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探究式教学模式探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地理探究式教学模式探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地理探究式教学模式探讨

一、对探究式教学的认识

1.对教学任务进行情境创设,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从教学的角度讲,围绕问题设定学习活动,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并得出结论,是探究式教学的核心。探究式教学的出发点是设定需要解答的问题,这是进一步探究的起点。因此,在情境创设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精心考量,提出难度适宜、逻辑合理的问题,进而围绕问题设定教学活动。

2.采用开放课堂的形式,发掘学生自主探究的潜能。在设定好的问题情境中进行探究的过程,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在开放课堂环节,教师起着一个组织者的角色,负责指导、规范学生的探索过程;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学生要自己动手去实验或者查阅,来寻求问题的答案,提出某些假设。探究的形式可以由单个学生自己完成,也可以由教师将学生分组来完成。

3.在探究过程中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正确把握自主探究的方向。为了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学生不明白时可适当点拨,但注意学生对探究方向的把握。

4.在课堂上开展合作探究,训练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探究式教学中,为了让教师与学生分别扮演好引导者与探究者的角色,一定要处理好教师的“引”与学生的“探”之间的关系。此时教师的“引”很关键,要张弛有度,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过多牵引,必要时教师与学生可共同针对某一问题开展合作探究。

5.课后采用留作业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课后,教师要留因材施教的作业、留课外阅读的作业、留写观察日记的作业、留自由发挥,畅谈自己观点的作业。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水平。

二、中国旅游地理探究式教学的融合

(一)对中国旅游地理教材结构的把握

由于现在出版的中国旅游地理教材层出不穷。文章选取吕连琴老师主编的《中国旅游地理》(旅游管理专业“十一五”规划教材),作为研究对象。对吕老师的教材进行分析发现,教材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其内容分别为:第一部分是中国旅游地理的一些基础知识与理论,第二部分是对旅游资源类别的介绍,第三部分是对中国著名旅游景点的介绍。

(二)探究式教学过程与中国旅游地理教材之间的融合

根据对中国旅游地理教材结构的把握,从探究式教学过程的五个环节入手,认识探究式教学在中国旅游地理课中的实施过程。就探究式教学的情境创设环节而言,教材的第二部分、第三部分都适合教师围绕特定的问题设定教学活动,如:第二部分可围绕认识旅游资源的类型设定教学活动,第三部分可围绕认识中国著名旅游景点设定教学活动。就探究式教学的其余四个环节而言,是紧紧围绕情境创设环节展开的,在上述两个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自主探究潜能的发掘、自主学习能力的训练、自主学习兴趣的培养等都是通过除情境创设环节外的其余四个环节来具体实施的。

三、探究式教学模式在中国旅游地理课中的实施

为了更好地体现探究式教学模式在中国旅游地理课中的运用,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围绕探究式教学的五个环节,就探究式教学模式在中国旅游地理课中的具体实施过程进行了归纳、总结。

首先,在情境创设环节,中国旅游地理的教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旅游资源的类型和著名旅游景点。为了体现探究式教学的核心,笔者围绕掌握旅游资源的类型和著名旅游景点设定了教学活动,活动的结果是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旅游资源的类型,认识著名旅游景点的主要特点。

其次,在开放课堂环节,教师作为组织者,一定要指导、规范学生的探索过程。在笔者开展的中国旅游地理课教学过程中,在开放课堂环节,首先教师将学生进行了分组,并对不同的小组分配不同的教学任务。就教材的第二部分旅游资源而言,一般分配一个小组去完成;就教材的第三部分著名旅游景点而言,一般按照教材中旅游区划的结果进行教学任务的分配,结果是一个小组负责一个旅游区。其次教师要求学生通过登台讲授的方式把各自的学习结果与大家分享,对讲授的过程与采用的形式不加以限制。实践证明,在开放课堂环节中对讲授的过程与采用的形式不加以限制的做法是值得推广的。正是由于在开放课堂环节对讲授的过程与采用的形式让学生自由选择,所以学生在课堂上的讲授过程很灵活。在学生的讲授过程中出现的两种教学模式“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和“生生合作”教学模式,在今后的教学中是值得借鉴和推广的;另外,学生们采用的授课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借助视频、网络以及多媒体课件的方式也是值得学习的。

在开放课堂环节,笔者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学生对探究方向和探究内容的把握。就旅游资源的类型而言,学生在自主探寻的过程中会对探究方向的把握出现偏差,根据课程性质及专业特点,教师一般要求学生找出旅游资源是由自然和人文两大类构成,熟悉自然旅游资源的4个构成要素,人文旅游资源的7个构成要素,且熟悉各个类型及要素的概念、了解各个类型及要素的成因即可,并不要求掌握各个类型及要素的形成过程(地理学专业的学生才要求掌握)。但好多同学对形成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讲解,由于缺乏一定的知识,讲解过程很吃力;就旅游景点而言,要求学生掌握著名旅游景点的主要特点,但从学生登台讲授的过程看,好多学生是著名景点与不知名景点一并讲解、主要特点与次要特点一并讲解,由于讲解的景点和特点太多,在把握教学任务的要求上有偏差,结果出现了丢西瓜捡芝麻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探究式教学的实施效果。

第三,在适时点拨环节,如果教师不注意进行引导,可能会导致学生抓不住问题的实质,出现了丢西瓜捡芝麻或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对此,就旅游景点的学习而言,首先教师应选取一个旅游区进行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握对旅游景点的掌握范围,不是在网络上或资料中出现的所有景点都要逐一掌握,这分明在该阶段是不可能实现的。在情境创设环节设定的教学活动中,只要求学生掌握著名旅游景点,非知名旅游景点了解即可,所以,此时要求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要注意启发学生哪些景点是应该掌握的,哪些景点只要了解就可以啦;其次教师还要选取某一个具体的著名旅游景点做示范,引导学生把握对著名旅游景点的掌握程度,即引导学生只掌握著名旅游景点的主要特点,对著名旅游景点的次要特点了解即可;然后再要求学生按照类似的方法和思路去自主学习其他的景点,并对学生不明白的地方进行点拨。如果学生在讲授中出现了一些错误的地方或在探究方向上出现了偏差,教师要当堂指出,提醒学生注意;或者针对学生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障碍,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并提示解决方法。

第四,课堂上开展合作探究环节,是教师与学生共同作为学习主体参与的一个过程。在此环节,主要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讲解过程中涉及的一些有关中国旅游地理领域的前沿问题或热点问题,要求教师与学生合作共同探究。

第五,在课后留作业环节,教师要根据学生对所探究任务的把握程度,分别对待。对教学任务完成效果好的学生,教师可以留与教学任务相关的延伸内容作为课后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对教学任务完成效果差的学生,教师可将教学任务重新作为作业留给学生,让学生重新进行一次自主学习;对教学任务完成效果好,而且对教学任务的相关延伸内容已进行了自主学习的学生,教师可留写观察日记的作业;对中国旅游地理领域的前沿问题或热点问题感兴趣的学生,教师可留自由发挥,畅谈自己观点的作业。

四、总结

总之,笔者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设定教学活动—老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习任务在设定教学活动时给出)—分组探究—得出结论—个体上台讲授”的模式进行教学活动的安排,其中,老师引导和个体上台讲授环节主要运用了“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在学生自主学习、分组探究、得出结论环节主要运用了“生生合作”的教学模式;在个体上台讲授环节,学生们借助了多媒体、网络、视频等辅助教学手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些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都是值得学习和推广的。

作者:白美丽 单位:河北北方学院法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