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实践力培养策略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实践力培养策略,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实践力培养策略

一、高中地理实践力教学现状分析

(一)有限的时间以及安全问题制约着开展地理实践活动

通常情况,高中阶段地理课时数量相对较少。所教的课节数只能完成教学内容的讲授,经过高考改革后,地理课程的教学任务重,难度大,相对来说,时间又比较紧张,对于开展地理综合实践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不了,对地理课理论知识的掌握相对来说欠缺些.再者,要开展好地理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上课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方案的设计,方案的实施,预测活动中所出现的突发情况,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等,这些情况在上课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组织开展综合实践课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首要任务还必须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存在着安全隐患,有人为了不担风险,图省心,也就不愿意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了.因此,地理课的实践活动的开展存在着诸多的不便。学校想要开展地理实践活动,作为地理教师自然成为此次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但因为传统教育的影响,很多地理教师自身缺乏组织野外实践活动的能力和组织地理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师自身缺乏地理实践力的情况下,想要去指导学生提高地理实践力,通常情况下也只能是事倍功半。

(二)传统教育理念深入人心,难以改变已有的教学模式

自高考课程改革提出后,课堂教学模式依然还是照旧,仍然按着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进行,教师所教授的内容完全按着高考”考什么”的内容讲授,完全是为了完成考试任务而教,严重的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发展.而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最好课程,但却无法用传统的纸面试题考查,占比高考试题比重仍然较小,而且是多以多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为主的。这些情况的出现,致使学生仍然把目光放在书本和试题上,也就是答题的答题,无法对所学的地理知识触类旁通加以运用。况且大部分学生高中毕业后基本不会再接触这一学科,基本等同于白学。

二、高中地理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措施

(一)动手参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新课标改革的到来,使得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高中地理的一项任务之一,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在活动总切实掌握相关地理知识,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地理解题思维,又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以小组的形式协同合作,将家里的旧雨伞改造成天文伞,同时教师这个过程中可以引导帮助学生;还可以引导学生动手制作时区,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加深时区换算知识,增强对时区的理解;引导学生使用橡皮泥制作典型地貌模型,在这个过程中加深学生对典型地貌的认识和记忆,进而帮助学生将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让学生对地理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在学生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有效地培养学生地理实践的能力。

(二)通过户外参观、参与活动开展教学,提供地理实践平台

高中地理新课标改革要求教师要全面领会新课标精神,并根据教学情况要灵活驾课堂与驭教学内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选择适当的机会组织户外活动。例如,著名的旅游景观的婺源油菜花,在花季不仅景色怡人,还吸引了很多游客参观,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选择恰当的时间组织学生带着问题去参观考察:1.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2.为什么当地可以大面积种植油菜花;3.油菜花还适合在什么区域种植;4.结合实际思考打造最美乡村的措施。通过让学生思考这些问题,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思考,建立地理综合思维和相应的知识结构,深入分析问题。生活中处处有地理,教师要引导学生成为有心人,随时随地观察身边的地理现象并进行思考。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的地理教学要认真贯彻新课改的实施,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目的,可以适当打破正常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悟,思考和理解能力.指导学生充分的理解地理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教师也应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提高学生理解分析能力,结合地理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响应新课标的改革,构建系统的地理实践课程体系,对学生进行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李岚,李晴,陈洁,等.浅议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7):74+78.

[2]莫亮华.摭谈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19(3):22-23.

作者:王瑞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