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传统道德在师范德育中的作用与意义,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师范教育为我国培养教育人才,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道德教育对提升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应当充分重视师范德育。传统道德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所以,在师范德育中合理引入传统道德,能够有效解决当前师范生缺失孝道、人际交往能力差、缺乏诚信意识等问题,进而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培养自身的道德品质,努力发展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教育人才。
一、师范德育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忽视师德教育,功利性倾向明显。这里所说的功利性倾向主要是指在当前的师范德育中多围绕社会政治中心展开,相关院校在德育过程中忽视了育人价值,盲目追求社会价值,忽视了德育在提升师范生综合素质方面的长期效益,大多强调政治服务功能。比如,许多高校在德育课程设置中多轻视品德教育,而重视政治思想教育。在德育评价过程中,也更加关注师范生的政治立场评价,而轻视道德品质评价。在实践过程中忽视学生的品质培养,重视学生在政治活动中的参与度。德育虽然不能完全脱离社会政治,但若将德育完全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就会导致德育丧失自身的独立品格,也无法从根本上促进师范生全面发展。之所以出现这种问题,主要是因为我国长期以来对德育概念缺乏清晰认识。长久以来,我国多将德育视为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时事教育、人生观教育。但实践表明,人类政治立场和思想素质的形成,与其觉悟的提升各有规律,若简单的将德育机械归类,势必导致德育模式僵化。其次,德育教学内容陈旧。若要提升我国德育的效率,就必须制定具体的德育内容,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德育循序渐进的开展。然而调查显示,当前我国许多高校师范德育多以两课为主,教学内容过于宏观,缺乏针对性,课堂内容多为抽象的理论知识,这极易影响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二、传统道德在师范德育中的作用
1.有利于培养师范生的集体主义意识
儒家提倡重义轻利,这种道德传统表明我国传统道德更加关注群体利益。儒家学拍创始人孔子就曾明确提出应当“见利思义”、“君子义以为上”,主张人们将整体利益放置于个人利益之前,运用这种传统道德加强师范德育,有助于培养师范生的集体主义意识,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与个人利益的关系,自觉抵制利己主义。
2.有助于唤醒师范生的良知
传统道德讲究“仁”、“爱人”,提倡人们真心爱护自己的亲人,同时还应当善待万物、仁爱民众。仁爱思想在儒家道德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孔子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在此基础上提出“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由此可见,在我国传统道德体系中,仁爱思想被视为协调社会关系的重要原则。在师范德育中合理引入“仁爱”的传统道德,可以唤醒师范生的良知,引导他们主动关心人、帮助人、爱护人和尊重人,进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有助于增强师范生的责任意识
首先,我国传统道德中的天人合一思想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因此,继承这种传统道德能够有效改善当前师范生人际交往荒漠化的现象。引导他们宽容、善待他人,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进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勇于承担责任,并为责任不断努力奋斗。
4.有助于培养师范生的坚强意志
我国传统道德重视磨练人的意志,并认为只有经过艰苦磨炼才能够培养人的才智与道德,只有经过无数考验和挑战,人们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孟子就曾明确提出:“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认为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同时,孟子还提出即使在面临生死抉择时也应当做到舍生取义。这些传统道德在我国各个时期都起着重要的激励作用,鼓励人们为了正义事业风险自身,不畏惧艰难险阻。当前,许多师范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备受宠爱,很少经受磨难,这导致大部分师范生心理极为脆弱,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时常产生沮丧、灰心、焦躁等负面情绪,这无疑对其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因此,在师范德育中引入传统道德可以引导师范生自觉应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以坚强的意志力克服各种挫折,应对各种各样的挑战。
5.有助于加强师范生的诚信意识
诚信是我国传统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被视为立政之本和立人之道。朱熹认为“诚”是指“表里如一”。荀子则认为“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至诚则无它事矣”。孔子也明确指出“民无信不立”。可见,在我国传统道德中,诚信被视为做人的根本和基础。在师范德育中加强这种诚信教育,能够增强师范生的诚信意识,促使他们在日常人际交往中遵守诚信原则。这不仅是提升师范生综合素质的内在需求,也是构建诚信社会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岳丽.浅论我国传统道德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影响[J].法制与社会,2010.
[2]王文雄.浅析传统道德在师范德育中的作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
[3]郑文莉.儒家传统道德教育对当今学校德育的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11.
[4]陈李剑.谈高职学生优秀传统道德教育[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9.
作者:杨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