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论文3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论文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第一篇

一、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典型问题探析

(一)教育理念相对落后,启发式实践教学模式缺失

古时候,对于博学人才的第一评价就是“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地理学科发展是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驱动力。而当今,在高中院校领导、教师并不注重地理学科建设。学生更是为了应付考试,进行理论基础知识的死记硬背,根本不去探求知识背后的巨大实践意义。教师也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强制性的灌输理论概念,不注重对学生的启发教育,更没有科学的合理的实践教学模式。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基于形式化和应付化,完全违背了学科教学的本质要求。

(二)黑板模式下的地球仪效应,教学缺少适用性、实践性

在许多高中院校,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单一,手段落后,基本上是黑板模式下的地球仪效应,课堂以教师为主体,进行满堂灌,学生被动的接受。学生在整个课堂进程中没有主动权,教师为了教学进度,盲目的推进教学,完全忽视学生是否消化理解,更不在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能力是否得到了激发。教学手段单调不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不能在课堂上呈现生动立体的内容情境,学生往往听不懂、无法感知自然地理的魅力。在很多内容上,脱离现实生活,大大降低了地理学科的实用价值。在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重点时,以考试为基准,而不是强调这一知识结构的现实价值。除此之外,教师忽视课外实践教学,高中地理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只有深入户外,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才能够理解地理相关知识的内涵,才能够感知地理课堂中呈现的实物。有关天文地理知识,只能在实践中加以应用深化。

二、优化高中地理教学的对策

(一)提高教师综合教学素养,转变教学理念,实现有效教学

针对教师教学观念及综合素养低的问题,各高中院校应完善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强教师的理论道德观念等方面的教育培训,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摈弃传统的应试的强制性教学理念,将激励理念引入课堂,通过一系列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自身的潜在内驱力,促进个体的健康快速成长,从而实现教学的有限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和独立性潜能。

(二)引入先进的教学设备,创设情境、实践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

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引入信息技术,通过系统软件和网络平台创设情境,通过网络及真实场景的再现,加强学生对知识理论的理解消化。开展一系列的实践课外教学,让学生深化社会实践,将所学的内容有机地与现实世界结合在一起,学以致用。通过与自然的亲密接触,感知天文地理,激发学生对宇宙的思考与探索。以此,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不断丰富生动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创新和自我激励的能力。

(三)优化教学考核评价机制

传统卷面式的成绩考核学生的机制,已然不符合时代评价人才的需求,在实践的过程中,这种评价机制的片面不合理性日益暴露。在当代多元、多样、多险的社会环境下,对于学生多元智能的评价日渐突出。因此,应改变原有的评价机制,建立多种评价标准,对学生智力、语言、品德、情感以及动机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传统的分数评定标准,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的评价,有失科学性和客观性,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也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负担,因此,应优化考核评价机制,对学生进行科学公平健康的评价,促进其能力的全面提高。

三、结语

在实践过程中,高中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艺术手段的呈现。其科学性在于学科理论的客观性,其艺术性表现在对于学生的塑造上,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客观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在于学生潜能的激发与觉醒,只有不断开拓创新,才能够真正实现教育的最终价值,体现其真正的本质内涵。

作者:张立伟 单位:大庆市第四中学

第二篇

一、立足于地理教材,渗透环境教育

高中阶段地理所涉及知识范围广,学科深度较浅,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在地理教材中有很多关于环境方面的知识,比如,大气、温度、海洋、陆地、矿产资源等等,此外还包含农业、工业、城市以及交通等人文环境方面的知识,可谓是对环境知识阐述的较为详尽。新课改下广大高中地理教师应善于发现地理教材中的环境元素,通过课前备课巧妙地将环境教育融合到课堂教育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地理学科知识的同时不自觉地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激发他们对环境保护的热情。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大气环境保护章节的学习,教师应对课本知识内容进行拓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哪些是对大气环境破坏的行为,哪些是保护大气环境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在课堂共同探讨大气环境保护问题中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引发他们保护环境的欲望,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此外,地理教材中关于人口问题等方面的知识涉及的也比较多,教师应根据生活实际,通过组织学生开展人口调查活动,让学生从人口调查活动中切身感受到人口危机问题,可有效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综上我们可以发现,高中地理教材中同环境教育相联系的知识内容较多,教师应善于发掘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元素,同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充分地利用地理学科特点,让学生在学习中理解环境同人类社会发展关系。

二、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对于学生教育逐渐从传统的单一文化知识传授的教育模式向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教学模式转化。就目前高中地理环境教育而言,地理课堂教学教师不仅要将地理课本基础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而且还应帮助学生在掌握课本基础知识内容的同时能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能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能够积极发现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从自身做起,加入环境保护队伍行列,养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生活习惯。

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想尽一切办法,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设施优化改进教学手段;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教师应以多媒体为平台,为学生营造生动活泼,图文并茂的课堂教学氛围,通过放映幻灯片或者视频的的方式让学生领略到大自然之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能够有效激发其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快乐学习;更能牢固掌握地理学科知识,加深记忆,提升教学效果。此外,高中教师应打破传统高中地理教学理念的束缚,深刻理解新课改理念的重要内涵,积极创新地理教学新方法和新模式,充分将环境教育融合到地理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地融入到课堂中,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公,充分发挥他们的思维及创造能力,对地理学科知识尤其是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进行共同探讨,共同解决环境问题的办法,这样可有效地增强他们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

三、注重开展实践活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途径,学生只有通过参加更多的有关环境教育的活动才能深刻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才能真正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所以,作为高中地理教师,除了在完成课堂环境教育渗透教育工作外,还应定期地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对所学的地理知识进行验证,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发现课本中所没有提及到的环境问题,进而结合相关的地理知识对环境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为了能够更好地环保意识在学生内心深处生根发芽,教师还应积极联系学生家长,让学生家长也参与环境教育中,多方面、多层次地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让学生走向社会,接触社会,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深刻体会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升对环境保护的思想觉悟,进而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生活习惯。同时也能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更加主动地接受环境教育知识。

四、结语

本文就新课改下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提出了笔者的几点建议和看法,以期能够对广大高中地理教师引起共鸣,共同参与高中地理教学的环境教育渗透研究工作,提升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作者:杨志攀 单位:福建省泉州一中地理组

第三篇

一、立足学情,制定正确的教学目标

按照相关教育改革的精神,新课改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的过程中革新教学思维,探究新的教学模式,不断的挖掘和利用学生资源,实现教学相长。素质教育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实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三者缺一不可,并且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我们要落实三维的教学目标,但是也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事情情况,对于薄弱的教学目标一定要积极强化。学生之间都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他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那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考虑到落实分层教学,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还必须精心设计,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实现教学目标的差异化和针对性。高中地理的教学难度也是比较高的,为此教师首先要分析学生的实际状况,从学情出发,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的爱上高中地理课,并从中掌握相关的能力,提升学习的效率。

二、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学会反思教学

现阶段,很多的高中地理老师还是没有转变以往的观念,对课程教学不够重视,高中地理教学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导致高中地理的教学呈现出一定的滞后性。很多的教师轻视高中地理训练,也没有给予学生详细的指导,教学形式呈现出“放羊式”的模式,使得高中地理的课程教学停滞不前。所以作为高中地理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教育教学思想的转变,从思想上给与高度重视,在实践中认真的落实和执行,只有这样,高中地理的教学状态才会改变,学生才能从课堂教学中获得发展,学生才会对高中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于高中地理教师来说,要开动脑筋,要学会反思,反思学习现状和教学方法,对于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反馈,及时修正,确保优质高效课堂的实现。在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对于有条件的学生来说,还可以适当的拓展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丰富高中地理的学习形式,不断的提升高中地理的学习层次,从而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开展开放式授课,优化教学评价

新课改下高中地理课程的教育教学中,教师不能按部就班的使用教材和辅导性材料,因为每个学校的情况是不同的,这就决定高中地理的教学内容选择上也会出现一定的差异性和地域性,所以要实现高中地理课程的开放教学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和因地制宜。各学校应该认真的研究本校和本机构的实际情况,强化校本高中地理课程的研修工作,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按照教学规律的要求,教学过程要关注学情,做到梯度授课和分层教学,所以高中地理教师在授课的时候不应该让学生清一色地去吸取某些知识、技能等,而是应该多给学生一点自由发展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学生去琢磨、去研究、去发现和去探究相关的高中地理知识。在教学过程中,高中地理教师还要及时的做出评价,评价应该以鼓励引导为主。

四、整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选择既有利于他们的发展,又有利于增强他们兴趣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课堂,进而让课堂真正的“活”起来。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不断学习并采用一些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不仅对教学内容,而且对于教师所采取的的教学模式都充满兴趣。除此之外,还有疏导法、磨练法、冷却法等多种方法,这些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去,而且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培养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作者:杜云琴 单位:山西省灵石县第一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