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德育教育探微(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随着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变革,对人才的培养显得越来越重要。我国开始对中小学进行素质教育改革,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被更多人重视,对于小学生而言,此段时期为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加强德育是素质教育实施的必要手段。本文从素质教育背景下探究德育教育实施的策略,对于素质教育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
人才培养;教育改革;必要手段;策略
德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背景下有着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它是素质教育一部分。一方面,它不仅培养孩子具有优秀的素质,良好的品格;另一反面,也是提升整个民族、国家全民素质的奠基石。但目前我国德育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还未形成专业化的学科,在教育教学中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为解决此类问题,本文主要就如何落实德育教学开展深入研究。
一、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概念的错误理解
实施素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部分教育管理者和教师对素质教育的理解狭隘,对素质教育理解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错误,重视程度明显不足。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兴趣、爱好的培养;缺少有目的和计划的安排,使得素质教育不够深入,只停留在浅层次中。
(二)成绩决定教育好坏
现在的升学压力,大家只关注成绩高低,不在乎素质教育是否贯彻落实,家长、老师、学校都在谈论成绩。对于孩子的思想教育认识普遍不足,过分重视应试教育的主要学科的成绩,将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忽略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养成。素质教育的课堂成了摆设,有时还要让步“语、数、外”等学科教学。
(三)社会环境影响
在“快餐”时代的影响下,当今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社会环境也在日益翻新。在实际的教学开展中,如何有快又好的突破“效率”的难关,寻求最优捷径提高学习成绩,成为老师和家长热切关注的问题。而对于学生人格健康的关注普遍缺失,严重阻碍了德育教育的发展。
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汉代司马光曾说过:“德者,才才之帅也。”高思想品德的人,才能拥有高社会地位。它是伴随人的一生,展现个人魅力,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无论多么有才华的人,都要以德服人。在小学期间是培养孩子德育品质重要时期,必须要重视,德育分两方面:一是学校组织的德育课堂,另一方面是家庭环境的熏陶。国家大力发展素质教育是为了保障孩子拥有高道德水准,少年强,则中国强。
三、实施德育教学的措施
(一)改进教学工作
1.教育部门要加强监管,监督学校认真实施德育教学,组织专门监督小组,走访各个学校德育教学课堂,严厉打击不按规章制度办事的学校,鼓励认真开展德育教学的学校,形成模范效应。
2.学校组织、安排德育课堂,组织教师参见德育培训。了解德育教学,避免出现认知不足、理解错误的情况,考核教师德育教学水平。调整德育课堂,规避教学的单一、不合理。德育教育,不应仅局限在思想品德的教育,要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教师还需适当在其他课堂上渗透德育。积极开展德育活动,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经常去养老院、敬老院、孤儿院、扶贫救助会等一些公益组织,从社会角度,让学生形成切身的体会。
(二)培养专业管理人才
对于缺乏专业德育教育人才,而导致的德育教学在各个学校实施的差异性。可鼓励和组织各个学校开展德育教学交流,在会议上可大胆交流意见,畅所欲言,将实际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同时,还可组织相应的教学培养,通过“再学习”,进而产生新的认识,才能在实际的教学中,更好的运用和发挥。
(三)德育教学模式变革
保留现有可行的教育手段,重点提升学生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采取课堂听讲课后讨论、查阅资料相结合,定期组织汇报、宣读等,在教师带领下展开讨论,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德育学习。
(四)保障基础工作
让思想品德课程有计划进行,保障学生在课堂中循序渐进的接受德育内容。还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局限于对德育内容的死记硬背,让学生在概念上正真理解,不固化思想道德。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并驾齐驱,良好习惯的养成要从小开始。让家庭教育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五)评价机制要完善
学校要避免以成绩决定学生德育的好坏,判断一个学生品质的优劣。综合全面的看待问题,全方位的衡量,将学生情感、道德、行为分析都纳入评价体系当中,形成完备的测评体系,为素质教育提供广阔的空间,轻松的氛围。同时家长要参与其中,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改变应试教育时的旧观点。参与到测评中,加强劳动培养,尽可能接触外面的实践,多与学校、教师沟通。齐心协力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共同实现全面的素质教育。
四、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德育教育显得越发的重要,德育教学是参与素质教学的重要手段。目前德育教学还存在着问题,重视程度不够,观念老旧,使德育教学在小学教育中主位缺失。因此,我们应加强引导,引起重视,让大家都能了解到德育教学的重要性,它对于人格还处在发展变化时期的小学来说是核心地位。落实以素质背景下的德育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素质,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德育教育值得我们不断探索。
作者:崔筱姗 单位:吉林省柳河县教育局
参考文献:
[1]王维,马薇.以德育为抓手深入落实小学素质教育[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04).
[2]王凤军.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教学方法初探[J].当代体育科技,2013,(15).
[3]毛伟红.试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德育的实效性[J].才智,2013,(23).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学德育渗透
多年来,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深深感受着数学学科的独特魅力,深深感受到它能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独特功能。但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据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立德育人。
一、充分利用教材内容挖掘德育教材
1.以中国数学家的杰出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小学数学教材中收入了许多生动素材,如“你知道吗?”在这其中就介绍了很多中国古代科学家在数学领域取得的成就,还有很多介绍现代中国人对数学发展的巨大贡献,可以启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例如,祖冲之是南北朝时期的杰出数学家,他当时就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通过了解数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奋发学习,将来为国家做出贡献。
2.结合数学教材具体题目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数学教材中除了含有一定的学科基础知识外,还包含了丰富的社会知识,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知识对学生进行爱国,环保,爱心的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比如,学习统计表时,呈现了近几年多个国家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取得金牌、银牌、和铜牌的数量统计,通过观察统计表、画统计图,让学生能够清楚看到我国的体育运动在不断进步,运动员为国家争光彩,同时教育了学生要从小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将来为国家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结合学科特点渗透德育,培养学生好习惯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它的逻辑性、科学性很强。学好数学会帮助学生养成好习惯,结合学科特点渗透德育,会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1.培养学生专心致志的习惯。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很难长时间集中精力去学习,常常是边写边玩,所以学生做题的过程要么抄错数,要么错抄符号,以及没有算完就跑出去干别的事情。针对这种现象,除了课上要有意识地通过专题训练学生,如“看谁读题不出错,看谁书写又对又快,看谁做题最仔细”等等,还可根据具体题目所包含的思想内容进行教育。又如人教社4年下册“数学广角——围棋中的数学”一课,我把语文课本中“学奕”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师父教两个徒弟下围棋的方法,一个学生听得很仔细,另一个学生边听边看,其中有大雁飞过来,并心里想如何将大雁打下来,学习这样三心二意,最后什么也没有学会。”这个故事让学生明白,从古至今,任何人做事都要专心致志。人的智力差异不太大,主要是看人的学习态度,看人做事专心的程度,只有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得成功、完美。
2.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在教学中,我总是要求学生做到一字不差地读题,让学生做题时动脑筋想想,每一步都是怎样得出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很多学生做题时只看到一半就想当然了,如学生经常看见题中有“一共”就用加法,见着“还剩”就用减法等等,这些都是没有认真审题的明显表现;再有的学生读题过于简便,速度快,使得数学题目中的语句不能正确地理解。所以,通过数学教学,要让学生感受到审题的重要性,从而培养他们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三、延伸数学内容,利用活动进行品德教育
每节课都有要重、难点,而且时间有限,那么就可将一些拓展的内容放在课外,让课外与课内相结合,使得知识的探求进一步延伸。如,针对计算教学的内容,让学生们写一写数学小日记,在日记中写到要认真审视、仔细计算才能将题目作对,也可以根据“不规则物体体积”一课,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作为学生,要多观察生活的事情,更要多琢磨探究,要向阿基米德那样,通过生活中的洗澡现象,发现物理浮力的解决方法,这样要求不规则物理的体积,你还有哪些方法呢?回家动脑筋、多实验,并汇报给同学们。
四、教师严谨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
教师说一千道一万,不如自身影响学生,让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先以身示范。如,要求学生的书面公整,那么教师的板书就要工整、简洁、美观;要求学生语言表达清晰,那么教师的语言就要完整、准确、精炼,有逻辑性;要求学生认真测量,那么教师的测量就一定要利用标准的工具,规范画图。只有教师处处为学生做出表率,才能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作者:张健红 单位:吉林省长春市第一实验小学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思考
摘要:
语文是小学教育的基础学科,其同时也是对小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关键渠道。本文主要针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进行分析和思考,希望给予我国教育行业以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分析;思考
在小学阶段,语文学科具有较强思想性和教育性,同时也是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关键渠道,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积极意义。因此,教师一定要挖掘语文教学中德育元素,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一)发挥语文德育教育的作用
当前,我国教育者已经认识到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且通过相关措施开展德育教育。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效果依然不明显。其主要体现在:第一,受到我国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教师不重视在教学开展德育教育,一味地灌输给学生语文知识;第二,教师对语文教材理解不透、不深,不能充分发挥教材的德育效果;第三,教师在思想上不注重德育教育的渗透。针对上述几点问题,只有不断加强在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才能发挥语文学科的德育功能。
(二)完善育德教育内容
在小学阶段,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爱家乡、爱集体以及爱祖国的情感,并且教会学生文明行为和基本道理。而通过语文教学开展德育教育可以有效完善德育内容,进而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相关途径
(一)将教学与德育相统一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将教学与德育相统一,在为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进而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讲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让学生正确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并且在理解课文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思想情感的理解,实现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自然融合。
(二)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
在小学阶段,很多课文都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为学生介绍有关课文的情感背景,并且为学生创设相关情境,将学生带入到情境中,进而感同身受的领会课文的情感与思想,在情境中获得更加深刻和真实的体会。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艺术手段和现代技术,将课文的情境还原发给学生,进而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例如在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有关这篇课文的电影画面,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当时人们悲愤的心情。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配以交响乐,伴随着教师的语言带给学生一种哀悼的情怀,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
(三)为学生树立德育榜样
新时期下,德育教育要突破传统的教育方式,不能简单的通过长篇大论开展教育,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思想尚未成熟,喜欢模仿大人的动作和语言,因此教师要通过榜样的力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挖掘教材的正面人物,使其成为学生的德育榜样,进而起到教育的效果。教师要鼓励学生向榜样学习,以榜样作为自己前进的方向和动力,在模仿和学习中升华自身的道德品质,进而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四)开展德育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开展德育教育的关键组成部分,同时,课外活动还可以巩固学生的语文知识,在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同时,让学生接受德育的熏陶。教师在设计课外活动的过程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活动要具有针对性和层次性。课外活动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道德情操、进取精神以及优良品质,教师可以举办名人故事会、爱国诗歌会、朗诵比赛以及主题演讲等形式的课外活动,将品德培养和语文训练有机融合,在课外活动中开展德育教育。
(五)通过课外阅读开展德育教育
课外阅读是开展育德教育的关键途径,形式多样以及内容丰富的课外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优秀的品格和意志,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思想动态、兴趣爱好和学龄特点,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给学生,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并且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式,尤其是欣赏和评价方法。帮助学生从书籍中获取知识和力量,透过故事情节,看到书中所蕴含的社会意义,并且实现思想和道德的升华。一本好的书籍可以有效扩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和道德视野,培养学生奋斗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因此,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在提高自身语文阅读能力的同时,强化思想觉悟。
(六)教师要为学生做好表率
小学生对教师都有一种崇拜的心理,教师的态度、情感以及形象对学生有着最重要以及最直接的影响。因此,语文教师一定要为学生做好表率,为教学中关心学生,热爱自己的工作,以文明的谈吐、优雅的仪表以身作则,树立起教师的良好形象。进而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效果,成为学生端正自己态度、树立良好品格的一面镜子。
(七)通过影视资源开展德育教育
语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影视资源的作用,通过影视让学生开阔视野、认识国情、了解历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信念和理想。例如在学习《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影视资源为学生展示西沙群岛的美丽,让学生领略祖国的大好山河。又例如在学习《南京大屠杀》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南京!南京!》这部电影,让学生对历史有全面的认识,进而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促使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品质。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有意识的渗透德育教育,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对学生开展科学的德育引导。进而帮助学生健康的成长,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张海燕 单位: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幸福南路小学教育联盟第一校区
参考文献:
[1]李秀萍,李秀清.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J].新教育时代,2015,(11).
[2]孔娟.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J].新教育时代,2015,(10).
[3]苏锟.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探析[J].中华少年,2016,(32).
[4]相霞.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4,(11).
[5]臧辉.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5,(14).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方法
在现代小学教育阶段,德育教育已经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并且受到社会上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因此,在小学各科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已经成为小学教育中的一项必要任务,同时也是当前小学教学改革中的必然要求。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以有效方法及途径渗透德育教育,从而有效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为学生今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下面就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路径与方法进行分析。
一、在生字及生词教学中渗透德育
在当前小学教学阶段,需要学生学习的常用汉字大约为3000个,教师在教学应当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能够认知这些汉字,在该过程中便可渗透德育教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对汉字进行观察,从而对字形与为人处世之间联系进行探究,通过对这两个方面进行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够产生较高兴趣,对字形进行探究,较好明晰字形结构,并且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比如,在对“孝”与“乳”等生字进行学习时,教师可将“守孝悌”与“羊跪乳”等有关故事向学生进行讲解,对“乳”字在甲骨文中字形含义对学生进分析,然后可让学生开展想象,对母爱的伟大进行思考。比如,在金文中,“孝”字包含子女敬爱老人,在小篆中,“孝”字包含子女背着双亲,这些字均充分体现出子女敬爱父母。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讲述相关故事,这样一来,不但能够使学生对这些汉字加强记忆,并且能够着手于学生思想品质,对其实施情感教育,从而使德育渗透得以较好实现。
二、在阅读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语文课本中包含很多德育素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依据课本中具体内容,以学生实际情况为着手点,选择适当策略进行教学,在传统、爱国及理想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其小学阶段便能够体会到做人的道理,为学生今后形成良好思想品德奠定较好基础。因此,教师应当将课本内容作为基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比如,在对《游子吟》这首古诗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让学生详细表述出母亲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衣服的情景,诗中前两句内容为手中线与身上衣形成的对比,中间两句内容表现出母亲为儿子缝衣服的情景以及母亲的内心活动,最后两句中以春草为喻表达作为人子要懂得报答母亲的恩情,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能够更好理解诗歌中所表现出的母亲的爱,从而也能够联想到在日常生活中妈妈为自己的付出。在对整首诗歌进行讲解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场景进行回顾,可让学生自己诵读,从而使学生深刻体会文章中所表达的主题。这样一来,就能够使学生真正理解母爱,能够对母亲充满感恩,从而使德育渗透得到理想效果。
三、在写作教学中渗透德育
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属于十分重要的一种途径。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将自身真实情感抒发出来,对积极思想感情进行表达。在作文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当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能够对人格品质和文章品质两者之间关系充分了解。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要创作高质量作文单纯依靠良好写作技巧及优秀语言表达能力是不够的,另外一个更加重要因素就是人格品质。其次,教师在进行作文命题时应当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可表达出自身真实情感,要保证学生有素材进行创作,这样才能够激发其热情进行写作。另外,教师需引导学生对大自然进行观察,使其能够真正融入大自然中,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使学生民族责任感及自豪感得以增强。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社会生活进行观察,对学生社会责任感进行培养,对学生健全人格进行培养,使学生在作文写作过程中能够将真实情感表达出来,从而对学生求真精神进行较好培养。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十分必要的一种方法及途径,教师应当对这一点加强重视。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德育渗透不但是教学改革需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及意义。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探索,在汉字教学、阅读教学及写作教学等各个教学环节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从而使德育教育能够得到理想效果,对学生思想道德进行较好培养,促进其进一步发展,并且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起到较大帮助作用。
作者:王萍 单位:重庆市万州区国本小学
第五篇:小学德育教育途径分析
摘要: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逐渐深化,德育教育成为我国教育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在小学教育中,德育教育工作尤其重要,其影响着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关系到他们以后的发展情况。但是,就现实情况来说,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为学校和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阐释了目前小学德育教育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从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关键词:
小学;德育教育;有效途径
在小学素质教育中,德育教育是其中重要的部分,由于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提高,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小学是学生思想道德形成的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在德育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可以使学生保持健康向上的态度,有利于良好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小学生年纪比较小,还未形成完善的辨明是非的能力,因此,这个阶段的积极引导十分重要。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手段,推动德育工作的开展。
1加强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1.1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
加强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有利于推动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承。在小学教育中,学生可以获得丰富的知识,提高学习的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中华民族的历史传承离不开每一个炎黄子孙,这也是我们的责任。而且,目前,很多人对传统文化比较漠视,并认为很多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不需要将其传承。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使他们可以树立正确的传统文化观念,学生不仅要增强掌握知识的能力,还要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在教育中充分融合德育教育,从而有利于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
1.2培养德才兼备的小学生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动,学校和教师不能仅仅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要考虑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要重视德育教育的培养。在小学教育中,德育教育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其可以推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强化学生的德育教育。一个人的能力,既包括他的成绩、才能等,也包括他体现出来的道德素质等。道德高尚的人才能在社会中获得长远的发展,因此,通过强化德育教育,可以培养德才兼备的小学生。
2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2.1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
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家庭教育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其直接影响到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并关系到他们的道德品质的养成。小学生的辨别是非的能力比较弱,他们还尚未形成对社会的全面认知,主要是在家庭和学校中度过。因此,要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充分结合。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小学生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家长要跟孩子讲授一些德育教育的相关知识,并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基本情况,通过和学校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2.2在课堂教学中渗入德育教育
在小学教学中,德育教育应该贯穿始终,同时,它也是每个学科发展的重要部分。在小学教学中,小学教师要将德育教育和知识紧密结合,每个学科中都要充分体现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同时,通过学科知识的学习,可以对学生的道德行为进行指导,从而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比如,通过学习小学语文,可以使小学生充分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陶冶情操;通过学习小学数学,可以促进学生的逻辑能力的提高;通过学习小学历史,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等。
2.3发挥教师的典范作用
在小学教育中,教师是小学生的指引者,发挥着重要的典范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还要促进他们的自身修养的提高。教师要发挥典范的作用,为学生树立榜样。通过教师的以身作则,对小学生的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可以有效地感染学生,使学生在无形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另外,教师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学生的意愿,增强学生对他们的信任感,充分发挥德育教育的作用。
2.4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要重视校园的文化建设,充分利用学校的大环境,弘扬我国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大力宣传我国的道德模式,从而逐渐形成良好的校园道德氛围。在小学,要拓展校园德育教育活动的形式,开展德育教育的课外活动,可以通过比赛的形式,推动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发展。同时,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参与一些民俗节日等,展开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促进德育教育在校园中的传播。
3结语
小学是初级教育阶段,小学生年纪比较小,还未形成完善的辨明是非的能力,因此,这个阶段的积极引导十分重要。因此,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手段,推动德育工作的开展。小学德育应该贯穿小学教育的始终。因此,要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在课堂教学中渗入德育教育、发挥教师的典范作用、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推动小学德育教育的发展。
作者:范朝华 单位:深圳宝安实验学校
参考文献:
[1]高文凤.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浅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2,(14):118.
[2]马玉辉.试论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J].黑龙江科学,2015,(11):80-81.
[3]张榕.试论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J].科技信息,2011,(28):296.
第六篇:小学德育教学赏识教育探讨
摘要:
教师通过赏识教育可以激发学生身上的正能量,使其积极地面对生活和学习,进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文章探讨了小学德育教学中的赏识教育,提出从营造赏识氛围、强化班级凝聚力、寻找赏识契机三个方面进行赏识教育。
关键词:
小学德育;赏识教育;气氛;凝聚力;契机
赏识教育是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提出的教育理念,主张教育要以相信和解放学生为基础。而相信和解放学生的前提是赏识学生,通过赏识可以让学生热爱生活。在小学德育教学中,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赏识教育。
一、营造赏识氛围
除了基本的生理需求外,人类更需要尊重,希望在社会生活中获得他人的认可与欣赏。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给予学生信任与鼓励,认可与欣赏,就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进而能够自信地面对困难,迎接挑战,激发自身的潜能。可见,教师对学生的赏识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德育教育中应充分进行赏识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为学生营造良好、轻松的学习氛围,树立赏识的氛围,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到被肯定和被认同,在被肯定和被认同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教师应树立学生“能做好”的观念,让每位学生都有“自己是优秀”的感觉。人们常说:“好孩子都是夸奖出来的。”这其实就是在说利用赏识教育鼓励学生,为学生树立信心。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多用欣赏的态度和语言鼓励学生,这样学生即使想要放弃,也有可能因为教师的赏识而重新树立信心,超越自我。教师都有这样的体验,如果在一天中教师夸奖某一位学生,会发现在这一天内该学生的情绪都很高,并且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班级活动上都很积极,其实这就是由于学生感受到了“我能行”。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赏识的学习氛围。从而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磨练学生的意志,使学生能够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失败,突破自我,走向成功。
二、强化班级凝聚力
除了教师的赏识,同学的赏识对小学生来说同样具有重要的激励作用。而强大的班级凝聚力对学生间的赏识有促进作用。但小学生由于人生阅历尚浅,对集体、同伴都没有太深刻的感悟,所以小学班级中的凝聚力相对薄弱一些。班主任应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积极为集体着想的良好习惯。教师可以每周组织一次班会。在班会中,一方面,学生需指出班级活动中的不足,而每个学生也要进行自我批评,纠正自己的错误。另一方面,学生也要说明近期自己看到的其他人的优势,特别是他人表现突出的部分,更应该给予肯定。通过这样的班会,强化了班级的凝聚力,沟通了学生的情感,彼此间进行了赏识,学生在相互赏识中发展了友谊。
三、寻找赏识契机
(一)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挖掘学生的优点
赏,即欣赏和赞美;识,即肯定与认可。其实每个学生都应获得赏识,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有的学生在学习上的天赋较多,因而获得家长和教师的赏识就偏多,但有的学生其他方面的天赋较好,只是教师没有发现,因而获得赏识则较少。例如,有的学生对美有着较强的感悟能力,可以在短时间内进行颜色搭配;有的学生对音乐感悟较深,听过一次的旋律可以迅速记住并唱出来。因此,教师就要充分进行赏识教育,赞扬学生的这些优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争取让学生将自己某方面的优势转化到其他方面。如学生的音乐感悟较好,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课文或诗词改编成词曲来记忆。并且,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既然能快速记住曲调,那么对相关知识的记忆也会很快,不过是平时未尝试,如果尝试寻找方法,一定会取得较好效果。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就会尝试记忆学习内容。
(二)捕捉契机,适时引导
好的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不断赞赏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教师若能用赏识的态度对待学生,可激发起学生的勇气,唤醒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走向成功。因此,教师要捕捉赏识的契机,适时引导学生的优点的发展。例如,教师发现某学生朗读课文富有情感,普通话流利,教师就应在其朗读后抓住该契机,及时表扬和鼓励,并让该学生带领全班同学诵读课文,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从而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其学习自信心,使其不断挖掘自身潜力,提升语文水平;再如,有些学生每次看到教师和其他同学都会礼貌地打招呼,教师就可以在选拔班干部时,让该学生担任礼仪宣传员,使其从严格要求自己做起,引导、号召其他学生共同学习礼仪知识。
总之,赏识教育是教师在教育中逐步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鼓励学生,让学生继续保有其闪光点,进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并借助主体性教育行为,让学生将教育要求内化在自己的行为内,从而促进学生发展。赏识教育不但可以被看成是操作技巧,也能被看成是教育的智慧。通过赏识教育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价值,继而提升对学习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乐观地面对一切问题。
作者:李晖娜 单位:厦门市康乐第二小学
参考文献:
[1]陈海燕.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策略[J].2014(23):14-15.
[2]陈菲.浅谈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情感教育的途径和策略[J].新课程(教研),2015(11):12-13.
第七篇:小学数学教学德育教育渗透
摘要:
德育是学校工作的一个永恒的主题,任何学科都肩负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使命,小学数学教学也不例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数学知识的讲解和数学思维的训练,还应该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审美情趣、正直的人格品质和积极的情感态度,在“数”人的过程中“树”人,在“教”人的过程中“育”人。
关键词:
小学数学;德育教育;渗透;实施
很多人以为数学是自然科学的产物,是思维的艺术,是逻辑的宠儿,却忽略了数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和教育因素,是宝贵的德育教育资源。在本文中,笔者从个人的教学实践经验出发,探索在小学数学中渗透和实施德育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力求通过数学教学,帮助小学生提升人文素养、形成健康人格。
1挖掘教材内容渗透德育教育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能够直接应用于德育教育的显性素材并不多见,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对于教材内容的研究与挖掘,从中探索德育教育素材,适时开展德育教育。例如,在学习“正数和负数”的时候,教师将教材中“正数”和“负数”的概念放到一起进行对比讲解:首先,在预习环节,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通过阅读教材,发现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其次,在讲授环节,引入“矛和盾”的小故事,与教材中的“正和负”进行类比;最后,在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思考:正和负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二者之间是始终相互独立,还是可以相互统一?通过对于教材内容的深度挖掘,向学生渗透“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让学生明白“此消彼长”、“祸福相依”等道理,鼓励学生通过不同视角、不同立场和不同层面来看待和解决问题。
2发挥榜样力量渗透德育教育
新课标指导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师生角色发生改变,教师由课堂的“主导者”变成了“指导者”。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教师职责的减轻和职能的削弱,相反,教师应该找准自身的位置,实现自身的价值,通过自身的努力,高效开展数学教学和德育渗透活动。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在课堂上做到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和良好品质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激励学生。例如,如果教师对待教学工作认真负责、恪尽职守,那么学生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勤奋、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工作态度;如果教师以尊重、平等的模式对待学生,那么学生也会学会尊重自己和尊重他人。可见,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宝贵的德育教育资源,对学生能够产生深远影响。
3利用数学故事渗透德育教育
在数学发展史上,流传着数学家的科研故事和生活传奇,这些故事和传奇中蕴含着智慧、勇气、善良、坚韧等诸多美德,是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资源,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善于利用这些数学故事,渗透德育教育。例如,在学习“确定位置”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数对”的发明者笛卡尔的故事:笛卡尔出身于一个富有的家庭,从小衣食无忧且体弱多病。他身体虚弱的时候只能在床上完成功课。然而,他却没有像人们想象的一样过着养尊处优、无所事事的日子。相反,他一直努力学习、勤于思考、乐于钻研,善于从身边的事物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对数”就是在他观察蜘蛛网的时候发现的。通过这个小故事,让学生体会到笛卡尔坚强、乐学、勤思的良好品质,从而受到鼓舞和启示,将笛卡尔视为学习和生活的榜样。
4组织课堂活动渗透德育教育
新课标要求小学数学教师革新教学理念,构建“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将知识讲解融入到小组讨论、任务驱动、实验操作、课堂游戏等课堂活动当中,在活动中传授数学知识、锻炼数学思维,也渗透德育教育。例如,在学习“统计”的时候,教师给出了问题情境,并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解决以下问题:学校要组织“六一联欢会”,需要用有限的班费购买两种水果,现需要统计全班同学的意见,并确定最终买哪两样水果。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对于“统计”的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也从分工、合作、交流、讨论中体会到了团结互助的快乐,实现了德育教育的渗透。
5精编数学习题渗透德育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离不开习题讲解和练习。教师可以对习题进行精编精讲,在数学练习中渗透德育教育。例如,在进行经典的“相遇问题”练习的时候,教师对习题进行精编,设置如下问题情境:小明在家写作业,突然天降大雨,他赶紧拿起伞去接下班回来的妈妈。小明和妈妈分别从家和单位同时出发,20分钟后相遇。小明走路每分钟25米,妈妈骑车每分钟75米,20分钟以后两人相遇,请问小明的家和妈妈的单位距离多少米?通过习题精编,不仅让学生对于“相遇问题”加以练习和思考,也提醒学生要关心和孝敬家长,在数学练习中渗透了德育教育,实现了知识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双管齐下”。
6开展数学实践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开展生活化教学,将数学知识讲解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利用课堂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教师还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开展数学实践的机会,渗透德育教育。例如,在讲“长方形面积”的时候,教师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于学校小操场进行“实地测绘”,丈量出操场的长度和宽度,并进行面积求解。在数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也提醒学生关注操场上随风飘扬的废纸屑、残缺不堪的篮球架和凸凹不平的芳草地,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开展数学实践的同时,养成讲究卫生、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良好意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标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和指导思想,要求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讲解和能力训练,更要重视素质培养和德育教育。因此,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对于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开展德育教育的新方法和新途径,积极开展德育教育,促进小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
作者:王正 单位: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教育局
参考文献
[1]高双.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缺失与重构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2(02).
[2]周永海.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更巧妙地渗透德育[J].现代交际(基础教育),2012(04).
第八篇: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
现代教学提出素质教育,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除了学习理论基础知识之外,也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小学语文被认为是各科学习的基础,所以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如果将德育渗透到教学当中,则不仅会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时候学到了文化知识,也提高了学生的道德修养。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都会产生很好的效果。那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如何与德育进行相互的融合,让德育的教育渗透到教学中来呢?
一、巧妙运用语文教材,与德育渗透学科相结合
小学的语文中一般是以诗歌和短文为主,为的是让学生能够初步认识汉字和中国的文化。每个单元的课文都有道德情操的培养,其中三字经的教学就是教导学生有孝道,童话和一些语言故事中也教会了学生一些简单的做人的道理。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可以将这些题材的文章有效的利用起来,深入钻研这些教材,针对这些文章中的有关德育的因素,找出有关德育教学的关键点,即文章中都有哪些内容涉及到学生的德育教育,对学生进行哪一方面的教育。教师对所要讲解的内容要做到心中有数,确保在教学的过程中,既能让学生学到文化知识,也能让学生感受到德育的教育,陶冶了自己的道德情操。例如,小学五年级的语文课本中第13课《钓鱼的启示》中通过钓鱼,然后悟出人生的道理。老师可以给学生们讲,为什么爸爸会让他放掉鲈鱼,等作者长大了,面临着鲈鱼一样的诱惑,但是内心一直有着自己的目标,不会忘记道德的力量。让学生从小就要学该怎么坚持心中的道德标准,并愿意从小事做起,学会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语文教材中充满着很多有关德育培养的案例和课文。所以老师在平时的备课当中,要充分、深入的探讨教材,能够挖掘出其中的教育因素,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行为习惯。
二、在课堂上合理进行训练渗透德育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会经常让学生进行课文的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体会文章中的感情。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带感情的朗读文章,细细的品味文章的主要意思,体会课文中的感情,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教育。例如,讲到小学五年级第六课《梅花魂》的时候,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有感情的进行朗读,体会课文中的情感。也可以组织学生将这篇课文演绎出来,将角色分配好。学生表演的时候,容易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到其中,让学生更好的体会课文中对祖国的期待和热爱。分角色进行表演或者是朗读,这样也给学生增添了学习的乐趣,增加学生们的主动性,渲染了课堂学习的氛围,也可以陶冶自己的爱国情操。
三、带领学生进行有效课外实践渗透德育
教学并不是单纯的指课堂上的教学,老师可以将课外的实践活动与课堂上的教学进行有机的结合。学生的道德品质是在实践中实行的,反应在学生的行动中。老师可以适当的举行课外活动,对课堂上的知识和思想进行巩固。加深学生的印象,将德育的思想真正的实践到生活中。孝敬父母是我国的优良文化传统,但是现在的学生好多对父母进行呼来唤去,不尊重自己的父母。所以老师可以针对这种现象,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教育。例如《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怀》两篇课文中,告诉我们的就是父母无私的爱。那么我们可以针对这个进行一些课外的活动,告诉学生们什么是孝敬父母该如何正确对待我们的父母。告诉学生们可以帮妈妈洗一次碗筷,帮爸爸妈妈洗脚,这些小事,都可以体现出孩子对父母的爱。学生要将这些事情在课堂上做交流,并且跟学生交流父母的反应。培养学生学会关心家长,尊重长辈的优秀品质。这样将课外的实践活动和课堂的教学活动相结合,可以将德育的教育达到很好的效果。
四、老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教育学生
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一直是学习的榜样。所以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之外,也要注重自己的德育素质的提高。教师的言行举止都在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所以老师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要注意自己的仪表、说话方式以及为人处事,树立良好的榜样,也告诉学生要遵守学生的行为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作风。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让学生能够胸怀大志,并且在人生的道路上充满道德光辉。
作者:陈云 单位:贵州省普安县青山镇歹苏小学
第九篇:小学语文教学信息技术德育渗透
摘要: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目标,不仅是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把握语文知识与技能,同时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而信息技术也已经渗透进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因此,利用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非常重要。本文论述了利用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途径,以期能提升语文教学的效果,以及德育教育的水平。
关键词:
信息技术;小学语文;语文教学;德育
随着时代潮流的发展,信息技术已成为人们生活和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现代语文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及相关设备,改变以往呆板的教学模式,化繁为简,可以让小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通过创设情境,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上影像图文的应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1利用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信息技术已经深入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成为我们生活与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逐渐成为在小学语文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工具。同时,德育教育对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起着良好的推动作用。而《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将现代科学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小学语文教学以教材为依据,在施教的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创设情境,渗透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利用信息技术,将语文课本中的教学资源,通过信息技术媒介创设出富含丰富德育思想的具体情境,谨记“德育为先”的教学理念,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利用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途径
信息技术环境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创设德育教育环境,以此来提升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使得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以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2.1将德育教育融入课堂多媒体教学中:
语文教材中的文本都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利用计算机及相关设备,将其中丰富的教学资源,加上直观的视频、画面,改变以往呆板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既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了教学内容,将课文中的情感转化为自身感受,提升个人情感。又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形象地展示汉字的结构或动画的形式展示汉字的演变历史,将其中蕴含的美学价值与德育标准潜移默化地作用于学生,加深学生学习的印象的同时,也激发学生主动将文字隐含的道理内化为自己的日常行为,并让学生有兴趣在生活中学会主动识字,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因此,教师可以将德育教育适时地融入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去,通过多媒体技术创新课堂教学的模式,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情感的升华。
2.2运用多媒体,创设丰富的情境: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龄段学生,受现在的社会和家庭的影响,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知识,并且小学生的思维活跃,容易接受周围的新鲜事物,想象力也极为丰富。教师可以深入解读教材,并结合各年龄段学生的特点,运用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改变以往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将文字、图片、音频等资料,形象地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能在课堂中就能切身感受到课本文字传递的丰富信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进而从课文中领略到文章所传达的情感体验。例如,在讲述祖国大好河山的文章,教师可以通过图片、短片等形式,使学生得到身临其境的感受,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怀。
2.3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渗透网络德育教育:
对小学生而言,单靠课上时间进行德育教育是不够的。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课后作业练习,掌握文本中的知识和技能。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配合教材。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一些专业知识按照自己的理解方式进行复述,借助多媒体设备搜集资料,将个人见解整理出来,方便课堂上各抒己见,小学生也可以以小组的形式集体开展活动等。学生可共享资源,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长此以往,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保持谦虚谨慎的学习态度,懂得取长补短,以免出现骄傲自满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提醒学生多和家人交流,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类似的孝道文化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学生将生活中的亲身经历与自身情感结合,在教学和实践中渗透网络德育教育,潜移默化中完成对学生的感染和熏陶。
2.4德育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加大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作为德育教育更好地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适时开展与课程相关的社会活动,但是设计时应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做到因材施教。但是在整个社会活动中,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积极作用,防止小学生沉溺于网络,注重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和榜样的示范作用。
结语:
随着社会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小学语文的教学提供了许多便利之处,也打破了传统呆板的教学模式。因此我们教师要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能一味地灌输陈述,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自身的发展特点选择适当的教材,借助多媒体拓展教学的深度与广度,提升教学效果。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渗透德育的研究,还有诸多不足之处值得我们去不断地探讨和研究,这也将是我们今后研究的方向。
作者:田顺香 单位:蒙阴县岱崮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王颖.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以《富饶的西沙群岛》为例[J].教育信息技术,2016(06):31-33.
[2]杨维靖,陈媛媛.利用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2):83.
[3]冯天强.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A].第五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2016(05).
[4]邵如玉.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英语教学的德育渗透———目标、任务、过程的案例分析[J].教育信息技术,2014(10):73-76.
第十篇: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分析
摘要:
小学语文属于基础类学科,思想性很强。语文教师不仅要向学生教授基本的语文知识和技能,也要将德育渗透到日常语文教学中,使小学生德、智、体、美得到全面发展,实现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目标。本文对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德育特点和渗透对策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小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
语文教学;德育;渗透
前言:
小学语文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它是一门思想内涵极为深刻的学科。传统教学观念的制约,使班主任和语文教师过度注重小学生的语文成绩,没有将德育渗透到日常语文教学中,导致语文课程教学效果不佳,也制约了小学生的发展。教育部门和学校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注重德育在日常教学中的渗透性,实现语文教育改观。
1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德育特点
1.1审美性: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文质兼美的文章。例如,《少年闰土》、《伯牙绝弦》等。语文学科不仅注重教学,更讲求审美,教师要引导小学生进行文本的欣赏和感知。将德育渗透到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需在课文讲解中对学生进行思想熏陶,使其具备良好的品格。同时,也要让小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进行自我感知和欣赏,学会用自己的思想和心灵去辨别美丑。
1.2共鸣性: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字词讲解和文本分析,更多在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让他们感知语文课文中所传达的人性之美和生活之美,从而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实现德育目标。故而,在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可凸显共鸣性特征。
1.3渗透性:
语文学科的特性决定了德育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小学是语文学习的初级阶段,教师在汉字词讲解过程中,通过字形、字义等,引导小学生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小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古诗词教学中,学生可感知诗人的情怀,养成乐观、豁达、积极的生活态度,并从古诗词中学会孝道、诚信、坚韧不屈等中华民族的传统优良品德。例如,语文教师在讲解古诗《游子吟》时,可做适当延伸,进行德育渗透,让小学生学会尊敬长辈,孝顺父母。
2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对策
2.1课堂教学:
语文教材中包含了孝道、友情、爱国主义、尊师重道等丰富的德育内容,而课堂教学是实现德育渗透的中心环节。(1)文本讲解。语文教师要以课本为载体实现德育。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课文学习,使其了解文章内容及所传达的思想内涵。具体而言,即不仅要教授小学生基本的生字词和句子,更要让小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感知文本所传达的信息及作者的思想品格,实现自我升华。以曹植的《七步诗》为例,语文教师通过文本讲解,让学生理解该首古诗的意思,并通过德育渗透,进行教学延伸,告诉学生要尊敬父母,与兄弟姐妹相亲相爱。(2)情感熏陶。情感熏陶在语文教学中极为常用,它也是最直接的德育表现形式。文本教学中,语文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契合的情境,为学生营造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对其进行情感熏陶,使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最真实的情感体验。以《金色的鱼钩》为例,课堂之初,教师应用多媒体,向学生呈现文章中这枚鱼钩,告诉学生这枚鱼钩现在珍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让学生通过文本阅读,明白长征的艰苦,从而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3)榜样学习法。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基本的生字词,更要使他们明确课文的思想内涵及人物品格,鼓励学生学习文章中人物的美好品格,实现德育目标。例如,通过《小英雄雨来》,让学生学习苏联儿童雨来的坚强、智慧和勇敢;通过《晏子使楚》,学习晏婴的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等。
2.2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主要内容,其能够实现德育渗透。开展语文课外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而且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其具备良好的思想品格。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及实际学习需求,开展感恩教育、朗诵比赛以及名人故事分享等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以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及爱国主义情怀,实现德育目标。课外活动使德育在语文教学中得到了有效渗透,不仅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成绩,也使语文教学内容和形式等更加丰富。
2.3课外阅读:
小学高年级语文德育的有效实施离不开课外阅读。除却日常课堂教学之外,语文教师也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爱好等,向他们推荐课外阅读篇章,让他们在课下进行自觉阅读,不仅能够丰富小学生的知识储备,而且有助于锻炼他们的意志,逐渐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在该过程中接触到更多的知识,实现心灵的升华。教师也要在课外阅读中为学生提供指导,提高阅读过程中的有效性,使他们能够正确欣赏文学作品。小学生处于人生的初级阶段,对外部事物充满了好奇,普遍喜欢阅读一些故事类的内容,教师要对他们加以引导,使他们从故事中得到启发。例如,语文教师可向学生推荐《六尺巷》、《程门立雪》、《黄香温席》等承载着中国民族传统美德的小故事,实现德育渗透。
结语:
语文学科不仅是外部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自我品格的修习。语文教师要结合课本内容及小学生的语文学习需求,将德育渗透到日常教学中,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为小学生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慕顺财 单位:甘肃环县樊家川学区
参考文献
[1]张卓.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
[2]张文玉.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现状与对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
[3]王力.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J].文理导航(下旬),2015,08:71.
[4]黄蓝紫.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0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