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残障学生德育工作策略,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为了每位学生的健康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它同样适用于特殊教育领域。本文从塑造学生心灵的工作者———班主任的角度,就如何做好残障学生的德育工作进行了思考和探讨。
关键词:残疾学生;德育;策略
教育是一种唤醒,它要唤醒学生的积极性、上进心;教育是一种关爱,它要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方面;教育是一种期待,它要期待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发展。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位学生的健康发展”同样适用于特殊孩子。班主任作为残障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必须以全新的教育管理理念,潜心研究德育工作和班级管理艺术。实践中发现,只有努力走进残障学生的心灵,真心关爱每一位学生、拓宽教育的空间、加强自主性教育、培养健康的人格,让真情与心灵对话,让智慧与高尚碰撞,才能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灵,让学生过有道德的生活。
一、真心关爱学生:提高德育工作效率的前置条件
爱是教书育人的灵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作者海伦•凯勒身患多重残疾,七岁前生活在无声无光的世界里,沙莉文老师用了毕生时间彻底改变了这可怜的孩子,将她由一个无知、粗鲁、暴躁的孩子变成了一个勇敢博爱的伟大作家。如果不是爱,如何有这么巨大的奇迹?那是一种把全部心灵和才智献给孩子的真诚的爱。首先,应该做到真诚关心每一位孩子。我们要主动地走近学生,保持师生之间零距离的交流,用心与心、情与情架起“师生立交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想法和要求,让学生在平等、和谐、尊重的良好氛围中“亲其师,信其道”。其次,我们应平等爱护每一位孩子。触及孩子心灵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要欣赏每位残障学生身上的长处和闪光点,不能将目光仅停留在优等生身上。如学生W学习成绩较好,有一次她和“问题学生”Z闹矛盾,W在我面前摆出一副“我是优生”的面孔,等待着我为她“讲话”。待我了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发现是W的不对,我便毫不客气地批评了她。W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向Z赔礼道歉。而Z也用一种不敢相信的眼光看着我。这件事后,学生Z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学习态度比以前端正多了,进步很快。一个有良知的班主任,一定要有“牵着蜗牛去散步的耐心”和“滴水穿石”的恒心。每个学生都有被肯定的心理需求,当孩子取得点滴进步后,要及时给予鼓励。是的,班主任容易当,当好班主任却不容易。
二、拓宽教育空间:提高德育工作效率的有效路径
德育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核心是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工作中要积极利用社会、家庭等校外教育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家访是沟通学校与家长之间的传统模式,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让班主任的家访意识越来越淡薄了。其实家访时老师与孩子的监护人面对面地交流,有着电话家访无法超越的好处。每次家访前,班主任根据学生的个性拟定家访计划:了解学生在家学习、生活、劳动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倾听家长对学校、老师的评价和希望。在此基础上,与家长共同研究教育的方案。例如:通过调查、观察,我们发现传统的“亲情”在如今的孩子身上逐渐消失。因此我们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家庭亲情体验教育活动:春节期间开展“小鬼当家”综合实践活动;妇女节、重阳节期间开展“妈妈好”“祝福老人”等情感活动;中秋节期间开展“我爱我家”系列活动……活动中家长以“情感”作桥梁,以“亲情”为纽带,适时对学生进行教育,克服了“教育靠学校包打天下”的局面。书籍教化力量的淡出必须引起德育工作者的重视。文以载道,书籍的教化和人类思想的传播功能对残障学生成长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教师要精心组织读书活动,对经典要让学生熟读精思,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我们适时培养学生对书籍的热爱,让阅读化为“悦读”,使之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同时积极引导他们读思并重、读议结合,让学生通过阅读促进思考。我们还定期组织残疾学生通过听讲座、参观访问、警示教育等社会实践活动,对如今社会的“崇拜金钱观”、“流行享乐观”、“唯我独尊观”等现象进行剖析,引导他们自己去认识、判断、辨别是非,生成良好的道德情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加强自主教育:提高德育工作效率的内在动力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长期以来,德育工作被片面地理解为让学生被动地顺应社会,学生受到来自多方面不应有的限制和束缚。在德育过程中,我们往往把“禁止”“防堵”作为立足点,将批评与惩罚作为教育常用的手段。殊不知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主体,独立自主是他们的基本需求。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蹲下身来,摒弃成人的思维,关注儿童的精神世界,维护和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提高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对孩子的教育我们应该认识到:早放手才能早独立、早当家才能早成熟,学生在实践中才能得到自主性的发展。因此在德育工作中我们要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独立自主地行使、支配自己的权利,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如在班队活动中把活动的权利交给学生,教师做到指导但不指令、引导而不代替。学生根据自身出现的问题确定活动内容,可以多次选择,直至自己满意。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约束自己。我们要为学生实现自我教育创造条件,让学生在活动中积极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完善自我,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再如:在我们生活当中,没有一个聋生愿意帮助教育犯错的同学,可能潜意识里,学生觉得这是老师的特权。这里,教师可以适当淡出,请高年级孩子尝试教育犯错的小孩子,在他们的群体里,学生之间更能相互了解,批评教育的方式更恰当,不存在聋健沟通障碍和隔阂。对于自己曾经犯过的错误今日在同伴身上重演,大孩子感同身受,教育起来分寸感的拿捏,心理切入的角度应该更到位。我校聋人老师教育聋生效果往往比其他老师明显,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四、培养健康人格:提高德育工作效率的理想目标
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心理健康知识、外语是新时期教师的三项基本功。教师不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更应该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为德育教师我们要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类学生的健康成长,对教育工作的成败有着决定性作用。大部分残障学生缺乏恒心、毅力,对学习存在惰性,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坚强的意志”“学习使人进步”等主题班会,帮助他们制定不良学习习惯治疗卡,并制定了相应监督机制,再配合“学习竞争伙伴”“进步之路”等活动,极大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在德育工作中,我们还给学生提供了宣泄情感的渠道———班主任“心灵热线”,我让他们通过周记、写信等形式,将自己的苦恼、困惑、内心感受等直接传达给班主任,然后通过直接回信、当面交流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及时疏导,对症下药,把危险扼杀在摇篮里,从而避免消极事件的发生。“不好说的话,就写个纸条吧;悄悄塞给你,这是我们的秘密”是拉近师生心理距离的有效方法。“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德育工作只有落到“地”上才能扎根开花,体现德育的张力。我们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内化学生的道德认知,升华学生的道德情感,坚定学生的道德意志,落实学生的道德行为。也只有在道德实践中,学生才能更充分地践行从他律到自律、从自觉到自为的道德形成的动态过程。
作者:徐明华 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