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创新研究(5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地理教学创新研究(5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中地理教学创新研究(5篇)

第一篇:高中地理教学模式创新

1.阅读习惯的养成

首先教师要告诉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阅读习惯对掌握知识、提升能力的重大意义。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根据他们的阅读能力,采用多种阅读方法,不能给他们造成压力和负担,进而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在学生阅读地理知识后,先要对他们的阅读作出具体评价,进而结合教材组织学生讲解,归纳总结,通过让学生充分阅读让他们体会到自己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等,使他们的地理学习成绩明显提高。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的动力,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去学习,为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形成奠定基础。

(1)语意阅读法。

这种方法其实和学习语文时阅读文章差不多,在上地理课时,教师提出几个问题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以及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发现疑问及时解决。对于浅显易懂的地理内容,运用这种阅读方法节省了课堂宝贵时间。否则,简单的内容如果教师过多讲解,学生就会感到无聊、枯燥,没有学习的兴趣。

(2)提纲阅读法。

有的内容比较抽象,有很强的的理论性,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可以采用提纲阅读法。这需要教师认真研究教材,在此基础上精心设计读书提纲,体现出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使学生明确阅读思路,为学生扫除一定的学习障碍。学生根据教师列好的提纲,有目的地去阅读,并完成学习任务,然后学生提出个人想法,一起探讨,最后由教师正确指导、得出结论。在阅读和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课堂气氛生动、活跃,有效突破了重难点,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为透彻。

(3)地图阅读法。

地图是地理的命脉,地图阅读法就是让学生把阅读和读图有机结合在一起,在阅读地理知识的同时,还要认真分析地图、记忆地图、充分发挥地图的作用,在地图上获取知识和信息,能够根据地图发现地理规律、地理特征,理解地图问题等,实现把图转换成文,通过读图能用语言文字表达出地理成因和规律等,逐渐提升学生应用地图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

(4)习题阅读法。

这种阅读方法同样需要教师认真阅读大纲,然后把地理知识点以习题的形式让学生阅读,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做习题。这种方法比较适合知识点比较密集的章节。采用这种方法指导学生学习,需要教师具备教高的习题选编能力。选编的题目必须和教学内容联系紧密,体现出主要的知识点、重点,并且题目具有综合性、启发性特点,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知识。另外选编的习题要难易适度,要照顾到全体学生。学生带着问题去书本上找答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动脑、分析、归纳等能力。另外学生根据教材去解决问题,提高了答题的规范性。

2.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

教材是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的主要渠道,也是解决问题的主要依据。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阅读课本,做好批注和学习笔记,教师要给予正确的指导,让学生明确自己不足之处,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3.创设多样地理情境

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摆正自己在课堂上的位置,从服务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多种地理教学情境,营造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教师要做好课堂的督促者、指导者、组织者,这是合作探究顺利进行的保障。问题情境的创设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目标出发,创设的问题情境要真正能够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

4.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改背景下,要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分组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小组内有目标、有计划开展讨论、自主探究。在组建学习小组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由读者,当然这需要教师提醒学生组建时要注意学习成绩。让学生自主组建小组有利于合作探究,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能发展学生的个性。上课开始,教师就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以便做到心中有数,然后让学生有目的地去阅读,要求每个小组要提出一个和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活动时间,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探究、争辩;教师要走得学生中间,进行指导和点拨。通过合作学习,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5.培养学生地理探究思维能力 

在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学内容要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缩短教材和实际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感觉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体验到学习地理的乐趣,进一步激发学习地理的热情,为地理课堂增添活力。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周围去发现地理知识,同时把地理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去,使学生关心现代地理的发展和变化。学生身边的土壤、、气候等都可以引进地理课堂。学生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只要教师引导到位,他们就能感受到生活中的地理知识。从生活中获得的地理知识,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独特感受,迸发智慧火花的过程。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解读文本,认真观察,引导学生调动自己已有经验和知识去探究问题,从而为深化课程改革奠定基础。改革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是时代的呼唤,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只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创新,就不一定能打造高效的高中地理课堂。

作者:周营营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王杰中学

第二篇:新课程高中地理教学活动

一、现阶段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地理教学活动自身的局限性

在开展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地理学科在实施教学中所选用的教材、教学内容、教学体系等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很容易导致教学活动无法有效实施,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材的局限性。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有大量的活动安排,但是很多活动是需要长时间的观察和实践的,这类活动实施的难度较大,还有很多活动并不适合当地的教学现状,导致这些教学活动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其次,教学活动占用的精力较多。教学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既需要教师的优化设计,又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在活动设计的每个阶段都需要根据新课程标准选择合适的教学活动形式和内容。此外,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需要自主地参与到教学活动的设计中,占用了大量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最后,教学活动体系尚未成熟。在教学活动实践的过程中,很多学校尽管已经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作支撑,但是缺少相关的具体实践方法指导,教学活动体系仍不成熟,使很多教师缺少对教学活动的客观性认识,使教学活动在一定程度上缺少规范性和流程性,无法真正实现教学活动的价值。

2.地理教学活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高中地理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一是活动形式较为单一,缺少多样性、趣味性与启发性。在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并没有根据学生的特点及实际的教学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活动,多以传统的小组讨论及合作学习为主,长期以此来很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二是与学生实际相脱节。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也愈发突出。而很多学校在组织教学活动时仍以教师为主体,未考虑到学生对知识的认识能力、理解能力及运用能力等,实际的教学活动仍存在缺少可操作性和实践性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学生很难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使教学活动很难实现其原有的价值。三是资源利用不充分。地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及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调动周围的教学资源,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不断丰富课堂,开展学生眼界,挖掘学生内在潜能。而很多高中的地理课堂上缺少对现有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并没有对其进行合理的优化配置,使宝贵的教学资源未得到充分的利用。四是过分追求活动形式。很多教师为了刻意追求教学效果,将所有的理论知识都通过教学活动展现出来,但由于缺少正确的教学思想,导致这些教学活动多流于形式,缺少真正有效的教学方式,不仅浪费了课堂上的宝贵时间,还导致很多学生对这类乏味的教学活动失去参与的兴趣。

二、高中地理教学活动实施原则

1.教学方式的实践性

高中地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不能单靠课堂上的理论教学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而是需要帮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真正提升知识的应用能力。因此,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需要考虑到教学方式的实践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等过程不断探索未知的领域。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好教学活动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提升自身的知识技能,才能真正实现学有所用。

2.组织形式的多样性

教学内容能否灵活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课堂积极性,不仅要靠灵活的教学方式,还需要多样的组织形式。从学科的内容上看,高中地理不仅包括自然地理,还涉及到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知识。因此,需要根据不同学科知识的教学要求,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拓展学生的知识背景。从教学方式上看,地理教学活动既可以在校内开展,也可以从校外开展,但无论是哪种形式,都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因此,在教学中应该不断丰富教学组织形式,以提升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将这种理论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3.学生参与的主体性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新课改后的教学目标愈加注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因此,无论是在教学课堂上,还是教学活动中,都要将学生作为主要的教学对象,并立足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传授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此过程中逐渐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创造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并在实践中不断塑造良好的情感价值观。总之,教学活动要摒弃传统的“一言堂”的模式,改变知识的传播方向及传播模式,让学生站在“台前”充分地展现自己,帮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认识自己。而教师应该在“幕后”做好有力的指导,为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

4.教学相长的互动性

单向的知识传输模式并不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吸收与消化,可以通过提升教学活动的互动性与趣味性,增加师生之间及生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形成一个相对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在这种互动性的教学模式下,更能在教学探讨中碰撞出知识的火花,在探究式学习中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提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教师而言,也可以通过这种互动式学习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的方向,从而在教学设计中更有针对性与指导性,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三、开展高中地理教学活动的有效策略

1.注重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

(1)理论知识的学习

对于高中生来说,专业的理论知识不仅能够丰富学生自身的知识体系,更能为今后的实践活动提供坚实的基础。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包括地理位置与分布、人与关系及地理事物特征等内容。并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需要对这些理论知识做适当的拓展,帮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到的地理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案例1:在讲解《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影响》(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积累:第一,在帮助学生了解各气候类型、分布位置及形态特征等基本信息之后,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快速记忆,并能够活学活用。第二,通过之前所学的知识,如气压带及风带等,尝试让学生分析气候分布的原因及影响因素等,从而使学生逐渐掌握这种因果分析的方法。第三,带领学生一起分析各气候类型对当地的环境及地理条件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空间相互作用的思维方式。第四,在探究以上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将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有效梳理,并帮助学生形成更加全面的地理知识体系。

(2)学科能力的培养

在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对基础知识进行积累,更要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这里的应用能力既包括空间定位能力、觉察能力及描述能力,还包括对知识的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及整合能力等。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将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案例2:在《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必修3第二章第三节)这一教学活动中,通过情景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下,完成所要求的相关任务,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教师明确好能力培养目标,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及问题的处理能力为目标。第二,引导学生通过已知的条件,以保证土地利用率为根本目标,从旅游、发电、航运及效益等方面进行规划和整合,从而有利于提升学生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及分析能力。第三,根据现有的环境条件,以其中任意要素为中心,通过对现状的分析,预测其它要素的变化趋势,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初步的解决方案,以提升学生对问题的观察能力及解决能力。

2.提升教学活动的多样性

(1)辅助型教学活动

这一类的教学活动是以高中地理教材为依托,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延伸及补充,通过对教材中的知识体系进一步的完善和强化,使各知识点具有更强的实用价值。在辅助型教学活动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将教材中的各项知识点与教学活动的相关内容相关联,以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其次,要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独自完成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后,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要扮演好组织者与引导者的角色,在教学活动结束之后要进行适当的总结,以不断提升教学活动的质量。案例3:在讲授《大气环境》(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中“热力环流”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开展辅助型教学活动:第一,根据教材中提供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热力环流的原理、形成的过程等进行理解和掌握,并将“海陆风”作为热力环流的补充内容进行讲解。第二,根据教学活动的实际情况,对之前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延伸,带领学生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现象,如“城市热岛”和“山谷风”等进行综合分析,以提升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及运用能力。

(2)材料分析型教学活动

在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多存在“阅读”等辅助栏目,这部分的内容不仅综合性较强,还具有涉猎面广等特点。通过对这些材料的综合分析,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因此,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这部分的教学资料,与学生一起探讨如何解决材料中设定的相关问题。案例4:在《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的教学活动中,通过阅读“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的相关内容,通过了解不同因素对工业布局的影响,归纳出现阶段工业发展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因素,及各因素所具有的限制作用等。在此过程中,指导学生制作一个简单的知识体系,并随着阅读的不断深入,逐渐完善该体系,实现一个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过程,让学生在此过程中通过对知识的积累逐渐加深对相关知识的掌握。

(3)动手操作型教学活动

这一类的教学活动,不仅需要教师具有丰厚的理论知识,还要具有一定地理技能,能够按照教学活动的相关要求,完成对教具的制作和演示工作。该教学活动不仅包括教具演示,还包括实验操作、模型制作等活动,在丰富教学活动的同时,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操作结果进行点评,对于不足之处要给与有效的指导,对于创新性活动进行鼓励和表扬。案例5:在进行《地球的运动》(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的教学活动时,可以通过动手演示的方式增加学生对地球运动状态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知识回顾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地球公转、自转等相关内容。并对活动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一定的讲解和说明,然后通过分组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讨演示的方式、用具等,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对地球运动的演示。教师需要充当评委的角色,对学生的演示成果(包括演示是否正确、设计是否合理、制作是否精良等方面)进行点评。在整个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应该针对活动中学生的整体表现情况进行总结,并利用自己的教具进行一次完整的展示,以保证学生的听课效果。

(4)社会调查型教学活动

社会调查型教学活动的实践性较强,在整个活动中需要将调查的过程及对调查结果的表达方式作为整个活动的核心内容,其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对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在调查前,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对所要调查的主题进行探讨,包括调查的方向、调查的方法及调查的具体目标等,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调查计划。在调查过程中,需要根据调查的结果,对调查目标及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保证调查结果的有效性及准确性。在调查之后,需要帮助学生对所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概括出调查结论。通过这种教学活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知能力。

四、结束语

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开展高校地理教学活动已逐渐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探讨的话题,虽然现阶段高中地理教学活动在实施的过程中仍存在很多现实问题,但是随着教学水平及教学技能的不断完善和升级,以及人们对教学活动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终会实现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

作者:苏文 单位:临安市教师进修学校

第三篇:高中地理实验活动教学研究

一、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活动教学”的作用

1.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融入“活动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地理教材中一般包含了比较抽象的知识,所以就需要教师将这些知识转化成为能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的知识点,将理论教学转向实践教学,并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地理学习中去。由于高中生对于新鲜事物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理,且在地理教学中采用“活动教学”的方法能够全面激发出地理教材中的直观性与多样化,且采用“活动教学”的方法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现如今,在编制地理教材的过程中也适当地融入了一些活动的内容,这些教学活动能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将生活与地理知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且通过灵活多变的活动形式让学生主动进行思考与探索,并及时开展专题研讨等。

2.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融入“活动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与动手操作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一个人的观察力是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形式之一,同时也是其是否能够独立思考与认识周围事物的基础要素。所以也可以说,学生的观察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能否及时掌握相关的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所以这就要求高中地理教师要及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开展“活动教学”时,教师可以适当地将课堂教学搬到课外,开展一些考察与野外调查等活动。如,教会学生在野外辨别方向与时间,并学会查看这一区域中的地势与地形等,通过这些活动都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这种锻炼方法能丰富地理课堂,并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此外,在开展地理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自行制作出罗盘来进行定位,或是解读地图与使用地理设备等,都会有效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还能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弊端。

3.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融入“活动教学”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

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选择正确的学习思路与学习方法,并在探究的过程中将所学到的地理知识运用出来,可以加深对这一知识的理解与认识。由于地理知识具有综合性与空间性等特点,所以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在地理教学中采用“活动教学”的方式还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让学生主动地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这也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二、将“活动教学”融入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措施

1.在地理教学中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学生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获取相关的信息,并采用学习到的地理知识对信息进行分析与思考,最终得到结果。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方法能帮助学生梳理整个过程,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并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彼此之间的看法。最后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这样也就实现了知识的迁移与扩展。

2.在地理教学中采用给定方案的教学方法来开展调查活动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针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与研究,并从收集到的材料与信息中进行整理与分析,最后得出判断。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所要调查的主体与方案,并根据学生的综合能力与个性特点进行分组,然后再让学生结合在课上所学习到的地理知识来开展教学活动,在得出调查结果以后,再进行相互探讨与交流,分享自己的调查结果。

3.在地理教学中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来体验教学活动

在地理教学中进行体验类的教学活动能让学生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情感,摆正学习态度。所以想要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就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设计出相应的教学情境,同时可以让学生来扮演不同的角色来完善教学活动,在情景教学模式结束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相互交流,交换角色扮演中的心得,最后教师再进行适当的补充与完善,以此提高学生的认识。教师在开展“活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围绕地理知识点来进行学习,并通过及时的耐心引导,便于学生在自己的潜意识里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同时提高教学效果与质量。

作者:郑成 单位:福建省南平市光泽第一中学

第四篇:农村高中地理教学价值观教育策略

一、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创建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基础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是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第一步。作为政府部门要大力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化,作为教师也要与时俱进,创设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入导学案模式,根据实际需要重组教材,开展地理活动,及时评价和反馈等等。以自身积极上进的人生观、价值观引领学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

二、转变教学方法,引入导学案模式

如果说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是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基础,那么有效的、新颖的教学方法就是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关键所在。农村中学生源较差,本人觉得可以通过“优生与学困生”结合的方式形成地理学习小组,教师尽可能将知识点化难为易形成“导学案”,通过设置“自主学习”“小组合作”“问题讨论”“探究学习”四种学习模式,在有效实现知识技能目标的同时,可以通过方法与过程的改变,在课堂上增加小组合作与讨论以及问题探究的方式来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等学习方式可以营造民主气氛,有效增进师生感情,也可以让学生在新颖的学习模式和学习活动中体验知识的生成和学习的乐趣,从而得到精神上的满足,这样也更有利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

三、重组教材,体验生活地理与乡土地理乐趣

教材是用来参考的。新课标要求老师依据课标要求、根据学生实际与农村地区实际重组教材,在教材之外充分挖掘地方特色,引入乡土地理、身边地理、生活地理,以吸引学生的兴趣,从而让学生实现知识目标的同时产生对生活、对家乡的探究与热爱,以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以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五章“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这一课为例,如果我们在备课的时候能够充分挖掘地方特色,引入乡土地理和生活地理,我们可以根据地区产业类型与工业区发展的现状重组教材,如我们可以大胆把课程题目改为“产业转移———以家乡为例”,在课堂之前让学生分组去收集关于家乡工业区和产业发展的相关资料,在课堂之上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与探究的模式让学生在合作与讨论中实现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目标。

四、开展地理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相对于改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在课堂之内或者之外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而地理实践活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课堂上的地理活动形式主要有实验操作、角色扮演、主题讲演、旅游地理、生活地理与地理谜语知识竞猜等;而课堂之外的地理实践活动形式就相对丰富,如气象与天文观测、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观测、参与各种知识竞赛或者开展相关地理调查报告,如家乡土壤发育的调查报告等。当然,也可以通过举办“地理活动周”的形式在一定的时间段举行一系列的地理活动,如我校曾以“低碳生活,精彩地理”为主题举办过一届地理活动周,效果良好。总之,地理实践活动形式丰富多样,有利于学生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双重目标的达成。

五、有效评价,实现情感目标

1.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即时评价

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强烈求知欲、好奇性以及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善于辩论等行为必须给予及时有效的肯定与表扬。总之,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并给予必要、及时、适当的鼓励和指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依靠评价指标体系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过程性评价

(1)课堂表现评价

课堂表现评价包括学生的小组合作积极性、讨论发言与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以及对课堂涉及的地理现象的关注程度三方面的评价。

(2)课外表现评价

课外表现评价包括平时完成作业的认真程度和态度,学生平时对环境问题、全球生态问题的关注度以及小论文撰写、小制作活动中的参与度与积极性三个方面的评价。

(3)探究实验评价

探究实验评价包括学生的小组合作积极性、操作实验步骤的熟练程度以及喜欢地理实验的程度三个方面的评价。

(4)实践活动评价

实践活动评价包括参与活动的课时量与态度,在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知识、方法、技能掌握情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活动的收获与成果五个方面的评价。当然,以上评价体系只是一个参照体系,其严谨程度和完善程度并不高。为了更好地应用于评价本校学生在学习地理科目过程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情况,每个地区或学校可根据该地区和该校学生情况作出调整或增减相关方面的评价。

六、结语

总之,农村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并不是一件容易完成的事情,其必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让学生在实现地理知识技能目标的同时享受地理学习带来的乐趣,才能培养他们良好的地理素养、世界观、人生观,最终达成地理新课标中要求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作者:谢燕荣 单位: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花东中学

第五篇:高中地理分层教学方法策略

一、高中地理分层教学的概念及模式分析

(一)概念及意义阐释

分层教学主要指的是将班级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进行分层,然后根据分层结果,分别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于学习的不同需求。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克服传统“一刀切”所带来的弊端,而且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以便于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和教学活动。从指导思想上来说,“分层教学法”不同于传统教学单方面推崇教师的主体地位,而是主张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根据“学”的差异性来实施不同的教法。

(二)“分层教学法”的主要模式

现阶段,高中地理课堂所采取的分层教学模式主要有三种:第一,在一个班级之内划分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内既有优等生,也有“困难”生,各小组整体能力均等,教师以学习小组为对象进行统一内容的教学;第二,根据班级内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能力,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层次,然后根据不同层次的学习能力细化教学目标,保证每一层的学生都能学习到自己能力范围以内、或可接受领域内的知识;第三,打乱固有的班级形式,将所有的学生全部纳入到统一的分层体系中来,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不同的教师,使同一层次的学生组成“临时班级”集中到某一个教室进行学习。这三种分层教学方法目前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使用,无论哪一种都有助于实现教学分层的目的,即提升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学生全面而协调的发展。

二、分层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的应用

(一)动态分层

在高中地理教学展开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特征、地理知识掌握水平以及学习能力建立综合的档案资料,并进行细致分析。这样在划分学习小组时,就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个体特征,实现组内的优势互补,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与此同时,层次的划分还要注意秉承发展的动态原则,因为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不同阶段的能力是可能发生变化的,一成不变的分组从本质意义上来讲,无异于“一刀切”。鉴于此,教师就要随时观察学生状态与能力的变化,随时调整分层策略,以发展的眼光来进行分层教学,如此才能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分层作业

除了教学方法的分层,作业上的分层也属于分层教学的重要环节。针对基础较差、知识掌握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简单的、易于模仿和完成的题目,这样有助于促进其对于知识的消化;针对基础较好、知识掌握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布置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培养其独立思考的习惯与能力;针对思维较为发散、并具备一定创新意识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探索性题目,让学生在完成题目的过程中,不断发挥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其创造力。而在后续的测试单元,教师也可以将试题划分为基础、拔高、深化探索三类;在评价单元,可以基于学生层次的不同而展开具有针对性的评价标准。利用表扬评价,将有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利用激励评价,将有助于学生在现有的成绩上愈发奋进。

三、分层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学生科学分层

对学生进行分层,是高中地理进行分层教学的第一种应用策略。它需要教师结合学生学习地理的基础、掌握和接受知识的能力、日常学习表现以及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因素,对学生的水平层次做出科学性的划分。而且,这种划分越科学,分层教学在课堂中所能起到的积极作用也就越大。鉴于此,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之上,依靠必要的调查与测试,将全班同学划分为三个(数量较为合理,层次太多容易引发教学混乱,层次太少则达不到区分的效果)层次:第一层,学习成绩较好,且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较为强大的发展潜力;第二层,学习态度良好,但是成绩表现较为一般;第三层,学习基础较差,且没有学习的主动性,大部分学习活动是出于被动和非自愿的。与此同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时,要充分关注学生心理,要让学生乐于接受这种分层,不能以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为前提。要让学生在理解分层原则、接受分层结果之后,还能够继续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不断提高对于知识的认知、提升学习能力。高中生大多处于心理发展较为敏感的时期,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封闭分层理由之类的消息,保护学生心理。

(二)教学目标分层

分层教学要想真正在高中地理课堂上发挥作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师必须要明确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在进行分层教学之后想要或者说可以达到什么水平。鉴于此,教师需要在对学生完成分层后,分别制定出合理且能反映其学习能力及状态的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自然灾害”这一节的内容时,可以将其教学目标进行细化,分别对应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是全体学生都要学习和掌握的内容,而这一部分课程中所涉及到的具体案例,则是需要不同层次学生区分掌握和理解的内容。教师要想完成对于不同层次目标的合理制定,就需要充分深入和理解大纲内容,对其拥有宏观性、统筹性的认识,如此才能做到运筹帷幄、胸有成竹。

(三)方法合理选择

合理选择教学方法是高中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就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而言,一些较为简单的知识,比如一些普通自然现象的概念、形成原因,教师可以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放其自学;对于那些学生通过自学能够掌握一部分,但是不能完全消化的知识内容,教师需要采取必要的讲解;对于固定的知识难点,教师必须要结合直观而形象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感性上和理性上获得对知识的全面理解。比如,教学“季风气候的形成”一节时,教师可以采用图标法、歌词记忆法、图像展示法等多种手段来帮助学生充分掌握其形成的原因和特点。实践证明,只要教师能够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自身的差异性元素,选择出适当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必然能够促成事半功倍的课堂学习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将分层教学方法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不仅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必然选择,而且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发学习兴趣、克服学习困难的良好方法。它不仅有助于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所导致的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而且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全面提升其地理学习成绩和能力。

作者:董海峰 单位: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龙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