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德育教育分析(5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第一篇:小学德育创新工作的开展
小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初期,尤其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关心,注意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在开展德育工作时,教师需要引导小学生认识到德育课程的重要性,让各科教师、学生家长都能够认识到开展德育教育的必要性。从而在教学中高效地落实德育教学,同时在学校和家庭的相互配合之下,提升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一、德育工作与日常生活相结合
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需要教师将学生的德育工作与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相联系,拉近德育教学与小学生之间的距离。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注意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角度出发来开展教学。在教学中强调课上所学的知识对其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并且教会学生如何利用课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处理实际问题。例如在教学中可以向学生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教师需要让学生认识到大自然中每一种物种的存在均有其价值,植物、动物都是有生命的物体,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尊重这些生命。为了让学生更突出地感受到日常生活由各种生命体构成,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去公园、动物园参观,让学生回归自然,在与世间万物和谐相处的过程中感受到生命的神奇。同时在课上还要强调人类的存在对自然界生态平衡的影响,呼吁学生成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人,并能够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传递给自己的家人。这样在开展德育教学时,教师从生活入手,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认知德育课程的理论知识,重视德育学习,创新小学德育工作,让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
二、通过角色扮演引发共鸣
创新小学德育工作,还需要教师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调动小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程的积极性,同时灵活高效地落实教学目标。教师可以从角色扮演的角度来讲解课本上的知识,并提供给小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小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设定一定的场景,安排相应的角色,选取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点,编排对话,并在课上加以表演。观赏的同学可以根据教师既定的场景,以及同学在表演中展现出来的问题,即兴作出评价,也可以直接结合自身对这一事件的理解,给出更为合理的解决方案。教师可以选择近期社会上的热点问题,作出一定的改进,让学生在课上表演出来。比如公交车上的让座问题、中国游客在旅行中的不文明现象等,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认识到思想道德素质不高,对自己带来的不良影响,对周边人和环境带来的麻烦。从而在角色扮演中,让小学生更直观的认识到德育教学的重要性,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针对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以高标准要求自己。
三、在实践中获得德育的提升
教师需要给小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让小学生在实践中应用在课堂上学到的有关思想品德的知识,在实践中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在完成一部分内容的教学后,布置给学生需要在生活实践中完成的任务。比如在学习日常生活中存在的规则之后,可以让学生脱离课本讲述外在日常生活中寻找需要遵守的规则,以及课本知识中出现的内容,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这样小学生就可以初步建立规则意识,能够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以各种规则来控制自身的言行。小学生在实践中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还可以影响家人和朋友,呼吁自己身边更多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在实践中提升小学生的道德修养,正是学校创新德育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的表现。综上所述,小学德育创新工作的展开,需要教师注意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从学习生活联系起来,让德育工作生活化。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从角色扮演的角度入手,引发小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并且要注意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在实践中真正提升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作者:黄雅妮 单位:四川省都江堰市石羊小学
第二篇:小学德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及策略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在精神文明建设上留下的宝贵财富。在小学德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可以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还有助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教师可通过以下策略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于德育教学之中:第一,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第二,利用传统节日活动开展教育;第三,鼓励学生阅读古典名著。
[关键词]小学德育;优秀传统文化;德育渗透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留下的宝贵财富,在小学德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出于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考虑,教师无法将所有优秀的传统文化都运用到小学德育教学中,但是可以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有目的性、针对性地进行筛选,使学生更好地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一、在小学德育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改革开放给人们带来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西方文化渗透在中国校园,中外文化激烈碰撞。学生年龄尚小且心智未成熟,缺乏准确的判断能力,再加上对外来文化充满了好奇,往往会盲目地“全盘接收”,进而影响自身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形成。因此,教师要适时引导并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渗透。在小学德育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选取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让学生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中吸收正能量,为提升道德素养打下基础。优秀的传统文化使我国在五千年的历史沉淀和发展中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丰富的内涵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起着重要作用。在小学德育课程中,教师必须适时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在新时期发出它的闪耀光芒。[1]
二、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定位
(一)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的重要途径
优秀传统文化对人们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在学校的德育课程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既继承和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使得学生的道德素养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因此,教师对传统文化教学要有明确的定位,并重视传统文化在德育教学的渗透,这样做有利于优秀文化的传承。[2]
(二)德育教学内容的主要来源
中华传统文化中有关德育的内容一直占据着主流地位,我国学者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作用的研究也从未间断。正因为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德育功能,才使其在德育课程上得到发展和运用,成为小学德育教学内容的重要来源。目前,有部分学校开展了诵读《三字经》《弟子规》等传统启蒙读物的文化活动,通过诵读经典的方式,让师生修身、养德、正心,继而提升内在道德水平。
(三)促进学生道德观念的形成
学校开展的思想品德与道德教育实质上是针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这“三观”的形成对学生的人生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虽然目前学生不能清晰理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含义,但教师通过教育,可使学生对金钱、物质、生活、幸福等价值观念有一定的了解与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自然十分敬畏,对幸福的内涵有着丰富的理解,也推崇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的帮助。[3]
三、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将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纳入德育教材
教材是教师开展德育的重要工具,而教材的内容对德育的效果起到了关键作用。目前,我国的德育体系中已有了相对完善的道德与法治内容,教师可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其中,以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此外,教师只有把握住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才能让学生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美德,从而促进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因此,教师可让学生通过相关课程的学习,增强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形成讲文明、讲道德的习惯,最终实现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的目的。德育课程教材的内容主要为人格修养教育和国家情怀教育,目前学校德育课程教材还存在着以下问题:有关人格修养教育的内容逐渐增加,但有关爱国情怀内容的比重却鲜有改变;有关爱国情怀的内容始终位于教材的开头部分,使得教师教课的思路颠倒。因此,德育教材编写应提高家国情怀内容的比重,同时将人格修养教育的内容放在爱国情怀内容之前,将人格修养教育作为德育的主轴,使学生从自身人格的修养出发,进而提升爱国的情怀。这样一来,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人格修养,也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意识与社会责任感。许多优秀传统文化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记载,若将这些内容照搬到小学德育教材中,学生就难以理解文言文中所表达的内涵。因此,德育教材中除了要将课文由文言文翻译为现代文之外,还要加入图画、故事等内容,让教材变得更加形象、有趣。这样一来,学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德育教学的效果才能明显。[4]
(二)营造良好的渗透教学氛围
在德育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对教学的开展有着重要作用。学校是学生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场所,传统说教式的教学方式对优秀传统文化在德育中的渗透效果不佳。因此,学校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以助于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学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形式如下:
1.经典诵读活动
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常规性的经典诵读活动,主要挑选《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等经典启蒙读物,制订并落实相关的诵读计划。目前已有部分学校开展了诵读比赛,通过诵读比赛欣赏传统道德的美和感受,并且开展评比活动,以激励更多的学生阅读经典启蒙读物。
2.传统节日活动
学校可在传统文化节日时开展相关的节庆活动,例如在清明节到烈士陵园或者革命烈士纪念碑,瞻仰革命先烈,学习革命先烈爱国、为国牺牲的英雄气概;在端午节祭奠屈原,学习他为国为民、胸怀大志的精神;在重阳节开展尊老敬老活动。
3.阅读古典名著
传统文化经典中的很多内容包含德育价值,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阅读。小学低年级可以推荐神话故事、成语故事等读物;小学高年级学生则可推荐古典名著的简易读本。[5]综上所述,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教学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不断改善教学方法来为学生营造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并将优秀传统文化运用在学生思想道德的建设之中,以此影响学生的精神、心理和价值取向,为学生道德发展提供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许艳玲.小学德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渗透[J].教学与管理,2017(5):10-12.
[2]侯健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课堂的渗透策略[J].课外语文,2017(1):17.
[3]俞晓玲,赵雪芹.小学思想道德建设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实践反思[J].课外语文,2017(1):191.
[4]李宁,刘晓辉.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小学德育相结合[J].教书育人,2016(1):4-5.
[5]施建平.利用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德育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5(2):259-260.
作者:袁金艳 单位:阜阳开发区经九路办事处鸿远希望小学
第三篇:现代小学德育管理探讨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生的德育管理工作得到了社会的广泛重视和关注,小学生的思想和心理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强小学生的德育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对此,本文对小学德育管理现状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了有效的管理方法。
关键词:小学;德育管理;问题及对策
引言:
加强小学的德育管理工作,有利于小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现阶段,我国小学德育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管理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严重的影响。因此,必须要立足于小学德育管理实际,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从而提高小学德育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1我国现代小学德育管理现状及问题
目前,我国大多数小学教师过于注重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培养,片面的认为学生打好知识基础,有利于学生其他方面的学习,而在教学中忽略了学生德育方面的教育和管理,往往会导致学生的思想出现一定的问题,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现阶段,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国不断加大对小学德育管理的重视程度,希望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但在实际操作上存在很多问题,大多数教师并没有正确落实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管理工作。小学教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还是过于注重提高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并没有提高对学生德育管理工作的重视。第二,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不能准确对德育教材上的内容进行理解,而教材上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存在差异,学生不能有效将德育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给教师的德育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第三,有一小部分教师是新聘请教师,这些教师大多刚毕业,缺少教学管理经验,小学德育教育管理工作的质量很难保证,另外,老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率不高。同时,有一些学校还存在德育教学课时少以及缺少专业的德育教师等情况,不利于小学德育管理工作的开展[1]。第四,在教学方面缺少一套完善的德育管理评价体系,不定有效确定学生德育教学的标准。例如,每个年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不同,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标准也就不同,而大多数教师采用的都是统一教学的方法,不利于学生德育水平的提高。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讲,不能准确理解其中的知识点,学习效率比较低,而对于高年级来讲,大部分的知识点都能熟悉掌握,但缺少新知识的融入,限制其德育水平的提高。
2提高现代小学德育管理的有效对策
2.1提高对小学德育管理的重视程度
教职人员应将小学德育管理工作作为主要的教学任务之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对此,应建立一套完整的德育管理体系,由学校校长进行统一领导,党支部书记、教导主任、教职员工等各部门密切配合,严格按照教学内容完成学生的德育管理工作,同时,要求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应将德育知识深入到学科教学中,从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德育水平,全面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
2.2丰富德育教学内容
课本上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存在差别,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对此,教师应丰富教学内容,从生活实际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促使学生德育水平的提高。例如,在现代小学教学中,教师都会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对此,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下载相关德育教学的动画,通过多媒体的方式进行播放,一方面可以通过生活、形象的画面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细心的观察,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另外,学校也要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教师可以通过引入案例的方式,使学生充分理解什么是真、善、美,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2]。
2.3完善德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德育素质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不只是德育教师的任务,而应该由全体教师共同承担教育责任,对此,学校应开展优秀教师评比活动,从多方面对教师进行评价,并对所评选出来的教师进行党课教育,提高教师的党性认识,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由先进教师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全面提高教师的德育素质,从而更好开展教学活动。例如,对家庭有困难的学生进行经济援助,对德育水平差一些的学生实行“一教一带”教学方法,由点到面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另外,学校应要求教师每个月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写一篇德育教学评价,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整理,并根据重点问题开办研讨会,对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当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学校可聘请相关专家进行讲座,促使教师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更好的进行小学德育管理工作。
2.4开办德育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德育水平
第一,由于德育教学缺少评价体系,教师无法进行针对性教学,对此,学校应该加强与家长、社区、教育部等职能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对学生校内外的实际情况进行收集和分析,从而全面了解学生的德育水平,并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3]。第二,学校应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德育水平。例如,学校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节假日时间,根据传统节日的性质以及教学需要开展教学活动,例如,劳动节期间,学校可组织学生去敬老院进行劳动;国庆节期间,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等等。同时也要加强学生的法律教育和安全教育,可采取模拟演练的教学方法,从而全面提高小学德育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结束语:由于小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良好得德育教育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使其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因此,需要学校和教师加大对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制定完善的管理体系,从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德育水平,有利于学校培养优质人才的实现以及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洋.对小学德育工作管理新途径的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4,S2:386.
[2]石洪静.小学德育管理,提高德育工作[A].《教育科学》编委会.2016年9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交流论文汇编[C].《教育科学》编委会:,2016:1.
[3]尹方春,刘玲.试论现代教育视角下的小学德育管理[J].赤子(上中旬),2016,24:270.
作者:高志刚 单位:浙江省慈溪市文棋小学
第四篇:网络时代下的小学德育工作策略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网络时代也随之到来,在这种背景之下,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大势所趋。小学是教育的基础阶段,也是学生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的关键阶段,因此,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应积极的利用网络化信息技术,全面的提高小学德育教育的质量。本文主要针对网络时代下小学德育工作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网络时代下小学德育工作开展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网络时代;小学德育工作;机遇;挑战;策略
小学德育工作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文明礼貌,还能培养学生道德素质,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较好的品德,对学生今后成长有着极大地影响。
1网络时代下小学德育工作所面临的机遇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网络已步入教学中。在网络时代,为开展德育工作来带了一定的机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可以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获取教学资源,利用生动的文字,形象的图片,美妙的音频等多种资源进一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以往,德育教育以课堂传授或一对一的形式开展,通过促膝长谈,可以很好地解决个人和少数人的思想问题,但这种交谈的内容无法广为传播,对其他有类似问题和疑惑的人无法产生影响。为了扩大宣传,也只能采用作报告、印材料、印报纸等形式,但这些手段因为要受制于场所和时间等因素,所以覆盖面也有限,网络的发展使我们传统中“深入”、“细致”的德育教育工作的优势得以进一步发挥。在网络社会的虚拟空间,人们反而更容易流露出内心的真实想法。对于德育教育工作者来说,这意味着可以通过网络比较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动态,从而有助于提高德育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德育工作,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德育知识的内涵。另一方面,丰富德育课堂教学的表现形式。在德育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为课堂教学增添色彩。因此,教师只有更好地丰富德育课堂教学表现形式,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中,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地表现自己。
2网络时代下小学德育工作所面临的挑战
在网络时代下,小学德育工作主要面临两方面的挑战。第一是网络信息参差不齐。网络信息具有开放性及虚拟性的特点,对于成年人而言,也有对网络不熟悉的情况,而对于小学生而言,更是一种严峻的挑战,在网络信息时代,学生可以触碰到各种网络资源。当前,学生上网的心理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积极心理。持这种心态上网的学生,主要利用网络浏览军事、体育、娱乐、新闻、观光教育园地,主要目的是为了调整自我、提高自我和发展自我。另一类是消极心理。持这种心理上网的学生,有的利用网络浏览暴力、色情网站,有的利用网络玩游戏、看电影、聊天来打发时间,有的利用网络是为了发泄,如网恋、攻击他人和网站、散发谣言等。由于这部分信息的存在,对于缺乏判断能力,对新鲜事物有着较强好奇心的小学生而言极为不利。另一方面,教师过于依赖网络。网络不仅是生活的必备品,也是学习的必需品,如果教师与家长没有正确的引导学生,极有可能造成学生太过于依赖网络,从而导致学生思维方式与生活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对于学生今后与未来生活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教师只有认清学生上网的各种心理,对症下药,才能使积极进取的学生继续奋发向上,使“问题”学生转变心态和思想观念。
3基于网络时代下小学德育工作策略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也促进了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进而互联网逐渐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和工作中,且互联网逐渐的应用于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在实际的应用中,教师应采取有效的应用策略,提高小学德育教育的质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下面从增加网络道德教育、课上与课下联动、转变教学思想、为学生创建发言的空间等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分析,以实现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促进小学德育教育工作顺利进行和高质量完成。3.1增加网络道德教育:随着信息时代的迅速发展,网络已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因此,在小学德育教育教学中,为学生渗透一些网络道德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形成一定判断力,进而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事,什么是不该做的事。教师增加网络道德教育需要做到如下两点:第一,合理开发与利用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第二,增加一些网络道德内容,帮助学生形成判断力,能够对网络信息有一个正确的判断。3.2课上与课下联动:所谓的课上与课下联动,是指教师将德育教育与实际生活有效的结合在一起,首先,在小学教育中,学校可以组织一些课外活动,例如:学生与家长进行互动,开展情境表演。此外,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到敬老院以及社区做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同时更好地理解与掌握知识。第二,教师可以创建德育网站,鼓励学生浏览,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知识。3.3转变教学思想:随着教育信息时代的不断进步与深入发展,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思想与理念,当学生步入校园学习时,教师便是学生学习的领导者,教育的变化需要由教师进行转变,打破以往的教学思想与理念,教师应将网络与德育工作有效的联系在一起,此外,家长也需要有一定的转变,要想让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与家长保持紧密的联系与良好的沟通。3.4为学生创建发言的空间:随着新课程不断地改革,学校逐渐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对于教师而言,德育工作受到网络的影响,网络为德育工作提供了许多机遇,还使德育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教师要想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需要为学生创建发言的空间,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上的一些案例开展教学工作,引导学生分析案例,并且鼓励学生积极的发言,从而在发言的过程中强化对知识的理解。总之,新课程改革以来,学校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而随着网络的发展,其逐渐的应用于教学中,教师应科学的利用网络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提高德育教育的质量,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促进小学生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左洪波,王英华.论网络时代小学德育工作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6,(31)
[2]李婷,权玲玲.网络环境下开展小学德育工作的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4)
[3]张文瑞.对网络时代小学德育工作的思考[J].学周刊,2012,(13).
作者:余永泽 单位:新疆哈密市伊州区第六中学
第五篇:小学德育教育和良好习惯培养
摘要:小学是学生养成道德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因此,在小学中开展德育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班主任是德育教育的主导者,肩负着培养学生道德价值观的重要责任。为此,作为班主任根据平时开展德育工作的情况,提出几点如何提高德育教育和良好习惯培养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德育教育;教育方法;良好习惯
引言
德育工作内容主要包含了思想道德和良好习惯培养,德育工作的开展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树立良好的品质道德,以及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班主任应该重视德育工作,在德育工作开展中找对教育方法和策略,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1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是目前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班主任的主要工作。德育教育有助于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因为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这一阶段的学生思想道德观念还不稳固,所以塑造能力极强。因此,在小学阶段开展德育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德育教育工作内容主要是针对学生习惯的培养,良好的习惯能够有助于学生品德的形成,也能够让学生受益终身。因此,在目前的德育教育开展工作中,教师要注重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德育教育具有很好的连贯性,它对于学生的发展和其它学习能力的提高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德育教育是不容忽视的,作为班主任,应该从多方面来进行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行为习惯包括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平时的言行举止。行为习惯可以反映出学生的自身素养,所以,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这是德育教育的基础。只有培养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德育教育才能更好的开展。
2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的方法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德育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陪伴学生一生。行为习惯只有两种,[1]好的行为习惯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相反,坏的习惯将会影响学生的人生。因此,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中,要注重对于学生习惯的养成。2.1在多门学科教学中渗透行为习惯:习惯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班主任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有计划地将预习、复习、思考等习惯与教学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此外,在小学教材中,也有很多关于德育的文章。教师可以将文章与德育教育进行结合,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例如小学语文《雷锋》这一课,利用这篇教材作为德育教育内容,把“乐于助人”作为主题开展活动,让学生之间互帮互助。通过各个学科的德育教育的结合,不仅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从而达到知识和道德的共同进步。2.2从细节入手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并非一两日就能养成的,而是通过长期的练习重复培养形成的。对于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也是如此。班主任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注重对于学生的关注,了解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才有助于纠正学生的习惯。教师可以从学生平时学习的态度、学习任务完成情况等入手。此外,还要关注学生的平时的行为习惯,比如言行举止、表情等等。教师应该通过这些细节的关注,对于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一点点的纠正,循序渐进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2.3以身作则,感染学生: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行为习惯是他们的模仿对象。因此,教师的行为习惯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我们应该以身作则,通过做好身边的小事来一步步感染学生,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此外,在班级的管理中,班主任应该善于观察,多与学生之间进行有爱沟通,发现学生的反常情绪应该立刻进行开导,询问学生原因,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从而让学生能够发自内心的听从教师的引导,为德育教育的开展做铺垫。2.4德育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家庭教育是学生接触最多也是影响力最为深远的教育,因此在开展德育教育时,光靠学校是远远不行的,还需要将德育教育与家庭教育进行结合。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应该注重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将学校的德育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共同对学生产生影响。[2]作为班主任可以通过定期的家访或者召开家长会来促进与家庭教育的结合,这样能够使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情况,方便家长在德育工作上配合班主任,从而有针对性的开展德育教育工作。2.5科学的开展德育教育:班主任在对于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不能一昧的运用理论知识让学生理解。而是要学会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这样才方便小学生理解透彻,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性。班主任要改掉以前的传统德育教育方法,要学会创新,有机的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比如,班主任可以根据小学生的特点,组织一些学生喜欢德育的活动,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理解透彻。比如:利用植树节安排学生进行植树活动,并告诉学生要爱护生态环境,珍惜自然资源。这样学生通过实践和教师的讲解,无形中养成了保护环境的意识。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班主任作为德育教育的领导者,应该重视德育工作,掌握科学的德育方法,并实施开展丰富的德育活动,提高德育教学质量和效率。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小学生今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覃春柳.优化班级管理主导德育教育———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初探[J].学园,2013,28:149-150.
[2]魏丽雯.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探索[J].学子(理论版),2015,20:11.
作者:张慧媚 单位: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