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中职德育教学探寻(5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中职德育课程作为一门公共课,应该发挥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同时德育课程对中职学生就业创业也应该产生积极影响。笔者分析了中职德育课程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对中职学生就业创业的影响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中职;德育课程;就业创业
一、引言
在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职业教育迅猛发展,教育部门强调立德树人、德育为先。为了让中职学生高质高薪高端就业,响应国家创新创业的号召,作为中职德育教师,要积极发挥中职德育课程对学生就业创业的作用,让中职德育课程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笔者就中职德育课程对学生就业创业的影响谈几点浅见。
二、中职德育课程教学的重要性
德育作为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渠道,在育人成才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对学生积极就业创业起着引导、推动和保障的作用。中职学生情况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不少中职学生有较强的自卑心理,科学文化素养不高,家庭观念不强,社会责任感缺乏。[1]在毕业面临实习找工作时,往往出现摇摆不定、抱怨烦躁、工作不踏实、责任心缺失……为此,必须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思想教育、“爱岗敬业、奉行社会”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教育,“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职业观,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实习就业时遇到的诸多疑问和困难,保证毕业学生就业创业的顺利上岗。德育四门课程为学生就业创业做了很好的服务工作,中职一年级《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确立自己的职业理想,职业目标和职业道路方向,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了就业创业的基本常识,而《职业道德与法律》则为学生提高职业素养、做好行业规范、掌握法律法规常识提供了有力保障。中职二年级《经济政治与社会》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常识、社会主义政治常识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做了有力的阐述,《哲学与人生》为学生形成辩证思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打下了基础。总而言之,德育课程教学的开展对学生科学的就业创业是极其重要且必不可少的。
三、中职德育课程对学生就业创业的影响
第一,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积极的价值取向。德育教育应该是心灵和思想的教育,学校通过德育课程教学,使学生养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和感恩社会的心态,并具备树立回报社会的良好情感。学生虽然还没踏上社会,可是应该具备社会责任感,中职德育课程教学有助于学生养成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在面对当下复杂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现象时,能坚持正确的公民道德标准,肩负起社会责任感和社会良知,在工作岗位上能兢兢业业,踏踏实实,爱岗敬业,奉献社会。德育就是塑造人的思想的过程,而德育教师就是这过程的执行者。[1]第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就业观念。学生正处在经济发展的新时期,社会发展为学生就业提供了丰富的岗位。但同时也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对学生就业顺利以及在职业岗位中实现职业理想,实现个人价值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全面的认识自己,了解社会,树立符合自己目标,适应社会需求,有利于个人发展的职业理想。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中职学生刚踏上社会,初入职场,无论是工作经验、学历水平,还是职业资格、技能水平都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因此不能好高骛远,应该踏实地找一份比较适合的工作慢慢锻炼,学会适应,积累经验,努力提高工作水平。不能抱有一劳永逸,非大企业大公司、高报酬高福利不去的想法,在自己各方面都有提高后,自然有更大更好的发展平台和空间。[2]第三,教师要帮助学生培养创新创业能力。教师要配合学校开展创业课程,创业讲座,让学生了解创业的条件,创业者的素养,国家对创新创业的扶持优惠政策等等。对国家、省市的各类创新创业大赛要积极的指导学生参赛,既是模拟也是实战,通过这些赛事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想法,创新创业能力以及具体的操作方法和途径。对提供的这些平台人们应该分外重视和积极参与交流,并且及时的总结、反思、提高。[3]
四、付于实践,把握形势,德育教师使命所在
为了使学生养成勤业、精业、乐业的职业观念,能大胆创新,勇于创业,中职德育教师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切实上好中职德育课程。中职德育课程是中等专业学校的公共课程,对学生科学的规划职业生涯,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息息相关。第二,配合学校开设相关就业创业课程,开设相关专题讲座。通过这些课程和讲座,丰富学生的就业创业知识和常识。通过不同课程和讲座辅助于中职德育课程的不足或是不全面之处。给学生搭建就业创业平台,让学生有实践和展示自己的舞台,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充分利用已有的相关比赛评比,还要开动脑筋创设这样的平台以供学生的训练。第三,重视学生的日常行为和职业道德的联系。现在的学生在家多数过于受宠,往往比较自我,这不利于他们将来胜任工作岗位,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和于学生的接触中要引导学生的言行,规范学生的行为,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与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有紧密联系的。
作者:张克勤 单位:江苏省睢宁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职德育课教学大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俞龙辉.新时期职校德育内容的提升.职教论坛,2001(10).
[3]张武升.教育创新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7-19
第二篇:中职德育课教学探索
摘要:
在中职德育教学中,教师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善于研究、掌握学生的特点和内心需求,采取合适的举措,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角或主人,体验课堂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
关键词:
中职校;德育课教学;践行;以人为本;快乐教学
一、引言
中职学生来到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中职校)学习,很多是一种无奈之举,主要目的是掌握一技之长,为以后生存增加砝码,而做为基础课的德育课在他们心目中与技能无关,就是次要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出现“教师教得用力,学生学得乏力”、“学生学得没劲头,教师教得没信心”的现象。同时,随着QQ、微信等现代传媒的广泛传播,社会环境的复杂多变,中职学生内心的价值观常常面对矛盾冲突,这些促使中职德育课教学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艰巨和挑战。[1]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参与度,增强德育课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德育课的教学实效,是德育课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我认为只有落实以学习的主人——学生为本的理念,实行快乐教学,教学工作才能实现以德树人的目标。
二、“以人为本”的内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对于中职校来说,一方面是这里的“人”就是指人们的“学生”,是具体的、有血有肉、有思想感情的“人”;另一方面是“本”,即“根本”。以人为本就是说,人是根本的,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均是人的发展,即学生的发展,教师应当目中有人,把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与学生的发展融为一体,才能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的发展。
三、践行“以人为本、快乐教学”的措施
第一,建立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融通师生沟通的渠道。古代教育大家孔子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为人们树立了师生关系的典范,教师只有与学生之间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才能洞察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才有可能提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育教学措施。所以教师一定要加强了解和研究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采取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曾有位学生对笔者说:“谢教师,我能不能给您提个建议?”笔者当时很惊讶,但也感到很高兴地说:“有什么好建议,我一定认真采纳。”他说:“教师你上课太严肃了,以至于同学们听您的课感到有些提心吊胆的,更不敢回答您的提问。教师您能不能不那么严肃。”听到这些,笔者深深地震撼了,原来课堂的鸦雀无声并不能说明师道尊严。从此以后,笔者努力改变自己的形象,待学生真诚,上课时面带微笑,努力创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同时,笔者还经常和学生多交流谈心,倾听他们身边的日常小事,了解他们成长中的困惑等等,不知不觉笔者已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和伙伴,师生交流自然顺畅,从而实现了教与学的良性互动。记得有一次,笔者在讲《哲学与人生》中的“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时,我引导学生讨论“下雨好不好”?学生有两种不同的观点,分别是“下雨好极了”和“下雨糟透了”,请双方进行说明。正反两方势均力敌,舌战不休。通过这种充满激情的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认识事物要认清事物的两个方面,即对任何事物都要坚持两分法,既要看到矛盾的一个方面,同时又要看到矛盾的另一个方面。只有这样全面客观的认识,人们才能将积极因素为我所用,避免不良因素的消极影响,使事物的发展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第二,运用活泼多元的教学模式,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德育课教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要开展并努力探索出多元化的教学形式,避免因单一枯燥的教学形式而使教学丧失趣味性,因为多元化的教学形式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口味,增加教学的新鲜感,能为学生搭建成功的舞台,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首先,教学过程要做到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融会贯通。例如讲到《哲学与人生》中的“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这部分内容时,笔者给学生讲解了“刘玉芬个性鼠标垫”、“蛋卷冰淇淋的产生”、“教师阅卷笔”的故事,引导学生讨论并思考:还有哪些类似的事例吗?顺着学生的热情,笔者“穷追不舍”,让学生总结:这些成功的科学发现,给人们带来哪些有益的启示?学生总结得有板有眼,如要学会观察事物,要学会科学思维,要瞄准目标锲而不舍……这种全面出击、刨根究底、多学科知识相互渗透的教学,激发学生的热情,使学生乐在其中,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次,利用新闻素材,创设问题情境。在德育课教学中,笔者还模仿电视节目开展辩论赛、召开新闻会、模仿“今日说法”等活动,将教学与艺术融合,使课堂变得富有生机与活力。如讲“全国两会期间讨论对台工作的问题”时,就穿插了一个别开生面的小型辩论赛。学生们分为正反两方进行辩论。正方认为,台湾统一是大势所趋,最终会实现统一。反方认为,台湾统一困难重重,不可能实现统一。正反两方学生们各抒己见,经过唇枪舌剑,燃起了学生的学习激情,课堂的气氛非常活跃,笑声阵阵,同时,笔者还把在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对台工作讲话中“三个自信”的内容以及其他相关知识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对台湾问题的认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第三,吸纳生动鲜活的时政新闻,培育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感悟力。中职德育课是一门集时政性、发展性和教育性的学科,如果课堂教学脱离了现实,就会使课堂教学失去生机与活力,堕入说教的渊薮,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在德育课教学中,师生要共同搜集时政素材,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时政信息与课本理论联系起来,用时政材料验证课本理论,用课本理论剖析时事政策。笔者还采取了以下方式进行教学:其一,课前8分钟时事点评。要求学生通过报纸、新闻、网络等形式将搜集到前一天的重大时政新闻进行简要评析;其二自制时政手抄报、黑板报,并每个月进行分组评比;其三每个月定期举行时事知识竞赛;其四写时事小论文。精选优秀稿件推荐给笔者所在单位广播站、校刊以及参加小论文比赛;其五举办时事专题讲座;其六引用时事设问激活知识点。如讲“中国是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时,笔者选取了一个典型的事例。国家主席在第70届联大上做了关于《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演讲时,宣示“中国责任!”的讲话表明中国不仅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而且说明中国也是世界和平的建设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由此,笔者引导学生将视角集中到中国的对外关系上,让学生思考:在国际关系中,中国为什么要做一个负责任的国家?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让学生认识到中国要做一个负责任的国家,尊重别国的主权,协助维护地区的和平与安全,才能赢得他国的尊重,才会创造一个既属于国际的也属于中国的和平发展环境,才能携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此来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责任感。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激活知识点,使时政新闻发挥强大的德育功能。
第四,加强学习方法的有效指导,提高自主学习的成就感。要拨动学生的思想和灵魂,离不开打动人心、含蓄幽默的教学语言和学习方法的引导。课堂教学既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所以课堂教学既要传递给学生知识,但更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会学”。
四、结束语
总之,中职德育课教学任重而道远,“以人为本、快乐教学”是在教育中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笔者坚信,只有认真践行“以人为本、快乐教学”这一理念,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把中职的德育课教学做得更好、更有实效!
作者:谢友忠 单位:福建省永泰城乡建设职业中专学校
参考文献:
[1]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Z].教育部,2014.
[2]《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闽政〔2015〕46号
第三篇:中职生德育现状及对策
摘要:
当下,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产生多种思想,其中有些思想会严重破坏社会道德观,给学校德育教育的展开增加了难度。特别是在中职学校中,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没有扎实深入的开展,导致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德育观念。本文主要从目前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现状以及相应对策两方面展开讨论。
关键词:
中职生;德育教育;现状;对策
前言:
在对学生多方面的教育中,德育教育一直处于主导地位,是整个教育的核心和归宿。中职学校和普通学校不同,它主要培养技术型学生,除了技术教学外,还需加强德育教育的力度,让中职生形成正确的德育观念。
1中职生德育教学的现状
1.1德育的教育内容过于抽象:
目前,我国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其内容过于散乱,没有凸显出教学的主题[1]。而且,负责德育教学的教师在课前没有调整整体的教学结构,确定教学方向,让课堂模式趋于混乱,缺少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德育教学收效甚微。并且,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没有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只讲一些大道理,忽略学生基础道德的建立,不具有实用性,很难在现实生活中体现出来。
1.2中职生综合素质偏低:
中职生德育教学的失败由很多原因造成,其中包括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而中职生作为德育的主要接受者,首先要分析中职生自身的原因[2]。中职学校招收的大多都是成绩偏低、或之前在一些普通中学上学的学生,在义务教育结束后直接到中职学校学习,并且,学生进入中职学校后,因为课程较为宽松,学生很难在课后时间自律,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自身思想素质低下,不重视德育教学的重要性。
1.3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力度较小:
目前,中职学校的管理者的管理观念没有太大的创新与改变,注重学生技术的培养,忽略德育方面的教学。学校应根据市场的需求适当调整技术教学的科目,以及在日常教学中的比重,很少关注学生的道德行为,因此,中职学校尚未形成一套可有效实施的德育教育体系。另外,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学模式仍受传统教学方式的限制,着重培养政治素养,忽视学生品格的培养。
1.4教育方法缺少创新:
当下,社会已经变成知识经济竞争的时代,多种思想不断改变中职生已经形成的道德观念,在这一环境下,学生的求知欲被充分激发出来。但很多中职学生的课堂仍坚持用教师口述、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教学,即“填鸭式”教学,导致课堂气氛压抑,学生逐渐产生抵触情绪,让德育教育起到消极的作用。
2中职生德育教育的有效对策
2.1建立中职的德育导师制:
面对中职学校德育教育水平较低的情况,学校管理者可以建立德育导师制,选择校内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要求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每天有充足的时间,然后对其进行培训,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明确职责,及时与学生沟通,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另外,在教师培训期结束后,学校还要对教师进行评估,评估合格后,才能够正式成为德育导师。随后,学校可以把入选的德育教师公布在学校的系统上,由学生自主选择。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改变中职生不愿接受德育教育的现状,创新德育教学方式,与学生及时交流,让其养成正确的道德观。
2.2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负责德育教学的教师要与学生家长及时沟通,了解每位学生的家庭情况和课余时间的活动,从学校与家长两方面展开德育教学,弥补德育教学上的漏洞[4]。首先,学校必须在学习课程开始前,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了解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以此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另外,还可以以班级为单位,让学生互帮互助,在课余时间提供义务服务,形成合作意识。其次,学校还要对一些情况比较特殊的学生的思想进行跟踪,在学校与家庭之间搭建信任的桥梁,让学生保持身心健康。
2.3突出学生在课上的主体地位:
德育教师展开教学时,要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让自己作为课上的主导,学生变成课上的主体,以此激发出学生内心学习德育教育的积极性。德育教师主要的教学责任是把书本或教学大纲中的理论知识,变成学生内在的思想品德。同时,学校要调整德育教学在所有学科中的比重,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达到学生对德育教学的预期,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动机。
2.4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教师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分为两方面:首先,学校要运用自身的管理制度,稳定课堂秩序,创造学习氛围,但要想实现这几点,必须严格执行学校制定的管理制度,让学生在相对自由的情况下受到一定的约束,让学生对自我进行管理。其次,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园的物质文化,以此反应出校园的真实环境,让其成为学生感悟的平台,丰富校园生活,体现人文精神。
总结:
我国社会不断完善,城市化进程加快,让教育部门更加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但目前,各中职院校的德育教育水平一直不高,注重培养技术型人才,而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已经不只需要技术型人才,更需要德才兼具的人才。因此,教师要客观分析德育教学的现状,发现不足,从而给出相应的对策,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思想道德建设。
作者:鱼红梅 单位:甘肃省镇原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1]罗素丽.浅谈当前中职生德育现状及教育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4,18:361.
[2]孙爱军.论当前中职生德育现状及教育对策[D].鲁东大学,2013.
[3]孙杨.中职学校德育导师制的实践探索[A]..中国职协2015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中册)[C].:,2015:6.
[4]任菲.浅析中职生德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1.
第四篇:中职学生德育教学工作研究
摘要:
中职院校的学生受社会不良思想的影响,其道德修养和思想素质也亟需提升,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成为中职院校的重要任务。基于此,本文将主要分析目前中职院校学生德育现状与问题,并为中职院校学生德育教学工作的提升和优化提供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
中职院校;德育教学;工作思路
1目前中职院校学生德育现状与问题
1.1社会价值观与学校价值观存在差距:
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物质利益的不断追求使得社会价值观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因此,学校单一的价值观和社会复杂的价值观存在很大的差距。中职院校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想道德在受学校教育影响的同时还深受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因此,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共同关注中职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使学生在充满激烈的竞争和富含多种价值观的社会中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具备独立生存的能力,追求人生价值的实现,为中职院校学生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的提升营造和谐活跃的氛围。
1.2部分学校放松德育要求:
随着中职院校学生数量和质量的不断下降,民办职业技术学校数量的增多,中职院校招生难度越来越大,生源日益紧张。同时,由于社会上读书无用言论的广泛传播,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和要求也越来越低。中职院校面对困难的招生局面和社会的由于中职学校的生源日益紧张,对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行为言谈习惯的要求也日益松懈,不能使学生在良好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更好地学习工作技能和提升思想道德。
1.3部分学生忽略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目前由于中职院校在招生、就业、升学方面的竞争激烈,很多中职院校将注意力全部放在学生专业知识和基本职业技能的学习方面。因此,部分中职院校教师的工作方法缺乏科学性,思想认识水平不高,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忽略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深刻内涵。同时,由于教师对德育教育工作的认识不到位,导致很多教师认为德育教育仅仅体现在纪律和思想教育层面,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对学生道德行为和心理状态的教育和引导。因此,中职院校教师在工作中应该全面把握德育教育内涵,将德育教育工作深入到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1.4脱离学生生活实际:
目前,中职院校的德育教育的缺陷主要存在于理论性太强,和学生生活实际严重脱节,教学方法相对陈旧落后这几方面。德育教育实践性的缺乏使得很多中职院校的德育工作仅仅停留在形式层面,没有深入到学生的实际生活层面。中职学校停留在理论层面的德育教育不能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联系,因此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
2中职院校学生德育教学工作思路与优化
2.1把中职德育融入职业教育全过程:
中职院校对于学生的教育侧重于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因此德育教育应该融入职业教育的整个过程,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接受道德教育,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素养。在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应该为学生创建职业性的教育和实践环境,紧紧围绕“职业人”素养、企业用人标准、岗位基本要求进行德育教育的创新。以校企合作的方式,将企业文化和德育教育密切联系,使学生熟悉企业职业道德和社会生存道德,培养吃苦耐劳、诚实守信、集体观念等道德素养。中职院校的教育主要是根据市场和岗位的需求,以就业为导向开展的教育。因此学生具备突出的职业特色,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职业意识为才能为企业和社会所用,才能以更突出的职业特色立足于社会。因此,中职院校在培养学生在拥有精湛的职业技能的同时更要培养其拥有过硬的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
2.2引导学生以“成功者”的心态走向未来:
中职院校的学生和普通的高中生年龄相近但心理状态差距很大,因此中职院校的德育教育必须把握共性、抓住特性,具有针对性的进行德育教育。针对部分具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学校要积极引导学生以“成功者”的心态不断学习和走向未来,让学生在拓展训练中找到学习和工作的激情,不断超越自己,寻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快乐感悟。同时,中职院校还要设计心理辅导机构,让学生学会将心理问题通过询问、咨询和交流得到有效解决。不断磨练艰苦奋斗的意志,提升不断超越自我的素质,找到人生奋斗的目标和方向,获得自信,勇敢快乐的走向未来人生。
2.3在实践中锻炼和检验学生品德:
学生的道德素养往往体现在细节和实践中,因此中职院校对学生道德素养的考察和培养重点应该放在学生的实践锻炼中。德育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的道德分数评比上,这样的措施只会让学生为了应付学校的检查和评比迷失重点,德育教育并不能深入到学生的实际行为活动中,要想提升德育实效,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开展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比如中职院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与职业技能发展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或组织特色班级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感受到道德素养的高尚和重要性,使学生的道德修养经得起社会的锻炼和检验,从而更好地在工作岗位上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和人生价值。
2.4开展美育实践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美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充分展现学生的特长和优点,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美育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发展自身的聪明才智,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培养学生鉴赏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比如可以在学校成立音乐、美术、舞蹈、文学等共同成长小组,举办文艺汇演、作品展览和各类艺术欣赏常识讲座;开展与文艺、文学等相关的主题班会;举办学校运动会、健美操大赛、演讲比赛、专业知识竞赛等,使学生在美学活动中实现自身价值,获得参与感、自信心、成就感、集体感和荣誉感,丰富文化生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结语:
总之,我们应重视中职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状态,不断以校企结合、美学活动、比赛交流的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更加实际和全面的方式提升中职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使其更好地立足于社会,更好地在工作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作者:杨梓姗 单位:佛山市南海区盐步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李小鲁论中职德育工作的实效性[J].现代教育论坛,2008,12:18-23.
[2]张开暗.浅谈中职德育的有效性途径[J].中国电力教育,2009,151:165-167.
第五篇:校企合作中职德育创新研究
摘要:
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我国中职德育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也有了极大的转变,主要体现为中职院校的德育工作更加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以及教育发展的规律。然而,由于中职院校的教学侧重点在于技能培养,在道德教育方面却缺乏动力,缺少完善的教育机制和体制,德育的系统性还不够完善。本文主要以校企合作视角下的中职德育模式创新的策略为归宿,从现实的角度分析目前我国存在的基本问题。
关键词:
校企合作;中职德育;创新模式
1前言
现阶段,中职院校与企业合作的模式为中职院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更多的机遇。校企合作的模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理论修养,还能直接面向社会和企业,锻炼专业技能。校企合作的模式能够提升职业教育的实效性以及锻炼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校企合作的视角下,中职院校德育工作也应该转变教育教学的思路,创新中职德育的教学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2校企合作视角下的中职德育的基本问题分析
2.1中职院校德育工作与专业技能教育脱节:
中职院校的学生对专业技能学习的重视程度非常高,因为他们将来从事的是专业技能型的工作,专业技能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就业。因此,在学校学习中,他们更加侧重专业技能的学习,对思想道德课程道德学习比较忽视。相对而言,中职院校的学生的科学文化水平还不够高,文化辨别能力比较差,所以在思考问题时更愿意选择更加直接更加有效的办法。因此,在中职院校学习时,当面临职业技能学习与思想道德学习时,他们更愿意放弃思想道德课程的学习,而更愿意选择专业技能课程的学习。这就导致在学校学习阶段,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与思想道德学习脱节。从学校教学的角度分析,中职院校的教学侧重点在于培养企业需要的专业技能型人才。这样才能提升学校的教学水平和社会认可度。相对德育工作而言,专业技能教育的收益更显著,对学生的提升更大,因此,学校愿意花更多精力和实践放在提升专业技能教育的水平上。在校企合作模式下,专业技能是评价一个学生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准,同时专业技能教育水平也是评价一个中职院校办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因此,中职院校进行德育工作投入力度比较少,这就导致中职院校德育工作与专业技能教学脱节。
2.2中职院校德育工作重理论、轻实践:
据调查,我国很多中职院校虽然都采用了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但是在德育工作转型方面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中职院校德育工作重理论、轻实践。很多教育工作者认为德育就是一些理论教条,通过课堂传授就能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上上思想道德基础理论课就能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但是,道德修养的提升并不是这么简单,中职院校德育工作要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的道德思想内化为实际行动,这样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俱佳的社会人才。然而,实际的情况是,中职院校的德育工作者仍然保留着传统的教育理念,没有认清到德育的重要性,不能自觉转变思想,将道德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道德思想课程,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下,中职院校德育工作的评价体制也不够完善,由于学校需要直接为企业输送人才,因此在教学设置时更多的考虑专业技能课程的效果,而对德育工作的评价不够重视。这就导致德育工作水平难以有效提升。
3校企合作视角下的中职德育创新策略
3.1中职院校通过与企业合作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中职院校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非常关注企业对学生的评价,在教学工作中忽视了学校教育对学生发展的主导型。在校企合作的视角下,中职院校要创新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就要通过与企业合作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学校与企业合作能够让学生有更多的实习机会,使学生更快的提升专业实践技能。学校在进行德育工作时也可以借鉴专业级?教学的思路,让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接受思想道德教育。比如中职院校在实训过程中,加入职业道德的培养,学校引导学生主导学习企业的规章制度,严格遵守企业的职业要求。这样既能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也能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增强学生的纪律意识。此外,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学校可以要求学生定期写以一篇实习心得,实习心得可以作为实训教育的一部分,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反思自我,发现实习工作中的问题,同时也能培学生的责任意识。在与企业合作基础上,学校可以让企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道德教育活动,比如参加企业模范员工学习活动、优秀职工宣讲会等活动,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思想道德素质在工作中的重要性。
3.2完善中职院校德育工作的评价体制:
由于中职院校更加侧重专业技能教育,在评价体制的设置上,专业技能的评价体制更加完善,而对德育工作的评价却缺乏系统性。因此,中职院校要建立完善的德育工作的评价体制,这样才能提高德育的有效性。在进行理论教学的评价的同时,学校也要注重实践教学的评价。学校要丰富评价标准,实现德育工作评价的多元化。比如,建立思想道德“理论———实训”双向结合的评价机制。在评价的标准上,学校要更加侧重实践方面的培养。因为思想道德教育的难点就在于将思想道德理论内化为学生的实际行为。学生学习道德理论很简单,但是要想将理论变为实践却很难。大家都知道大公无私是美好的品德,但是要做到大公无私却很困难。学校在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时,可以适当采纳合作企业的相关意见,综合评价学生的各项能力,而不是只注重专业技能水平。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德育的长效发展。
小结:
中职院校的教育理念侧重技能培养,专业技能教育是中职院校的教学工作的重点。然而,随着社会的转型以及产业结构升级,现代教育更加强调人的全面发展。现代人才需要树立全面发展的理念,提升综合素质,不仅要加强专业技能,还要提升思想道德修养。因此,中职院校要转变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中职院校德育工作更加注重教育的有效性,主动创新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实现理论与实践。
作者:王海燕 单位:福建省上杭职业中专学校
参考文献
[1]黄素梅.校企合作视域下中职德育创新的探索[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4.
[2]董凡.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现状分析与改革探究[D].延边大学,2014.
[3]简艳.“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