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能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问题意识的培养是进行自主探究的前提。针对目前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差、无疑问、不敢问、不会问的现状,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想问;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问;积极引导思维生成,让学生会问这几个方面展开教学,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关键词:初中地理;地理教学;问题意识
一、初中生地理问题意识的现状与原因探究
学贵有疑,有思才有疑,疑惑能促进学生的探究。而在传统课堂中,一般都由教师考虑如何提问,学生考虑如何作答,答案也是相对固定的,生成性的问题比较少,很少有教师引导学生提问。初中地理作为一门副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提问就更少。在问题意识方面,学生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情况:1.无疑可问我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地理课堂上非常依赖教师和课本,习惯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给出正确答案、学生记录的模式,同时,课后的作业和练习也基本上是一个问题对应一个答案。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式的学习状态,思维受到很大禁锢,不愿思考,无疑可问。还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地理是副科,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主要是应付式学习,自然无疑可问。2.不敢发问初中地理课时少、内容多,课堂时间比较紧张,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设计基本都按照自己事先设计好的实施,很少会给学生留出提问的时间,学生一般也不敢在课堂上主动提问。从学生的心理角度来讲,其主要原因是胆小、紧张、怕提错问题、怕问题提得“不好”、怕被同学笑话、怕被教师指责。因此,他们宁可把问题藏在心底,也不敢轻易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见解。3.不善提问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班上有少部分学生会偶尔提出一些问题,而在这些问题中有些是简单记忆性的,在地图或书本中都可以直接找到,如“中国二三阶梯的分界线是什么”。显然,这位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好好听讲。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太大太空,如“中国的气候有什么特征”。在课堂中能提出探究性问题的学生很少,这也说明,在地理学习中,学生的思维没有真正启动,对地理基础知识的探究意识还比较缺乏,自然就难以提出高质量的问题。
二、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初中生问题意识缺乏是一种普遍现象,但作为地理教师,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提出质疑,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从而提升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我认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想问
(1)巧妙导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前提。学生对地理学习感兴趣了,自然会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思考和提问。巧妙有趣的课堂导入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例如,学习《民族》一课时,我给学生播放了侗族大歌、傣族泼水节视频,展示了异族风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我向学生提出问题:“我国其他少数民族还有哪些民族特色?”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进行了探究学习。(2)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容易让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引起学生的共鸣,促进学生的深入思考,有利于问题的生成。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精心设问、层层点拨来引导学生进行体会和感悟,鼓励学生提出质疑。例如,在讲《自然灾害》一课时,我为学生播放了汶川大地震中的一些画面,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让他们感受到自然灾害带来的严重危害。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很容易发问:“这些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来防治这些灾害?”这些问题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使他们解决问题。
2.营造和谐氛围,让学生敢问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参与活动之中,使学生感到愉快,这样他们才能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对于地理教师来讲,在教学中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师讲,学生记”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提出质疑。课后,教师可以多关心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对于学生的提问,教师应该及时给予积极的评价。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具有一定创造性和探究性,教师应给与鼓励和表扬,并指出问题好在哪。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或者过难,甚至问题比较生僻,教师首先应对学生提问的勇气给予肯定,然后再加以引导和分析。教师积极的、合理的评价,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有利于增强学生提问的信心。
3.引导思维生成,让学生会问
学生愿意问、敢问还不够,还要让学生会问。对于初中生来讲,提出的问题大多是常识性的问题,而真正具有层次性、探究性的问题并不多,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合理引导,让学生掌握一些提问的方法,如对比、联想、假设等。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真正地活起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例如,在学习“世界的气候”一节内容时,在学习了若干种典型气候的分布和特点之后,有学生提问:“这些气候的分布有没有什么规律?”我引导学生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气候分布的理想模式,然后和学生一起利用世界气候分布图来验证。这时,有学生说:“老师,有些气候分布并不符合你总结的气候分布规律。”我又带着学生的问题进一步讲解了气候分布的非地带性。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又生成了新的问题。可见,为解决疑问而学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很多,课堂效率和学习效果也明显提升。
三、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反思
1.要多给予学生信心和勇气
教师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时,一定要多给予学生信心和勇气,让他们敢问、会问,以此提升问题意识。
2.不能忽视地理基础知识的传授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对地理基础知识的传授,要注意施教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培养问题意识。可以说,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基础和前提。
3.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只有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提高了,才敢让学生提问,才能游刃有余地引导学生提问并回答学生的问题。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师只有让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提出问题,才能进一步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让学生在深入思考和探究的过程中,逐渐明确知识点,发现新的问题,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构建和思维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娄凤跃.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12).
[2]李志锋.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考试周刊,2013(84).
作者:朱菊萍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启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