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地理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鼓励学生动手,克服思维障碍
中学生学习地理的思维障碍主要反映在概念和规律的认识方面,一般是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相关概念、规律缺乏足够的感性认识。地理活动和课堂实验,通过学生的动手参与,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克服其思维障碍,锻炼学生的思维。例如,我们学习地球自转运动时,课本上有地球自转的证明——傅科罢实验,学生读完材料后,依然不知道它是如何证明地球自转的。针对这一情况,我在上课时,引导学生用地球仪做傅科罢的模拟实验,有了模拟实验的感性认识,学生弄清楚了实验结果与地球自转运动的因果关系,并能用地转偏向力的原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还有许多这样的思维障碍,如冲积扇的形成,太阳的回归运动,等压面的概念,等等,都可鼓励学生动手做实验或做模型来增强感性认识,克服思维障碍,启发学生思维。
二、认真做好习题评讲,让学生学会思维
适量的练习是巩固学生课堂学习知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通过对学生习题的批改,能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对练习题进行针对性的评讲,能解决学生在作业中暴露的问题,克服思维障碍,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业评讲,不能简单告诉学生答案,要教会学生求解的方法,“暴露”教师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
例如,我们曾经做过这样一组题目:下图为某一著名地理事物的等高线(局部)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地理事物最有可能位于A华北平原B东北平原C黄土高原D云贵高原(2)该地理事物可能是A河流B梯田C石林D沙丘(3)下列城市离该地理事物最近的是A南京B兰州C济南D贵阳批改学生作业时,发现第(1)(2)小题错选B的学生较多,究其原因,一是学生答题时没有把三个小题联系起来思考,二是学生以前接触过丘陵地区梯田的等高线地形图,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经验构成了解题的思维障碍。针对这一情况,作业评讲时,我首先分析了学生答错的原因,暴露了学生的思维障碍,然后“暴露”了自已的思维过程:由图可知,图示地区海拔较低,平均海拔只有50多米,只可能是平原地形,故第(1)小题排除C、D两个选项,我国的平原地区不可能有梯田、石林、沙丘,所以第(2)小题的正确选项为A。至此,绝大多数学生已知道第(1)小题的正确答案了,因为剖面图清楚地反映出河道的“地上悬河”特征。紧接着,我又提问:同学们还有其它的方法把第(1)小题的正确答案选出吗?这时,有学生说,第(3)小题四个选项中的城市没有位于东北平原的,因此,该地不可能为东北平原。可见,学生已克服了原有的思维障碍,开始积级思维了。
三、分散教学难点,维护学生思维
学习活动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劳动时间过长和劳动强度过大也会造成思维疲劳,学习兴奋度降低,影响学习效果。高中地理有几单元内容难点集中,教学时处理不好容易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出现厌学的情绪。分散教学难点是解决这一问题,维护学生积极思维的很好办法。例如:高中必修教材中的气候的形成和变化这一部分内容,难点很多,特别是气候类型。学生必须搞清楚每种气候的成因、特点和地区分布。教学时我对这一难点进行分散处理,在引导学生学习完气候的形成因素后,让学生每天查资料掌握一到两种气候类型,并督促检查,答疑解惑。等到象这样把所有的要求掌握的气候类型都搞完后,再引导学生把在成因、特点上有联系的气候进行归纳、对比。这样下来,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掌握世界陆地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点及分布规律了。
四、创建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思维
在课堂上教师必须为学生创建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感到轻松、自由、平等、安全,把课堂教学变成一个老师与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的师生交往与互动的过程。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积极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对于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由于理解能力,观察的角度不同,可能会给作出不同的回答,有的甚至是完全错误的。对此,老师要从中找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充分的肯定,错误的地方要帮助学生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同时也要对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回答的勇气给予充分的肯定。切忌随意批评、挖苦讽刺,否则,就会扼杀学生创造思维的萌芽。
作者:汤清明 张冠 单位:云梦县曲阳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