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德育教育分析(5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中职学生德育教育分析(5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中职学生德育教育分析(5篇)

第一篇:中职学生德育教育人生观培养

摘要:

许多中职学生在人生观上存在不少的问题,本文探讨了通过中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将中职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新型人才。

关键词:

中职学生 ;德育 ;人生观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社会思想、价值环境对人生观正处于形成中的中职学生来说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中职学生如果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必然会导致迷茫,甚至是思想道德失范。因此,帮助中职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将学生打造成社会主义新型接班人是中职德育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对中职学生人生观的认识

1.涵义

人生观主要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以及人生价值三个方面来体现。人生目的是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问题的回答,人生态度表明人应该怎样对待生活,人生价值则是判别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的标准。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人生观的内涵在于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2.意义

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具有多方面的意义。首先,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中职学生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才能将个人理想和国家民族的未来连接在一起,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其次,这是经受复杂环境考验的需要。中职学生面临着复杂的社会物质和思想环境,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才能经受各种负面环境的影响和考验。再次,这是自身成长进步的需要。中职学生所处的阶段是思想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可以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具有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保持清醒的头脑,为人生目标努力奋斗。

二、中职学生人生观现状分析

在中职学生人生观总体向好的同时,也存在一些明显的消极面。调查显示,中职学生人生观的消极面主要表现为:对人生价值认识不足,人生态度不明确,社会责任心不强。这些消极面和积极面是相对存在的,在部分学生中消极的人生观普遍存在,这也是通过德育教育树立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必要性所在。

三、强化德育教育在学生人生观培养中的作用

1.突出德育教育专业课程的作用

目前中职学生的德育教育教材主要分为三册,有关学生人生观教育的主要是第一册《道德法律与人生》。该册教材从道德、法律、法治观念以及人生道路等几个方面,就中职学生人生观的培养进行了深入的论述,是目前对中职学生开展人生观教育的有效载体。在学生人生观培养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一平台,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以教材内容为基本素材,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生的身心健康特点以及一系列社会热点问题,集中开展对学生的人生观教育。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方法,采取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案例分析、学生自我剖析等形式多样的教学形式,将人生观教育通过专门的德育渗透到学生思想意识中,使学生自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并将其用于指导自身的学习和生活。

2.发挥学校党团组织的作用

学校党团组织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教师在利用德育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对学校党团组织这一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加以利用,要以党团的思想政治优势引导学生,以党团员的模范作用带动学生。例如,学校可以将学生学习道德法律与人生这门课的情况作为学生入党入团的一个重要考核标准;在道德法律与人生课堂教育的过程中,邀请学校党团组织中的先进分子进课堂,和学生一起分享自己的人生观经历和对人生观的感悟,以先进党团员的模范作用带动学生自觉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从而提高学生对自己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3.利用第二课堂开展人生观教育

在通过道德法律与人生这门课程开展人生观教育的同时,还应该将课堂加以延伸,利用课外德育活动这一第二课堂开展德育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例如,班级和学校可以开展演讲比赛、才艺比赛、三下乡活动等各种公益性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熏陶和感染,找到自我价值,明白自己可以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同时感受到来自他人的关心与帮助,领悟生活的意义和美好。

四、小结

中职学生人生观的培养是中职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在培养学生人生观的过程中,应以学生德育教育课程为基本载体,充分利用学校党团组织、德育教育第二课堂等。中职学生的人生观培养要形成长效机制,通过长期的德育教育,将正确的人生观渗透到学生的行为中去。

作者:李勇 单位:山西省阳泉高级技工学校

参考文献:

[1]翟德轩.新时期青少年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J].管理观察,2009(3).

[2]刘唐兴.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J].职业技术,2007(6).

[3]徐丽森.历史地、辩证地剖析中职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嬗变[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

第二篇:中职德育生态课堂构建

【摘要】

中职德育生态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的一种平等和谐的教育模式,它主要以学生生活实际中所遇到的社会时政、专业知识、生活经验为教学内容,以“育人”为目的而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本文从中职德育课堂构建的方法出发对其重要意义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中职德育;构建;生态课堂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社会的竞争性日益激烈,同时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在社会的发展下不断壮大,作为我国教育中弱势群体的中职学校,由于其学生的学习意识和道德素质普遍不高,所以中职教育在社会的竞争中无法取得满意的结果。因此如何在中职教育中构建德育教育和生态课堂成为中职教育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一、中职德育生态课堂简要介绍

德育是主要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它主要是从学生的思想和心理教育出发,努力将学生培育成能适应社会发展、达到社会要求的新型人才。在德育下形成的生态课堂与传统课堂教育模式有着不同的地方,生态课堂更具有人性化和优越性。生态课堂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中心、以突出学生的个性为重点而展开的实现学生个别差异性发展,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一种生态系统模式。生态课堂为了达到激发学生的素养、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的目的,通常课堂都显的生动有趣,和谐自然。

二、构建中职德育生态课堂的策略

(一)以学生的教学为主体

相比较传统课堂的教师利用黑板和教材对学生填鸭式的教育模式,生态课堂主要是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利用多种多媒体和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形成的课堂灵活生动、更富有趣味性。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1.关注学生课堂表现。生态课堂不提倡说教形式,生态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注重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动,教师只为学生创设学习所需的学习环境,然后引导学生自主的进行探究学习、合作交流,在互动体验中得出学习的结论。教师还应关注每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并对其表现做出平等正确的评价。评价内容除了知识学习外还应包括课前准备情况、课堂纪律、课堂参与情况以及与小组合作竞争情况和课后反馈情况。例如在学生回答问题后不管对错都应及时给与反馈,回答正确的学生及时给与鼓励,增强其自信心,回答错误的学生应及时纠正其错误,回答问题后不要忘记让学生坐下。

2.关注学生个别差异性。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同样的道理,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发展,做到因材施教,善于发现学生的特长和潜能,针对学生的不同种情况作出不同的教育引导,扬长避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

(二)和谐平等师生关系

教师作为教育的实践者,长期以来社会对教师这个职业都赋予了神圣的职业特征,因此也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了畏惧心理,使教师与学生存在无法逾越的距离。生态课堂就是为了打破师生关系僵化,拉近师生距离而设立的一种教育模式。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良好、温馨的学习环境中学到影响其一生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师生能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必须确保两者之间的平等。课堂中,教育学应该建立在一种民主平等的基础上,教师要学会尊重和理解学生,不对学生进行等级划分,授课中教师要适宜的走下讲台,走到学生的中间去,用平易近人的教学态度与学生进行近距离的交流,缩短师生距离的同时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恐惧心理,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快乐的学习氛围。生活中,教师应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积极有效的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或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真正亲近学生、爱护学生,使学生能够信任教师,以便于今后的教育工作展开。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

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很难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也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使教师多角度、多方面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中职德育生态课堂要求教师在课堂中丰富教学内容,采用形式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多个方面的教学,使学生能在课堂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能获得高尚道德品质的熏陶。例如在动物行为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夸张的肢体语言对动物的行为进行丰富的讲解,在学习英语学习用品单词时使用实物进行教授,在讲授分子运动时采用学生表演的方式使学生理解性记忆,达到一个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四)以生活实际为例开展课堂教学

德育课堂应以贴近学生实际为教学原则,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围绕学生所关注的问题组织教学。德育课堂将学生的生活环境、生活经验与课堂教学有效的相融合,并将课内外知识相联系,教授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发展的技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也能有效的提高德育教学效果。德育主要以学生生活实际中所遇到的社会时政、专业知识、生活经验为教学内容开展教学。例如时事政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选择社会热点作为教学案例和授课的切入点,将课本知识和国家的时事政治相联系,由学生自由探讨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并将讨论结果与课本内容相联系得出相应的学习结论,教师在课堂中能够引导学生阐述、点评、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习通货膨胀时联想到国家就业难的问题,学习国五条时联想到房价上涨问题等等,将课本材料与社会事实紧密相连,这样不仅更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很共鸣,还能激发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热情,提高自我道德修养。再例如进行社会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的学习过程时,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采用文字录入计时方式,而会计专业的学生采用现场翻打传票,定量计时的方式进行学习。这样不仅使课本知识具体形象化,还利用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和理解,将德育教育在教育实践中体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中职德育生态课堂的重要意义

由于社会过度重视高学历的人才的培养使得中职德育成为我国教育的一个弱势群体。中职学生普遍素质较低,因此提高学生德育素质和知识储备是保证中职学生具有良好的社会竞争能力的一个重要前提。中职德育生态课堂不仅能延续传统课堂模式中的教书育人的作用,还能对学生的个性进行合理科学的引导,帮助学生扩充知识、开拓思维、拓宽视野、丰富情感态度和提高道德素质。不管是从教育的角度还是教师的角度来说,中职的生态课堂为中职教育带来了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为我国中职学生的教育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但中职教育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不断的探索,最后达到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新型人才。

作者:郭洋 单位:营口市经济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邓思群.中职德育生态课堂的构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07:82-83.

[2]李群.中职德育生态课堂的构建[J].学园,2015,04:183.

第三篇:中职德育课程案例教学实践

摘要:

案例教学以其优势在中职德育课堂得以不断推广。面对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如何实施案例教学,真正发挥其效用,是值得探索的。从了解案例教学的历史、领会案例教学的独特性入手,结合中职学生的实际,探索实施案例教学的主要做法:通过多种途径编辑典型案例、精心组织课堂讨论并及时点评。提高案例教学的实效,教师要善于发现案例、懂得引领学生讨论、以包容之心对待学生的讨论,务求使案例教学在中职德育教学中本土化,既不失案例教学的原义又能丰富中职德育教学的手段。

关键词:

案例教学;中职;德育

案例教学法源于19世纪70年代哈佛大学法学院,1910年哈佛的商学院也开始采用案例方法。从1955年起,在福特基金会的资助下,极大地促进了案例教学在全美管理学院中的开展。后来,案例教学几乎成为美国所有的专业和职业教育中在职前培养学生专业和职业素养的一种主要方法。1980年,我国引入案例教学,目前已在大学众多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由此可看出,起初案例教学的实施对象是具有较好的知识基础、较强的学习能力的大学生。一般来说,中职学校中的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比考上普通高中的同龄人要差一些,跟大学生比较起来,差距就更大,对中职生采用案例教学能否行得通?学生是否吃得消?然而,据文献检索,有不少同行已经敢于品尝“第一只螃蟹”,并且有了一些教学心得见诸报端,笔者也抱着一试的念头,在德育课堂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以期探索一种新的德育教学手段,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德育课堂的学习当中。

一、案例教学的独特之处

“案例教学是指教育者本着理论与实际有机整合的宗旨,遵循教学目的的要求,以案例为基本素材,将学习者引入一个特定事件的真实情境中,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双向和多向互动,积极参与、平等对话和研讨,从而重点培养学习者的批判反思意识及团体合作能力,并促使学习者充分理解教育管理之复杂性、变化性、多样性等属性的重要教学形式。”以上是从事教育管理学研究的著名学者张新平教授给案例教学的界定。从中,笔者领会到采用案例教学的要素:其一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其二目标是让学生理解某些问题具有复杂性、多样性、不确定性,其三提供特定的案例,其四学生间、师生间对案例须作充分讨论。案例教学之所以成为一种独立的教学方法,跟其他的教学方法比较必定有其独特之处,正如张新平教授《论案例教学及其在教育管理学课程中的运用》一文提到,案例教学具有三个重要特点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第一,案例教学是讨论对话取向的而非灌输“独白”取向的。第二,案例教学是集体合作取向的而非个体“单干”取向的。第三,案例教学是批判反思取向的而非结论教条取向的。案例教学的内涵及其三个特点为我们的实践操作提供了一些理论依据。首先,在案例教学中,对案例的讨论是不可或缺的,并且,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为自己准确定位,不能因为自己是“先学者”就强势地出现在讨论中,要与学生平等对话。这种要求对于一个长期习惯于站在讲台上授课、跟学生比较少互动的老师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它需要教师真正从讲台上走下来,走到学生当中,聆听学生的声音,参与学生的互动,并恰如其分地表现自己的看法,既不会使学生误以为老师的发言是讲答案,从而压抑了学生以后发言的积极性,又让学生觉得老师的发言是言之有理的,并愿意、渴望跟老师沟通。其次,案例教学强调学生集体合作。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德育课堂学习当中,调动更多同学的学习积极性,是目前中职学校德育课堂教学亟需解决的问题。新一轮课程改革后,学生手头上用到的教材确实更贴近社会、贴近生活。但如何吸引学生关注教材、用好教材,让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我们的新教材是一本“宝书”,案例教学提供了一个契机。让更多的学生围绕案例进行讨论。并且要想在讨论中“有话说”,学生必须了解案例本身以及跟案例有关的课内外知识,同时,在讨论过程中既表明自己的看法,又要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最后才能达成讨论的结果。可见,采用案例教学需要学生学会跟同学合作、交流、取长补短,大家要营造共同学习的氛围,在这种氛围影响下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参与度,这也是笔者愿意尝试案例教学方法的极大动力。再次,在案例教学中引导学生讨论,讨论的结果不是唯一的,是多元化的。在中职的德育教学中有不少内容需要学生结合社会实际、个人实际加以理解,对于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讨论的结果当然就不是唯一的。因此,对于这种取向,在笔者的德育课堂教学实践中证明是可以做到的,如引导学生学习“设计职业生涯规划书”、“投资理财方案的选择”,采用案例教学,学生都能够有多种的合理的讨论结果。

二、案例教学在德育课堂的实践

基于对案例教学的内涵及其特点的认识,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在德育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教师的主要工作如下:

(一)通过多种途径编辑典型案例

案例教学的源头是案例,案例选对了,就成功了一半。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案例。一是来源于教师教学参考书,如果参考书的案例过于简单,可以通过网络,深入搜索参考书中提到的事例中的人与事,不断丰富案例的内容,让案例更加详细有趣。在《哲学与人生》有一节“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挫折”,教学参考资料有一篇文章《不要放弃希望》,介绍美国短跑女运动员威尔玛•鲁道夫小时候的故事。文中提到威尔玛小时候是一名小儿麻痹症患者,经过了顽强的训练后,成长为奥运会短跑冠军。这个故事很震撼人心,但过于简略。笔者通过网络搜集了详尽的威尔玛成长的故事并编辑成一个“从拄拐杖走路到奥运短跑冠军”的案例。二是从当地的新闻媒体获得案例。关注本土的新闻报道也不失为发现案例的好途径,并且学生对身边发生的事情特别感兴趣。笔者留意媒体曾报道过一位本地的残疾人参加伦敦残奥会并获得金牌的新闻,按图索骥搜集相关的视频、文本,就编辑了一个“看我们的奥运冠军同乡”的案例。三是鼓励学生提供案例,教师再加以整理。在当今互联网时代,学生获得的资讯也不少,就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结合教学内容也可以编辑成案例。

(二)精心组织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包括展示案例、提出围绕案例要讨论的问题、小组讨论、小组总结发言。在讨论之前,先把全班同学划分为若干个讨论小组,每个讨论组4到6名学生,每个讨论组的成员轮流做组长,每次案例讨论,由组长做记录,并在讨论结束后,组长负责做讨论总结发言。展示案例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文本的方式、图文并茂的方式、视频的方式、或者文本加上视频的方式等,一般来说,是综合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展示案例。提出讨论的问题要有思考的空间,可以通过多种的路径回答。问题一方面要跟案例有关,另一方面要跟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有关,让学生觉得案例中的问题是值得讨论的,既不是太深奥的问题又不是弱智的问题,在讨论时有话说。小组讨论时学生可分别从自身角度剖析同一案例,阐述自己的看法。教师则要努力创造良好的自由讨论的气氛和环境,把握和指导好案例讨论,要让学生成为案例讨论的主角。对学生的不同观点,不要急于表态,但不能任由他们离题太远,使讨论能按预先设计的问题进行。教师在课堂上来回走动,逐组聆听学生的讨论,不时给以赞许、鼓励。在讨论过程,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讨论,不用急于让学生做总结发言。以下是一例具体的案例及其讨论的问题:在“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与措施”这个模块中采用案例教学。所选案例为:“两份获奖的职业生涯规划书”,即两个不同专业的往届学生设计的规划书,这两份规划书是中职“文明风采”竞赛中的获奖作品。首先给学生展示案例,并把规划书印发给每位同学,让他们细细研读。然后围绕几个问题进行讨论:(1)直观上,你觉得这两个规划书设计得怎样?(2)规划书的结构一般由哪些部分组成?“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与措施”是不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说一说理由。(3)两个规划书在“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与措施”这部分有何异同?(4)如果你来设计,你设计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与措施”是怎样的?以上的四个问题涵盖了这一模块要实现的教学目标,问题(1)是让学生对职业生涯设计书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引起学生讨论的兴趣。问题(2)是引导学生领会“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与措施”是设计书不可或缺的部分,并要重视这部分的学习。问题(3)的讨论,涉及到“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的构成”、“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与措施的制定必须要符合发展条件”等知识点,而问题(4)就涉及到目标、措施设计的思路及具体的做法。通过以上案例的讨论,把整个模块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并且使学生明白课堂上讨论的问题对于自己在设计规划书的过程是有帮助的、有学以致用的体会。小组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分别做总结发言,当小组总结完毕后,不同组的同学可以互相提问题,以答辩的形式深入讨论同学们感兴趣的关于案例的其他问题。

(三)及时点评

课堂评价是案例教学的一个必要环节。教师科学的点评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功效。学生小组总结发言后,教师要趁热打铁及时对学生的讨论情况做科学的全面的点评,巩固讨论成果。点评主要着眼于两个方面,其一是对学生讨论的结果点评;其二是对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点评。通过对学生讨论结果的点评,或者使学生更加清晰认识教材的知识脉络,或者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某些问题具有复杂性、多样性、不确定性,又或者引起学生对某些问题更深入的思考。而对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的评价,以表扬鼓励为主,尤其是对于那些大胆发言、有独到见解、勇于克服发言障碍的学生应大力赞赏,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同时,对一些不利于讨论的行为要巧妙地指正。目的是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把学生身上的正能量发挥出来。

三、案例教学在德育课堂实践的反思

尝试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在操作过程难免有不少不足之处。作为教师,要想在以后的教学中取得更大的成效,必须对案例教学的采用是否得当做及时的反思。

(一)教师要善于发现跟所教内容有密切关联的案例

有时候,发现一个案例好像是偶然之作,事实上是以教师熟悉所教内容,并且时时记挂所教内容为前提的,如果欠缺这个前提,再好的案例出现了,那也只当是寻常事一桩,不会把案例和所教内容灵机一动地联系起来。因此,在目前适用于德育教学的经典案例有限的情况下,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心中装着所教的德育内容,融会贯通,整合跟德育内容相关的信息为案例教学所用。

(二)讨论前要求学生熟悉案例

案例教学要想有实效,一方面教师要准备好案例,另一方面学生也要在讨论前做相应准备。由于案例教学侧重于分析案例,学生如想在讨论时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必须在讨论前熟悉案例。学生如果在课前准备不够充分往往会在案例讨论时陷入无所适从境地,可能会无话可说或发言偏离主题无法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而要想学生熟悉案例,先要学生关注案例,对案例感兴趣。因此,在案例处理上要考虑:其一,所选案例必须是与教学内容有关;其二,所选案例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社会实际,具有真实性;其三,所选案例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容易被他们理解和接受;其四,展示案例时,考虑加入一些直观元素,如加入有趣的图案或者生动的视频。

(三)懂得引领学生讨论案例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以多问问学生“为什么这么说?”来不断地开拓学生思维。学生在讨论中每说出自己的观点,一般都要求学生接着说明立论的依据。提出这样的要求,一方面让学生之间有更深入、充分的沟通,在讨论中互相启发;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习惯,习惯于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至于学生对案例中的某些问题产生了疑惑,不知如何解决时,教师应由浅入深启发学生,再由学生继续讨论加以解决。

(四)教师以包容之心对待学生的讨论发言

教师是讨论的组织者,并非讨论结果的总结者。案例不是传授知识的一种说明和补充,案例是为学生创设一种讨论情景,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对案例的人和事说出自己的看法,教师对于学生的各种见解,应本着“兼容并包”的原则,以包容之心对待,毕竟是学生独立思考所得,只要是跟课本观点原则上不相违背,就该让学生畅所欲言,只有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才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自主性。“教无定法”,在中职德育课堂中采用案例教学,旨在发挥其优势丰富德育教学手段,提高德育教学实效。适当运用案例教学,有助于养成学生主动思考的习惯,有助于学生之间互相观照学习,有助于学生领会课本知识的连贯性和整体性,加强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加密切了教与学的关系,使更多的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对于案例教学,应敢于尝试,及时反思、善于改进,让学生在案例讨论中学有所得,教师在案例教学中教有所乐。

作者:许文惠 单位:开平综合成人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1]刘录护,扈中平.教师教育中的案例教学:理念、案例与研究批判[J].教师教育研究,2015,(3).

[2]王青梅,赵革.国内外案例教学法研究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

[3]刘惠,王安平.试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中的案例教学法[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11).

[4]王继平.进一步增强德育课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方案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3).

[5]赖红梅.浅论杜威“从做中学”的理论内涵及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08).

[6]夏正江.案例教学法在职前教师教育中的应用探索———一项持续四年的行动研究报告[J].全球教育展望,2013,(07).

[7]杨善铭,吕艺琴.一种提高中职德育实效性的新方法———座谈式德育[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10,(02).

[8]李文光,何克抗.以知识建构与能力生成为导向的教学设计理论中认知目标分类框架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4,(07).

第四篇:中职德育课程翻转课堂初探

【摘要】

为了促进中职德育课程的实施和进展,学校组织对“翻转课堂”做了初步探索。利用“翻转课堂”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德育知识,对德育课程的进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翻转课堂”;中职;德育课程;实践

德育课程的实施对于中职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影响,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中职教育的进步和发展。利用“翻转课堂”模式教育可以满足学生对个性化的要求,实现知识的融合,对教育的改革具有重要作用。

一、什么是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最早由美国的萨尔曼•可汗创立。翻转课堂的创建原因主要是可汗的表妹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在他的讲解下,表妹的学习水平得到了很大幅度的提升,之后可汗便将辅助表妹学习的视频,传到YouTnbe网络上,受到了广大学者的一致性好评。不久之后,他又录制了其他视频,和大家一起进行分享。在此基础上,可汗创建了非盈利的组织-可汗学院。学院中主要为广大学习者提供免费学习视频。在此之后,可汗使用《视频重新创建教育》进行演讲,让翻转课堂收到了热捧。

二、翻转课堂在德育教学中的意义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比较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可以让知识形成系统化,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对学生知识的学习具有很大的影响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的时候,不能对学生的能力和基础知识的掌握进行分析。讲述知识时,通常教师都是教学中的主要指挥者,学生只能被动的听老师进行讲解,通常利用考试成绩,对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考察。翻转课堂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颠覆,在教学的时候,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进行分析,而且还要对学生在预习新课中遇到的知识点和问题进行分析,以此为基础,顺利进展第二天的教学。在课堂上,让学生做课堂学习的主人,主动提出问题,师生之间共同完合作,相互探讨,解决问题。翻转课堂可以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习惯,让课堂上的交流、讨论成为学习中的常态,让评价模式向多元化发展。第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强调课前学习,需要学生在课前利用大量的时间,对新课程学习的内容进行理解和观看,对文章学习的内容进行初步认识,选取比较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提出观看中遇到的问题,让教师和同学共同讨论并解决问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习的独立自主性得到锻炼和发挥。第三,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翻转课堂在实施的时候,需要学生将问题提出,在课堂上和教师共同探讨,积极互动。根据学生观看视频的情况,让学生及时提出问题。教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合理筛选,在课堂上将问题引出,让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为学生学习知识带来了很大便捷。

三、翻转课堂在中职德育课程中的实践

与中职教育中的其他学科比较,中职德育课程更加注重学生的体验,强调使用潜移默化的手段,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与职业水平进行提升。在中职德育课堂教学中需要完成以下几个步骤:

1.微视频制作。

微视频是一种以微小型教学视频为主的载体,可以针对教学中的某个知识点或者某种情境设计开发的,具备情境教学,支持多个学习环节使用的,网络化视频教学。微视频具有严格的时间约束,通常情况下,以不超过十分钟为基准;微视频制作的时候,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以根据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设计,利用PPT案例和教案片断,对学生在教学中的遇到的问题,集中解决。由于中职德育教育的内容比较贴近生活。所以,微视频制作的时,需要通过两个渠道进行信息获取:一方面,自行设置的拍摄;另一方面,利用网络化资源进行下载。一般情况下,教师进行微视频制作的时候,经常是将PPT课件转化为视频,利用PPT自带的录音功能,将PPT转化为视频格式。利用在讲述“利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顺逆境一课时,教师可以选择澳大利亚励志演讲家力克胡•胡哲的人生经历作为微视频教材,从网络上搜索相关资料并简单加工后进行教学。利用图像声音的感染,引领学生积极的进行课本知识的学习。

2.课前任务安排。

课前任务的安排可以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完成“微学习”的过程。由于中学生的自控能力比较差,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再次进行微视频观看,对知识进行复习和吸收。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进步,可以在微视频观看的时候,设置一些练习,通过练习,让学生对课程学习中不懂的知识进行反思,提升学习的质量。在德育课程中,课堂学习的内容比较多样。课前练习的内容可以是教学引言,主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引入;可以是启发学习重点知识的链接,为学生的学习做铺垫;还可以是新内容的简单介绍,为学生的学习做好心理准备。

3.优化课堂教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在学生需要帮助时,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和帮助。教师在布置课前任务的时候,应该提前布置,上课时,对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利用微反思和微练习,对学生遇到的困难进行梳理,并在课堂上进行解答。例如,在教学进行“自我介绍”一课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先讲解自我介绍知识点,在利用网络优秀视频供学生观看学习。在课堂上进行分组练习,并进行角色的扮演,教师最后进行总结。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强化知识点,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结束语

翻转课堂对教师的综合布置提出了具体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化操作水平,可以实现视频的加工和制作,对网络化平台可以进行管理。课堂教学知识的深化和提升,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专业扎实的基础知识,不断优化教学手段,促进德育教学的发展。

作者:朱静嫣 单位: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黄金煜,郑友训.“翻转课堂”与教师角色转型[J].上海教育科研,2014,(6).

[2]顾云湘,李文彦.翻转课堂在中医药院校人文通训课程中的实践与思考[J].中医教育,2013,(3).

第五篇:中职院校德育活动现状及机制

摘要:

学校德育工作以使学生的行为符合道德规范,体现爱国、守纪、敬业、为人等为目标,而良好行为的一贯保持需要学生内化这些信念并长久坚持。本文结合作者近六年的德育课教学经验和班主任管理经验,提出使中职院校的德育活动真正发挥作用,其作用机制在于“修其行、触其心”,价值导向贯穿始终。

关键词:

德育活动;作用机制;价值导向

一、中职院校德育活动的现状及分析

中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因其年龄处于青春期,心理发展具有逆反性强、自我意识强烈、人生观和世界观尚未成熟等特点,兼之学业水平参差不齐、入学门槛低、社会认可度较差等现状,在“成人”与“成才”的道路上需要更细致的教育和引导。无疑,德育活动“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不容小视。然而,现实工作中,中职院校德育活动却反映出若干理论支撑和效果评价等方面的问题。如大多以高校德育活动内容为模板,缺乏对中职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的考量;以形式“华丽”为标准,缺乏对教育价值的推敲和延伸;为活动而活动,缺乏理论支撑和活动之间的系统性;局限性强,缺乏与社会和职业的对接。可见,无论是何种形式的德育活动都要找到其发挥作用的机制。笔者结合自己的经验,发现以中职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为基础,抓住“行为”和“心理变化”两个要点,积极的价值导向贯穿德育活动的始终,则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并得到长久保持。

二、中职院校德育活动的作用机制

1.辨其理,修其行

行为是一个人道德水平最直观的体现。中职学生行为具有较大的可塑性,教师可以通过修正学生外在行为的方式来促进其内心的改变。在课堂上,师生互相问好、进教室前整理好仪容仪表等都是提升学生道德教育水平的必要方式。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将学生的行为简单地等同于该生的道德水平,要辨别学生行为背后的原因。首先,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缺乏文明礼仪的指导,没有意识到有些行为是不合乎道德的。对于这样的行为,只要告诉学生什么样的行为是好的就可以了。其次,一个人的外在表现是内心世界的投射,有些学生内心的不适应、不和谐投射到人际关系上,就会表现成不尊敬师长、爱挑理等问题。针对这样的学生,要在接纳的基础上循循善诱,让其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学会客观理性地看待事物。例如,今年新生报到时,面试老师耐心地询问学生问题,态度和蔼、语气亲切,学生面部表情很恭敬。可是,在整个谈话过程中,学生双手一直插在裤兜里,其父在旁也没有提醒。老师走到学生后面轻轻地把他的手拽出来。这个学生本来没有意识到双手插兜说话是对老师的不礼貌,老师只要纠正其行为,并告诉学生怎样做就可以了。过多的批评指责可能会激发其逆反心理。

2.触其心,动其情

一切形式的德育要想发挥作用都需要一个启动阀门,即学生心头一动,愿意接收老师发出的信息。赞叹、同情、感恩、好奇,甚至愤怒、刹那间的犹豫都是德育的契机。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例,通常采取看电影、听讲座、主题演讲等形式,通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实现。在德育实践过程中发现,只有真正的触动学生的内心、牵动其情感,便能捕捉到德育的契机。例如,幼师文化大讲堂上,李老师讲《诗画中国》。开场第一句“中国是诗的国度”让人为之一振,接下来朗诵古今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中的名句,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诗歌的韵律之美可以引发学生的共鸣。在朗诵中,学生陶醉于祖国文化的魅力,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从另一个角度说,这就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3.价值确认及导向贯穿始终

知识教育中强调“最近发展区”,即清楚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知识目标之间的距离。德育同样强调这一点。首先,教师要认为学生是有价值的,可以培养的,这是教育的前提。其次,教师要了解学生的道德水平,并设置合理的目标。再次,无论何种形式的德育活动,价值导向必须贯穿始终。最后,教师要清晰地认识到每个事件都可以挖掘出教育价值。例如,卫生大扫除时有的学生爱偷懒或者不认真。老师借此机会给学生灌输劳动创造价值、劳动者不分贵贱尊卑的理念,同时引导学生发现作为劳动者的父母多么值得尊敬。通过这些价值导向,学生在日记中写到“突然发现父母满身泥土地干活回来好辛苦。他是对我和弟弟有满满的爱才这样的。以前我居然觉得自己父母没有人家在外上班的父母好,实在是太不懂事了”。

综上所述,中职院校的德育工作要把握住作用机制,通过“行为”和“心理”两个层面一起抓,修其行而动其心、触其心以修其行,并将积极的价值引导贯穿活动的始终,才能使德育工作落实到实处,真正发挥作用。

作者:刘文星 单位:承德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