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浅议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浅议,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浅议

摘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欣赏美术作品能够开阔眼界,体验古今中外文化艺术的真、善、美;细致观察同龄儿童的作品,能够发现生活之美;在美术创作中能够培养严谨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综合活动中能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在评价总结中能够认知自我,树立自信。

关键词:美术教学;德育;渗透

美术学科的思想性强、知识面广,不仅能够传授知识,训练技巧,更能开阔视野、塑造灵魂、陶冶情操,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有力工具。教师在美术学科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情感,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和熏陶。因此,在美术学科教学中要充分发挥美术课的特点,在教学各个环节进行德育渗透,达到育人的目的。

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欣赏开阔眼界,渗透民族文化底蕴

小学美术教材第3册的19课和13课内容都涉及民族文化艺术,无论是“造型•表现”“设计•应用”还是“欣赏•评述”领域,都渗透了民族文化。如,年画作品《年年有余》让学生了解了传统的民俗艺术;《捏泥巴》中大量的中国古代陶器的欣赏,让学生感叹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小扇子》中或写意或工笔的中国画使学生了解了实用的扇子也是具有观赏性的艺术品;《绘画中的节日》《过春节》《节日的装饰》等内容结合春节、重阳节、中秋节、国庆等传统节日,让学生了解了不同民族、地区的风俗文化,对学生进行了感恩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先辈在岁月的长河中通过摸索、实践总结出来的精粹,正是这些历史的积淀与民族智慧的结晶使我国日益强盛。中国传统文化既是对历史的记忆,更是国家形象的象征。因此,学生只有扎根在本民族的艺术土壤中,吸收充足的养分,才能有更好的成长。

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体验世界文化艺术的真、善、美

美术教育以审美为核心,通过美感教育启发学生的心智,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世界文化艺术异彩纷呈,各个民族、各个时期的著名艺术家的作品数不胜数,这给美术教学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如,亨利•摩尔母与子主题的作品采用了超现实主义的抽象变形手法,表达了一种温和的亲情。他的作品都具有一种内在的力量,在表达出各种象征意象的同时,亦充分表现了各种材料的固有特性。那些被安置在蓝天、白云之下的雕塑作品,就像是自己从大地中生长出来的生物,洋溢着与整个大自然息息相通的生命气息。学生通过欣赏亨利•摩尔的雕塑作品,能够感受艺术家对生命的关注。学生沉浸在凡•高的《向日葵》《星月夜》《夜间咖啡馆》等不朽名作的流光溢彩之中,在凡•高的色彩空间中惬意漫步,能够感受画家丰富、敏感的内心世界,感悟画家所描绘的喧嚣生活,在欣赏画作的同时体会其背后的故事和情感,学习凡•高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学生通过鉴赏达•芬奇的代表作品《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可以了解14世纪始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以及文艺复兴运动先驱达•芬奇所坚持的人文主义精神。教师从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入手,让学生谈谈体会。世界著名画家、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达•芬奇如果不坚持画鸡蛋,勤学苦练基本功,是难以创作出世界名画《蒙娜丽莎》的。学生通过教师的阐述,受到感染、启迪和教育。教师通过介绍德拉克洛瓦的名作《自由引导人民》的构图特点,不仅使学生重温了19世纪法国人民反对王权复辟的斗争史,也使学生感受到浪漫主义画派的艺术魅力,受到了美的熏陶。

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同龄儿童作品碰撞出对美的追求,发现乐趣

小学美术教材中大多数的内容都提供了较为典型的儿童作品供学生参考,这些同龄儿童的优秀作品的表现技巧和思想深度尽管不及著名艺术家的作品,但更贴近儿童的生活,天真烂漫,富有童趣,是儿童心理世界的反映。学生对这类内容感到亲切,容易产生共鸣。如,《亲亲密密一家子》一课中有动物的一家和妈妈抱孩子生火、爸爸挑水的作品,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精细的描写》一课中的玩具车、机器人、布娃娃、藤椅等作品表现的事物就存在于学生的生活中;《画水果》一课中的桃子、西瓜等都是生活中的常见物品;《我们的社区》一课中的作品是学生生活小区的真实体现;等等。这些贴近生活的作品生动、细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让他们倍感亲切,能够激发学生发现生活之美的兴趣。

四、“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细致观察感受生活之美,抒情达意

在上《生活中的标志》一课时,笔者在学生掌握设计方法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生活中的校园环境与校园环境中一些不好现象的照片,引导学生为学校设置标志,提醒全体学生规范自己的言行。《四季的色彩》是一节以了解色彩知识为主线、以认识国内外多样的色彩表现形式为基点,让学生感受大自然魅力和欣赏艺术家非凡表现力的“欣赏•评述”课。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对不同季节的色彩变化形成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对不同的绘画表现形式有了初步了解,同时提高了审美能力,培养了对美的表达能力。

五、“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技法训练中培养严谨的学风

在“造型•表现”教学中,一幅完整的线条造型作品,需要学生平心静气、一丝不苟才能完成。学生可以通过临摹,理解线条的组织、形体的塑造、色彩的协调、构图的平衡,从而对每幅作品的艺术美有更深的体会。如,《绘画中的透视现象》一课指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表现透视变化,要考虑画面上每一处事物的透视。如果学生不加思考随心所欲地画,势必会导致作品失败。《植物写生》一课要求学生学习细致地观察物象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线条造型能力。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细部特征、花的角度变化、叶子的穿插等,学习如何用线表现植物叶片间的遮挡关系,以及如何用疏密不同的线表现植物。在练习中,学生需要细致观察、耐心描绘。

六、“同舟共济扬帆起,乘风破浪万里航”:综合活动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与学生形成合作关系。这种关系的有效调控和引导,可以促进学生培养合作精神。如,在分组训练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在学习《提线纸偶》《中国龙》等课程内容时,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需要相互协助才能完成作品。学生在此过程中能够学会顾全大局、团结合作,树立集体主义的观念。

七、“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评价总结中认知自我,树立自信

教师智慧地评价美术作业,可以让学生从中学到如何客观评价自己和他人。美术新课标中指出,“对学生美术作业应采用多样的评价方法”。学生美术作业评价的呈现方式可以是分数、等级或评语。教师组织学生对作业进行互评,相互指出对方作业的优点和缺点,也可以动手帮助对方改一改,这种评价方式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地评价他人的作业,用自己的眼光和思维欣赏他人的作业,也能够促进学生进一步认识所学知识,从而逐步提高自己的能力。学生之间的作业差别往往比较大,因为他们的动手能力、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存在差异。不论学生的美术作业质量如何,教师都应采取鼓励的办法,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美术教学的特殊性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了情操。教师应该在美术教学的每个环节渗透德育,将美术教学与德育有机结合,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心理状况、生活实践经验,联系学生身边的各种现象,并将其巧妙地融入教学过程,为学生创设真、善、美的情感空间,使他们在学习美术的同时接受德育。

作者:王蓉 单位:江苏苏州市三元第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