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地理教学应用(9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第一篇:初中地理隐性分层教学应用
[摘要]
对隐性分层教学的研究背景与分组策略作了简要介绍,并以《日本》一节为例,从教师设计活动、分层提问、学生小组合作、分层展示这样一个教学过程,分了四个层次,即读图说出、读图比较、读图理解和知识的迁移与运用,探讨了隐性分层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
隐性分层;初中地理;读图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学生的个性都是不同的,而要培育一代新人的任务,首先要开发每个学生的这种差异性、独立性和创造的个性。”隐性分层教学更有利于因材施教,也能更好地面对每一个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在充分尊重、关爱的前提下,促进其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好地提升和发展,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公平和学生个体与群体的和谐健康发展。
一、隐性分层教学的研究背景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农村初中,由于近几年生源减少,学校已实行小班化教学。在农村初中小班化背景下,有必要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尤其是在教学公平理念指导下的隐性分层教学。学校为此进行了“农村初中‘小班化’背景下隐性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本文以《日本》一节为例,探讨隐性分层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二、隐性分层教学的分组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需要,合理的分组有助于各层次的学生加强互助与合作,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本课采取的是“同组异质”的分组策略,每一组有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班级人数35人,分成7组,每5人一组。每组组员按1、2、3、4、5编号,编号与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随机匹配。此种方法不仅使异组相同的编号有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各组间相同层次水平的学生也有不同的编号。这样可以减少组与组之间的差异,达到整体隐性分层的目的。
三、例谈隐性分层教学过程
本节课将主要的几个知识点分成了四个层次,采取教师设计活动,分层提问,学生小组合作,分层展示,在有层次的活动中实现隐性分层教学的目标。
1.第一层次读图说出
学生读日本的地形图,说出日本的岛屿组成与濒临的海洋。这一层次,学生采取自主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也可以独立完成,小组内自由展示,教师选一到两组某一基础不太好的学生来回答展示,一旦有问题,可以请同组其他学生来帮忙。同时因为本问题教材有相关介绍,所以该层次比较容易解决。
2.第二层次读图比较
观察日本的海岸线轮廓,说明日本海岸线的特征。如果直接这样问,学生会不知所措,可以将非洲平直的海岸线与日本的海岸轮廓作一对比,学生会得出日本的海岸线弯弯曲曲的结论,这样问题就解决了。通过两幅图的比较,学生讨论后会得出结论:日本的海岸线曲折。该层次不仅需要仔细观察,还需要一定的概括能力。
3.第三层次读图理解
学生读世界板块构造图,说明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这一层次需要有板块知识的基础,需要学生回忆上学期学习的板块运动的理论,并知道板块运动与火山地震的关系,以此结合图来理解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本活动需要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明板块构造理论的相关知识,并由基础较差点的学生来说明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所有组员会对板块构造理论来一次知识的回忆与巩固,这样不同基础的学生能在不显性分层的条件下完成知识的学习。
4.第四层次知识迁移与运用
学生读相关材料,概括日本应对地震采取了哪些措施,以及遇到地震我们应该怎样逃生。这一层次的要求比较高,需要有读图并概括的能力,结合已知的地震逃生的相关知识,需要学生关注生活。这样,在合作讨论的过程中,知识储备比较丰富的学生占了主导,其他层次的学生也能得到锻炼并获得相关知识。
四、预期目标达成
在活动设计过程中,教师设计了有梯度、有层次的问题,而这个是隐性的,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完成活动任务时,同样具有成功感与成就感,以激发参与活动的兴趣。问题的解决不单纯是高层次水平的学生完成高层次的任务,在不同层次水平条件下的学生完成活动任务时,是相互交错融合的,高层次水平的学生可以帮助、引导、合作低层次水平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分层的隐蔽性得以体现,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得以满足。隐性分层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中,主要从教师的活动设计入手,将活动设计成不同的梯度与层次。地理教学中学生的地图运用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读图、析图、用图有不同的层次,根据地图来指出、说出、说明、概括、理解、掌握、运用相关知识等学习行为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提出了不同层次的要求。所有这些教学目标实现的层次性为教师进行隐性分层教学提供了便利。实践证明,采取隐性分层的地理教学课堂是灵动的课堂,是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求的高效课堂。
作者:张淦均 单位:江苏南通市通州区通海中学
第二篇:新媒体与初中地理教学结合
【摘要】
文章主要从课堂中媒体的运用形式方面,探讨新媒体与初中地理教学有机结合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
新媒体;运用形式;有机结合原则方法
一、新媒体与初中地理教学有机结合应遵循的原则
首先要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新媒体教学作为地理教学的辅助手段,是形式的问题,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二者的结合点是教学内容的需要。也就是说为了创设情境、突破重点和难点、为了学生构建新知而选择媒体。所以在新媒体教学中应该遵循适时、适度、适当的原则,能够体现新媒体教学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经常看到一些老师一节课由始至终用媒体显示课件上的内容,学生在下面一直观看屏幕就行了。课堂缺少师生互动,没有情感交流。由于节奏快,学生自主构建新知过程没有了,无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长时间的视觉疲劳,使学生精神涣散,产生倦怠情绪。这就是把课件和教学等同起来,没有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没有掌握好媒体运用的实机和尺度导致的结果。
二、新媒体与地理教学有机结合的模式和方法
1.一些动态变化的地理事物采用动态演示的方法。
比如在学习澳大利亚大自流盆地的时候,就可以采用这种方式进行。电脑显示自流盆地地层结构特点,两边高、中间低,然后用箭头标明水层中水的流向。当点击画面时,水层中的水在两侧水压高作用下,自行喷出地表。这样,学生就能通过这种直观的方式,理解自流水的形成过程和原理。这种方法形象、直观,有利于学生地理空间立体思维的培养和发展。类似的教学内容象板块运动,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演示板快运动的方向、演示板快相互作用的过程和原理。在学习地球运动时,也可以动态演示运动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解四季的形成。
2.一些呈线状分布的地理事物用线条闪烁的方式展现出来。
比如在学习世界气温分布规律的时候,就可以用这种方式进行。媒体展示世界气温分布规律图,点击20摄氏度的等温线的时候,等温线随即闪烁,然后依次点击10摄氏度、0摄氏度、-10摄氏度、-20摄氏度等温线的时候,这些等温线先后闪烁。学生就可以根据它们的相互位置,判断出气温的变化方向和趋势。进而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当需要重点突出某条线的时候,教师只要点击该线条,线条随即闪烁,这样能使学生快速锁定目标,集中注意力,缩短时间,提高效率。类似的内容有等降水量线图、山脉、河流的分布、海岸线的分布,国界线的分布、我国主要铁路干线等等。
3.一些点状分布的地理事物用点点闪烁的方式呈现出来。
在学习新疆城市的分布时,用媒体展示城市分布图,然后点击画面,随即所有城市一起闪烁。很容易看出它们呈环状分布的特点。如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各个国家的首都及城市,我国的铁路枢纽时,都可以运用这种方法。
4.一些面状分布的地理事物用区域闪烁的方式呈现出来。
这种方法运用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到各个地理分区、国家、某个省的位置、范围和组成的时候,都可以用这种方法。如学习中东的位置、范围组成,美国领土组成、香港领土组成等都可以用这种方法。
5.一些需要情景再现的地理事物采用视频播放的方式。
如学习日本是个多地震的国家时,用视频播放日本大地震的真实场景和过程。学生体验了大地震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之大,破坏力是毁灭性的。这样的情境极具感染力,潜移默化中,学生形成防灾抗灾的意识。这种方法最大的优势是利用视频的声、光、色等效果刺激学生的感官,渲染气氛,增强情绪体验。类似的教学内容象学习我国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时,播放孔雀舞、芦笙节等。
6.使用网络游戏。
在学习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位置的时候,使用网络拼图游戏。在空白的中国版图上,将34个省级行政单位摆放到相应的位置上。如果摆放不正确,电脑有提示,还可以有机会重新尝试。这种趣味性的教学符合初中学生认知规律、身心发展特点,在玩儿中学,寓教于乐。再比如学习地图上的方向时,也可以通过网络游戏的方式进行。
7.展示角色扮演的方式。
如在学习天气预报这个环节的时候,用电脑展示卫星云图片及天气预报图,学生扮演解说员进行天气预报。类似的教学内容还有象东南亚一节的学习,就可以让学生扮演导游的角色,以介绍东南亚特色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特点为线索,结合媒体展示的图片进行。这种人机互动的方式,使学生既新奇又有趣,乐于主动参与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东南亚一节的学习之所以采用这种方法,和进些年来新马泰旅游热有关,所以在学习台湾省的时候,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
8.动态分割法。
在学习东半球和西半球划分的时候,用媒体展示地球仪,地球仪上标有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划分界限,西经20经线和东经160经线。然后地球仪沿着这两条经线一分为二,在每个半球上标明东半球或西半球的字样。这样学生就可以一目了然的清楚了东西半球划分的具体情况,进而突破了教学难点。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是静态的,但是可以用动态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这种方法形成空间立体形象、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9.展示讨论法。
比如在学习我国水资源的时候,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或制作关于我国水资源利用、保护方面的漫画、广告语,课堂上用媒体展现出来。再由学生讨论节约水资源的措施、并在课后完成和水资源的利用现状、保护措施有关的科学小论文。这种方法可以迁移到我国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的学习。关于资源和人口方面的内容,都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它有利于资源、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进而形成资源、环境、人口的科学发展观。所谓教无定法、学无止境。这些见解只是沧海一栗。而且有些方法有待于时间的考验,也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只要教师善于观察、积累,善于学习,勇于探索,就会有收获。相信科学之门,永远为辛勤者敞开。
作者:吉雪峰 单位:吉林油田第十二中学
参考文献:
[1]新媒体教学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先行研究经验.
第三篇:新课改初中地理教学方法研究
摘要:
文章主要论述了在新课改下,初中地理教学如何使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如教师在教学中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资源等,以期形成初中地理教学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新课改;初中地理;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倡导“以人为本”,使每一个学生个性都得到全面的、充分的发展[1]。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需要不断改变原有的教育理念,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地理教师也是如此,新课改倡导的学生观与教育教学观等,有助于地理教学的实施。地理教师要认识到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让学生有效利用地理知识,感受学习的快乐与意义。
一、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初中地理如何保持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学习热情,这成为初中地理教师亟须解决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2]。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氛围提倡师生关系互助、平等、和谐与互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当了教学的组织者与引导者,然而,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考虑学生的个性特征,实现对教学环境的构建,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转变传统的惰性、被动与单一的学习方式,使之形成合作、主动与多元的学习方式。如,在初二地理课程中的“中国的旅游业”,教师要考虑到学生对旅游资源的兴趣,使学生结合对旅游资源相应的喜好,自由结合成小组,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形式,让学生发挥主动性,收集、讨论、总结旅游资源信息。
二、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资源,融入生活实际内容
新课标下,教师要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培养学生的个性技能,认识到学生具有不同的个性差异,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关注学生的自主研究学习。这就要求地理教师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如果学生天马行空地自由学习,教师不管,这样学生就很难掌握地理知识,无法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中,所以,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教师不但要将讲授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而且要凸显学生主体地位,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思维。对学习方式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是学习资源、学习时间与学习空间,教师先明确教学目标,从宏观层面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地理学习资源,将时间与空间在很大程度上交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材为教师教学提供了重要条件。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针对教学内容选材上或者教材在教学内容中的顺序安排上符合学生学习的需求,初二地理教材内容具有一定的顺序:从中国的疆域到中国的行政区划。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学重点应当是“中国的行政区划”,即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经常接触到的,教师要相应地调整顺序,将“中国的行政区划”作为首先要讲授的内容,从而实现教学过程中的动态教学,如互动、朗读与抢答等,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热情。当地域特征不切实际时,将不利于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初中课本的地理知识都是以图像与内容相结合的方式,其中的地理文字和现实生活非常贴近,所以,教师在授课时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领悟其中知识,如教师可以选取生活中一些比较有意思的日常实例、图片与地图,以此作为教学内容的延伸,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意识。新课改下,地理教学要融入生活,使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都贴近生活。教材在教学中并不是唯一资源。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地理知识,掌握生活中的规律,了解自然界的变化,将生活知识融入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学习方式生活化与学习内容生活化。
三、小组合作,利用多媒体教学
新课程教学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还要进行合作学习,也就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地理知识学习要满足这项要求。合作学习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此外,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为教师对学生作出客观评价提供方便。在具体的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设计一套旅游方案,让每个组互相讨论各个方案,自己提供指导,确定研究小组方案的可行性。这种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地理知识,而且明白一些贴近生活的现实知识,如生活技能、与人交际与预算等。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非常重要的阶段。初二学生对新知识与新东西较为感兴趣,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在教授学生地理知识时,可以通过形象、直观的多媒体开展教学,为学生带来视觉体验,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四、强化初二地理作业设计
作业通常排在课堂教学的最后一环节,主要是为了指引学生巩固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解决出现的问题,不断强化他们对知识的掌握与记忆,提高学生的思维发展与实践能力等。此外,作业为教师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提供了重要手段。在初二地理作业设计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听写的形式让学生记忆这方面的知识,如东西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地理事物之最———世界最高的高原与山峰等,还有一些基础性知识,如省级行政区划的数量与中国的陆地面积等,教师可以让学生只写出关键词,不仅花费较少的时间,而且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总之,要想初中地理课程有效进行,就需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改变传统“填鸭式”的课堂教学形式,探索出符合学生发展有效的学习方法,满足他们学习的需要,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他们形成快乐的学习意识,更好地搜集与整理信息,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让他们掌握传递知识与生活的技能。
作者:王晓丽 单位: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满族中学
参考文献:
[1]殷爱新.新课改下的中学地理教学方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
[2]祖晓杰.新课改下初中地理教学方法的研究[J].才智,2015(01):239.
第四篇:初中地理教学效率策略提高
摘要
上世纪末,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对传统初中地理教学模式而言是一种严峻的考验。在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学质量不高,教学效率低下的情况比比皆是。如何改变这些现状是摆在众多教师面前的难题。本文中,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关键词
初中地理;教学效率;策略
初中地理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性学科,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目前的初中地理教学中,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在国家还进行文理分科的时间里,对于理科生而言,地理就是名副其实的“副科”,从“副”字我们足以看出,地理在学生学习中的地位。如今,国家不断地对传统的教育体制进行改革,但依旧没能完全改变地理学科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重视度不够,往往会导致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兴趣,没有热情,积极性不高,从而使得课堂教学效率低下。那么,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初中地理教学还存在哪些问题呢?教师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
一、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识不足
在古代,人们往往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句话来形容一个人学识渊博。可见,学好地理就足以在别人面前充分展示自己的学识。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相对于数理化或者英语等学科而言,学生对地理的重视程度不够,有些学生甚至在地理课堂上做其他学科的作业,这就是学生对地理学科认识不够到位导致的。在知识经济时代,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已经逐步多样化,要求人才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因此,地理知识的学习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二)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有待提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直接因素。例如,一个幽默风趣的老师,能让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所以,教师要想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更新自己的教学思想,变革自己的教学方法。目前,在我国的绝大部分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还停留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上,不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导致教学方法过于单一、课堂气氛不活跃等现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师资力量薄弱,缺乏专业的地理教师
在某些中学,尤其是农村中学,由于对地理学科的不重视,导致缺乏专业的地理教师,在这样的情况下,地理学科存在被边缘化的风险;有些地方虽然有专业的地理教师,但教学水平不高,没有创新精神,不会拓展教学内容,如有的教师只会照本宣科。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地理学科的教学效果。
二、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地理学科的地位
在地理学科被边缘化的今天,学校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地理学科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改变地理学科的地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校要有专业的地理教师。相对于兼职地理教师而言,专业的地理教师更精通地理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熟练地将地理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拓展,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拥有地理观察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其次,加强对现有地理教师的培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训是必不可少的。学校可以通过培训的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地理专业素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后,加强学校之间的交流学习。学校可以通过交流学习的方式,组织本校的教师到其他学校进行交流学习,学习其他学校先进的教学经验,弥补自身教学的不足。交流的过程也是一个文化传递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管是学校层面还是教师层面,都可以从中获取益处。
(二)在地理教学中引入多媒体,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而言,多媒体技术的引入,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集音、形、色于一体,对学生的视觉感官和听觉感官都具有极大的冲击力。在地理课堂上引入多媒体技术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并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点,通过视频或者音频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也增加了学生学习地理的乐趣。同时,在教学涉及环境保护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搜集有关环境污染的事例、图片,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展示,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问题,从而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重视环境保护,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三)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众所周知,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方便生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地理学科又是一门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将所学习到的地理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总之,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创新和改革自己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以及学生学习的兴趣。本文中,笔者简要阐述了现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高地理教学效率的几种策略。
作者:杨洪 单位:贵州省遵义县泮水中学
参考文献
[1]邢继德,林成策.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法[M].开明出版社,2003(11).
[2]张洋.地理教学实施指南[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张希希.对活动教学理论若干问题的探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5)
第五篇: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学方法研究
摘要:
课堂教学效率决定着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情况。基于地理课程标准的地理教学中,可以通过画地图增加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巧设专题课题,做到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以提高学生地理课堂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有效教学;专题课题
一、引言
目前,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目标中的小学课程还没有涉及地理相关要求,到初中之后才开始出现相关地理知识。地理课程与语文、数学和英语等科目不同,不单要求学生能掌握相关地理理论知识,更要求学生通过地理课堂学习能对我国的大好河山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因此,在地理教学方法上,要更注重课堂外及实践性学习。课堂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学生主要是通过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来学习知识的,所以课堂教学效率至关重要。传统教学方式是教师教、学生听,教师是主导,学生的学习一直处于被动地位。现在不同,自从提倡素质教育与新课改实施以来,教育“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的是积极引导学生学习的作用。教师的使命是让学生在教师创造的环境中独立去找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初中地理教学与语文、数学及英语等基础课程不同,教学手法上也不相同,主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地理习惯为主。因此,如何使地理课堂教学更加高效,是地理教师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通过画地图增加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地图是地理信息中最重要的载体,教师应该重视地图的教学意义,通过阅读地图、使用地理图像和绘制简单的地图,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从而逐渐扩展对地图和地理的理解、想象、分析等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地理教学很大程度是通过地图来完成的,培养学生认识地图、阅读地图的能力,是地理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应讲解认识和阅读地图的规则和规律外,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地图的方法,从而使地图成为学生获取知识、把握知识的良师益友。初中生刚开始接触地理课程,还没有形成空间概念,考虑问题时,思维的感性总是多于理性。因此,在教授学生学会使用地图前,除了要加强练习之外,还要利用好课前预习时间,在开课前让学生轮流绘画版图,首先从简单的地球形状图、经纬线图、南北半球形态图等开始,然后在学习到专题地图时再练习专题地图的画法,比如高线地形图、天气简图等。在学生具备了一定基础之后,再开始画各省的轮廓图、交通路线图等。通过这一系列的版图练习,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绘图、识图的能力。教师只有将枯燥的地理理论知识用地图的方式表达出来,才会使学生学习地理时更加觉得有趣,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将地理学习融入到日常的学习习惯中。
三、地理课堂教学中要巧设专题课题
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及人文活动的科学。世界上发生的一些大型事件通常都与地理有关联,不管是政治事件还是军事事件,都会发生在地球的某一区域,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地理教学不应只停留在课本上,而是要去关注大家所生活的地理环境。因此,每当发生重大事件时,教师都应结合这些热点事件来充实自己的地理教学,而且这样的教育素材可以是学生自己搜集到的,也可以是在教师引导下完成的调查。专题课题的设立,从某种意义上看可以补充教材的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从而让学生能放眼世界,了解我们所处的环境。比如有关国家领土之争问题,这种专题的设立,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还可以极大地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及爱国主义情操和民族自豪感的建立。专题课的设立是多样性的,可以让学生通过调查搜集设立一个专题,然后由学生亲自进行讲解、分析、辩论。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极大地加深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印象,这本身对于初中地理教材也是一种补充,从而达到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四、地理课堂教学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城市学生通常对于区域地理课程中的区域植被非常陌生,农作物多是通过课本里的插图和网络上的图片了解到的,学生对于各地区的主要农作物的种类不了解,对什么季节种什么作物更是一窍不通,更有甚者,对自己生活中吃的稻米、水果的属性完全不清楚。学生的这种表现,说明他受到的地理教育是失败的。学习地理理论知识,主要是为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能灵活运用的知识才是有用的。所以,地理教学应该扩展到课堂以外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教师可针对地理学科的特点,周末在校方知情的情况下带领学生深入到农村进行实践,去感知城市与农村的差别,去认识当地为人类提供养分的区域性植物,从而找到各地地理位置不同所产生的文化也不同的原因。这种教学方式,学生们都很喜欢,这对于地理课程内容也是一种很好的补充,对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
五、结束语
总之,初中地理教学一定要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始终围绕地理课程的标准。教师在进行有效教学的过程中,要选择适当的方式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作者:周军 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泾源县民族职业中学
参考文献:
[1]刘咏梅.新课程背景下有效初中地理课堂构建的实践与探索[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04).
[2]赵康娜,张卫青,崔志鑫,陈强.从地理课程标准看我国初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发展[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2(04).
第六篇:初中地理教学以图导学优化
【关键词】
初中地理;以图导学;优化;导课;填图;识图
在地理学中,地理知识常常寓于地图之中,而初中地理学科的学习也时常将地图作为辅助工具。依靠地图进行学习,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世界某个国家、某个地区的地形特点、行政区划及其他地理信息。“以图导学”指教师以图像作为辅助手段,帮助学生具体认知某种地理信息。教师采用“以图导学”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读图分析能力、地理知识应用能力,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学科素养。在此,笔者谈谈如何采用“以图导学”教学模式来优化初中地理教学。
一、以图导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理课程是初中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然而,传统的以知识为主要教育点的教育理念,让一切教育资源、教育环境等都在为成绩服务,学生处于“唯知识为上”的学习氛围中,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在地理课堂中,运用图形进行知识点的讲授与对比,可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从而提升地理课堂的教学效果。可以说,“以图导课”是初中地理课程改革的重要尝试。例如,教学人教版地理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时,笔者将北方地区所辖的东北三省、黄土高原及北京等区域的自然风光、气候地形等相关图片制作成PPT,用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笔者一边播放PPT,一边进行讲解,学生们顿时被吸引住了,笔者随即顺势引出:“在本节课中,我们将一起学习、探讨北方地区的地理信息。”这样,自然地切入了正式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学习氛围极为浓厚。又如,笔者在讲解“北方地区气候”的内容前,利用多媒体将北方地区所种植的“玉米“”小麦”等作物的图片展示出来,并提出问题:“请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北方常见的种植作物为玉米、小麦?”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并且大部分学生都能将其原因归于气候问题,也有的学生考虑到了地势因素。这样教学,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氛围,帮助学生理顺了学习思路,也为后续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趣味填图,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感
初中生虽然比小学生认知事物更加理性,但是其在学习过程中仍然喜欢趣味性、竞技性较强的活动。在地理课堂中,教师如果能够利用学生的这一偏好,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与教学内容组织“趣味填图”活动,那么,学生将更加容易理解与掌握教学内容,对地理信息的空间化想象与理解更加深入,同时还能培养良好的地理思维。例如,教学人教版地理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南方地区”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时,笔者在课堂的最后部分设计了“趣味填图”活动。在课前,笔者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在纸上合作绘制台湾省的地图(两个具体地名留空)。在课堂上,笔者让学生们抢答,猜、填非本组绘制的地图上空出的地名,答对一空得10分,答错则扣除10分,得分最高的小组为获胜小组,并获得“填图英雄组”奖状。此外,笔者还用多媒体展示台湾省地图,随意指出地图上的任意位置盲抽学生填地名,并要求学生以旅游向导的身份向大家介绍该地的信息(尤其是地形、气候等方面的信息)。这样教学,学生不再使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习地理知识,其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程度加深。
三、引导识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地理学习中,学生不免会遇到需要自主读图的情况。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地图或其他图像,教会学生自主读图、识图,观察、分析地图,掌握地理学习技巧和方法,从而培养其自主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例如,教学人教版地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时,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对我国草原牧区、山林地区及平原地区的城市村落分布地图进行分析、总结,并针对土地利用现状,要求学生思考:“地形、地势不同,对土地利用有何影响?”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对课本中的插图进行分析,期间教师巡回指导,最终得出“山丘地带适宜种植林地,平原地区适宜耕地”的统一认识。此外,笔者还利用相关视频资料帮助学生从不同侧面了解土地利用问题。这样教学,实现了“授之以渔”,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点的同时掌握了学习地理知识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实践证明,在地理教学中“以图导学”是科学的、可行的。初中地理教师要发挥“以图导学”教学模式的积极作用,并着力在“地图运用”与“知识学习”的结合上下功夫,让学生学有所得。
作者:胡耀明 单位:玉林市玉州区第八初级中学
第七篇:初中地理教学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
摘要
从教学主体、学生能力培养和环保意识三个方面,结合具体教学案例,对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从而为更好地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初中地理教学积累更丰富、有效的经验。
关键词
多媒体;地理教学;多媒体资源
越来越多的多媒体信息科技被运用到教学之中,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许多便利。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此项技术,进一步证明了地理教学的进步。这一技术给地理教学带来变化,使初中地理这一课程再也不会因为无趣的学习方式而导致教学进行不顺畅,使课堂教学质量有所保障。同时,学生也可以改变死学和生背的古板方法,在欢快氛围中把应当掌握的知识变成自己的,教师也能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1多媒体为初中地理教学带来的变化
在教学的很多时候,学生都是随着教师的观点走,常会被教师的说法把自己给禁锢起来,慢慢就变成读书的工具。在上课时,学生即使对教师的讲解有所不懂,也很少会提出自己的疑问,他们已经习惯去接受教师的想法和要求,而没有自己的思考和追求。这种喂养式的教学会使学生感到没有趣味而不想学习,课堂效率就会受到一定的制约,而不能达到教师的讲课目的。正是有了创新技术的支持,才能改进原有的教学方法。比如讲课结束之后,可以精选一些多媒体资源,在展示时适时给学生一个带有问题式的结束,让学生对其产生解答的欲望,在课后通过各种方式去学习解决。像以前的教学仅仅限于课本、挂图、投影这些静止的辅助教学设备,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大家总是会对有画面的、能发声的技术设备更感到有趣味,多媒体这些功能的设置帮助学习内容更加容易被接受。
2多媒体技术对学生德、智、美等能力的培养
2.1德育、智育的发展
初中地理并不是中学阶段学习的主要学科,但是初中地理课程同其他科目的课程开设是为了全方面培养人才,促进学生智力发展。而且任何学科的设置都是学生德育实现的主要参与者,地理更是其中一员。在全面教育的道路中,地理学习应当被有效地加以利用,发挥它的作用。比如在讲授中国地理时,讲到中国的河流、山脉、疆域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资源做成PPT课件的形式,插入多张祖国大好河山的图片,每一张可以选择不同的进入方式,如回旋、字幕、典雅等,向学生介绍一些著名河流和高山,让学生从中感受到的祖国的伟大。讲到疆域这节课的时候,可以选择一段我国边疆守卫战士的短视频,讲述其所做的事情何其无趣,居住的环境又是如何艰苦,与亲属见面是一件很难的事,甚至有时几年也不能相见,但是他们依然没有离开。通过这些“最可爱的人”的坚守,教育大家要有集体荣誉感和保家卫国的爱国情操。
2.2美育的发展
多媒体与地理教学的结合,在教学中让学生拥有认识美的能力,通过一些多媒体软件的情景设置,让学生在其中既能学习课本内容,也能培养美的认识。在介绍热带雨林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搜集一些相关的视频短片,播放的时候可以关掉灯光,先引入一些声音。比如,叶子在风中飘动的声音、小鸟的叫声、溪水的流动声,通过这些声音将学生带进热带雨林的视频中,在美景的创设下,让学生从体验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2.3多媒体课堂中环保思想的培育
初中地理教学的设置,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世界的和中国的地貌、风土、人情,还要让学生去了解人类面临怎么样一个环境问题。在上地理课时,教师可以选择下载一些被人为污染的环境图画,然后用软件打出,做一个被污染前后的对比,让学生有一个视觉冲击。如讲到黄河时,它在我国历史发展道路上具有重要地位,非常值得人们爱护。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黄河流域由于土层疏松和缺乏环境保护的意识而遭到过度采伐,水土流失严重,黄河的许多支流已经出现断流现象。为了让黄河流域的破坏问题直观地展现给学生,教师可以借用多媒体动画将河水中混入大量泥沙的景象制作出来。教育学生要发展地看待事物,要做有环保意识的好青年,这对学生的价值观培养有很大的作用。
3应该注意的问题
3.1教师要熟练应用软件
教师要熟练地应用新的软件,必须主动去学习它的操作方法,能够将其为自己使用。教师是课堂中教学设备的主要操作人,这也就对他们提出一个必然的要求:要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并且在以后教学中适时地更新教师的能力,跟上时代的发展。如何做到与别人的教学课件不同,这是需要下功夫去准备的。平时的搜集工作是必须要做的,之后的整理和设计更要多研究。所以,平日里多整理图片和设计自己的教学方案,能够熟练地操作此软件,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流畅和被学生喜欢。教师也要注意到,学生各自的接受能力不一样,教师的教课方法要尽可能多些变化,不同的方法能被所有的人接受。
3.2看清教师的位置
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设备之一,在教学中不能变换位置代替教师去讲课,主要的知识传授人是教师。学生不可能仅通过图片和短片就学会深层的知识,但很多时候,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过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教学。这样做会导致课堂教学变了味道,课堂不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地方,更像是来到了放映厅;学生也不是单纯的学习者,而是一场电影的欣赏者。所以,技术的使用只是课程进行中的一小部分内容,教师还是要有更多的时间用在交流上。多媒体资源的应用是为了得到更多人的关注,进而帮助教师进行有序的教学活动,让学习者掌握知识才是最重要的。
3.3注意使用的频率
什么事情都有一个度,地理学习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也是如此。少数教师有时每堂课基本上都要用到多媒体技术,有时满满整节课的时间,差不对只有十分钟有师生之间的对话。这样的课堂和教师都是不合格的。用设备来助自己教学,这是可行的,但是用得太多就不可行了。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多媒体技术要根据课程的需要和教师的教学设计来加以利用,内容太多不容易让学生记住,教师也失去同学生交流的时间。
4结束语
总之,初中地理教学中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给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了便利,帮助其教学工作有效地进展,对教育质量能够有所保障,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许多变化,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小主人,变得能够自己去学习和思考,还能够全面发展德智美,培育具有综合知识的人才,同时促进学生有了环保意识。这些技术带来的变化可以帮助学习者对知识的学习有一个新的高度。尽管如此,还要注意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这样才能真正恰当而科学地进行多媒体教学。
作者:张成奎 单位:青岛市黄岛区王台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娄向辉.探讨初中地理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2015(1).
[2]徐凌.信息技术教育与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机整合[J].中学教学参考,2014(7).
[3]周晓燕.多媒体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3(8).
[4]贾存明.刍议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强化初中地理教学[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22).
第八篇:初中地理教学五环教学法探析
【关键词】
初中地理;五环教学法;应用
“五环教学法”是新课程标准下提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它将整个教学过程分成了五个阶段:问题展示、学生阅读、小组讨论、归纳总结、检测反馈。本文以《气候的基本特征》为例,详细分析“五环教学法”在初中地理中的应用。
一、问题展示
问题展示是“五环教学法”的第一步,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问题展示实际上是通过设置合理的问题来引出本次教学的目的,从而激发学生思考。这就要求教师充分理解教材内容,并且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来设置问题。问题的设置直接影响到接下来的教学活动的开展,所以设置的问题一定要具有启发性,问题的顺序也要满足一定的逻辑性。以《气候的基本特征》为例,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循序渐进、有着一定的导向作用的。如:1.什么是季风?2.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依据是什么?3.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什么?4.根据季风区与非季风区所受季风的影响,分析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形成的原因。这样的问题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具有启发性和归纳性,能有效地引发学生思考。
二、学生阅读
展示完问题之后,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以这些问题为切入点,展开阅读,并在阅读中思考这些问题的答案,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实际上就是通过自身的理解和认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有利于提高综合地理运用能力。如在分析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形成原因时,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结合书本知识和自身的经验,分析本地属于季风区还是非季风区,以及本地的季候特点,从而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一个将课本的知识转化为应用的过程,学生通过阅读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试图将教材的知识转变成自己的经验和认识。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每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地理知识水平存在差异,教师要注意这个差异性,合理地安排学生阅读的时间。
三、小组讨论
随着教学活动的不断推进,学生经历了自主阅读之后对教材和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教师设置的问题也会有自己的看法。这个阶段,教师要组织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畅所欲言,不要局限于课本的内容。如可以让学生观察东部地区雨带推移示意图后,分小组展开探究活动,总结季风区降水推移规律。在组织小组讨论前,小组设置一定要科学合理,要充分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能力水平,将全班科学分成若干个小组,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取长补短,巩固所学知识。当然,要确保小组讨论学习有质量还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鼓励学生说出新想法,集思广益,使学生在交流中获得更好的学习方法和思想;其次,教师不能完全放手,要进行一定的监督和控制,注意观察并适当参与到小组讨论中来。
四、归纳总结
教学中学生是主体,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仍然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必须弄清楚这种关系。这个环节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试着归纳和总结所学知识,从而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总体的认识。这里所体现的教师主导作用,即为教师针对前三个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于知识的难点以及典型问题,要能够给出总结性的意见和建议,并对整个教学过程做出归纳。具体表现为:1.及时发现学生思维的亮点。2.引导学生分析学习上存在的误区并及时修正。3.整理和归纳知识点。如本节课中,教学难点是我国气候主要特征的分析、归纳和概括。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逐步归纳总结我国东部、西北气候特征,以及季风区面积、受海陆影响因素,最终明白我国气候特征为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五、检测反馈
检测环节也包含了教学评价,是一个典型的课堂教学行为。检测和反馈可以分开讨论,首先是检测的过程要充分结合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来展开,即本次教学过程是否完成了教学一开始设立的目标,通过教学学生掌握了哪些知识点。其次是反馈,即通过本次教学活动的检测和评价,分析存在的不足和缺陷,通过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反馈到教学活动的安排上来,为下一次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有用的意见。如在本节课的实践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读图、识图及分析、运用地图的能力有限。因此,在日后的教学中,笔者的侧重点就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五环教学法是新课改背景下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它能使得教学过程清晰明朗,不但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够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作者:高倩梅 单位:玉林市玉州区城西第二初级中学
第九篇:初中地理教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摘要:
随着教学的不断创新与发展,教学目标也渐渐地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转移。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重点,主要目的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就对初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与重要性进行深刻的研究与探讨,打造高效率、高质量的初中地理课堂。
关键词:
初中地理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一、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个性品质的形成,开阔学生的视野
个性品质是学生在初中地理学习中用强健的体质、敏捷的思维、灵敏的反应、强大的抗压力与对学习环境的适应能力学习,并保持坚强的意志、高尚的人格、纯真的情操的性格。学习初中地理对学生的要求很高,不仅能够在具有丰富思想内容的地理教材中感受爱国情怀,还应具有放眼观世界的心胸。例如,在学习“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举实例来说一说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对问题的研究与学习中产生社会责任感及环境保护的忧患意识,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及环保意识。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认识、了解地图、地球知识,指导学生查找民族、文字、宗教图文信息的资料,让学生在查阅资料中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促进学生的探索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及其独特的地理素养、个性。初中生学习地理知识主要是以课堂学习为主,可是单一的课堂学习并不能够满足学生对地理知识的需求,更不能够真正地启发到学生,致使学生发挥出内在的地理潜能。因此,教师可以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多开展一些地理活动,并给学生一些鼓励,让学生有勇气走出课堂,大胆实践、探索,释放创新潜力,有效性地学习地理知识。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
其一,善用地图,强化学生的图像思维。通过对初中地理的学习得知,地理现象和地理状况的分布是有差别的,都拥有各自的特点。而且,地图所表示出的地理想象、状况与地理环境是有联系的,它简单明了地表现了人文、水文、地形、气候等地理环境的分布。因此,教师引导学生识图、读图、填图,要求学生灵活记忆、运用地图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二,适当地加入科学探索。初中地理探究性教学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探索地理知识,启发学生的地理思维,使学生时刻保持清晰的思考思路。
总之,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保持清晰的思维,可以很好地感染学生,不断展示自我、完善自我,形成地理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
作者:陈义兰 单位:江西桑海中学
参考文献:
[1]曾毓斌.新课改下初中地理创新教学法探究[J].时代教育,2013(24).
[2]李大雁.浅谈初中地理研究性学习开展的问题及对策[J].中学教学参考,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