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学科融合下“地理+”双师同堂教学,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可以与多学科联动,“地理+”课堂注重以地理教学为主,讨论在地理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如何相互渗透。双师同堂教学时,两位教师在现场进行教学指导,使课堂更加丰满而深刻。本文从课前准备、课堂实施和课后反思三个部分探讨“地理+”双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为平板教学环境下开展此类课程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学科融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不再是单一的学科教学,而是通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学科进行结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方式,是在承认学科差异的基础上,打破学科界限,通过学科间的不断渗透和交叉,使课堂教育价值得到充分发挥。[1]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非常适合开展学科融合教学探索实践。双师同堂教学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教师实现“集优”,加强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2]学生通过这类课堂可以同时培养多学科的核心素养,利于新课改的实施。笔者对已经开展的“地理+历史”“地理+物理”和“地理+政治”双师同堂课,从课前准备、课堂实施和课后反思三方面进行探讨并总结经验。
一、课前准备
学科融合课的课前准备至关重要,教师如何选取合适的内容、如何实施恰当的教学方法及如何组织综合性教学活动,均在此阶段完成。
1.课程主题来源
(1)教材章节
根据教材章节内容制定主题是较为常规的做法。这需要两位教师根据双方教学进度,将某一学科某一章节的内容进行融合。一般会选择比目前进度更快的教学内容。如“地理+历史”课堂,可选择以初中地理“巴西”为主线,讨论混血种人形成的历史原因以及农业发展历史与殖民历史的关系,融入了历史的活动探究;或选择以初中历史“郑和下西洋”为主线,在航线地图方面结合地理大洲、大洋的知识探究。
(2)生活时事
世界万物是相互联系的,我们生活的世界也是复杂的,需要运用多学科知识理解。因此,可以根据时事热点,联系相关学科教师进行课程整合。如以时事热点——“新疆棉花”为主题,开展“地理+政治”的学科融合,探讨中国在脱贫攻坚中如何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农业及一系列民生工程。
(3)综合应用
随着科技发展,学科间联系愈发紧密,相互间渗透程度越来越深,科学研究也朝着综合化方向发展。[3]综合应用即教材内容的整合再现或试题呈现等,注重对一个问题进行深挖,重组课程内容,培养学生从整体、联系的角度看待问题,建构跨学科学习的思维模式。如以“地理+物理”学科的角度讨论关键词“风”。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可以关联“季风”“风能”等;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风”的形成和比热容、压强相关,“风能”可以关联能量的转换形式等。
2.课堂开展模式
在课堂教学上,学科究竟如何融合,目前大致可分为两种模式。(1)单学科为主,其他学科为辅这种开展模式适用于大部分学校。因为这种模式下的学科融合课并不会多占用一个课时,而是在某一学科正常教学进度下完成。这种课程开展模式也较易操作,只需在某一章节内容中适当增加一些跨学科活动即可。如笔者开展的“地理+历史”学科融合课,“探秘巴西”和“郑和下西洋”,都是在地理或历史的正常教学进度中完成。教师只需要挖掘教材中蕴含的跨学科知识,充分利用地图、阅读材料等开展活动即可。(2)跨学科知识整合,逐层递进这种开展模式适合以生活时事和综合应用为主题的课堂,知识点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如“地理+政治”“新疆棉花”和“地理+物理”“季风与能源”。课程开展需符合问题解决的一般思路,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进一步加深学生的思维深度。
3.教学设计
确认了课堂的主题和开展模式,即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限定,还需要对课堂进行其他准备,其中包括撰写教学设计。因双师教学的特殊性,教学设计也需具备不同学科的特性。笔者将着重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
(1)教学目标
过去的教学目标讲究三维目标,而新课标施行以来,越来越强调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科融合课堂的教学目标应该包括不止一个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建议每个学科根据课堂开展模式设置1~3个教学目标,整体目标设置不应超过5个,以免教学任务过于繁重。课堂实施应围绕设定的目标执行。例1.“地理+历史”“探秘巴西”教学目标①根据地图和史实资料说出巴西的人种构成原因,总结巴西种族等人文地理要素特点。并结合巴西混血种人形成的原因,认识种族、文化等人文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②运用地图和史实资料,了解巴西农业发展历程,联系巴西的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巴西发展农业的自然与人文条件,建立区域认知。③通过时间和空间两种维度,建立动态、立体的历史地理观。培养学生学会用综合思维解决地理问题。例2.“地理+政治”“民族团结与发展——‘新疆棉花’”教学目标①认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我国民族构成,能通过判读地图归纳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地理实践力)②通过新疆棉花案例,学会综合分析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③通过案例探究分析与观察活动,正确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自觉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的公民义务。(政治认同、公共参与)④通过新疆发展案例,了解国家为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的努力,理解我国民族政策的科学性,感受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自觉拥护我国民族政策。(科学精神、政治认同)
(2)教学方法与活动设计
学科融合课根据其特性,教学方法多采用问题式教学、案例分析法。跨学科教学活动的设计依托各学科特性开展,以问题或者材料呈现,如地理学科以地图为中心,解析问题;历史学科以史料分析为中心,佐证历史;政治学科以材料分析为中心,分析逻辑;物理学科以原理讲解为中心,服务应用。不同学科开展的活动能够服务于同一主题即可,不必所有活动都是学科融合活动。例如,“地理+历史”课堂中关于“季风与远航时间”的教学活动以及“地理+政治”课堂中关于“新疆棉花生产与精准扶贫”的教学活动。例3.“地理+历史”“郑和下西洋”教学活动【教师提问】请根据亚洲季风示意图(图略)及所学知识分析郑和远航大致何时出发,何时归来?为什么?【学生回答】冬季出发,此时亚洲吹偏北风,利于航行。夏季返程,此时亚洲吹偏南风,在太平洋顺风航行。【史料实证】六年九月,再往锡兰山……九年六月献俘于朝……十年十一月,复命和等往使,至苏门答剌……以十三年七月还朝。十四年冬,满剌加、古里等十九国,遣使朝贡,辞还。复命和等偕往,赐其君长。十七年七月还……——《明史•郑和传》【设计意图】能够联系地理知识,综合分析历史问题,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力。例4.“地理+政治”“民族团结与发展——‘新疆棉花’”教学活动材料一:世界棉花看中国,中国棉花看新疆。棉花产业是新疆农村经济的支柱和特色优势产业。棉纺织产业解决当地就业近百万人,成为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之一。材料二:广东对口支援新疆,新增就业岗位超十万个;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展消费扶贫,助推农产品进入大湾区市场;结合对口地区的产业规划,培养当地职业技术人才。材料三:凭着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族人文风情,新疆一直是我国的旅游热门地区。新疆有56种全国旅游资源类型,占全国旅游资源类型的83%。为了响应广大游客对新疆棉花的热情,近期不少旅行社特意安排了棉花种植基地的参观。【学生讨论】根据所学知识,说出我国新疆生产棉花的有利自然条件是什么?谈谈为促进新疆的发展,材料中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带来了什么影响?【设计意图】通过生活时事链接课堂,让学生了解我国精准扶贫的新疆故事,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在分析时事的同时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4.教学环境
广州中学得益于智慧课堂的建设,给每位教师和学生都配备了平板,教师平板内容可以同步到学生的平板和纳米黑板大屏幕,将教师从讲台“解放”,可以与学生有更多互动。学生也可以将课堂学习成果实时上传到教师平板,教师能及时点评批改并且展示到大屏幕,做到了个性化教学评价。这样一来学生有了更多展示的机会,课堂获得最大限度的知识生成过程。
二、课堂实施
传统课堂上只有一位教师进行教学活动,而学科融合的双师课堂最少需要两位教师同时开展教学活动。两位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如何配合,才能达到课堂效果最大化?
1.双师联动
两位教师在课堂中的良好配合,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果(表1)。
2.师生互动
引领。对于学生而言,学科融合课是新鲜的,学科融合的问题是新颖的。对于“新”的内容,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形成引领作用,对问题进行层层剖析,运用学科融合的思维讲解知识。指导。如果学生在某些关键问题上比较犹豫时,教师需要对学生提供一定指导。设置问题需要更加准确,提供更多的“脚手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双师模式可以更加及时地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当一位教师在主讲时,另一位教师可以协助解决。评价。双师可以充分发挥优势,从不同学科进行评价。同时,教师可以从多角度评价学生,如完成质量、问题角度等,让学生可以得到更全面的反馈。
3.把控流程
一位教师上课也会发生拖堂或者提前下课的情况,在双师课堂上,时间把控问题更是需要重点关注。教师对每个流程应有预估时间,若学生活动超时,应对后续活动时间或者教学进行一定调整,切不可一成不变。同时,课堂教学应具备“引入—讲解—总结”的基本流程。
三、课后反思
从课堂内容的角度看,笔者已分别和历史、物理、政治学科进行了合作。开展了三次学科融合公开课,涵盖了三种课堂主题和两种课堂开展模式的探索。课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活动设计新颖。从课堂实施的角度来看还有进步空间。第一,课堂过渡方面,不同教学环节过渡应该更加自然,承转语言更加流畅,教师间可以适当增加互动,活跃课堂气氛。第二,设备使用方面,笔者所在的广州中学全面使用平板教学,但是平板系统不支持多位教师同时控制,在教师交换控制时不太方便。第三,师生互动方面,教师与学生交流应该更加充分,教师对学生成果展示的评价也应更加全面,体现双师课堂的优点。从课堂效果的角度看,在智慧课堂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无论是本学科的教师还是其他学科的教师都觉得这样的课堂教学符合新课改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笔者对任教的初一、初二年级154人进行过一次关于学科融合课的问卷调查,141人认为跨学科知识能促进本学科知识的学习。学生对学科融合课也较为认可,大大增加了笔者探索学科融合课的信心。在未来,学科之间的界限将不再那么分明,学科融合势在必行,这对当代教师无疑是一个挑战,也提醒教师要时刻保持学习心态。笔者希望能够继续在学科融合教学方面进行探索,不断提升自我综合教学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贺克春.学科融合:指向核心素养的品质诉求与路径探微[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8(10):30-34.
[2]魏娟.核心素养导向下“双师同堂”在高中生物学课堂应用的可行性分析[J].新智慧,2021(24):5-6.
[3]郭迎霞.高中地理跨学科整合教学的探索实践[J].地理教育,2017(9):6-8.
作者:钟凯雯 单位:广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