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地理教学创新探究(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高中地理是高考中的一门重要学科,直接与学生的高考成绩息息相关,进而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发展。同时,高中地理不同于其他的学科,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在实际的高中地理课堂中,要注重做到理论结合实际,善于创新高中地理教学。本文主要在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与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先分析了高中地理理论结合实际,进行创新性教学的重要意义,再就如何做到理论结合实际,进行创新教学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创新;高中地理;教学
在以前的高中地理课堂中,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上,老师为了让学生考得好成绩,往往只顾自己在讲台上面的讲,而完全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接受效果。这不仅没有意识到课堂上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也没有从高中地理课程教学的特点出发,只注重在课堂上进行空洞的理论说解,不注重地理学科的实践性强的特点,这样的课堂教学往往是事倍功半的。在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新形势下,要积极提倡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一改传统的低效沉闷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打造高效课堂。
1理论结合实际,创新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意义
1.1是当前新课程改革与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社会主义有核心竞争力的综合型人才,需要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而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课堂教学的改革,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也需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注重理论结合实际,进行创新教学,正是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体现,理论结合实际,要求注重实践性,把高中空洞的地理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拓宽了课堂教学的时空性,因为仅仅依靠课堂上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引导学生在课后课外进行学习,善于从生活中学习地理知识。进行创新教学,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这也是新课堂改革中提出的具体要求,是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内在品质的体现。
1.2符合高中地理课程教学的特点,帮助学生充分理解与掌握知识点
在高中阶段,虽然地理属于文科性学科,但是其与其他的文科学科很不一样,高中地理仅仅靠传统认识上的“文科就是要多背”是不行的,如果没有充分的理解,既很难记得住众多知识点,即使是记住了,在具体的问题上也不会运用。这是因为高中地理的知识点比较灵活,考题也十分灵活,只有充分地理解了,才会更容易牢记与运用。所以在教学课堂中,注重理论结合实际,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并充分掌握与运用。
1.3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积极性
学习任何知识,要想学得深入,学得好,首先就需要有兴趣,是自己喜欢的,有学习的兴趣,或者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找得到乐趣。显然地,以前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是比较沉闷的,学生的学习都是比较的被动,没有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而现在,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采用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的方式,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中理解结合实际,改变了以往只注重理论教学的单一内容模式,可以采用更加灵活、更加丰富的内容与形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的讨论当中,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1.4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以创新力为核心的综合能力
现在社会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竞争的核心是创新力,所以要在学校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核心竞争力。创新高中地理教学,就是要在积极探讨新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改变传统落后、低效的教学方式,通过有效的方式,例如采用多媒体的教学,远程教学,地理课堂走出教室等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只有这样,才会为学生今后进入大学做好铺垫,才是培养出有竞争力的社会需要的人才。
2如何做到理论结合实际,创新高中地理教学
2.1教师首先要有理解结合实际,进行创新教学的意识
作为教学一线的广大教师,首先要有理解结合实际,进行创新教学的意识。教师的教学改革的主要推动力,并且对于教学改革最有“发言权”,进行创新教学,教师自己就要先有创新的意识。一个没有创新意识的教师,一个注重联系实际的教师,无论如何也做不好创新教学,也做不到理论结合实际。所以,教师要树立不断学习的意思,通过不断学习掌握最新的教学动态、理念,补充自己,提高自身理论结合实际,进行创新教学的能力。
2.2在课堂教学中划分地理学习小组,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性教学
划分学习小组的形式一直以来都比较受到欢迎,并且实践证明其也是一种非常高效的学习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也可以运用这种形式,并且这种方式可以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讨论交流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学习理论知识,可以更容易掌握相关知识点。同时,还可以以分小组的形式来让学生对某个知识点进行探究实践性学习,教师最后其各小组的探究过程、结果等做分析总结,这样的创新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2.3采用先进的教学设备,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现代的先进科学技术与设备为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就要注重这种教学手段的运用。例如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在课堂上播放一些图片、音频、视频等,还可以把教师平时出去旅游的与教材相关的照片也展示出来,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并且这样的方式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3结语
高中地理是高考中的一门注重学科,在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要充分认识到理论结合实际,进行创新教学的重要意义,并通过树立这方面的教学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划分地理学习小组,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性教学等途径提高高中地理的教学水平,进而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成绩。
作者:何昊 单位:桂林市第十九中学
参考文献
[1]黄会敏.理论结合实际,创新高中地理教学[J].考试周刊,2016(18).
[2]郝亚丽.理论结合实际,创新高中地理教学[J].中学课程资源,2016(01).
[3]张芳.创新能力培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环球人文地理,2016(10).
第二篇:高中地理教学环境保护教育探讨
【内容摘要】
在当今世界,环境保护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也是一个全世界人民都在关心的问题,环境保护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一个国家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可以自觉地去进行环境保护工作,从身边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地理教学经验,总结出了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意义和途径。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环境保护教育;意义;途径
高中地理是高中时期的一门重要课程,高中地理的教学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地理知识去应对即将到来的高考,也是为了能够给学生树立一些正确的观念,比如说保护环境、节约用水。很多老师早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都会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但也有一些老师还没有意识到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的意义和途径,那么,到底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有什么样的意义呢?老师又该怎样在地理教学中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呢?我想来谈一谈我的看法。
一、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意义
1.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们都知道现在全球环境都在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高中地理课本上的全球变暖、土地荒漠化、厄尔尼诺现象都是环境恶化的表现,在这个时代,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让每个人都可以为环保事业贡献一份力量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说,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其实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现在提倡可持续发展就要求我们要在发展的过程中注意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2.是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的主要途径
高中时期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也是帮助学生养成好的生活习惯,高中的地理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开展环保教育可以给学生普及环境保护的基本理论知识,让学生对环境保护有基本的了解,也让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积极地投入到环境保护教育中来,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参与到环境保护的实践活动中,比如说,在植树节号召学生一起植树造林。
3.是帮助学生提高地理成绩的重要途径
《环境保护》是高中地理的一门选修课程,这门课程的学习也关乎学生的学习成绩,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这本书上的知识点,比如说,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给学生普及一些知识,老师在讲到工业废水的排放使得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的时候就可以告诉学生环境的污染和防治措施,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提高地理成绩。
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主要途径
1.通过一些环境活动来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会发现一个现象,给学生灌输很多的理论知识是没有用的,必须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理论知识,在高中地理环境保护教学过程中,要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实践活动,可以是一些问卷调查活动,也可以是实地考察,还可以动手操作,这些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比如说,老师在教学《环境污染和防治》这一节的内容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做一个实地考察,就考察一条污染很严重的河流的相关情况,内容包括这条河流污染前后的对比状况、河流的污染源、河流污染后产生的影响、怎样改变河流污染的现状等等,让学生通过这个实地考察认识到河流污染的原因和危害,从而采取相关的行为防止河流污染。
2.通过提问的方式来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提问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老师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具有思考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收集各种资料,来解答这些问题,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学习了很多的理论知识,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也开阔了自己的眼界,而且老师提问后学生自己收集资料解答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也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
3.让学生参与到环保活动中来
进行环保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并将这种环保意识化为保护环境的具体行为,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号召学生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力的小事来保护环境,比如说,让学生不要随手乱扔垃圾,一定要把垃圾扔进垃圾箱内,而且还要注意对垃圾的分类,遇到一些危害环境的行为也要敢于制止,在看到有人在旅游景点到处乱写乱画的时候,要劝服他们,老师也要在班级开展一些环境保护主题的班会,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关于保护环境的感想,还可以开展一些环境保护主题的讲座,告诉学生一些环境保护的相关情况。
结束语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是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帮助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老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注重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让学生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
作者:邱娟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第三中学
【参考文献】
[1]郭红萍.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探讨[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2.
[2]陈进愉.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探讨[J].人间,2015.
第三篇:高中地理教学多媒体优化
摘要
新课标提出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这对高中地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紧跟课改形势,积极尝试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率,而多媒体技术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实施手段,通过图片、动画、音乐、视频等与文字相结合展示教学内容,使课堂更加绚烂多彩,让教学内容变得一目了然,所以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高中地理;多媒体;观察能力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有很多优势,首先就是它的直观性与便捷性。很多教学内容因过于抽象导致语言难以描述清楚,而通过多媒体技术中的图片与动画就能一目了然,这同时也体现了它的启发性优势;另外,多媒体集图、文、声、画于一体,能够直观形象地解答教学中的重难点,提升教学效率。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成功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成功导入新课的关键。在地理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巧妙导入,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使学习更深入广泛地展开。如在教学《常见的天气系统》这一课时,我首先播放了一段关于飓风破坏城市的视频,看完后同学们都感到十分震撼,也初步领略了大自然的强大威力。于是,我趁热打铁地提出问题:“这是一种什么天气?它对人类的危害有哪些?”在同学们讨论以后,我开始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上课的内容就是天气系统,刚刚大家初步了解了一下,下面我们正式进入更深的学习。”由于前面视频的带动作用,学生的兴趣被充分激发出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巧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开阔自己的视野,给予学生更广阔的视觉空间,而丰富的图像、绚丽多彩的动画更是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视觉神经,学生在仔细观察的过程中,不仅激发了学习地理的兴趣,而且从中也获得了丰富的感知,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如在讲解《地球的运动》时,由于这部分内容是整个高中地理学习的难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感到吃力,甚至有学生会产生心理障碍,这时候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突破这一点。在讲解时,我利用动画演示了“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本来很抽象的原理通过动画立刻生动了起来,学生发现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而揭示事物内在本质和联系,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又如,《人类认识的宇宙》这节课,在讲解课文之前,我先用PPT播放了宇宙中各种各样的天体,从行星到恒星,从银河系到河外星系,甚至还播放了一些关于黑洞的内容。学生立刻被那些丰富多彩的画面吸引,于是我趁热打铁拿出课本,一边讲一边让学生将文中的天体与图片对应起来,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增长见识,还能极大地提升他们的观察能力。
三、突出重点,加强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传统的地理教学在面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时往往需要花费极多的时间和精力,尽管教师多次讲解,学生仍然很难掌握部分难点,甚至可能产生厌烦情绪,让学习变得非常艰难,因此突破重难点是教学的主要任务。而多媒体动静结合、声色具备的特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终帮助他们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果。例如,在《地球的公转》这节课中,其中“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是本课的重难点。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最普遍的方式就是用挂图及模型的方式,再加以语言描述,然而因为图式过于单一,缺乏立体感,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难以被激发出来,难以形成完整的灵性认知。于是,我便参考各种地理素材,用Flash软件制作了一个动画。在课堂上,我将这个动画投放到屏幕上,起先出现的是黄赤交角,然后演示模拟地球绕日公转以及太阳直射点和昼夜长短的周期变化,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是造成昼夜长短周期变化的根本原因,因此这个动画便构成了逻辑,学生自然而然在这个逻辑中理解并学有所得。通过课件演示,能帮助学生形成空间概念,培养其空间想象能力。因此,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把握其优势,努力开辟新的教学方式,就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基础。
四、应用多媒体教学的注意事项
首先,要避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黑板作为传统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即时实现随看随写、随擦随写,内容也可自由改变,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在板书的过程中往往会有灵感的迸发,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而这些灵感也正是教学艺术的动人之处,是多媒体技术无法替代的。其次,要避免程序化教学,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时候会为了追求课件的完整而将很多极其简单的教材内容以大篇幅投放到屏幕上,而对一些重点的剖析又缺乏深刻,这一点是极其不合理的,与课标的原则是相悖的。因此,多媒体教学一定要灵活多变,遵循学生思维发展规律,针对教材重难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总之,在地理教学中要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既要大胆,又要谨慎,只有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发挥它在教学中的作用,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
作者:华丁马 单位: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
第四篇:高中地理教学思维导图运用
摘要
思维导图是基于建构主义学说之上以放射性思考模式为基础的一种思维工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地理知识与技能,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这正是推进高中地理教学改革,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的重要手段。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具体运用展开论述。
关键词
高中地理;思维导图;地理思维;有效教学
将思维导图运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中,可以改变以往枯燥而机械的知识灌输,激发学生的大脑潜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与灵活性,更加利于学生完整地理知识体系的构建,利于学生深入现象、事物间的本质来理解与掌握,这正是推动高中地理教学改革,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
一、根据学情科学选择是否运用思维导图
不管是思维导图还是其他教学模式,都不可一味肯定或是一味否定。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关键在于教师如何运用,能否更有效地突出教学内容,围绕着学生的学习有效展开。在运用思维导图开展地理教学时也是如此,如果无视具体的学情与教情,只是以教师的主观臆断来展开,那么,思维导图的运用同样是失败的。为此,教师在教学前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具体教学内容的适用程度以及学生的接受程度。思维导图是对纷繁复杂抽象的地理知识点进行再加工与重组合,以将这些难以深刻理解的知识直观而浅显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以加深学生的理解水平。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选取那些较为复杂的内容来运用思维导图展开教学,如农业和工业的区位,主要农业区和工业区的形成,这里包含着众多的知识点,较为复杂,此时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将众多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将众多的知识点图文并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更能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落,加深对抽象深奥的知识点的深刻理解。
二、运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
以往教学中教师将学生当作消极的接收者,只是单纯地重视对书本知识的讲解与分析,学生往往只是机械记忆,而并不能将众多的地理事物、现象联系起来,并不能深入本质的理解,说到底并不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不利于学生地理思维的培养与发展。思维导图可以将图画、关键词、数字等关键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从新的角度、新的形式将纷繁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引导学生深入本质地来分析与理解,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原本抽象深奥的知识点,同时也可以在学生头脑中建立完整清晰的知识体系,将知识点连成线,连成网络。这样学生在遇到相关的题目时就可以从思维导图中找到切入点,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三、让学生学会自主构建思维导图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构建思维导图,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掌握思维方法,学会自主探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预习阶按照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将相关的知识点串联起来绘制思维导图。由于处在绘制的初级阶段,许多学生并不能独立完成,为此我们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展开充分的交流与讨论,在学生合作的过程中展现思维的个性差异,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达成共识,来绘制专属于学生的思维导图。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将教师所绘制的思维导图与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对比,让学生在比较中展开深入的分析,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深化理解相关的知识点,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查漏补缺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与内化,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与敏捷性,进而让学生学会自主构建思维导图。
四、创建思维导图信息库
1.与教师共享,实现教师专业化成长。教师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要与新课改同步,这样才能为学生打造富有活力与魅力的地理课堂。为此,教师要加强与其他教师的沟通与联系,发挥群体的优势,将教学中所用到的思维导图上传至网络平台,与广大教师共建共享,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这样更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2.与学生共享,引导学生个性化学习。学生可以在家中借助网络来查阅地理资源库中的信息,进而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来展开富有个性化的学习,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来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内容,并根据自己的实际学情来选择学习的次数与进度。这样的学习更加贴近学生,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更能引导学生展开富有个性化的学习,促进不同层次学生不同程度的发展。
作者:郑洪娟 单位:山东省昌邑市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尹建兵.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分析.未来英才,2013,(24).
[2]蒋连飞.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复习中的运用.地理教学,2013,(02).
[3]伍加旭.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对思维导图的应用.新课程学习,2010,(08).
第五篇:高中地理教学之我见
摘要:
高中地理是一门研究以地理环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内容的课程,是高中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对于理科的学生来说,自古就有“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的说法,由于这种观念根深蒂固,所以他们认为地理只要应付会考就可以,而对于文科生来说,因为地理这门课程在高考中所占比重不高,所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在高中阶段,地理这门课程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怎样才能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他们从这门课程中学到更多的人文、地理知识?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作为一名地理老师,根据我的教学经验以及现阶段的教学现状,让我和大家共同探讨“让学引思”教学模式,下面由我带大家认识一下让学引思,以及在教学上的应用。
关键词:
高中地理;让学引思;应用
一、高中地理
高中地理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是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课程,它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人口资源的分布,居住环境,宇宙的奥妙、海陆的变迁、工业的合理布局、农业的因地制宜、全球环境的变化以及人口的可持续发展等等都是地理学研究的内容,天气的变化、卫星航空、三峡工程、旅游景点、西部待开发的矿产资源等等无一不与地理有关,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地理知识,那怎样才能学好这门课程,怎样去利用地理知识揭秘我们身边的这些奥秘呢?首先,我们必须学好地理这门课程,由于高考的因素,我们对地理这门课程得到应有的重视,怎样才能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他们喜欢上这门课程呢,我们共同谈论一下让学引思这个教学模式
二、让学引思
让学引思从字面理解就是把课堂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引导他们学会思考,学会问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具体来讲,“让学”就是把位置、时间、机会等由老师转让给学生,让学生在构建的心理体验中学会学习,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引思”就是指教师积极引导,启发学生学,其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为什么要“让学引思”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上慷慨激昂的讲课,而学生们觉得枯燥无味,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甚至课堂上睡觉等现象屡见不鲜,而随着高中教育课改的发展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作为课堂主体,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把时间、机会更多的留给学生,教师起引导作用,而让学引思正是符合这一改革要求的。
(一)让学引思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求知的欲望比较强烈,同时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学在布置预习课程时,可以列出提纲和问题,这样学生在预习时,就有了学习目标,主动的通过查阅资料、工具等掌握更多的知识。例如在高二上册“可持续发展”这一课程时,学生会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更深的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含义,为什么我们要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对我国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二)让学引思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根据教材的内容灵活的改变教学方式,就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做为切入点,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一步步引导扩展学生的思维。例如:鲁教版必修三,在讲到“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时,教师可以就“区域地理环境”这个话题,引导学生,我们为什么要开发西部?西部有哪些优势值得我们去开发?开发西部时我们会面临哪些问题?珠江三角洲及长江三角洲有什么发展优势?为什么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等等,通过这一课程可以扩展学生的思维。
(三)让学引思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不仅是知识获得的过程,更是知识创新的过程,问题是创新的源泉。在课堂中教师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这样学生就有更多的时间去发现新问题,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新知识的机会就更多。例如:在讲到“制约区域经济发展”时,我们就会想到为什么这个区域发展落后?制约地区发展的因素与哪些?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帮助他们发展?也理解了先富带动后富的原因。
(四)让学引思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在教学课堂上,就某一话题,教师可以采取合作小组的方式,让学生进行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取长补短
四、如何进行让学引思
既然让学引思符合教学改革的发展要求,在我们高中地理课上如何运用呢?首先,我们都知道学习地理离不开地图,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必须教给学生如何认识地图,地图中有什么规律,例如在讲“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个小地球仪,教给学生用地球仪认识地球的自转、公转、黄赤交角等名词含义,通过学习这一节地理知识,启发学生如何产生昼夜交替,地区时差等现象,在讲到“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时,可以让一学生扮演太阳,手拿一支激光教鞭代表太阳光线,另一学生拿着较大的地球仪扮演地球,首先让“地球”直着身子绕“太阳”公转,学生们通过观察会发现,太阳总是直射在赤道上,接着让“地球”斜着身子并且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通过演示,学生们会发现太阳直射点总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演示,通过这一演示,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不但能让学生很轻松的理解教材内容,而且加深了对某些地理现象的理解。其次,学习地理还离不开状态分布图,教师在教给学生地理知识的同时还要教给学生正确的辨别分布图的含义,怎样去正确通过分布图去解析地理现象,例如:在讲“大气圈与大气、气候”这一节时,我们通过学习气压带、风带的状态分布图,可以知道赤道低气压、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的分布规律,以及风带的分布规律。大气运动,当冷气团遇到暖气团时,我们的天气会有什么变化,同时可以让学生以合作小组的形式讨论下什么情况下会出现晴天、阴天、雨雪等天气,利用所学知识解析天气变化情况等等。
总之,让学所思的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了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同时提高了课堂质量,符合了教育改革的发展要求,我们值得探索的教学模式。
作者:吴祥华 单位:江苏省东台市唐洋中学
参考文献:
[1]唐好九.浅谈中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J].教育革新,2005,(04).
[2]魏柳.地理兴趣的激发:中学地理教学的关键[J].池州师专学报,2004,(06).
第六篇:高中地理教学环境教育渗透
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以环境为代价的,如今人们在自然资源的开采上已经十分过度,并产生了各种环境问题,最明显的环境问题就属当下的沙尘暴、雾霾等天气现象以及全球变暖。这些环境问题的发生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我国人们的日常生活,并引起人们的重视。不仅国家将环境保护列为了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相关教育部门也将环境教育渗透在了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之中,下面笔者就对环境教育的具体情况进行阐述。
一、将环境教育渗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教材中
在高中时期所学的地理知识具有明显的特点,其一般所学习地理知识都是较为基础的,基本都以自然地理环境的分布为主,但也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简单的阐述。所以,在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中,完全可以将环境教育渗透在其中。例如,在学习湿地时,先将湿地的具体情况做一个介绍,然后说明湿地面积大量减少的原因以及由于面积减少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和对人类生存的影响,以此教育学生们保护湿地环境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保护意识。此外,教材中还涉及了很多雨水形成的过程和淡水在陆地的分布情况,从多项数据能够清楚知道我国人均淡水的占有量是较低的,属于缺水国家,以此增强学生节约用水意识。除上述内容,地理教材中还有很多与环境教育相关的内容,所以地理老师可以充分挖掘这些内容,并通过课堂授课渗透环境教育,以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二、将环境教育渗透在高中地理课外实践中
虽然地理知识多存在于理论中,但是要想能够使学生彻底对其有一个充分的理解以及环境教育的渗透,则需要让学生走到实践生活中,从实践中感受到环境问题所带来各种现实问题,让环境保护意识在学生心中打下一个深深的烙印。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还可以通过家庭对其进行教育。例如,根据当下热议的环境问题开展相应的主体活动,让学生和家长一同参加,不仅扩大了环境教育的人群,还能够使学生得到更加广泛的环境教育。再如,在植树节组织学生和家长共同参加植树活动,并普及我国当前森林树木破坏的情况和由于森林面积的减少所带来的各种环境问题,以此增加学生和家长在保护树木方面的责任感和环境保护意识。这些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和环境教育的渗透,使学生能够对自然环境有一个真正的接触和了解,并体会环境问题给人们生活所带来的变化,从而增加学生环境保护责任感。
三、学校应开发以环境教育为主体的地理校本课程
开发以环境教育为主体的地理校本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具有重要作用。每一个学校都拥有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特别是在开发地理校本课程上,其都拥有特殊的资源,能够为环境教育提供良好的资源基础。学生接受环境教育时,应从全球方面进行思考,但具体的实际行动应以本地为主,以保护家乡环境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高中地理教师在其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当地具体的环境特点,分析出当地所面临的各种环境问题,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体验这种环境问题所给人生活所带来的不良影响,进而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四、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讲授地理知识,渗透环境教育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国各地高中开始实行课改制度。新课改在进行环境教育过程中,不只讲授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观念,增强学生环境保护的责任感,从而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行为。多媒体技术和资源在地理教学当中的应用,能够使学生见识到没有接触的自然景观和自然现象,体验大自然本身所具有的魅力,调动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提高环境教育在地理课堂的教学效果。此外,地理教师还应该打破以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研究出适合环境教育和地理教学的综合教学方法,以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总之,将环境教育渗透在地理课堂的授课中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粗放式经济的发展,人们破坏环境的行为日益加重,虽然我国现已改变了经济发展方式,并出台了一些相关的环境保护政策,但所取得的成效甚微。因此,要培养人们环境保护意识不仅仅是出台相关的法律政策那么简单,更需要从高中时期,甚至更早培养其环境保护意识,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便是为环境保护做出的重要措施。希望能够为我国环境保护做出一定贡献。
作者:陈艳华 单位:永新县禾川中学
第七篇:高中地理教学信息化教学优势
摘要:
信息化教学是我国教学改革重要成果之一,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本文笔者通过相关文献的阅读与自己教学实践的总结对高中地理实施信息化教学法进行了思考。研究结果认为,信息化教学却具有可图文并茂、构建多元教学模式、创设有效学习情境以及便于突破重点与难点的优势。
关键词:
中职英语;信息化教学;教学实践;问题;策略
随着教育技术手段的快速发展,以多媒体、电子白板为主的教育信息化载体在各级各类教育一线中得到应用与推广。这极大地推动了教育质量的快速提高,也提升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实践证明,教育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导致其成为学校教师现代化教育所必须具备技能之一,成为现代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与策略。本文笔者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国内知名文献资源,对高中地理学科中实施信息化教学优势进行了梳理,旨在共同交流与学习,从而为一线教师提供相应的参考。
一、地理教学媒体概述
地理教学媒体就是储存和传递地理教学信息的工具。由于地理科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广阔性、漫长性以及认识上的间接性,许多地理事物很难或根本不可能为学生直接观察或亲自感受到。因此,在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组织起有效的教学,必须以地理课程和地理教学方法作为中介,依赖合适的地理教学媒体,才能完成地理教学任务:地理教学媒体有各种分类。以使用的信息符号来分类,可以将地理教学媒体分为两类:一类是言语符号媒体,包括印刷、口语等媒体;另一类是非言语符号媒体。非言语符号媒体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形状符号媒体,包括图画、图表、地图等,是一种实物的抽象符号媒体;另一类是模拟符号媒体,指音乐或动作符号媒体,如电视、电影等。目前常见的分类方法是按照地理教学媒体的性质和特点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传统地理教学媒体,又称为地理常规教具或地理直观教具;另一类是现代地理教学媒体,又称地理电化教学媒体。这两类教学媒体相辅相成,相互配合,形成地理教学媒体体系。[1]
二、信息化教学的优势
1.有利于增加教育直观性
研究发现,信息化教学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实现图文并茂,将一些枯燥的知识通过图和文的有效结婚以生动的形式加以呈现,从而提高了教育的直观性。也有研究结果显示将视、听两种要素结合起来对学生接受知识效率提高有非常的促进作用。[2]对于高中生学习地理知识而言在接受相关地理知识过程中需要通过耳朵和睛来加以反复加深对知识的印象。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地理课堂教学的传统教具紧密结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视与听效果。总之,运用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先进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喜闻乐见的图片、视频以及音频文件,从而有效地激活了课堂,烘托了气氛,强化学生的感官刺激。
2.有利于激发参与积极性
任何一门学科教学都需要有其合适的教学情境,如何有效地激发是任课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和践行的内容。教学情境创设直接影响学生的热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生未来的发展前景。对于高中地理学科而言,同样也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建一个利于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的情境。通过现代信息化手段,教师可以较为方便地为学生创设近乎真实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处于逼真的生活场景接受最为真实的感官刺激。地理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积极创设情景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们都知道有效导入对于教师教学的成功与否有着非常关键性的作用,而传统的语言导入、图片导入在视听导入等相比较新型导入策略而言其作用荡然无存。如,“常见的天气系统”一课教学时,在导入策略上我们可以通过播放一段飓风视频,通过狂风席卷着乌云,巨浪排山倒海地冲向陆地,高大树木被连根拔起,房屋被摧毁,地面的物体随着凄厉的呼啸声在空中飞舞,等等画面。观看后的学生必将会受到极大的震撼。在学生产生震撼之后,教师便提出问题:“这是什么样的天气?”“它有什么样的危害?”“天气对人类的影响有多大?”在学生讨论之后,教师便可以进行新课导入:“天气和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我们今天就要来了解一下常见的天气系统,学习有关天气的各种知识。”[3]可以说通过多媒体制作的应用课件,能够更好地融合图片、视频、动画、文字,学生感知体验生动直观,印象深刻,非常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
3.有利于教学突破重难点
还是以“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内容为例,其所含的知识难点较多,但是教材中对其叙述过于简洁,这就导致我们的学生不易理解。同时,教材中也没有确切解释“天气系统”概念,因此造成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比较抽象。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加以解决。我们知道在这一课中“冷锋及其天气”与“暖锋及其天气”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仅凭教师的一张嘴、一支笔、一幅板图,其教学的手段就会显得单调与呆板,也不利于展示冷、暖锋形成的动态画面。这时教师可以通过整合网络资源利用多媒体创设生动教学情境,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将抽象知识形象化、具体化,突出重点与简化难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讲解“暖锋过境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互动电子挂图的动画模式,让学生观察冷气团、暖气团、锋面、城市的示意图,通过“暖气团逐渐向冷气团靠近,相遇形成向冷气团一侧倾斜的锋面,暖气团沿着冷气团缓慢爬升,上升到一定高度成云致雨”这一动态演示,让学生对暖锋过境时的天气特点加以理解,重难点迎刃而解。
综上所述,信息化教学已经在各级各类教育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高中地理教师要立足学科、立足课堂、立足本事,积极而充分地将信息化教学贯彻课堂教学的始终。
作者:甘宝侠 单位:吉林省四平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1]武文霞,周顺彬主编.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03,第192页
[2]许洁.信息化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下旬刊),2016,(第2期).
[3]牟来多.信息化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速读(中旬),2015,(第6期).
第八篇:高中地理教学微课应用
摘要: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加入到使用互联网的行列中来。于是在互联网这个大的背景下,产生了许多像“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微学习”等一系列微活动的出现,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微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也同样进入了一个“微学习”的时代,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在使用主流教学模式外,都在使用“微教学”模式进行知识的巩固与夯实。
关键词:
微课;教学模式;高中地理;应用
所谓“微课”顾名思义就是微型课堂,一般这种课堂由视频、录音等组成,同时还包含了与这个教学主题相关的像教学设计、素材相关课件、教学的反思、练习与测试、学生的反馈、教师的点评等等辅助性的教学资源。它们具有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在这种组合下,共同呈现了一个半结构化和主题式的资源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是既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又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这种课程时长一般在5-8分钟,最长不超过10分钟,相对于传统的45分钟教学来讲,更加的碎片化。那么,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该如何利用这种“微课”更好的进行教学呢?
一、课堂前讲课式的微教学,有效帮助同学们进行课前预习
地理是一门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于一身的复杂性学科。对于人们认识世界、理解世界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地理这个名词最早出现于中国的《易经》,其中记载了古代地理学探索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大小有关的测量方法,或者是对已知的地区以及国家进行的一些具体描述。地理发展至今天,主要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以及各种人文、自然的现象,和它们之间的关系。现在的高中学生们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很多都不高,那么针对这个问题我就在讲课前对课程进行了分析:现在高中学生基本每人都有手机,都玩微信或QQ,在我上地理课前会针对下节要讲课的内容按微课要求,模块化进行授课拍摄,剪辑成一个5分钟左右的“微视频”发到我们班级同学的微信群里,“微视频”里会将下节要讲的课程重点内容以提问题的方式进行阐述,引起同学们的兴趣,提高他们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并利用他们碎片化的时间提前帮助他们进行预习。比如在讲关于太阳系的知识时,有一道考试时会重点考的问题:“太阳系属于哪个体系?”。基于这个问题,我在备课时提前制作了一个“九大行星位置视频”在视频中讲述了九大行星的位置及银河、太阳系等几大星系。在视频结束时抛出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在天体系统的层次划分中,太阳系属于哪个体系?”抛出问题一来是为了引起同学们的注意;二来提醒大家下节课我们重点讲的内容;三来告诉同学们下节课的重点是什么,考试必考的题目是什么等等,有效帮助同学们进行课前预习。
二、课堂中情景剧式的微教学,有效帮助同学们提高兴趣及记忆
除了课前预习”微教学”外,更重要的是在课程过程中穿插使用“情景剧式的微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拿上述例子来讲,在课程开始前学生们就已经对太阳系有所了解了,那么我一般会先将预习时的视频上课时再次放映一遍,引起同学们的记忆,同时询问大家对课前视频中问题的答案,同学们一般都会积极回答,有些同学除了在课本上寻找答案外,还会主动翻阅相关课外读物来想办法回答这个问题。之后就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答案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比如同学们回答说:“太阳系是仅次于银河系的星系。”大多数同学都知道这个答案,但是很少同学能答出来为什么太阳系仅次于银河系,这时作为地理老师的我就起到了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了。同时还会让同学们进行情景模拟,比如一个人扮演太阳,一个人扮演月亮,使他们之间进行生动有趣的对话,并将过程拍摄下来制作成班级“微活动”。这种方式能让同学们清晰的感受到知识的立体性,让知识在他们面前变得更生动、更直观。在吸引他们兴趣的同时,也帮助他们有效地记住了重点知识,还使他们的学习生活变得更加有趣味性。
三、课堂后PPT式的微教学,有效帮助同学们进行重点知识复习
孔子晚年最得意的弟子子夏曾有句名言:“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每天都知道一些过去所不知道的知识,每月不忘记那些已经掌握的东西,这样就可以称为好学的人了。其中月无忘所能就道出了及时复习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在我的课后,会在定时重点知识分享,例如学习完一章地理内容后,会将整章的重点内容进行整理,以简短精炼的语言制作成“复习PPT”告诉同学们本章需要重点记住的知识有哪些,帮助他们进行重点知识复习。同时还会围绕重点知识进行提问,如果同学们在第一时间答出来的有红包可以领取,这样大大地提高了同学们对学习地理的兴趣及对重点的记忆。在我试验的一个学期下来,同学们的地理成绩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四、采用微教学方式需要注意的问题
“微教学”虽然可以有效管理同学们的碎片化时间,提高同学们在课堂上的兴趣,帮助他们有效记住重点知识,但它在实施过程中也有一些问题是值得注意的。首先,制作“微课程”的时间一般在5-10分钟,切忌时间不要过长;其次,“微课程”一般有视频、声音、图片、PPT等形式,在制作内容时要巧妙的利用各种可用资源对“微课程”内容进行合理、有效的制作;再次,在编制“微课程”时还需要注意,由于“微课程”的时间较短,在编制内容时就应该编入重点知识,切忌太空洞,一定要抓重点。“微课堂”一直是专注于为学子们提供优质的课内外课程服务,一直秉持“重视挖掘学生潜力、重视引导、从微处入手快乐学习”的教育理念,在提高学生们对学习知识的兴趣时,能够起到挖掘学生潜能的作用。“微课堂”尤其重点关注学生们对学习习惯的培养,根据每个不同学生的特点,对学生们进行深入分析,分析他们的各种行为、习惯等,并针对他们这些行为习惯建立有效的解决方案,让学生们彻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微课堂”目前已发展成国内外知名的课外辅导教育品牌,在快速发展的社会步伐下,一直坚持着“进步才是真理”的理念,在全国优秀老师的有效应用下,“微课堂”变得富有生命力。此外,“微课堂”也为教育工作者引进先进的教学管理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未来,“微课堂”有希望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一支有力的先锋军,用它创新整合的精神,不停地探索课内课外教育教学的新模式,为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添砖加瓦。
作者:刘静 单位:湖北省随州市汉东中学
参考文献:
[1]中国论文网.教育.微课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第九篇:高中地理教学问题导学策略
摘要: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运用问题导学展开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逐渐形成探究地理问题的意识,促进学生全方面和谐发展,提高地理素养。
关键词:
问题导学;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问题导学是根据课本内容和要求,从老师创设问题情境,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唤起高中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培养高中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本文探讨了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策略,通过课前预习、教学中建立问题激发高中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1.具体运用策略
高中地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鼓励高中生通过认真思考后勇于大胆提出问题,指导学生依据课本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运用问题导学进行教学,而这项工作是在预习阶段完成的。因此,高中地理老师运用问题导学进行教学时,引导高中生展开高效的预习是十分关键的。在引导学生预习之前,老师应当提出预习的要求,指导学生掌握预习的方法。
1.1来自课本内容而提出的问题。课本内容和高中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认知有所差异,因此会产生疑问。例如,老师在讲解《地球的运动》一课过程中,有的学生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北半球1月份正是冬季,地球应该离地球最远,为什么是近日点呢?7月正是夏天,为什么会是远日点呢?”这些都是学生依据自己的认知经过思考后得出的问题,当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学习时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1.2根据热点实事而提出的问题。例如,高中地理老师在讲解《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一课时,有的学生在杂志上看到一条新闻:在中东的多哈,养活一棵树至少要花费五千美元。要想知道一个多哈人是否有钱,只要看他家院子里有几棵树、多少植物就知道了。学生会根据这则新闻,结合教材内容得出应当节约用水的结论,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
1.3结合当地环境变化而提出的问题。高中生都听过或者经历过水灾、地震、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尤其近几年全球各地都发生了强烈地震,会使得高中生联想到很多问题,比如,地震是如何产生的、地震发生时为什么先感觉上下颠簸然后才是左右摇晃;地震发生过程中我们应当如何做;为什么有的城市不会发生地震;在家乡发生山体滑坡时应当怎么办,应当如何预防。当学生产生这问题后就会更加认真地学习地理知识,对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问题情境的创设
2.1提出的问题应当具有诱发性。高中地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应当是可以诱发高中生的认知冲突,使其产生悬念,唤起其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积极展开学习。在新知识与旧知识结合点处产生的问题,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高中生的认知冲突。因此,老师在向高中生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应当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和课本内容的分析,才能找到相连接的地方,展开针对性教学。例如,老师在讲解“三圈环流中风带的形成和分布”的过程中可以先问学生地面风是怎么形成的?这样会有利于高中生在学习“气压带”有关知识时,理解得更加透彻。
2.2建立的问题应当具有展示性。高中物理老师在向学生提出问题前,必须充分运用形象具体化案例,向高中生展示地理知识的内部关系,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例如,地理老师在讲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过程中,可以通过展示我国西北地区的有关图片,让高中生更容易理解大气、生物、土壤、地形等自然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及对人类生活产生的影响,对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也有促进作用。这样,高中生对于这一相关的问题就知道用思考方式展开分析,可以帮助高中生提高综合学习能力。
2.3建立的问题应当有层次性。地理老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当尽可能做到科学、有层次,用各种方法相结合提高问题的效益,同时还应当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引导高中生将问题讨论的结果展开有效的融合,形成整体的知识结构。另外,创设问题情境应当注意适当性和生活化,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要学习的内容有机联系起来,设置难易程度有助于学生形成认知冲突的问题。
3.帮助学生分析问题
高中地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认真总结学生提出的问题,并根据教材要求结合其内容,精心设计出教学问题。地理学习中有很多知识需要经过思考才能理解,这时老师应当根据高中生思维特点设计出一系列问题,帮助其更好地分析。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适当创设问题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展开学习。对于比较简单的知识,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自行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运用多媒体可以使得地理信息表达得更加丰富、生动、直观,使得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吸引学生的注意,促进其展开思考。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信息体验发生冲突时,问题就形成了。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形成问题,带着问题解读地图,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除此之外,老师还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问题,让学生从已有生活经历基础上发现问题,并通过地理观测、考察、实验提出新疑问。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运用问题导学展开教学,使得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展开学习,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逐渐形成探究地理问题的意识,促进学生全方面和谐发展,提高地理素养。
作者:高琴琴 单位:迭部县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陈君利.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亚太教育,2016(20).
[2]孙慧敏.发挥地理信息系统优势开展高中地理合作学习[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1).
[3]娄凤莲.基于交互式双板教学系统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1).
[4]韩丽.浅谈高中地理教学方式的有效运用[J].学周刊,2016(32).
[5]闫帅.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及对策探微[J].城市地理,2016(12).
第十篇:高中地理教学资源整合研究
【摘要】
整合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资源,对提升教学成效意义重大,教师可以通过几个方面进行突破:一是多种途径吸收借鉴地理教学成功经验,二是借助信息媒体网络搜集地理教学信息,三是发掘本地乡土地理资源服务教学工作,四是深入社会实践开展调研深化学习理解,五是发挥地理学习经验对教学对促进作用。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资源;整合运用
在高中地理教学工作中,各种教学资源应当得到充分的整合,共同服务于教学工作开展。笔者多年从事地理教学工作,针对这一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究,下面将做简要的论述。
一、多种途径吸收借鉴地理教学成功经验
一个人的能力水平、眼光视野都是有限的,站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就可以发现,各地的地理教学经验成果异彩纷呈,完全可以为教学工作提供更多的借鉴和参考。在这一方面,广大地理教师要跳出自身的教学看教学,要能够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汲取成功的经验模式,并和自身教学工作结合起来进行消化性吸收,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笔者在教学工作中经常浏览各种教学网站,浏览知名地理教师的博客,以及从各种教学论坛中和其他教师进行互动交流,将其中许多有参考价值的教学模式吸纳到自身教学工作中来。例如五步预习法对地理教学的促进作用非常明显,笔者在教学中向学生推荐了这一模式,并指导学生结合自身学习实际进行消化吸收,运用四步预习法、六步预习法满足了课前充分准备这一方面的要求。可以看出只要善于发掘善于整合,各地许多优秀的教学模式、成功的教学经验,完全可以在自身地理教学工作中发挥更加有效的作用,必将有力的推动教学资源的整合,促进教学成效的提升。
二、借助信息媒体网络搜集地理教学信息
地理教学涵盖的知识面非常广泛,联系到人们的生产生活各个方面,因此教学中需要通过大量的信息补充,对教材内容进行诠释,帮助学生加深理解。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推进,信息化媒体已经走进了绝大多数学校的课堂,这就为地理教学资源的整合提供了有力契机。笔者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与网络相结合的方式,搜集大量的与教学相关的资料,服务于地理教学工作,效果非常显著。例如在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学中,笔者借助于网络搜集到了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具体规律、数据以及相关的图片,运用数据加影音资料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直观的了解全球气候沿着一种什么样的趋势进行变化,每一步的变化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图文并茂、数据详实,对学生加深理解效果非常显著。每一部分地理知识的教学都可以从网络中搜集到大量的与此相关的内容,对教材进行补充完善,有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让学生的地理知识更加丰富,理解能力得到提高。
三、发掘本地乡土地理资源服务教学工作
乡土资源是地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各地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历史的变迁,留下了许多显性的痕迹。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发掘这些资源,在地理课堂上、课外活动中进行有效运用,帮助学生加深课文内容理解。例如在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教学中,笔者详细查阅了本地的气象资料,发现近五十年来对本地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当属台风和洪涝,特别是每年夏季台风往往从海上登陆引发强降雨,给群众生命财产带来一定的损失。笔者运用本地进几十年来发生的多起台风、洪涝灾害为原本,制作了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直观的了解这些方面知识,特别是本地干群如何积极努力应对和抗击自然灾害的。如建立详细的预警提示做到超前准备,疏浚河道,加固涵闸,形成封闭框,排涝体系增加排涝动力等等,这些方面有效抗击了自然灾害。通过本地的一些乡土资料,学生结合教材内容理解的深度和广度都有了明显提高。
四、深入社会实践开展调研深化学习理解
地理学科教学的内容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联系,如何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考验着每一位地理教师的智慧和才干。结合教材内容立足课堂实际,在课外进行社会实践调查,能够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吸引力。走出校园感受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加深了地理学习内容的理解,达到了双重效果。例如在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之后,笔者重点引导学生对本地的城市化发展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走访城建部门、规划部门、水利部门、国土部门,获得了详实的数据,对本地城市化进程的特点、不同阶段有了初步的认识,对城市化进程中影响人文环境和地理环境有了更准确的理解。特别是城市化进程导致县城区域水域不流畅、垃圾污染增多、交通拥堵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具有一定的参考性。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对地理教材加深了理解,对家乡城市化进程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观点,较好的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五、发挥地理学习经验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学生在高中地理学习中有着自己的观点、自己的方式和方法,他们所积累的一些经验成果、更接地气,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发掘这些资源,并在班级进行推广运用,以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综合成效。例如笔者定期组织学生交流地理知识点记忆、地理规律理解、地理现象分析等方面的技巧,并和学生共同探讨如何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在地理知识点记忆中,和学生总结出了关联记忆法、框架记忆法、联想记忆法等多种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在地理规律理解中注重引导学生前后联系、抓住要点进行突破,对于一些地理现象的分析,则要求学生注意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拓展思维进行问题分析等等。许多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己总结出了一些经验技巧,也是非常行之有效的,通过相互的交流在班级进行了推广,帮助其他学生在提高地理学习效率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资源整合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怎样抓住要点进行突破,怎样让各种优质的资源聚合起来服务于地理教学,服务于学生能力培养,需要每一位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并不断发扬光大。
作者:戴新美 单位:海门市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高伟之.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