而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呈现世界第一羊业大国的情境,呈现毛绒的太空被、羊毛绒的保暖内衣等图片,澳大利亚是生产羊和羊毛最多国家的结论自然产生。再呈现澳大利亚的地形图,提出问题:假如你是一位澳大利亚的拓荒者,一个仅仅有29只绵羊的英国人,如果仅仅从地形考虑,你到哪儿放牧可以使29只羊快速增长到5000只。
四、多媒体的使用,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认识人口问题、世界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等是初中地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之一。而如果这些问题、这些思想的渗透,仅仅靠教师的讲解和灌输,学生会倍感枯燥,很难引起学生的重视。而如果借助于多媒体视觉冲击的特点,可以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如学习“长江沿江地带”的第三课时,如果直接讲解长江沿江地带人们大规模地开发改变了长江沿江地区的生态环境,引发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学生会感到一头雾水。笔者运用多媒体播放三峡水库悬浮垃圾四处飘移、疯狂的采沙船、酸雨对当地人们的生活以及农作物造成的危害、人们大肆砍伐树木等,学生看得目瞪口呆、义愤填膺,心灵受到震撼,增强了环保意识,也认识到长江沿海地带环境问题的严重性。笔者又就学生身边的生活小事以及当地的环境问题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进行环境保护的,我们应该怎样进行环境保护?学生一个个积极踊跃,说出自己如何争当“环保卫士”。学生学得真实,看得真切,讨论深入,环保意识渗透到位。多媒体的使用虽然为地理教学增添了魅力,但任何一种教学手段的运用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也应该注意使用的有效性。如果过度使用,也会有喧宾夺主之嫌,运用不当,也会有画蛇添足之感。因此,多媒体应和其地教学手段结合使用,如地理图表、图片等。现代媒体和传统媒体、现代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结合使用,直观的教学手段才能真正发挥其实效,为地理课堂教学提供良好条件。
作者:张春林 单位:江苏省新沂市八一实验学校
参考文献:
[1]赵献青.初中地理教师如何发挥多媒体优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学周刊B版,2014(7).
[2]李瑞山.巧借多媒体,提升初中地理课堂的实效性[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31).
第五篇:初中地理教学地图问题措施
摘要:
随着教学课堂的改革,教师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也开始引进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把丰富多彩的地理信息纳入学科教学中。另外在当前课改的推行过程中初中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各学科教学工作有了信息化实践基础。结合国内教学的经验以及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发现在地理教学中加强多媒体与地图的配套使用,能极大提升地理教学的效果。但在教学中仍然在某些细节方面存在不足,分析了初中地理教学地图使用遭遇的困境,并提出一些有实际的对策。
关键词:
初中地理;地图;对策
在近代信息化发展的趋势下初中地理课堂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使用地图已经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甚至会导致学生厌学。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初中地理地图使用的方式也开始改革,以便能通过计算机等多媒体设备的展示教学使学生掌握地图处理和应用的技巧和方法。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差异大,各学校的设备差别也很大,所以教学设备严重不足的学校还无法实施多媒体教学,因而地图使用效果还有待提升。而在一些实施多媒体教学的学校中,初中地理地图的使用也受到现实其他情况的制约。本文分析的是在该教学实践研究中可利用的一些措施,以便为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和地图使用做出贡献。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使用情况
1.地图种类少,使用实践机会少
初中地理教学实践的过程中需要有地图促进学生思想结构的发展,以便保证能有效地推进地理教学工作。地图使用能与学生发展目标保持协调,便能将学生能力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少有针对学生学习需要而进行的地图探究实践活动,地图的种类少,使用实践的机会也少,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读图需要。
2.地图的使用没有考虑学生读图能力
在信息化时代,网络技术进入教师教学的各环节,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对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的使用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对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要求,没有扎实的读图、用图功底就很难在快速的课程流程中掌握相关知识。而在课堂上教师教学管理方面发展不够完善,有很多的漏洞,学生的能力发展也就无法得到保证。
3.地图利用不当
在当前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教师需要对生活材料加以整合利用才能加强和学生的生活联系,但教师教学时仅仅使用的是范围较大的和学生生活联系不紧密的地图,那么学生的兴趣等也会大大降低。有时候教师上课所展示的地图和实际教学内容的联系不大,学生的精力被其他东西吸引,课堂的效率也就更加低效。
二、中学地理教学改进地图使用可采取的策略
1.推进多媒体教学,用好信息技术为展示和利用地图做铺垫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工作,初中学校对信息化设备等进行了完善,教学改革可以加强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未来的地理教学中展示地图不需要教师进行抽象的手绘,而可以利用电脑软件的全面修正和开发自己上课教学需要的地图,尽可能把学生所学的知识点转化为形象直观的地图,促进课堂结构的优化改革。在教学前设计好上课需要的地图,然后在课堂上用地图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甚至可以让学生亲手操作,把地图上的东西转变为自己学习需要的内容。初中地理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和信息技术的使用把地图利用到恰到好处是激发学生探究地理知识的必要措施,也是促进地理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
2.加强教材和地图知识的结合与转化
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对教材内容的处理都比较传统,勾画成为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而新课改时期的版本,非常注重理论的教学和实际操作的结合,内容相对更加有条理,探究一类的问题比较多。因而在未来的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实际需要随时灵活地编排课本上的知识,把教材上的内容进行转化,建设知识结构树,反复更新教材,按照学生学习需要和教学需要灵活地整理教学内容,也可以把教学形成信息化材料,在教学需要时结合不同的模块重组教材,使教学更加有针对性。
3.落实地图探究目标
传统的地理课堂对于学生的管理是以控制为主,学生的思维是被禁锢的,没有有计划地对地图进行实践性操作,存在很大的使用漏洞。因为教师和学生的松懈,所以在学习地图使用等过程中,经常有学生不知道如何读图、或者提取信息不完整等。在未来的地理课堂中教师应该放松控制性管理,加强考核评估目标建设。学生学习中需要在地图使用或者信息读取方面取得怎样的效果,教师应切实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制定好地图的使用计划,用明确的、有针对性的读图目标进行教学才能使学生掌握读图、用图技能,落实新课改的能力发展目标。
总之,在教学改革中的推广多媒体和信息技术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初中地理教学可以把教材、教学内容等形成信息化材料融汇在地图上,然后用各种适合学生学习和教学实际的方法克服困难,用明确的读图、用图目标细致划分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更好地提升初中地理教学的效果。
作者:盛雨 单位:南京市浦口区第三中学
参考文献:
张前.中学生地理读图能力培养现状分析[J].地理之友,2011(3).
第六篇:初中地理教学电子地图应用
摘要:
地图作为获取地理信息的重要工具,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电子地图已是必然趋势。电子地图结合信息技术与计算机,以和地表现象有关的地理信息为内容,以数字化方式呈现,具有丰富性、无缝性、虚拟性、交互性和动态性等特点。以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电子地图为探讨对象,同时提出一系列科学的对策。
关键词:
初中地理教学;电子地图;直观展示;自主学习
在初中地理课程教学中,地图是地理知识的“第二语言”,是学生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对他们理解与巩固所学内容十分关键。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用电子地图,不仅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他们的地理空间意识,教师还可以借助电子地图的优势进行实物模拟和直观展示,使学生获取更多、更有用的信息资源,推动自主学习模式的实现。
一、对地理图表的直观展示
在初中地理知识体系中,图表占据不可或缺的地位,与文字交相辉映构成完整的地理课程、图表种类异常丰富,可以是行政区划、地域类型,也可以是气候类型、降水情况,还可以是旅游资源、交通路线等。一般情况下,初中地理教材和地理图册内都搭配有大量的图表,不过在质量与数量上存在一些缺陷。为此,初中地理教师可以应用电子地图的动态交互功能,将图表内容直观地展示到学生面前,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与探究知识。例如,在学习“交通运输业”时,我国的主要运输方式有公路、铁路、航空、水运和管道等,它们的运输工具各不相同,运输特点也各具特色。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各个交通运输方式的工具和特点,可以借助电子地图的优势,设计一系列问题让他们运用电子地图进行分析和探究,诸如:假如从长沙去北京,应该乘坐哪条铁路的火车?从长沙去拉萨旅游,该如何设计出行路线?在教材所配的地图中,学生虽然能够找到我国的重要铁路和公路路线,但是这些信息是静态的,电子地图则有动态交互功能,并且可以放大或缩小,图表将会变得更加直观,在运用过程中比较灵活,学生能够借此很快寻找到问题的答案。
二、运用电子地图模拟实物
初中地理知识体系庞大,不仅包括中国地理,还囊括世界地理,知识范畴涉及地域划分、自然资源、地形地貌、天气气候、产业分布和交通运输等。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不能亲身体验各种类型的地理信息,运用纸质地图虽然能让他们看到不少地理信息,但是仍然存在缺陷,如信息更新不及时、无法展示三维效果、信息不全面等。所以,初中地理教师可以应用电子地图模拟实物,突破空间、时间等限制,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比如,在进行“中国的主要产业———农业”教学时,教师在讲述“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时,可利用电子地图展示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情况,包括水稻、小麦、玉米、大豆、马铃薯、油菜、向日葵、甘蔗、甜菜和棉花等,运用电子地图信息容量大的优点,将它们展示出来,并将各种农作物的三维图片展示在地图上,为学生带来更加具体形象的感受。同时,教师可以应用电子地图设计课堂练习:在“中国小麦、水稻分布”空白图上,分别填注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河套平原、华北平原、洞庭湖平原、成都平原,并标出它们所产的主要粮食作物的类型,让学生运用电子地图的动态功能进行操作,深化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三、辅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信息技术更新的速度相当快,对于初中地理教学来说,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已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是大势所趋。地理知识与人们的实际生活关系密切,教师可以通过对电子地图的合理应用,设计一些自主学习类课题,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认知与自我学习,电子地图信息丰富,他们可以按照个人的认知能力和知识水平,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浏览,满足社会不断发展和变化的需要。例如,在“中国的人口”教学实践中,由于电子地图包含大量的信息,教师可以借此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为他们提供一幅关于中国人口分布情况的电子地图,让他们自主找到我国各个省级行政区的人口总数、人口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等,传统的纸质地图则无法显示出如此庞大和具体详细的信息。同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电子地图自主探究出我国的人口分布特点,他们通过对地图的观察和分析,再结合之前学习过的地理知识,可以得出结论:东部多、西部少;平原、盆地多,山地、高原少;农业地区多,林牧业地区少;温湿地区多,干寒地区少;沿江、海、交通线的地区多,交通不便的地区少,以此培养其自学能力。电子地图作为新时代的产物,在初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意识到电子地图的特点和优势,将其科学合理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与传统纸质地图有机整合,全面优化地理教学,推动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升他们的地理素养。
作者:王艳艳 单位:甘肃省兰州市十九中
参考文献:
[1]杜梅志.电子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1):153-154.
[2]朱秀玉.电子三维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123-124.
[3]吴至强.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合理运用地图教学的策略[J].文理导航(上旬),2016(4):75-76.
第七篇:初中地理教学异步教学法应用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我国初中教学中的推广与深入,广大教师认识到要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及能力培养目标采取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展开课堂教学。异步教学法无疑是其中运用较为广泛且有效的一种,并在短时间内得到了众多教师与学生的肯定。文章对此展开探讨。
关键词:
异步教学法;初中地理;教学应用
20世纪80年代,黎世法教授提出了异步教学理论,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针对过去传统的教学方式而言,主张摒弃效率低且适用性不强的教学理论,扬长避短,是为提高学生个体学习效率而衍生出来的全新理念与实践。以下探讨了异步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以打造学习共同体为目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过去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课堂,教师往往会严谨地根据具体教案,单向性地传授教材中的地理知识,主导课堂教学,不利于学生学习思维的培养及学习能力的提升。在异步教学法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必须转变教学形式,真正尊重学生学习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从知识的灌输者角色转变为引导者角色,在学生出现问题时及时给予指导及辅助,同时加强课堂上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维持师生间良好的教与学关系,最终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身处其中的学生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下快速投入最佳学习状态中。有研究结果证实,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细心观察学生学习情况,转变角色,针对学生个体能力的不同,以鼓励代替批评,更能让学生接受并热爱新型教学模式。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人体的大脑皮层更容易产生兴奋的感觉,并且高效吸收信息,教师以此积极在教学课堂上打造学习共同体,成为异步教学开展的重要前提。
二、以地理学科教学特点为基础,创造异步教学机制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初中地理教学不但要转变形式,还要建立课堂教学的新型机制。异步教学法的落实,一方面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在平时课堂上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自我学习能力进行培养,结合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关注学生课后对地理内容的复习与相关知识的整合。另一方面,教师要保证地理设计教案的合理化,包括知识系统纲要、问题题型等方面都要体现在讲义上,以问题的巧妙设置来激发学生思考兴趣,确定教学主线,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索。比如,在学习“认识地球”的内容时,教师首先要明确初中生生活经验与阅历的局限性,可以采取异步教学方式进行连续性问题的引导:①以故事形式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在我国古代有天圆之说,教师可以利用古代天文学家张衡的天圆说,并联系西方麦哲伦环球航行后得出的结论为学生讲述故事,引发课堂的辩论。②以问题形式诱导学生思考。教师再回到故事中反问学生:大家认为麦哲伦的环球航行能使自己回到原来的位置吗?回到出发地以后又能证明地球是圆形的吗?同时以球体与圆形的异同来反驳学生得出的观点。③紧密联系实际进行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旅游等实际情况对地球球体展开交流讨论,采用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情况结合的方式训练学生的思维。④根据得出的答案回到提问并进行启发性总结。在得到“地球是球体”的结论后,教师再反问学生:为何古人认为地球是方形的?产生这种错觉的原因是什么?这些步骤与问题要保证环环相扣,紧紧相连,让学生在思考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任何一个知识点断层都能及时填补,最终实现有效学习。
三、以实施个性化学习为主线,注重学生个体差异
在现实的教学中,学生之间个体差异较为明显,这与学生个人的学习能力、知识接受能力、经验阅历等方面相关。具体到异步教学法的实施中,教师开展教学的前提必须是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针对个体学生不同的特征给予不同的教学指导方法。对于学习成绩较好、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应把教学重点放在相关知识的广度与难度上;对于学习成绩稍差的学生,教师则应该以合格与进步的目标进行教学,让学生每学习一章节地理知识都能从中有所收获,取得进步,增强信心,激发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中国自然环境”内容时,成绩较好的学生对我国地势分界线、特点、山脉以及各种地形剖面图等全方位掌握,而成绩稍差的学生则着重强调我国地势特点或是气候特征知识内容。无论是哪种学生,教师都要坚持公平的原则,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对地理知识形成系统的认识与掌握,从而形成自身能力范围内的地理知识构架。
综上所述,异步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课堂上的应用符合当前我国的教学形势以及教学改革要求,有助于初中地理教学课堂实现全面的翻新与效率的提高,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通过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问题的反思与交流讨论,提高地理成绩。
作者:池福权 单位:江西省赣县沙地中学
第八篇:初中地理教学创设生活情境实践
[摘要]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深刻分析教材,深入了解学情,密切联系生活,精心创设生活情境和使用生活情境,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初中地理;生活情境;学以致用
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结合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深刻分析教材,深入了解学情,密切联系生活,精心创设生活情境和使用生活情境,这样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创设生活情境的含义
教学情境是指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设定的,适合学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使其产生一定情感反应,并能够主动积极建构性学习的学习背景和活动条件。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设的教学环境。创设生活情境是指根据教学内容,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捕捉生活中的学科知识,加强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实践经验的联系,创设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情境。
二、创设生活情境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创设真实情境,认为创设情境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理论主要关注教育怎样为创造美好的生活尽力,教育本身怎样才能成为美好生活的典范;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认为,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强调教育以生活为中心。
三、初中地理教学创设生活情境的实践
1.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在教学新的内容时,教师应注意从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出发,提供丰富的生活情境,设法激活学生已有的地理生活经验,引导和启发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会觉得地理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愿意感受情境,学习地理。我在讲授昼夜长短的变化时,通过照片导入:苏州夏季某日、冬季某日同是18时照的两张照片,一张夕阳西下,一张华灯初上,景色迥然不同。引导学生透过现象发现本质。从照片可以发现,同是苏州18时,有时天还未变黑,有时天已变黑。苏州每天何时日落?何时天黑?通过查询便民查询网(http://richurimo.51240.com)可知:2016年6月21日为夏至日,苏州该日日落时间为19:05:07,天黑时间为19:33:03;而2015年12月22日为冬至日,苏州该日日落时间为16:59:22,天黑时间为17:26:03。至此,用精确时间验证了苏州日落时间和天黑时间的规律。通常,夏季苏州日落较晚,天黑较晚。夏至日日落最晚,天黑最晚。冬季反之。进而延伸到日出时间的规律。学生自然会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从而过渡到介绍昼夜长短的变化。呈现照片、贴近现实,网络查询、实时验证,都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2.创设生活情境突破重点。在上课过程中,特别是在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中,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图片、视频等生活情境,能帮助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进行分析、比较,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我在上《交通运输》公开课,讲解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选择时,设置生活情境,比较从苏州到北京通过乘坐飞机、高铁、动车、特快列车、汽车等不同交通工具所对应的时速、运行时间、交通费用等,分析各自的特点及如何选择出行方式。有些教学重点、难点很难用语言讲清楚,通过现代教学媒体能迅速提供形象的信息,创设恰当的生活情境,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突破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效率。
3.创设生活情境延伸课堂。教师可以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或热点新闻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课后按照教师的要求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例如,在讲授完昼夜长短的变化后,下课前,我又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苏州某路段路灯亮灯灭灯时间的变化。将课堂延伸到课外,让学生联系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经过思考、探索、交流与合作,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四、创设生活情境应注意的问题
1.创设生活情境必须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力求教学内容与生活情境和谐统一。
2.创设生活情境并不是适合于每节课。对于一些不好创设情境的教学内容,不要牵强附会,可以开门见山直接导入新课,或者可以采取其他教学方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3.创设生活情境要尽可能真实。生活情境的创设可以不要面面俱到,但求真实可靠。可以对真实的生活情况进行有目的的选取提炼加工,但不能脱离实际、完全虚构。在初中地理课中,创设生活情境可以将教学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之上,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富有生活气息,感受到生活中地理无处不在,从而实现教学空间向生活拓展,教学时间向生活延伸,教学形式向生活贴近,教学内容向生活渗透。
作者:贾燕 单位:江苏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
第九篇:目标导向下初中地理教学设计
[摘要]
初中地理学科教学目标明确与否将直接决定教学设计的合理程度。“地理教学”与“传授地理知识”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以及学科情感等方面的关注度。教师应该走出传统教学模式的负面影响,结合教学实际,将教学目标与教学设计联系起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目标导向;初中地理;教学设计
在初中地理教学研究中,许多学者和专家做过多次调查,提出了不少教学方案。但是,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际存在着差别,教学方针和策略对实际教学的指导作用十分有限。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初中地理教师应确定明确的教学大纲、进程、目标和设计,争取教学活动的每一步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地理学科作为基础性教育内容,可以带领学生了解整个地球的外观、气候,了解世界各个国家的居民、资源,大大开阔学生的视野。自从新课改后,地理学科在教学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得到了教育界高度的重视。目标导向的教学设计从地理知识、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三方面入手,让学生对地理课程有一个全新认识。
一、目标导向地理教学设计的难点
1.地理课时有限
一般来讲,地理课时为每周两节,每个单元的内容只能讲解一遍,完全没有时间和机会进行重复性讲解。因此,地理学科对教学设计的要求十分高,每节课教学内容的数量和质量都会对后面的课程产生连锁反应。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中,教材展示了地球形状的发现过程,讲解了地球仪及地球自转和公转,紧接着讲解了地图的基本组成要素,简单列举了多种类型地图。在教学设计上,需要合理分配教材知识,还要将这些对学生而言比较陌生的地理知识转化为贴近生活、易于接受的学习内容,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如果学生在地理学科的初学课堂上感受不到学科魅力和学科探究性,将大大降低学生在地理课堂上的积极性。教学时间紧张,教材内容重复性不大,给教学设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2.学生课下地理复习时间少
地理是一门探究性学科,很多知识和内容都需要学生动手动脑,包括绘制简略地图、制作地理模型、地理知识总结和拼接等等。在教学设计中,这些活动和操作都安排在课下完成,但是,学生将课下大部分时间运用到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上,给地理留出的时间十分有限,使得地理教学的前后连接存在很大问题。超过一半的学生会将上次课的教学内容忘记,使得教学陷入被动之中。学生无法完成课下地理任务,从而无法得到探究后的成就感,无法对学科产生深厚的感情。整个教学体系对学生的引导,为地理教学增加了难度,有关课下的教学任务和动手操作活动还应进行重新安排和管理。初中地理知识比较简单,涉及思维性的内容并不多。教学设计应针对这一特点,降低教学复杂程度,减少学生的任务量,以适应教学现状。
3.地理教学灵活度不够
从地理教材的安排看,各个章节有着明显的界限,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需要从综合性和地域性两个角度同时入手,抓住地理教材各个章节间存在的联系,让各部分地理知识联系起来。例如,在对某一国家的自然资源进行讲解和分析时,教学设计若不涉及这一国家资源地的具体情况,仅仅停留在教材文字和地图的表面层次,会大大削弱学生对相关地理知识的感性认识。目前,地理教师对教材的利用程度还有待提高,教学设计内容在章节联系方面还存在缺陷。简单地说,地理教学设计通常侧重于教材本身的编排,根据各个章节知识的重要程度进行扩展或者剔除,从而将教学活动联系起来。但是,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得地理学科缺乏灵活性和扩展性,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教学设计需要依靠教师的个人才智、现代技术、教学理念等进行深入性的改革,确保地理学科走出传统教学的负面影响,走上素质教育的新道路。
二、初中地理教学设计的目标导向分析
1.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可操作化
初中地理知识以及以地理知识为基础的生活技能并不复杂,仅仅向学生展示了基本性的地理常识和理论。如地球是椭圆形、世界分为七大洲四大洋、世界人口分布等都是人们生活中会谈论到的内容,在教学中让学生接受这些知识难度并不大。但随着地理教学的深入,对同一地区需要从气候、资源、人口、经济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增加了地理学习的复杂程度。单纯性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比较简单,但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具体情境中,就会比较复杂,使得部分学生难以完成。如山谷和山脊的判断、大小比例尺的判定、根据降水和温度判断气候类型等,这些知识原本比较简单,但当学生面对具体地图和具体图形进行分析时常常出现错误。由此可知,教学设计对地理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不应仅仅体现在知识认识的表面,还应体现在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层面。
2.地理教学过程和方法的具体化
地理学科的学习和研究是有规律可循的,可以通过对比、综合、扩展等手段进行。教学过程和方法是教学设计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将地理知识和学科情感联系起来的重要手段。很多教师只做到了地理知识的传授,却没有对地理知识进行全面性的整合,忽视了教学方法和学习思路的作用。在正确学习方法的指引下,学生可以将抽象概念与实际的地理事物相结合,推演出地理基本原理,并进一步搜索资料,得到自己的学习成果。例如,在学习《亚洲大陆》章节时,教师若只是单纯地讲解地理知识,让学生分散记忆各个小节的知识,就违背了学习规律和记忆规律,影响教学效果。亚洲的自然环境、人口、经济是相互联系的,可以通过地图比较,让所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并抓住其中的典型地区和特点进行重点强调和分析。正确的方法会让教学的效率更高,使得教学更加有趣。
3.地理学科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的落实
地理学科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的落实主要体现在地理兴趣的培养,热爱祖国山河、尊重世界各地文化以及保护环境观念的形成等方面。这些情感和价值观是无法通过背诵地理知识、取得优秀的考试成绩得到的,而需要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视觉、听觉等感性认识产生。世界各地的地理环境异彩纷呈,各个地区都有其特色,与教材内容相一致。在教学设计中,应将这些自然之美、人文之美进行纵横联系,发挥出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实现教学与实际的自然衔接。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难度比较高,对学生成长的影响也比较深远,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投入更多的耐心和精力。只有把握好教学活动的每一步,才能落实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
三、目标导向在初中地理教学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地理教学设计是在地理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完成的,需要同时考虑到知识、方法、情感三方面的目标要求,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目标导向在地理教学设计中的具体应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发挥地图的作用,强化地理知识目标
地图是地理知识学习的灵魂,也是运用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教学设计必须考虑的基本问题之一。根据个人教学经验,地图对地理学习有着良好的启发作用。教学设计应该打破各个章节所有地图的界限,将各种类型的地图联系在一起,用地图上最明确、最容易留下印象的事物表达地理抽象内容,将那些气候类型、地图表达以及模型转化为实际生活中的真实场景,让学生可以亲自体会和感受。例如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限和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在教学设计中,可将山脉的位置利用省份和著名城市进行锁定,让学生在头脑中理清边界的具体位置。
2.利用以点带面的教学方法引导地理学习方法
以点带面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学习和补充的重要手段。例如,在讲解《俄罗斯》这一小节时,按照地理位置从西到东,在整个国家内部找到分割山脉或河流,包括乌拉尔山脉、叶尼塞河、勒拿河等,并在每个区域里找到代表性的城市,概括其气候特征、自然资源、人口密度、文化等。用这些城市点的内容来代表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如此一来,地理学上的俄罗斯不再是简单的几个地理知识和琐碎枯燥的背诵内容,而是有限的几个代表性城市,记忆起来既方便又简洁,还充满了乐趣。抓好各个章节内容上的特征点,将所有的知识进行简单化处理是地理教学和学习的有效方法,也是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3.发挥多媒体和互联网的功能,明确情感教学目标
多媒体和互联网技术可以在培养学生情感方面做出巨大贡献。学生不喜欢、不理解地理学科多是因为学习压力和教材上文字性的表达。多媒体可以充分发挥出视频、音频等优势,对地理教材上的内容进行直观、形象的表达。例如,在学习世界各国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视频对各个地区和国家进行简略性的展示,从动植物、人口、资源、特色等方面,让学生产生感性认知,了解其地理位置、地形特色、主要的河流和人文事件等。在教学设计中需要将这些内容进行有效的浓缩,利用课堂有效的时间进行充分的展现,给学生产生极大的冲击,让学生对地理教学内容产生兴趣。
一般来讲,这样的教学活动安排在课堂的下半节课中,持续5~8分钟的时间为最佳。目标导向的初中地理教学设计是地理教学研究的新内容,对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积极作用。教师应立足于现实生活,从自身出发,不断提高教学能力,更新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服务。
作者:袁姣姣 单位:江苏扬州市江都区第三中学
[参考文献]
[1]黄琛.地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理论研究与实现策略[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2]蒋银华.目标导向下教—学—评一致的课堂教学设计[J].中小学管理,2013(1).
[3]李家清.中学地理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4]常华锋,袁慧.初中地理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0(5).
第十篇:初中地理教学探究性学习
摘要:
探究性的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育理念的体现。不仅仅让学科以课程的形式,也会成为一项重要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的理念应用到学科当中。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地理的应用能够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怎样在初中地里的教学中加强探究性的学习,已经成为当下的教师应该主要研究和探讨的课题。探究性学习的有效应用能够提高学生在地理课堂的学习效率,最主要就是应该依据学生的现实生活,经历与生活体验来为根本,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了解地里的作用和功能,提高学习的态度。
关键词:
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应用
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进行初中地里的教学中,能够充分的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一探究性的科学方式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得地理的知识。同时可以在课堂中对于地理的问题和方式,提出解决和分析的方法,通过课堂上的探究性学习可以让学生深刻的理解和解决相应的问题。这样的主要教学模式的主体就是学生,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基础理论。在课堂上应该充分的发挥学生的自主研究性和探究性,要让学生能够充分的融入到课堂的气氛当中。同时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进行积极的引导和指导,把握课堂的方向,促进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课堂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对于教材内容的把握和应用,利用课堂上内容的创新和引导,加强学生的自我探究学习,同时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符合学生的知识理解范围和能力水平的教学。在探究性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实践能力。
一、探究性学习的含义
探究性学习的含义就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创建和设置情景,让学生能够自己发现问题、然后分析问题最后可以得出结论的学习过程。这样让学生可以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咨询能力,还能够开展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的目的。探究性学习额主要目的是能够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导课堂中,同时进行积极的思考,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形成主动地学习氛围。在教学中要着重的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积极的学习态度,让学生能够充分的发现问题,通过学习的过程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来得出解决问题的结论。在整个自主学习的探索中,学生通过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探讨,能够获得学习的正确方法和经验。在初中地理教学的课堂中加强探究性学习,基本的理念就是可以提高学生在课堂的学习兴趣,用学生自己的体验和能力来进行学习的探讨,改变传统的知识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思考。
二、探究性学习在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初中地理的学科的涉及范围非常广泛,同时领域也非常宽、种类繁杂。这样的特点决定了在初中地理中可以充分的发挥探究性学习的作用。在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中最主要的模式就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学生接受知识的方法非常被动,课堂的效果具有局限性。这样的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发散和创新思维,虽然在知识的巩固和学习成绩方面会有效果。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符合当今社会教育所需要的方式,要促进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地理课堂的应用。当下的学生需要的是充满活力的课堂,应该让学生的探究思维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这就要求对教学模式进行不断的创新和改变,给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同时敢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让学生能够有充分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在课堂中的合作和探究能力。
三、初中地理教学探究性学习的应用方法
1.进行启发式的教学
启发式学习的重要一点就是能够在学习课堂的内容之前,让学生通过阅读和理解,通过自身的生活经验能够对于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和思考。对于学习的内容能够进行猜测和解读,主要是依据学生的实际生活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在学习初中地里的过程中,在讲课之前教师可以运用与本节知识相关的歌曲、图片等在多媒体上进行展示。然后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加深学习的印象和理念。
2.引导学生自主讨论,提高探究学习的兴趣
探究性学习的主要体现方式就是可以让学生独立的、自主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自由的进行学习和探讨,改变传统的教师教授知识的模式,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的兴趣。同时可以在课堂上分为相应的小组,让每个小组自主的选择相应的探究对象和内容。在对于地理内容的学习中,可以把学习的内容划分成不同的板块,让学生自主的选择要解决和探讨的内容,最后可以让小组展示自己的探究结果,可以在课堂上对有疑问的地方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组的学习方式能够充分的锻炼学生的相互合作和协调能力。在初中地理的教学中应用探究性学习,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考。探究性的学习也改变了在课堂中的传统教学模式,给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带来了发展。新课程的改革也促进了探究性学习的发展,同时对于教师的要求也有所提高,教师要不断地进步和学习然后更好的引导在课堂的学习。总而言之,教师要在不断地教学中总结经验,更好的在初中地理的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
作者:朱红云 单位:扬州市江都区国际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