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地理教学论述(9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高中地理教学引入参与式,符合学生地理学习认知成长的现实需要。教师要对教学设计切点展开全面筛选,从学习主题、合作方式、训练设计等方面给出更多考量,找到更多适宜的教学设计切点,势必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设计的科学性。
关键词:高中地理;参与式;取点
根据高中地理学科教学固有特点,引入参与式教学设计具有较高适合度,能为学生深入学习创造良好条件。高中学生具有较为完善的独立思维,具备参与教学活动建设的实践能力,如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多探究机会,势必能够给学生带来更丰富认知体验。参与式教学设计需要严谨筛选切入视角,确定教学“取点”至关重要,以“取点”为引导,为学生参与规划清晰路线,为课堂教学组织设计提供主题线索。
一、取点主题,创设参与环境
地理课堂教学设计需要有鲜明的教育目标和学习方向,目标和方向就是课堂教学的主题。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设计,需要教师对教学制约因素有充分研究。首先,要深度研究教材学习内容,探寻学生参与学习的契机,为顺利启动学生参与计划做好充分准备;其次,教师要进行细致的学情调查,掌握学生的学习诉求,并根据学生学习接受特点,给出互动性设计;最后,还要对教学辅助手段进行整合优化,为课堂参与式教学展开提供优质服务。围绕教学主题展开参与式教学,为学生创设更多参与学习的机会,激活地理课堂教学的氛围,形成良好参与学习的环境。如笔者设计《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①)》,这个章节的教学目标为:了解太阳能量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掌握分析表达地理现象三维空间分布图,树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辩证观点。在引导学生参与课堂研究时,利用教材相关插图进行针对性讲解,并发动学生展开质疑活动。学生通过接受讲解,对教材内容进行详细解读,纷纷给出质疑问题———太阳能量是从哪里来的呢?太阳辐射对地球造成了哪些影响?太阳辐射分布有什么样的规律?热带雨林和亚寒带森林生物量有什么差异?对学生的质疑进行筛选整合,形成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在课堂上展开重点讨论,经过师生共同研究分析,最终达成课堂教学目的。教师发动学生展开质疑活动是非常自然的参与教学设计。学生自己学习研究列出质疑问题,要比教师给出思考问题设计更有针对性。学生围绕学习主题材料展开质疑,这本身就是一种参与学习活动,从中获得的学习认知也是非常丰富的。
二、取点合作,丰富参与形式
学会合作是学生进入社会的重要技能。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发动学生展开合作学习,并对合作学习形式进行创新设计,以提升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热忱。小组讨论是最为常见的合作学习形式,然而教师大多会不厌其烦地运用小组讨论,这无疑会催化学生参与疲倦感产生。因此,为提升学生参与学习效度,教师要在合作学习形式上给出创新设计。小组辩论、案例分析、数据整合、实地观察、实践测量、社会调查等,都属于合作学习可以选择的形式,也能够给学生提供更为广泛的参与机会,由此建立起来的学习认知也会更为丰富和鲜活。如在《地球的运动》相关内容的授课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投放一个空白表格,让学生从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两个角度,找出“围绕中心”“运动方向”“运动周期”“运动速度”等内容,要求同桌两名学生展开合作学习,找到相关内容进行填空。学生拿到任务后,查阅资料、翻看教材、展开讨论,逐项解决相关问题。成果展示时,教师用手机拍照,将学生填空结果传送到多媒体上,学生对相关信息进行核对评价。教师对学生讨论情况给出专业点评,指出优点,也点到缺点,并给出矫正思路。一般情况下,教师要组织四人或者四人以上小组展开合作,但人数太多,反而容易出现懈怠现象,小组合作成为个别人的学习,其合作意义就大大降低了。教师这里只让两个人合作,大大提升了参与度。教师利用手机拍照形式展开合作成果,也给学生带来全新感知体验。
三、取点训练,提升参与品质
地理教学训练设计引入参与意识,可以从不同维度展开考量。在训练设计阶段设法吸引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训练任务的设计、筛选、确认,这对学生是一种全新的历练。因为设计作业内容历来是教师的特权,如果放手让学生进行设计,给学生带来的心理触动有时会更为剧烈,在设计训练操作中形成的学习认知也固此会更深刻。地理训练内容中多设计一些参与性任务,也能够成功引导学生展开参与性学习探究。如案例搜集、信息整合、实地观测、走访调查等,都属于地理训练范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地理训练任务中借助网络信息展开参与学习,将成为一种必然选择,如网络信息搜集整合、网络地图运用、网络案例查找等。如《地球的圈层结构》训练设计时,教师给出“地震波的利用”研究课题:在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地震波波速的突然变化说明什么问题;推测地幔和地核的物质状态可能是什么;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渠道或方法获取地球内部的信息。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实践操作活动,并给出研究方法:观察、分析、推理、讨论。各个学习小组在组长带领下,进行具体分工———有利用网络搜集信息的、有查阅教辅资料的、有进行实地观察的,最后小组集中讨论研究,推演出探究结论。经过一番准备,各个小组都按时完成了研究任务。其成果也表现出一致性,说明学生学习具有较高成效。教师为学生布设研究课题,这是发动学生参与训练的最重要方式。学生经过个体、集体学习研究实践,逐渐理清研究方向,并形成更多研究成果,其参与价值得到有效彰显。学生是否有参与训练实践的意愿和能力,关键要看教师是不是有敢于让学生参与的胆识。让学生在不断实践探索中形成学科能力,这应该是地理教学的最核心追求。参与式教学方法运用,与新课改素质教学是一脉相承的,具有极强的针对性,也是当前课堂教学最有效的教学教育理念。教师要对学生参与视角展开多重探究,找到最佳切点进行教学设计,以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参与是一种理论联系实践的学习行为,符合辩证法哲学原理,具有普适性,值得教育工作者给予更多关注。
作者:谷锦华 单位:唐山市丰润区教育局
第二篇:高中地理教学核心素养培养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要求,对于高中地理教学越来越重视核心素养的培育。高中阶段的地理是属于比较难的一门学科,知识点会很多,学科的复杂性也强过其他科目。面对这些学科特点,教师也面临着挑战。地理教学中什么是核心素养呢?怎样在教学过程中凸显核心素养的培养呢?这是文本着重研究的内容。
关键词:地理教学;核心素养;高中;素质教育
一、引言
教育部在2002年不断推进新课改,改革之势不可阻挡。那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也应该在凸显“核心素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我们指的核心素养并不完全是一门科目的成绩好坏,而是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的一种素养的培育,帮助学生可以高效率吸收地理知识,并且可以在学习的同时发散思维,提高个人能力。
二、地理教学中凸显核心素养的研究现状
在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中,对于学生现阶段面临高考,学习时间紧,内容量大,学习内容难度高等问题,很多老师都放弃了对于学生教育的多元化和素质化。所以面对现在这种现状,我们需要多关注地理教学中凸显对核心素养的研究,同时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填鸭式教学”和“应试教育”都违背了对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在学校里面,很多学生因为找不到学习方法而苦恼,这就是“填鸭式教学”的表现。如果是素质教育,学生就不会因为找不到学习方法而产生一种烦躁的情绪。有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是一个学生可以受益终身的事情。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思维的转变。很多调查研究表明,中国的孩子在实践上面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的小孩。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是一种自由的、开放的态度,西方的家长们鼓励孩子多去实践,而不是局限于理论。而中国的孩子动手能力很差的原因在于过分重视理论知识的研究。这就是中国现在对核心素养的研究的现状。
三、地理教学中对核心素养培育的实践
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一个学生的行为举止,思考能力等方面。对于在地理学科这种核心素养的培育上,主要通过对知识点的灌输,培育学生创新能力,发散思维,开阔视野。高中地理的主要知识包括读图能力,人文思想,还有综合思维,这些都是必备的素养。学生在学习区域地理的时候,会要求有一定的识图能力,这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地理的学习,是对于地区的认知和了解,学生可以了解到其他国家不同的文化。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往往会有几个问题。第一,因为学科复杂性采用题海战术。地理是相对灵活的学科,如果单一的刷题,虽然可以快速提高成绩,但是无法一直保持的。地理的学习要融会贯通,根据辩证的思维来考虑问题。对于地理问题我们不能采用题海战术,要掌握知识点,活学活用。在地理学习期间,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巧妙地利用各种地理学习的资料、文献等等。文献是用于记录以前的经验和传播知识。而对文献的查询和利用,对于文献的反复识别,整合利用都是有用的技巧。比如,在高二地理中学习必修三的遥感技术的时候,在数据库中对于关键词的搜索得到的结果有很多,但是可以用于学习的却不多,这个时候有大量的无用的信息,那么我们就需要去整理资料,信息检索就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在这种时候文献的检索起到了重要作用,用相关信息在数据库中找到更精准之类的办法,方便快捷,并且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不受到反复出现的资料影响。信息检索有效地节省了学习的时间。遥感技术和我国信息技术有关,如果仅仅讲遥感技术,而没有资料的支持,光凭理论会让学生感到枯燥。如果让学生结合多媒体教学的PPT,视频等等,将内容形象化,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点。
四、地理教学中凸显核心素养的意义
高中阶段是一个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因为他们在这个时候是即将踏入社会的时间点上。而地理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影响不仅仅在成绩上,也是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一种影响。对于文化的核心素养是指文化对学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在这个过程里面,学生受到文化的影响做出的选择,同样是重要的。学生形成的文化选择和文化态度,也一样对他们以后的人生产生着影响。所以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对于老师来说也是重要的责任。这就是关于高中地理教学中凸显核心素养的意义,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影响学生一生的财富。
五、结束语
在地理教学中凸显核心素养的培育,是改革教学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散学生思维,扩宽学生视野。对于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一时半会就可以完成的,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并且为之奋斗的目标。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是伴随学生一生的财富。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育部越来越重视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这项研究不是盲目的,是有动力和目标的,而这项研究更需要更多的人一起来完成。
参考文献:
[1]胡继中.“六环六让”高效课堂模式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以鲁教版“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14(10):47-49.
[2]胡继中.“创”“引”“扶”“放”四环节教学模式的思考—以鲁教版长江流域(第二课时)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综合版,2015(4):40-41.
[3]胡继中.高效情境模式活化教学细节一从一节市级地理公开课谈起[J].教育科学论坛,2013(2):45-47.
作者:陈燕 单位:泗阳致远中学
第三篇:环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的渗透
[摘要]环境教育是环保理念的宣传方式之一,每个人都应充分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特别是高中生正处在知识积累和世界观渐渐成熟的阶段,对其进行环境教育,使之树立环保理念并身体力行尤为重要。所以,环境教育要融入高中地理教学中。高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在教学中灌输良好的环境保护思想,更要引导他们在生活中践行环保理念。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理念;高中地理;环境教育
在当今社会,日益恶化的环境污染及资源紧张的现实,使关注环保、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理念已成为很多国家的共识。可以说,从一个新的视角和高度来审视环境保护有助于环保理念的全面推广,对当今及未来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树立环保理念、践行环保措施是每个公民都应具有的认识。对青春期的高中生而言,环境教育更应该贯穿其中。
一、对照地理教学要求,梳理教学现实问题
现阶段我国全民环境保护意识及环境教育亟待加强。高中地理课程与环境保护息息相关,将环境教育渗透到课程中,可以使两者相互促进。但是,面对环保的新要求,我国的环境教育情况不理想,很多时候难以满足当今环保形势的发展要求。反映到高中地理教学中,主要是教师认识不到位,对“地理+环保”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在教学中只是把环境教育停留在课堂的理论教学上,缺少详尽的教学计划和灵活的教育方法,这种传统的教学形式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学生难以体会到环保的重要性,更谈不上对环保理念的践行。
二、围绕教材核心要求,突显环保发展理念
(一)认真领会知识点展开实践
关于环境教育的知识点可以说体现在教材中的每个章节,地理与环境是两个息息相关、密切联系的概念。因而,环境保护理念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很紧密,在此基础上灵活展开教学,更容易让学生充分理解并感同身受。如教材中的《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章节,教师可结合目前我国快速发展的旅游经济,以及近年来在旅游中各地突显的环境污染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调控好旅游经济的同时,有意识地去关注一些地方在旅游环境开发中对环境资源过度消费的问题,会使其对环保问题有更深的认识。同时,思考如何提高国民环境保护意识,大力倡导关爱环境、文明旅游的风尚。
(二)充分解读知识点拓展信息
近年来,国内外发生了许多环境污染事件,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如,教材中关于环境污染与防治章节内容,可结合2005年11月发生的污染事件展开教学:吉林市中国石油吉化公司双苯厂苯胺装置硝化单元发生爆炸事故,造成大量苯类污染物进入松花江水域,引发重大水污染事件,甚至造成哈尔滨全市停止供应自来水,形成了长达100多公里的污染带流。通过结合这个事件开展教学,会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使其对环境污染给人类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有了感官的认识,深刻认识到环境保护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三)紧密结合知识点开展调研
理论知识来自于实践,教学中根据知识点,教师可适当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并在实际调研中思考和印证教学内容,进而培养学生学会思考,试着解决问题。如,安排调研题目,教师组织学生带着课题对学校附近化工厂进行调研,问题包括:化工厂生产对周边环境有哪些影响,周边树木为何会干枯死亡,为何附近居民患肺病者比例逐年增多,飞扬的煤粉对人身体有什么影响等。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释疑、讨论及撰写调研报告,思考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如何杜绝、自己对保护环境能做些什么等。通过这类活动,大大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的吸收和应用。
(四)正确解读知识点关注环保
在完成教材知识点教学的同时,要将环保与现代相关的活动结合起来,做好课堂知识点的延伸,丰富学生的环保知识。如与环境保护相关联的纪念日、国内国际环保治理相关的活动、学术研讨会等形式,如植树节、世界环保日、世界水日等,让学生了解纪念日设立的时间及背景、关注研讨会的议题及将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力等,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生动的环保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三、丰富环保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环保理念
教师除完成日常当堂教学任务外,可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环保实践活动,如,布置课外作业,让环保意识融合践行到实际生活中,要求学生通过每天做一些与环保相关的行为强化节约意识、环境保护意识。比如,教室内栽种各种绿植,美化净化环境等;树立节约意识,养成随手关闭电脑等电器的习惯;尽可能不用一次性筷子、塑料袋及塑料餐盒等;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等,推动学生环保习惯的养成。
四、丰富优化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教学方法
高中地理是一门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课程,相应对教学方法提出新的要求,即要结合实际展开教学。老师要突破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可借助多种辅助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例如可以在教学实践中,师生互换角色,教学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重启发、重引导,尽可能不要包办,让学生在实践中围绕教材,结合实践经验去发现问题,寻找答案,总结结论。通过这种方式,给予学生充分认知的机会,并去思考和解决问题。这样可大大提高学生对教材的熟悉及在现实生活中做到灵活运用。再如,可借助现代丰富的多媒体手段,组织学生观看环保题材的影视剧,推进学生主动学习,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及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作用。通过环保作品、环保摄影展画展等多种形式,丰富学生的环保体验和感悟,使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理念深入人心并身体力行,共建人类美好环境及美好生活,进而从根本上转变学生原有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充分促进学生主导地位的养成,确保学生的主体活动正常有序、高效地进行。目前,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为世界所重视,将环保理念渗透到高中地理教学中,是提升青少年环保意识和行为的有效措施。学校和教师应充分利用好这一平台,向学生正确传授环保理念,为全社会环保理念和认识的增强营造良好的氛围。
参考文献:
[1]陈新红.中学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J].科技信息,2010,2(17):241.
[2]李瑞霞.地理课教学中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的措施[J].科技学院学报,2010(4):92-93.
[3]凌平生.浅谈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环保意识[J].科教文汇,2009(17):204.
作者:杨绪敏 单位: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第四篇:高中地理教学德育渗透探讨
摘要:德育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任务。笔者仅立足于自身教学实践,就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发表个人认识与看法。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地挖掘课本内容,抓住一切契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关键词:高中地理;德育渗透;课堂教学;教学实践
一、高中地理教学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互联网信息的快速传播,整个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也变得越来越大。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适当渗透德育教育,是时代变革的要求,它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都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但是,有些教师却认为德育渗透与地理教学没有什么太大关联,甚至一些教师单方面地认为,德育是班主任和政治教师才需要关注的事,和自己的日常教学无关,因此弱化了本学科教师应尽的道德教育方面的职责。有的教师虽然在授课的同时给学生渗透德育教育,但是在课堂上往往只是轻描淡写地一带而过,无法让学生体会德育教育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性,因此也无法带来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事实上,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高中地理教材中的很多内容都与德育教育紧密相连,因此,教师应该摒弃旧的教学理念,注重地理学科的德育渗透,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具体策略
1.深入钻研课本内容,有效挖掘德育素材
地理教学课堂是教师传授学生地理知识、渗透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想方设法地将课本教学内容与德育素材有效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促进高中地理教学中德育渗透目标的更好实现。在整合高中地理素材内容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实际生活体验,对现有教学素材内容进行一些扩展和延伸,以此来有效促进德育教育的渗透。例如,笔者在教学“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时,考虑到如果单纯地从知识结构、基本原理的角度为学生进行讲解,不能很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笔者用心研究课本内容,结合理论知识巧妙地将当今社会资源分布情况、环境污染、人类如何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创新等问题融入其中,让学生自己去体会书本中知识的含义。在授课的过程中,笔者向学生发问:为什么有些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当地政府和人民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却一直没能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进这一问题?学生根据笔者给出的问题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说水土流失治理与保护的主要方法是恢复地表植被,但是这样做农牧民的经济收入就会受到影响,因此他们不愿意积极配合;有的说有些人只考虑眼前的利益,或者自私地认为只要自己这一代能够受益就行了,从不考虑子孙后代的后续发展,因此政府应该想尽办法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保护我们共同的家;还有的说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控制水土流失并不意味着人类不发展、不创新,这样做是为了让人与自然能够更加和谐地发展……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挖掘课本素材,以此来促进德育教育的更好渗透。
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更好地传播德育思想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尽管一些地理教师也会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但是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相对枯燥单一,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新时代的学生无论从思想上还是价值观上同之前的学生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别,如果教师还只是用原先老旧的教学理念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就很难达成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笔者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例如,在学习“维护海洋权益”时,笔者力求使学生在掌握课本内容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思考如何在海洋领海中捍卫我们国家的主权,如何享有我们该有的权益。在课堂伊始笔者先向学生发问:同学们所了解的海洋知识和信息大部分来自于电视、新闻媒体,因此难免会感觉离我们很遥远,现在请大家来说一说维护海洋权益和我们普通人有什么关系?学生针对笔者给出的问题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说大海里蕴藏着丰富的宝藏,有的说中国海洋领域现在还缺少很多专业的人才,自己作为一名中国人现在能做的就是好好学习,从自身做起希望将来有朝一日能够为祖国的海洋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还有的说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因此要从现在做起努力学习、居安思危,为国家早日成为海洋强国尽自己的一份力……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将德育教育很好地融合在教学设计中,以此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断完善自身的道德素养。
3.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所学知识,提高德育渗透效果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所学知识,以此来激发他们的自主参与意识,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笔者精心准备了许多趣味性强、发人深省的探究性问题,组织班内学生开展相关主题探讨,在合作探究中让他们体会地理学科的巨大魅力和文化思想。例如,在学习“城乡建设与生活”内容时,笔者事先在课下让学生通过分组调研、互联网、书籍搜索相关资料等方式,来深入了解课本知识,课堂上再请小组代表发言向班内学生展示调查结果,详细介绍在课下调研过程中所发现的现实问题和所得到的心灵感悟。笔者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的发言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并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将自己的想法和认识逐一表达出来。有的小组从城市与乡村近几年的交通工具入手进行分析,以此来突显改革开放之后乡村建设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有的小组从城乡群众的居住环境入手,以多媒体图片的形式从空气质量、植被数量等方面来分析城市化建设对生态以及环境带来的巨大影响。通过上述的探究式学习,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更加客观地看待城乡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增强环保意识并提升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综上所述,地理课堂是教师传授地理知识、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平台,因此教师应想方设法地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构建高效课堂,只有如此才能将地理学科中的德育渗透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李慧君.刍议高中地理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2).
[2]李春梅.多媒体在高中地理教学应用中的得与失[J].西部皮革,2017(12).
[3]王明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式探究[J/OL].华夏教师,2017(17).
作者:黎兆生 单位:江苏省高邮第二中学
第五篇:情感态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目前,我国高中地理教学面临新一轮的改革,高中地理教学仍然存在很多不足。目前学者对情感态度价值观有了进一步的研究,并将此与高中地理教学联系起来,为我国教育做出重要贡献。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学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促进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情感态度;高中地理;实践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概述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起教育界的重视,它实际上是学生品德和态度的体现,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定义众说纷纭。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人们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是人们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品质,情感是人们的道德、理智和美感的综合;态度则是人们的一种心理倾向,这种倾向具有稳定持久的特征,如诚信、创新、宽容等;价值观则是人们对于问题所持有的立场,与人的知识、心理息息相关。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情感态度价值观符合我国教育的目标和宗旨,地理学科关注学生的思维方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情感态度价值观,发挥地理学科的优势,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拓展眼界、提升地理素养的同时还增强学生的态度和价值观,具体而言,学生在学习高中地理知识的同时会逐渐正确认识国际关系,增强自身的环境意识、人权意识、和谐平等意识等。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现状
高中地理教材中对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出了新的要求,并明确要求在课堂中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价值观。当前高中地理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应用并不让人乐观,种种问题困扰着高中地理教师。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并非多余,它是一个人成人成才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另外,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反馈,学生主动性不够,动力不足,被动的、完成任务式的学习方式使得师生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情感态度价值观教未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或者是思想境界的提高,学生的人格发展和心理健康受到影响。高中地理教师在应用情感态度价值观时并未对地理教材深入理解,未能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高中地理教材所涉及的内容覆盖面很广,既有商业内容、交通经济、环境,同时还有工业、人地关系、人权等,编排教材的老师将素质教育与教材紧密结合,教材具有更强烈的时代特色,然而这些并未被地理教师所消化和理解。
三、高中地理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作用
高中地理教学中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身所处的世界,了解各项事物之间的关联,培养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对世界和平的向往之心,同时还有助于学生对自我的探索,促使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达到心灵的内外平衡状态。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培养,个性得以解放,对真善美有更正确的认知,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中,学生会掌握与人相处的原则与他人建立和谐良好的关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相处的能力都会得到锻炼。情感态度价值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为学生正确认识生活、工作、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总的来说,高中地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是为了让学生学会与他人相处,与世界相处,与大自然相处,与自我相处。对于国家的发展而言,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能够培养更多充满正能量的优秀人才,提高我国的教育水平,提升国民素质。
四、高中地理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实践
结合教材内容展开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挖掘地理知识的相关教学内容,让学生主动消化教学内容,在遵循基本的社会、心理、生理发展规律基础上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高中地理中涉及到的自然、人文、经济和政治多方面的内容,地理教师要结合教材具体内容进行系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实践,把教学落到实处。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实践要从多个方面思考,教师要注意通过多种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教学环境,鼓励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教师还要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中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行适当监控和正确的引导。高中地理知容量大,各种天文地理知识令人眼花缭乱,有的知识难度较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很容易产生挫败感此时,地理教师则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把握机会进行启发和鼓励,借助各种现代教学手段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学习中。创设教学环境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的有效方式,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会调动起自身的各种感官,全身心投入教学,学生的心理活动变得更加活跃,在思考、疑惑、惊叹和反思中形成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活动教学更符合当下的教学要求,也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与人相处、合作,与人良性竞争,共同发展。地理学科离不开实践和动手操作,教师可以针对某一课题让学生以团队形式去调研并整理出最终的结果,在课堂上互相交流和分享,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让每个学生都发挥自己的优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内互帮互助,共同成长。当前,我国倡导的素质教育重视课程改革、德育工作、教师素质的提高以及考试评价制度几个方面的内容。教育部文件明确指出素质教育要把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作为教学的重心,学校要注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精神和良好品德思想的教育,促进学生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的优秀人才。教学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包括心理活动和认知活动,仅仅是增强学生的认知显然违背教学的真正目的,忽视学生在学习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因素则很难维持认知学习,这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高中地理教学要将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加强民族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J].王筱秋.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
[2]问卷调查法研究综述[J].郑晶晶.理论观察.2014(10)
[3]多媒体教学在高中历史课堂的有效实践[J].安迎春.考试周刊.2014(62)
作者:刘占彬 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十七中学
第六篇:情境体验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的应用
【关键词】地理教学;情境体验;实验;地理图表;问题;多媒体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程标准对教学方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正在逐渐被淘汰,新的教学方法应运而生。部分专家、教师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提出了情境体验式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下面,笔者就高中地理教学中情境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谈一谈自己的认识,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应用这一方法开展地理教学。
一、情境体验式教学的概念及意义
所谓情境体验式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指在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情境,让学生融入到情境中体验,更好地学习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由于地理知识涉及面广,而且内容较为繁琐,很多学生学习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高中地理教学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而高中地理是高考文综考试的主要科目之一,对学生的高考成绩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为了做好高中地理教学,教师可采用情境体验式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对地理教学的开展有着积极的意义,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到情境中,进而更好地感知地理知识,不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情境体验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1.利用实验来引导学生体验。教师在利用情境体验式教学模式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若想取得更好的效果,可以利用实验来引导学生体验。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激发出来,并在实验中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利用实验,学生能够融入其中,通过亲身的体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比如,教师利用“冰山现象”小实验帮助学生融入到相关情境中,这样,学生能够对地理知识产生学习兴趣,并进一步地了解相关知识。又如,教师在讲解“季风”一课内容时,就可以通过具体的实验来帮助学生了解季风形成的原因。在实验中,教师只需将教室的门窗紧闭,然后将两根卫生香点燃,让香燃烧产生的烟能够垂直向上,之后在香的两侧同样的距离分别放置一个电炉和一盆冰块,让电炉保持5分钟的正常运行。其间,让学生仔细观察烟的变化。最后,教师将电炉和冰块的位置调换一下,让学生再次观察烟的变化。学生通过两次观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在电炉正常使用时,电炉一侧的温度升高,气压降低,而冰块一侧的气压升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卫生香的烟总是向电炉方向飘。由此,可以说明季风的成因。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的利用来查找更多的资料,然后对资料进行合理的编写,并制作成一个完整的视频。教师可以利用视频来传授知识,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
2.利用地理图表来引导学生体验。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地理图表,引导学生通过图表来更好地掌握知识。地理图表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其中包含了很多的资源。教师通过对地理图表的应用,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并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地理规律。这样,学生就能够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识,丰富自身的文化内涵,为以后的地理学习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3.利用问题来引导学生体验。高中地理教师在采用情境体验教学模式时,可以利用问题来引导学生体验。比如,在讲解“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一课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城市服务功能?你们知道城市可以分为几个等级吗?”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学习相关地理知识的兴趣,同时,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会主动地融入到问题情境中,这样能够加深对地理知识的认识,进而提高自己的地理学习成绩。
4.利用多媒体来引导学生体验。多媒体能够将抽象的地理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情境,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开展情境体验式教学,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体验来掌握地理知识。比如,在讲解“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一课内容时,若是教师单纯地运用语言讲解,那么学生是很难理解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究竟是怎样出现的。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就可以在课前收集相关资料,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相关视频,或者通过动画形式将这两种现象的形成直观地展示给学生看,以此促使学生融入到具体的情境中,进而通过自己的视觉体验来掌握相关地理知识。
作者:王吉琳 单位:酒泉市实验中学
第七篇:高中地理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新课程对地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教学重点。教师要正确地进行指导,不断地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从实际情况出发,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和学习能力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通过自主钻研解决遇到的难题,进而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感悟,不断地去获取知识和总结经验。地理课程内容本来就比较复杂,学生接受起来难度大,要想全面掌握必须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符合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本文对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意义、原则和具体对策做了详细的论述,力争促进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有效提高。
一、自主学习的意义
在快速发展的社会里,只有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具备更加专业的理论知识才能应对社会的变化,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目前高中地理课堂仍然是教师占据了大量的时间用来讲解,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学习的质量无法得到提升。所以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去克服,不能对教师产生过多的依赖,学生要明白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增强终身的发展,为今后的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自主学习的原则
1.主动原则
在应试教育制度下学生的学习具有很浓厚的强制性色彩,学生只有把教师规定的目标完成才能算完成学习任务。在这种状态下学生完全没有动力和兴趣,更多的是觉得无聊和枯燥,无法提高学习积极性。教师要转变原有的理念,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真正把学习自主权交还给每个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提高各方面的素质,在不知不觉中取得进步,不断提升各方面的能力。只有长时间这样坚持下去才会形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地理知识的学习是非常有利的。
2.独立原则
教师在学习中起的是指导作用,是教学中的配角,学生才是主角。例如在课堂上解决问题的时候老师不能直接给出答案,要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思考过程中老师可以给出相应的提示进行指引。这样就会降低学生对于教师的依赖程度,让学生自主地去完成学习活动,独立的解决遇到的难题。让学生凭借自己的自主学习达到学习目标,实现自我的提升和突破。
3.有效原则
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在原有的基础上有很大的改善。把课本中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让其发挥出最大的价值,让学习始终处于最佳的状态。对于解决同一个问题,不仅花费的时间少,而且考虑的也更加全面,学习的质量很高,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三、自主学习的措施
1.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愿意参与进来才能提高教学的效率。地理的知识包罗万象,教师可以结合其中的内容设置趣味性的问题,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自主探究。例如在讲解区位分析时,丰富多彩的区位选择案例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现象不断地深化联系到教学内容,这种方法更加容易接受,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让学生认为学习知识就是一次奇妙的探险,极大地增强了地理教学的吸引力。
2.引导学生投入
教师要将学生带入进来,亲自去学习新的知识,领悟其中的奥秘,感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和魅力。要给学生创造出自我展示的机会和平台,通过感官的配合达到学习的效果,要通过观察、动手、动脑、讨论等方式发现地理的特征和规律。让学生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能得到锻炼,挖掘出学习的潜力,运用自己的优势合理的安排不同阶段的学习任务。对于简单的内容可以组织学生讲解,通过互换角色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3.形成完整的体系
高中生虽然能够掌握每个知识点,但是却不能把不同章节的内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刚上课的时候要先温习之前学习的知识,再和新的内容有效地结合起来,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构建出清晰的地理认知结构。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相互之间并不是独立的,是层层递进、不断深入的关系,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整合能力,在融合的过程中提高地理水平。
4.加强知识的梳理
地理内容琐碎复杂,需要记忆的理论很多,很容易发生错记混用的情况,所以要进行清晰的梳理,更加有序地展现出来。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各知识点的关系,提高思考能力,让学生在探索中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有规律性的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知。而且梳理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简化整合的过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运用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从不同的方面入手,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思考、自主研究,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促进地理教学质量的提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王明泽 单位:甘肃省兰州市第三十四中学
第八篇:微课与高中自然地理教学的融合
【摘要】本文主要以微课与高中自然地理教学的有效融合为重点进行分析,结合当下微课在自然地理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为主要依据,从融合微课引入新课、融合微课进行情境模拟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其目的在于加强高中自然地理教学质量。
【关键词】自然地理;微课;教学融合
因微课自身具有的独特优势,致使其得到了广泛利用,为了满足素质教育要求,将微课融入到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十分重要,其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活跃课堂氛围,使班级内部更多的同学参与到自然地理教学活动中,保障高中自然地理教学质量。但当前微课在自然地理教学中依然存在些许问题,为了保证微课的效用充分的发挥,需将其存在的问题切实的优化,具体措施如下。
一、目前自然地理教学中微课应用现状
第一,并不适用于所有地理知识。利用微课能够详细阐述知识点,但并不代表所有的自然地理知识都能利用微课来讲解,因微课自身对时间有一定要求,所以并不能利用微课讲解所有知识点,比较简单的高中地理知识点能够利用微课教学,但是相对繁杂并且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的,还是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更胜,过度依赖微课教学,会导致教学效果受影响。因此,知识点相对简单的能够利用微课进行教学,而知识内容较繁杂的杜绝利用微课教学。第二,科学处理微课与自然地理间的关系。微课与各学科间并非是单一的从属关系,若是需要互相融合,共同进步,需利用新兴教学法,构建明晰的教学主题、丰富教学资源、营造真实情境,以便微课更好的服务地理学科。第三,微课的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当前学生所了解的自然地理课堂模式还比较单一,表现形式不够灵活,特别在一些微课比赛网站中所上传的比赛作品,诸多都是利用的课堂教学模式,制作方法也只是单单依靠摄像机记录,所以需要注重其多样性表现形式。第四,需明确微课设计主题。诸多高中地理教师在设计、研发、利用微课时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开展微课教学动机也是多样化的,诸多自然地理微课内容都出自于微课比赛中,诸多微课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进行比赛,因此在设计微课时需明确设计主题,展开针对性设计。
二、微课与高中自然地理教学的有效融合
1.融合微课导入新课。新课的导入质量与课堂教学效果有莫大关联。教师在讲解新知识点时,可以融入一些有关新课的音频或是视频,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为教师后续工作有序进行提供依据,比如,在教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宇宙中的地球》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将一些关于天体的图片与新闻等制作成微课视频,这不但能够加强学生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加深对《宇宙中的地球》这一课中知识点的理解,从而加强学生学习积极性。2.融合微课详述知识。全面讲解知识点是高中自然地理教学的基础。高中自然地理这门课程分为自然地理、人文自然地理等,各个部分都是依据有关内容展开的系统安排。比如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有行星地球、地球上的大气、地球上的水、地表形态的塑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这五部分,这五部分又分为四小节,其中每个小结都是由许多知识点结合起来的,用10min的时间将一些重难点知识融合起来,构成一个具有针对性的微课,让学生展开反复研究。还能让学生依据自身学习情况,通过观看微课视频的方式进行复习。比如,高中自然地理中掌握了地形特点、自然地理方位、经济条件等以后,再利用微课进行描述。3.融合微课探究知识点。高中自然地理知识相对初中来讲比较抽象。因此在对高中自然地理进行教学中,需依据具体状况,采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高中生构建科学的自然地理理念奠定基础。比如,在教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气压带和风带》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看有关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动画视频,让学生了解气压带与风带形成过程,进而有效掌握此种天气状况。并且部分自然地理理念,比如地球公转与自转等概念皆能够利用动画进行演示,从而帮助学生掌握。4.融合微课创设情境。自然地理科目的空间与时间相对较广泛,这便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将自然地理知识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空间位置进行紧密结合,例如地球公转与自转的含义,能够应用动画软件来演示地球公转或是自转的方向、时间以及角速度等知识点,教师可以进行适当讲解,切勿过度依赖微课,以免适得其反。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微课为一种新兴的教学资源与应用模式,并逐渐发展为教学研究的主体。当前,微课相关内容还相对匮乏,只有收集丰富的微课材料,才能保证所制作的微课具有高效性与趣味性,使更多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从而保障高中自然地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贾会莲.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才智,2016(20):63.
[2]宋占飞.微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6,37(25):169-170.
[3]马玉萍.高中地理微课的设计与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3):167.
作者:罗兆旭 单位: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高级中学
第九篇:高中地理教学问题导学法应用
[摘要]问题导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主线开展教学活动的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热情,而且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热点话题、生活情景、角色扮演、图形信息引出问题,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地理知识。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高中;地理教学
高中地理教学中,问题导学教学法优点突出,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能明显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引出问题,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实施问题导学法。
一、以热点话题引出问题
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教师应注重引入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与分析地理问题。例如教师可借助一些热点话题巧妙地引出问题,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开展教学。实践表明,融入热点话题,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更高,课堂氛围活跃,教学效果显著。因此,教师应多了解一些热点话题,寻找热点话题与地理教学内容的契合点,充分发挥问题导学的优势。例如,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在河北设立雄安新区,以更好地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教师可以以该热点话题引入相关的地理问题,要求学生分析:1.京津冀地理位置有什么特点?2.河北省植树造林,构建京津冀生态屏障,分析该生态屏障的位置及生态效益。分析:教师以热点话题引出问题,更容易激发学生讨论的热情。提出的两个小问题难度不大,第1问中,京津冀地理位置比较固定,学生根据所学的地理知识不难回答。第2问同样对生态屏障位置发问,并要求学生分析生态效益。学生应从“屏障”找突破口,分析屏障所处的地形与方位。另外,分析生态屏障的生态效益应注意回答的全面性,既要从地理位置方面分析带来的好处,又要从环境方面进行分析。以热点话题引出问题,既能让学生了解热点事件,又能很好地锻炼学生应用所学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多借助热点话题引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不断提高学生地理综合素质。
二、以生活情景引出问题
高中地理知识多而零碎,部分知识点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因此,教师可考虑从学生生活情景入手引出问题,要求学生借助所学地理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在巩固学生所学的同时,锻炼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一方面,因问题从学生的生活情景中来,学生对相关情景较为熟悉,会更加主动去思考、去探究、去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学生解决问题后,成就感油然而生,能够从学习中获得满足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强。例如,在讲解《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所在地学生较为熟悉的工厂为切入点引出问题,要求学生思考、解答:1.某工厂为什么选址在该位置?2.该工厂给周边经济造成哪些影响?分析:教师从学生熟悉的工厂入手,引出相关问题,更容易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问题难度并不大,学生从自然因素、环境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方面进行分析,不难得出答案。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学法教学时,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熟悉的情景引出问题,鼓励学生利用所学进行分析,做到学以致用,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另外,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从自身生活出发提出相关问题,并尝试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进行解答。
三、以角色扮演引出问题
教师应不断创新问题引出形式,给学生带来新鲜感、新颖感。可采用角色扮演法引出问题,使学生切身体会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应用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更加主动地去分析、去探究。实践表明,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引出问题,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能够顺利达成地理教学目标。例如,教师可介绍说我国北起黑龙江,南至海南,西起新疆,东至沿海各省,都能种植油菜花,并向学生展示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示意图,而后要求学生扮演“教师”角色提出相关问题,并为其他学生讲解如何解答。结果一些“教师”提出如下较有代表性的问题:1.分析我国东南部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分布的基本特征,并解释原因。2.分析新疆塔里木盆地周边地区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的分布特点,并解释原因。分析: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情境,扮演教师提出相关问题,并为其他学生进行讲解,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能大大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两个问题难度不大,但都具有代表性,说明学生确实动脑筋思考了。要想顺利解答问题,学生需要熟练掌握等值线基本特征。在教师的引导下,扮演“教师”的学生带领其他学生一起回顾相关知识点,最终其他学生结合不同地区气温、地势、油菜开花日期等顺利地解答了问题。学生扮演教师引出相关问题,并为其他学生进行讲解,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以图形信息引出问题
高中地理知识与各种图形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应善于借助图形引出问题,这不仅能锻炼学生读图能力,而且图形直观性强,蕴含的知识点多,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例如,教师可向学生展示世界部分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如下图),要求学生回答相关问题:1.A地区处于我国华北地区,牲畜饲养方式主要是什么?2.B区域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什么?其发展的有利区域条件有哪些?3.分析B、C两地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差异性。分析:第1问根据已知条件,结合学生所学不难得出答案,即“以家庭圈养为主要方式”。第2问中,根据图形信息不难判断B为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由此可知农业地域类型为大牧场放牧业。分析其发展的有利区域条件时应注重从草类、人口分布、交通条件入手。对于第3问,综合分析B(大牧场放牧业)、C(乳畜业)区位特点及因素,从人文特点、自然特点方面进行比较即可。上述题目难度一般,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世界地形图,明确不同位置的地理状况,根据所学进行分析。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多借助图形引出问题,多提出一些综合性问题,不断提高学生利用地理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地理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方法较多,问题导学法优点突出,教学针对性强,教师应把握问题引出的关键点,借助热点话题、生活情景、角色扮演、图形信息,灵活、巧妙地引出问题,充分发挥问题导学的优势,更好地为地理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朱婷婷.浅谈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6(2).
[2]高会荣.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
作者:张国强 单位:安徽淮南市第二十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