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德育教学探讨(3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德育教学探讨(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初中德育教学探讨(3篇)

第一篇:初中语文教学德育教学探讨

语文课程教学的重点之一在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修养,从而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进行德育教学渗透,充分借助语文课程中的人文内涵,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德育环境,最大程度上发挥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本文将重点就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学进行探讨。

1.营造德育氛围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大量极富说服力和感染力的人文内容,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还能够借助这些人文形象为学生营造德育氛围,从而荡涤学生的心灵和熏陶学生的情感。教师要善于对教材中的人文内容进行深入挖掘,让学生在浓郁的德育氛围当中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为学生德育素质的提升和语文素养的培养打下坚实根基。例如,教师在讲解《邓稼先》一课时,可以对邓稼先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和挖掘,让学生感受邓稼先的崇高情怀,巧妙地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这篇文章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同时也是一个内容生动的人物传记,作者用大量的语言对邓稼先的艺术形象进行了描写,呈现了一个具有崇高奉献精神和爱国情怀的形象。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为学生营造德育氛围,让学生认真阅读文章并分别找出描写奥本海默、邓稼先两个人物形象、品质和性格的句子,并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当学生具有一定思路之后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组交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和学生进行师生互动,共同分析两个不同人物的形象特征。通过对对应语句的分析能够发现奥本海默虽然具有卓绝的才华,但是却往往忽略他人感受;邓稼先为人不卑不亢、待人忠诚,并受人尊敬和爱戴。在二者人物形象的对比过程中,能够突出邓稼先的形象,同时也可以和下文中描写邓稼先立志回报祖国的伟大信念相得益彰,让学生受到爱国情感的熏陶,让学生在德育氛围中受到德育教育。

2.创设德育情境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不能仅仅采用传统的语言讲解模式,如果一味采用平铺直叙的灌输式讲解方法开展语文教学,不但会影响到学生进入到文章营造情感情境的效果,也无法有效渗透德育教学,影响到学生德育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因此,教师要重视教材当中文章内涵和情境的呈现,用文章的深刻内涵和引人深思的内容将学生带入到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当中,增强学生对文章情感和思想内涵的深化认识。例如,在教学《斑羚飞渡》一课时,教师对文章进行深入分析能够发现作者对斑羚飞渡的情景进行了细致刻画和描写,但是如果教师在教学当中仅仅让学生对这些语句或者段落进行反复阅读和理解,很难让学生深刻体会文章蕴含的情感内容,也不会快速地让学生进入到文字营造的德育情境当中,进而阻碍德育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将斑羚飞渡的直观情境用动态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真实地看到那些被摔得粉身碎骨的老斑羚以及成功飞渡的年轻斑羚的真实画面,让学生真正为这悲惨而壮观的场面所感染和震撼,从而为学生营造形象、直观的德育情境。

3.组织德育活动

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学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并不能单单依靠语文课堂上的教学活动来为学生营造德育氛围和情境,而是要引导学生走出语文课堂,通过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升华学生的思想品质和德育素质。语文教师要善于结合日常教学需要以及符合学生学习实际的内容为学生组织灵活多样的课外活动,并将课外实践变成德育活动的阵地,让学生在实践中更深层次地感受语文的魅力,在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的同时,也能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对自身的德育素质进行锻炼。例如,《我的母亲》《背影》等都是赞颂伟大的父爱和母爱的经典文章,也是开展德育活动的重要载体。在学习完这些文章之后,教师可以组织以致敬父母为主题的演讲,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与父母之间的感人亲情,从而培养学生尊敬和爱戴父母的品质,进一步强化学生报答和感恩父母的决心,让学生在演讲活动中得到亲情教育。再如,在学习完朱自清的《春》后,教师可以组织绘画比赛活动,让学生将朱自清笔下的春用自己的理解进行描绘,让学生真实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和大地的春意盎然,从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鼓励学生勇于进取和追求未来。

作者:郜艳

第二篇:初中体育课堂德育渗透

摘要:

思想品德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初中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体育教学重要内容。体育教学不仅担负着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增强学生体质的任务,而且还担负着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重任。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关键词:

初中体育;道德品质;德育教育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心理上还很不成熟,在体育教学中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身体素质的训练和运动技术的提高,却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这样的教育对初中学生的成长是不利的。初中体育教学中不仅要锻炼学生的身体,更重要的是通过体育课堂锻炼学生顽强的意志、严格的组织纪律性、良好的集体主义观和竞争意识,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初中体育课堂如何有效的渗透德育教育。

1教师言行中渗透德育

初中体育在我国体育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体育教师更是重中之重,他们借助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培养,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他们是教学的重要实施者。作为教师,要想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首先自身的素质要得到提高,自身必须有着高尚的道德修养。由此可见,体育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作为体育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体育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备崇高的思想道德修养。体育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有着比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可以积极地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形成。因此,体育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注重自己的言谈举止,要做到谈吐文明,潇洒大方,要以良好的教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影响学生。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做出表率,帮助学生逐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形成良好的性格品质。

2教材内容中渗透德育

体育教师要根据初中生的发展规律合理选择体育教学内容,按照体育教材的特点科学有序的渗透德育教育。还要充分了解体育教材,寻找体育教学与德育教育的结合点,注重初中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改变传统体育课“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比如在教初中生进行接力跑时,我会设计游戏化的教学情境,将普通的接力棒换成两个篮球,也就是站在跑道一端的学生要抱着两个篮球跑到同伴面前,将篮球传递给同伴,在传递篮球过程中篮球不能掉落,然后接过篮球的学生继续抱着两个篮球跑向下一个学生,以此类推。这样的教学方式比较轻松,学生的参与热情也比较高,能够较好的激发初中生的兴趣,提高初中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体育教师还可以利用中长跑训练初中生的耐力以及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利用各种体育器械锻炼初中生勇于拼搏、积极进取的品质;利用篮球、足球等比赛激发初中生的集体精神。

3课堂常规中渗透德育

在实际的初中体育课堂上,很多体育教师教学脱离实际,与学生的情况不符,使初中生对体育课堂失去兴趣,也无法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有一些体育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较为严重,只关注体育尖子生的成长和发展,对于体育后进生不闻不问,使初中生的体育水平出现两极分化。我在日常体育教学中积极学习体育新课标,教学面向全体初中生,因材施教,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感到快乐,并且我会及时观察初中生的思想动态,善于与学生沟通交流。比如在跳高课上,很多初中生都认为自己无法完成教师要求的动作和任务,在内心里产生畏难情绪,甚至有的学生直接放弃跳高训练,因此体育课的跳高训练往往都以失败告终。针对这种情况,我先进行及时的分析,学生跳高失败的原因与身体素质和体能有关,但是与学生的内心思想也有联系。所以我与学生进行充分互动,给学生讲解跳高的具体步骤和防护措施,并给学生做出详细的示范动作。当学生跳高失败时鼓励学生不要放弃,坚持就是胜利;当学生跳高成功时表扬他们继续努力,发挥潜力学习更多的跳高动作。

4教学组织中渗透德育

在体育教学中,要利用课堂中的教学组织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通过有目的地加强教学组织,更好地提高体育教学中的思想教育的效果。组织越严密,方法越得当,学生在课中所受的教育就越深刻。例如,通过上课检查服装、器材及做练习时的保护与帮助,可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通过队列练习,教育学生向解放军学习,培养学生严密的组织纪律性和自我约束力;通过对体育器材的发放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调理性和爱护公物的习惯;指导学生收拾、整理器材,可以及时地培养学生团结友爱、遵守纪律、热爱劳动和爱护公物的良好品质。我经常会利用国家女子排球队和国家乒乓球队的战绩去教育初中生,让他们知道学习体育不只是为了强身健体,还可以为国争光,从而激发初中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养成艰苦拼搏、自强不息的优秀品质。

5教学评价中渗透德育

体育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向互动的过程,需要双方都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够完成教学任务。在初中体育课堂上,初中生的行为方式和思想动态会及时有效的表露出学生此时此刻的真实感受,因此体育教师要善于观察,发现学生的细微变化,详细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在体育教学评价中渗透德育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评价的过程就是很好的德育机会,体育教师必须严格把握评价的方式和力度,积极改善初中生错误的行为和思想,促进初中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比如对于同一个体育教学项目,在同样的条件下,有的初中生则表现出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够主动配合体育教师完成体育训练,并且积极探索新的体育训练方式。而又的初中生则表现出漠不关心和缺乏兴趣,不能按照体育教师的要求进行体育训练。这时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去引导他们,使每个学生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和道德素养,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总之,作为体育教师,我们要立足学生实际,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素质,健全学生的人格。

作者:张超 单位:吉林省双辽市卧虎镇中学

参考文献

[1]叶秀环.初中体育与德育的融合让课堂流光溢彩[J].新课程学习:中,2015(1):18-19

[2]倪胜.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德育[J].中学教学参考,2014(18):71-71

[3]肖长万.浅析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因素[J].文理导航旬刊,2015(4):82-82

第三篇:初中学生德育方法艺术性探究

摘要:

初中阶段是建立学生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进行的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引导学生更好的进行素质教育。初中学生德育教育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切合这一时期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和提升。在德育方法的选择上,通过具有艺术性的初中学生德育教育方法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德育意识,了解和掌握相应的知识概念,同时结合当下的社会形势,采用新颖的德育教育方法,培养学生判断是非以及逻辑思考的能力。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

关键词:

初中;德育方法;艺术性;情感

1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现阶段的学生也有着一定的社会特性,在教学的方法选择上也要结合当下的社会形势以及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学生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和质量。初中学生德育教育的开展需要在多个方面开展,这样才能在根本上促进学生提升自身的素质,对事物有相应的判断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能力。德育方法的选择需要建立在学生情感的基础上,通过与学生进行充分沟通,提高德育方法的艺术性,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同时,培养学生理智思考的能力和情感。采用灵活的德育方法也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下将对提高初中学生德育方法的艺术性进行详细的分析。

2提高初中学生德育方法的艺术性方式探析

初中生的德育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提高初中学生的与方法的艺术性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能力,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对事物有相应的判断能力。但是现阶段的初中生的心理状况和认知受到社会家庭等多个方面的影响,学生的思想也有了很大的不同和转变。所以在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掌握学生的特点和认知情况,对学生进行引导式的教学,从而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更好的完成德育教育工作。

2.1有效沟通是德育教育的前提:

现阶段的初中生对事物的认知与教师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也会使每个学生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有着很大的差距,所以在进行德育教育之前首先要进行充分的沟通。由于学生处于叛逆的阶段,在进行沟通的过程中可能存在抵触的心理,所以在进行沟通的过程中应该重点在了解彼此,而不是单纯的说教,这样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在沟通过程中也应该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通过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观察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同时及时有效的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现阶段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了解。有效的沟通是提高德育方法艺术性的前提,而沟通也应该成为进行德育教育的途径和方式,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从而更具有针对性的解决现阶段学生面临的困难。

2.2日常生活是德育教育的基础:

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不能脱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应该以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和事件作为德育教育的内容,从而更加直观的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德育能力。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教师也应该善于观察学生的情况,结合学生的情况进行全面的教学,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对德育方面的教育,这样达到素质教育与能力教育的结合。以日常生活为德育教育的入手点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全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学生的心理状况和认知情况与学生所处的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环境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状况,所以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德育环境也十分重要。在教学中了解现阶段学生的兴趣,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了解学生的情感变化,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予以相应及时的帮助,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2.3鼓励式教学时德育教育的途径:

在教学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在初中阶段的学生的心里比较脆弱细腻,同时更渴望别人的认同。针对这一特点,在进行德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采用鼓励式的教学,通过对学生的鼓励来建立起学生的信心,保护学生的自尊对学生进行德育引导。在德育教育中应该了解学生对问题认知的变化,结合学生的变化和成长来进行有效的引导。德育教育应该有一定明确的德育方向,针对德育方向来完成对学生的引导。所以在进行德育教育之前应该明确教育的重点,在不同时期建立不同的德育目标,每个目标和目的之间互相联系,从而全面的带动学生德育水平的提神。在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德育能力,还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相应的指导,同时培养学生乐观的看待问题,理智的处理问题,从而在素质和能力上都有全面的提升。德育教育是进行素质知识教育的前提,有良好的德育认知才能更好的在当下社会生存下去,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拓宽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从而全面的提升学生的能力,培养出更多的全能型人才。

3结语

德育教育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有着深远而直接的影响,在这一时期完成的思想认知构建为日后的生活和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所以针对初中学生的现阶段心理状况和认知,完善德育方法的构建和艺术性的提升,培养学生的德育观,树立健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全能型人才有着直接的影响。德育教育也应该与素质教育进行融合,在日常教学中完成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和质量,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

作者:魏小琼 单位:梅州市五华县新新学校

参考文献

[1]王向东.解决农村初中学生德育教育问题的方法与对策.《学周刊》.2016年8期.

[2]袁金状,刘晶.初中学生德育现状及对策研究.《教师》.2015年15期.

[3]段振榜,陈灿分,潘义.农村初中学生德育方式探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普教版)》.2013年1期.

[4]王建琴.初中学生德育现状及对策浅析.《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2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