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德育课程建设探索(5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在新形势下,随着我国新课标的开展,对我国德育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不断实现小学德育课程教学的转化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尤为重要。以人教版德育课程为例,分析和研究了新形势下小学德育课程的校本建设问题。
关键词:
新形势下;小学;德育课程;校本建设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教育事业中不断推进德育课程国家建设、德育课程地区建设、德育课程校本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注重小学德育课程教育和教学,注重培养广大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通过小学德育课程的校本建设,可以更好地培养他们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使广大小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为他们日后为人处世、全面学习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树立正确的德育教学理念和方法
在新形势下,为了更好地开展小学德育课程的校本建设,教师在德育课程教育教学中就必须坚持德育思想理念,在德育课程设计中坚持德育思想的课程设计理念和教学理念,坚持和贯彻德育思想的教育思想,努力突出小学生特色教育以及技术能力的培养(比如体育技能、音乐视奏技能和绘画技能等);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德育教学理念,注重对学生思想品质、综合素质以及实践能力的提高;在具体德育课程设计中要注重设计的问题具有挑战性、可操作性;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但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分组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努力做到小组成员分工明确,最大程度地实现优化组合,优势互补,可以采取“异组同质,同组异质”原则,以此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例如,德育教师在具体的德育课程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小学生知、情、意、行的教育与培养:使小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关于社会道德关系、社会道德规范和社会道德理论的基本观点;感受由于事物真善美和假恶丑等所引起的爱憎的真切情绪体验;学会排除各种内部或外界的干扰,通过自己自觉顽强的努力实现某种思想品德行为和道德目标;学会在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思想品德认识、思想品德意志和思想品德情感支配下的正确行动。同时注重对小学生统一性发展的教育。注重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促进小学生学习德育课程书本知识和课外行动的学习兴趣,以更好地培养自己的道德奉献精神,并以此来更好地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加大小学德育教学队伍建设
为了更好地开展小学德育课程的校本建设,教师就必须在坚持国家课程标准、地区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更好地贯彻和坚持校本课程标准,尤其是校本德育课程标准。各个小学也必须努力加大教学队伍对德育课程教学转化与结合的熟悉程度,加大小学德育教学队伍建设。小学可以根据本校经济状况对小学德育教师进行培训,促使他们通过培训班进行思想政治知识、思想品德知识再学习,以更好地丰富他们的专业知识,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在学校也可以通过考试制提高小学德育教师对人教版德育课程的熟悉程度和专业程度,同时加大对他们教师职业道德的考核,以促使小学德育教师道德示范专业和榜样作用。例如,德育教师在具体的德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促进小学生教育、自我教育和思想内部矛盾运动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小学生自己在德育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并且对于涉及到社会道德规范、传统舆论教师必须尊重小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同时注重小学生的个性发展。如果发现小学生的价值观与社会道德规范或舆论相反,要予以及时正确地引导和纠正,而不是指责小学生,这样会激发他们的逆反心理,使德育教育适得其反。
三、注重小学德育教学中新型师生关系的建设
在新形势下要更好地开展小学德育课程的校本建设,教师就必须做到在德育课堂上改进德育课程教学方法,做到尊重差异、引导小学生在展示中积极进行交流和分享。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社会道德规范、事迹、案例的讲解和分析帮助小学生创造良好的思想品德学习氛围,重视教学情境创设,提高小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理论知识;以新型的民主、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帮助小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知识,鼓励小学生努力掌握重点德育理论知识,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学会做人、学会做事,让优秀的学生带领部分后进同学更好地学习思想品德理论知识,实现共同进步、共同学习。
四、结语
在新形势下不断开展小学德育课程的校本建设,有利于促进我国小学教育,更有利于建立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以及整体的教学质量;更有利于响应我国素质教育策略,提高小学生整体综合素质。
作者:吴东利 单位:兰州市永登县城关镇五渠小学
参考文献:
[1]张美华,徐春河,葛平兰.浅析小学德育课程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校外教育,2010(3):106.
[2]曹冬云.关注生活体验重视活动创新:读《小学德育课程的构建与实施》的启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2):10-12.
第二篇:小学德育工作党组织作用分析
摘要:
学校对小学生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就是所谓的小学德育教育。它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最基础的作用,在学校教育教学中,以及学生平常生活中,它贯穿其中,在智育、劳动教育等方面都有参与。小学德育在整个小学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保证小学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因而党组织的政治领导、组织参与等形式,都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这对加强小学生的德育工作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领导作用;组织参与作用;正确评价作用
加强小学德育工作有着重要意义,它对小学生的成长,以及日后的发展,都是密不可分的。学校党组织,作为德育中的核心,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科学发展观,突出党组织在学校的政治核心地位及作用尤其是在学校的德育方面,更应注重发挥党员干部、教师的作用。当前形势下,学校的政治作用大多流于形式,学校只是喊口号,并没有实际行动。要想发挥党的政治核心作用,就必须坚持党组织在德育工作中的领导者地位,以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使学校各项工作能够协调发展。因此,学校党组织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要真正发挥它的作用,就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领导作用
学校的改革和发展,能促进德育工作的开展。它的主要任务是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等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小学德育工作是党组织工作的组成部分,而小学年龄段正是思想发育、需要矫正的阶段。因此,小学党组织要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领导能力,形成一个以党组织为中心,向全校师生、党员等辐射状的德育教育工作形态,以此来关注小学生的健康成长。第一,学校党组织要和行政部门制定一个德育教育的实施意见或者教育规划,不能毫无章法。要让小学生上好思想政治教育课,使他们的思想从小就能步入正轨。党组织要开展各种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学生的德育教学中,对教师进行培养与鼓励,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积极带头作用。党组织要找到思想品德教育的难点和热点,在个别案例中进行反思,以提高学生的德育认识。第二,党组织在进行德育教育中,要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要让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实践、社会进步等联系在一起。坚持以人为本,从学生的成长规律中,循序渐进地引导小学生,让他们在生活中对良好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感受。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党组织要引导他们知行一致,课堂教育和实践活动要相互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社会、校园活动体验中,激发他们的道德和思想感悟。
二、组织参与作用
要想做好德育工作,党组织在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德育工作计划后,还要亲自参与,做好榜样,身体力行地为学生做表率。
(一)制定德育方案,发挥党组织的先锋作用
学校在开学前,党组织领导可以召开德育会议,制定一个含有指导意见、工作计划步骤等各方面的一个方案,这种方案在学校教学工作中,可以有计划地进行,以免使工作盲目;科学、合理的方案,能为德育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德育方案的制定者,不仅要严格监督执行,还要自身投入其中,在引导其他党员教师做好自身政治理论学习的同时,还要言传身教,发挥自身的先锋领导作用,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二)做好理论学习,亲自参与
学校的德育工作不仅体现在整个教学工作中,还体现在学校的各个方面。大到大型的主题教育活动,小到对个别学生的思想教育纠正。教师要自觉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在学校党组织的领导下,每一个教职员工都要身先士卒,尤其是肩负重要教学任务的教师,在学生的思想教育中,一定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帮助。在把握大局的前提下,从小事上着手,一点一滴,使思想品德教育变成一门小学生喜爱的课程。
三、正确评价作用
校党组织在制定一个德育工作规划或者计划时(不管是长期的还是短期的),最好还要制定一个与之相对应的规章制度和实施办法。只有使工作考核制度健全,才能使德育工作顺利开展。在培养学校教师德育工作者中,对德育工作有突出贡献的教师,要大力表彰。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过程中,要对所有学生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从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对学生既要肯定他们的优点、进步;又要适当地对他们的缺点、不足进行教育。比如,一些学习好的学生在生活中却不能与其他同学和睦相处。因此,在充分肯定他们优点的同时,也要对他们的不足提出意见,并加以正确引导。绝不要一味地只看成绩而不注重德育。在学年结束时,党总支也要对所有的教职工进行考核,看他们在德育中发挥作用的大小,并作为来年德育工作方面的参考,这样不但能够在德育工作使管理制度化,还能就检查结果有一个准确的评估,对日后工作的开展更加有利。
四、结语
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道德、品德素质,在小学教学中,我们要逐步加强德育工作,并在其中大力发挥党组织的作用,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科学发展观,掌握小学年龄段的成长规律,将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和娱乐化,使其更易接受。我们要避免党组织的作用流于形式,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发挥党组织的作用,使其政治核心地位得以体现。
总之,党组织对学校的德育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在领导作用,组织参与作用,正确评价作用上,三者要紧密联系,在实际工作中,要能准确定位。在小学的德育教育过程中,党组织的主要工作就是要把政治内容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始终,形成一个学生德育工作的完整体系。
作者:李军 单位:甘肃省合作一小
参考文献:
[1]管梅英,赵国章.在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发挥学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J].思想•理论•教育,2001(4).
[2]彭淑清.小学党组织应在素质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J].基础教育研究,2002(Z2).
[3]韩东良.谈党组织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4(7).
[4]林辉煌,吴洁冰.加强思想建设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J].教育导刊,1994(1).
[5]赵国章.学习、参与、凝聚、保证———谈校长负责制与学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1999(3).
第三篇:小学生德育素养实践活动
小学阶段是个体接受教育的最佳时期,也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的黄金时段。荀子在《儒孝篇》中曾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这段话启示我们:只有让儿童在实践中亲身体验,德育才能达到育人目的。据此我们认为,德育工作者完全可以从现实生活和儿童世界出发,开展一些德育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
一、家校抱团打造活动平台
我校携手家长,共同协商、共同参与、集思广益,从实践、社区、安全三个层面,共同为学生打造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平台。96班家长俱乐部自成立以来,家长和老师共同组织学生外出参与多项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六一探望福利院的孤寡老人、为“东方之星”遇难者祈福活动,东洞庭湖湿地考察活动,节能减排等。活动均由俱乐部的家长自己策划组织,利用节假日带孩子走向社会,丰富了他们的社会实践经验。一方面,孩子的道德素养在各种体验活动中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家长为了做好孩子的榜样,对自己的言行多加规范,既教育了孩子又提升了自身素养。在活动中,家长和孩子有了更多的沟通和交流,改善了亲子关系,化解了孩子一些思想上的不良倾向,让孩子的身心得到发展,老师在活动中则充当了总设计师的角色,让每一项社会实践活动得到升华。
二、活动的开展应注重童趣化
兴趣是学习的源泉与动力。在活动中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适时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学生喜欢的实践活动,如游戏、表演、采集,以及设计、制作、竞赛、交流等,都是学生欢迎且乐意参与的。这些活动形式,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例如,为了让学生了解到植树造林的重要性,每年三月我们都带领学生来到我校校外德育基地铁山开展“爱绿护绿行动”,在活动中我们邀请基地发起人朱在保爷爷现场为大家讲解生命之源的来历,以及植树造林为社会作出的贡献,并在基地上开展“我与小树同成长”植树活动。将少先队活动课搬到德育基地上开展,让孩子们在青山绿水的环绕下亲近自然,他们自然兴趣盎然,有了兴趣,何愁种不下公民道德意识的种子?
三、活动的开展应注重创新化
生活,包含了无数教育契机,不断创新的社会实践活动正如不断变化的生活,让孩子们在惊喜和意外中不断收获和成长。在活动中培养少先队员的自主创造,让队员们从小发现自己、发挥自己、发展自己,锻炼自主能力,养成自主习惯,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如为了培养“公正、平等、诚信”的价值取向,我校开展了“学雷锋、小手公益我能行”“弯弯腰、我是小小护绿队”“志愿者在行动”等活动,创造了“日行一善”的新形式。再如今年的“学雷锋月”中,我们采用少先队员们的建议,在校园内开展了校园义卖活动,义卖商品的内容扩大到学生的手工制作、自己撰写的字画等。活动不仅能让自己的专长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同时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说话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等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锻炼。同样的活动,因为活动形式发生了变化,效果也得到了质的飞跃。
四、活动的开展应注重时效性
我们可以结合一些重大的节日和纪念日,设计与之相关的活动方案。2015年是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我校特意组织小小志愿者们在纪念日当天去往岳阳楼区光荣院探望那里的老兵,听这些老兵讲述战争年代的故事。因为活动的开展时间紧扣纪念日前后,所以每一位参与实践活动的孩子不仅对纪念日本身探究得十分透彻,而且更深地体会到了为人类历史进步作出贡献的人之博大情怀。
作者:李慧 单位:岳阳市岳阳楼区站前小学
第四篇:小学德育文化建设弟子规研究
摘要:
《弟子规》作为我国流传千年的传统启蒙学读物,不仅在儒家思想与待人接物上有深刻的教育意义,而且在建构学生的道德品质与修养上具有一定的构建作用。作为小学国学课中的一项重要读物,弟子规在语言表叙与字里行间均透露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礼、义、孝、悌”的推崇,其中所蕴含的为人处理与个人修养的提升方面均是我国经典国学的典范。让学生充分地接受弟子规教育,有利于学生接受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熏陶与渲染,培养学生高尚的品格、健全的人格,以及高雅的情操,使学生在正面、愉悦的环境下真正健康地成长。大力推进弟子规教育也在塑造我国小学德育文化建设方面具有重要的构建作用。
关键词:
弟子规;小学教育;德育教育
弟子规是宣传学生为人处事,尊师重教,孝敬父母、规范礼仪的一项优秀读物,不仅在小学课堂上是必读的书目之一,而且在我国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中华优秀的传统读物中,弟子规仅次于三字经,成为宣扬与倡导优秀礼仪文化与道德品质的重要教材。在现代小学生教育中,积极地开展弟子规的课堂实践,可以使学生们懂得更多的礼仪规则,启蒙养正,成为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最佳指引者。在校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弟子规的引导作用,应时刻地督促学生,以弟子规为导向,将弟子规内向为自己的行为习惯,从而从内部提升自己的言行举止,规范自己的行为准则,为使学生们成为更具品德,更知礼上进的未来社会接班人而做足准备。弟子规在小学教育中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小学德育文化建设,在构建正常的世界观、价值观方面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一、构建学生良好的礼仪规范
弟子规所倡导的“见师长,把礼行,家来客,莫生冷;进他宅,先敲门;交谈中,注眼神……”等这些的注意事项,是质朴的儒家文化的体现,也是我中华泱泱大国礼仪之邦所倡导的礼仪典范。礼仪是一个国家文明和进步和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社会风尚以及道德水准的衡量尺。从古代儒家大师孔子的“人无礼,则无立”近代的“国尚礼则国昌”,乃至今日的“讲文明,树新风”,我们国家对于文明礼仪的追求从未止步。礼仪教育贯穿在中国基础教育的始终,也是小学课程所必修的项目之一。无论是形象礼仪,社交礼仪,还是教育礼仪,都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和生产中具备一定的行为规范与标准。无视这个标准与规范的人将会受到世人的鞭笞,而鼓励与倡导这些礼仪风尚的人不仅在社会生活中受到尊敬,而且在以后的发展中得到更多的机会,获得更多的认可,促进身心的和谐发展。
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独立的人格
弟子规为小学的品德教育提供了生动的素材,教师可与学生之间根据弟子规所概述的内容进行课堂活动,编排经典故事,进行情景再现,设计与组织一些小游戏来涵盖这些必修的教学内容。实际的操作与情景再现,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印象深刻,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塑造健全的人格。弟子规当中对于许多品格的描述仍然深深值得现代学子们颂扬,对于“泛爱众、谨严慎行,信、仁”等的描述无时不刻不在塑造一个品德高尚,人格独立的“君子”形象,这些都在无形中影响着一个人的价值观,使一个人形成独立、自主、自信、恭谦的人格。
三、使学生浸淫良好的传统文化
有国界的,但传统文化是具有民族性的。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其耀眼夺目的精华成为世人所称颂的焦点,也是国人所引以为傲的所在。因此我们要利用好弟子规中所宣传的中国传统文化,为下一代学生的成长提供一个洁净、良好的传统文化场所。良好的文化对一个人的广告举止具有一定的塑造作用,因此,弟子规中的许多章节与诗句都值得广大师生们细细揣摩。古典诗词本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诵读古诗词可以提升个人的文化修养,提升学生文学素养。弟子规类似一把打开的门,将学生带入到我国古典文学的殿堂,其中所蕴含的典故、寓言,以及名言警句,均对个人产生良好的警示与劝慰作用。常读弟子规,可使人激发起对于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整体学生的文化水平。
四、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与个人修养
“入则孝,出则弟”,意即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则要与人和睦相处,亲如姐弟,待人如兄长般尊敬。这些点滴的教义构成我们出门在外,无处不在的行为准则,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构成了我们良好的行为品德,也在无形中提升了我们自身的道德修养。通过对数百十所小学的弟子规教育调查发现,接受弟子规教育的学生在生活与个人习惯上有了明显的改变:家长们普遍反应学生变得更加礼貌了,同辈之间也懂得谦让有礼,互相帮助,吃饭与平时的消费方面也有了明显的改观,他们更加节俭有度,珍惜所得。德育教育要从小做起,因此从小学开始实施《弟子规》教育可以使学生们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接受良好的道德与品德教育,从而对小学生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从小学起实施和开展德育教育,弟子规教育教学必不可缺,势在必行。
总结
弟子规是我国几千年优秀文化的积累与沉淀,其中所蕴含的道德品德、为人处事、诚信仁爱等品德的宝气,对个人的修养提升具有重要的影响,也是小学德育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将弟子规合理地规划到当前教学计划中,充分地认识到弟子规在构建德育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将弟子规里的的珍贵品质放大给当代学子,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习惯与崇高的品德。在这个快速而多变的时代,任何的理论观点与文化观念都在进行着激烈的碰撞,外来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交汇,使得中国传统优秀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必须承认与认可俺家文化的精髓,以开放、平和的姿态迎接外来文化,立足自身,融汇交流,建立起民族文化的自信。只有这样,才能在面对多变的国际形势时,也能够保证我国的国民拥有自主的理念、人格的独立,使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仍然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弟子规教育在小学的实施与开展,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也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独立与自信,我们必须承认与肯定弟子规在当下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充分发挥它的正面引导作用,使中国的传统优秀文化与品德得到传承与发扬。
作者:白淑华 单位:吉林省白城市文化小学
参考文献:
[1]潘丽萍,让《弟子规》为学生的成长引路导航,2012
[2]李微光,学习视角下的《弟子规》解读及启示,2010
[3]冉晋,《弟子规》礼仪教育思想的现代诠释:反思与构建,2013
[4]王汉卫,从《弟子规》的改编看蒙学读物的华文教学价值,2014
第五篇:小学“爱心德育”模式研究
西马路小学是武汉市江汉区一所进城务工子女较多的公立学校,98%的学生来自农村。针对生源实际,多年来,学校一直在尝试有效德育模式研究,经过多年摸索以及认真实践本色德育校本化实施,提出了“爱心德育”模式。爱心德育是在爱心教育理念下,以养成教育为特色的德育,围绕校园精神“认真做我能行”,多维度培养“阳光自信文明有礼”的西马少年。学校从理念(创新“做本色”系列德育理念,包括德育进课程、由“走近”到“走进”、在活动中培养、发现“精彩瞬间”)、内容(“十个好习惯”养成序列)、路径与方式(德育活动课程化,建立三大德育课程体系)、研究(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开展礼仪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评价(“认真做我能行”争章体系)等五个方面构建爱心德育模式,并不断充实、延伸,渗透到校园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使学生的礼仪与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培养,最终达到育人目标。
一、理念先行,提升队伍战斗力
全员育人的本色德育要求打造一支专业化德育工作队伍,提升队伍战斗力。在实践中,西马路小学不断创新,用理论指导行动。
1.德育进课程的理念。
学校自编校本教材《爱伴我成长》,将礼仪教育融入德育课程,努力“追求有质量的教育公平,办好有特色的基础学校”,让孩子们“感悟爱心,快乐成长”。编制该校本教材,就是为了培养流动花朵愉快、积极地生活;健康、安全地生活;有爱心、负责任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2.由“走近”到“走进”的理念。
在通讯途径发达的今天,学校依旧坚持最原始的家校互动方式——家访。因为我们相信,走近孩子的家门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取得信任和有效沟通才能对学生做更多的心理健康调适,从而帮助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肖立伟,因为儿时的一次意外导致学习能力发展缓慢。几年来,老师们用爱心、耐心、细心、真心给小伟鼓励,同时多年坚持家访,给孩子送去温暖与关怀。如今,小伟已经顺利升至六年级,学习成绩也达到合格。小伟的妈妈不止一次地给老师写感谢信,“非常感谢西马路小学的老师,你们是全天下最棒的老师!”
3.在活动中培养的理念。
包括立足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德育实践活动,在传统活动中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与继承;立足集体荣誉感的班级集体竞赛活动,在集体活动中培养自信少年和具有凝聚力的班集体;立足常规训导的养成教育活动,在常规训练和反馈中及时发现问题、反馈问题、解决问题,在不断反馈和提醒中纠偏,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
4.发现“精彩瞬间”的理念。
学校将经典诵读与学生行为相结合,通过qq群、广播站、展示墙、宣传板等多种形式反馈学生的一言一行。实践证明,在学生生活礼仪、文明过马路、文明就餐、安全上下楼行进等方面,养成教育的效果显著。同时,学校在工作方式上不断取得新经验,如:日常训导更及时,学生更关注,特别是卫生习惯报道、中餐学生督导员及时报道、文明课间活动午间报道。
二、内容创新,提高工作针对性
为了工作更有针对性,我们聚焦学生需要改进的行为习惯,在内容上不断创新。学校提出“十个好习惯”养成训练序列,将《本色德育》等经典诵读教材中提炼出与行为习惯养成相关的经典诗文,与学校的“行规养成教育”结合起来,出台了“十个好习惯”养成计划。制定“每月一个好习惯”,以22天为一个周期,明确每月训练目标,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坚持训练,及时反馈,收效明显。例如,我们将养成目标定为《本色德育》里提出的“几案洁,笔砚正”,延伸为“整理自己的课桌和教室”,让学生每天一进入校园就可以通过提示牌明白本月的训练目标,并在集会中,在广播中,在班级中向学生进行宣传和教育。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好习惯监督员”监督本班学生的习惯培养,每天下午放学后都有当天执勤学生和老师一起检查各班“整理自己的课桌和教室”的情况,并在第二天的集会上进行反馈。如此反复,一个月以后,“整理自己的课桌和教室”的习惯基本养成,效果显著:学生不仅会背诵“几案洁,笔砚正”,更能将经典名句与自己的言行结合起来,培养良好习惯。全校师生坚持落实“每月养成一个好习惯”,学校至今开展了“遇人大方有礼问好”习惯的培养,“注意自己的仪表形象”习惯的培养“,不损坏公共场所设施”习惯的培养,“不购买零食”习惯的培养,等等。每月主题不同,但都呈现出明显效果。
三、课程推进,改革方式注活力
学校明确提出德育活动课程概念,基本思路是用课程理念加强传统德育实践活动的规范性管理,其课程内容和形式表现为以学生品德发展和习惯养成为内容,面向全体学生,集体和个体的形式参与。以实践活动为基本组织方式,从课程的要求和规范上,要求有明确的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和课程效能的体现,包括:活动前,有方案,有针对学生的指导,有动员讲话,有评比要求;活动中,用照片及时记录师生的表现;活动后,在全校对师生表现进行评点等,即从课程的目标意识、过程意识、效能意识指导活动的开展。学校重点抓好三类活动的开展。一是立足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德育实践活动。包括学习国学经典,了解传统礼仪,传承传统文化的“诵习练”活动。结合传统的元旦节日,每年的元旦庆祝活动都少不了“包饺子”的环节,学校准备好面皮和肉馅,同学们在老师的讲解下学习包饺子。孩子们发挥自己的创意,将饺子包成各种形状,并迫不及待地品尝自己的劳动果实,连饺子汤都喝了个一干二净。他们还小心翼翼地用饭盒装好自己包的饺子,带回家让爸爸妈妈品尝。如此,立足传统节日,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继承传统文化。落实“诵习练”活动是学校本色德育校本化实施的重要抓手。学校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采用贴近学生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熏陶。例如,将经典诵读与学生养成教育整合起来,通过学生日常表现及良好文明言行的“精彩瞬间”定格,理解经典,运用经典指引行为;又如,自编诵习手册《书香墨韵》,将本色德育、国学经典要完成的诵读内容与学校的礼仪教育要求等整合在一起。学校每月都会安排检查考核以落实活动的开展,在有效的督促下,全校学生行为习惯得到明显提升。二是立足集体荣誉感的班级集体竞赛活动。继续坚持组织每月一次的班级集体竞赛活动,在活动中育人。例如,学校举行校歌手语操的比赛,比赛前夕在全校大会进行动员,使得全体师生充分重视本次活动,每个班级都为了在比赛中能取得好的成绩而认真排练。在排练过程中,学生的自律能力、团队协作精神、表演能力等都有了提升。通过该活动,不仅使得同学们的各方面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更增强了班级凝聚力。此外,学校还开展了队列比赛、跳长绳比赛等,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逐渐变得自信大方。三是立足常规训导的养成教育活动。除了“每月一个好习惯”的养成活动,学校还建立日常训导机制,落实十个好习惯的训练要求,与大队部工作结合在一起,设置校班两级学生自主管理岗位。两级岗位都由学生自主申请,校级岗位主要负责校内行为督导和活动场所管理维护,班级岗位主要负责班级内同学行为督导以及班级环境维护。两级管理的同学都能做到及时训导,让学生在自主管理活动中养成好习惯,形成好素养。李文杰因家庭贫困,学校多次减免其学习费用,为回馈学校,他主动承担了校级图书管理员的岗位,每天利用课间时间,整理教室门口的一个图书角。一年多以来,这个图书角的书籍无一丢失,总是摆放得整齐有序。
四、科研引领,实践研究两相宜
学校将爱心德育纳入十二五科研课题,围绕德育工作,开展科学研究,用科研成果引领实践。根据生源实际,我们希望通过有针对性的课程解决学生特有的共性问题,从而促使校本课程《爱伴我成长》的产生,进而确定课题《爱心教育下养成教育校本课程教材开发与实践研究》。为遵循小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教材分为低、中、高三册,每册各单元都有鲜明的主题,在内容编排上,按照以儿童为中心,努力实现主题相对独立,要求螺旋上升。小学低年段的学生,关注的核心是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低年段教材以“我想说”“我会读”“我来听”“我能懂”“我做到”等板块,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中年段的学生,正处在个性形成的关键期,中年段教材以“你的生活你选择”“小故事大道理”“读一读记一记”“每天进步一点点”等板块,帮助学生收获成长。高年段的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高年段教材以“我发现”“我探索”“我诵读”“我思考”等板块,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价值观。经过两年多的养成教育研究,学生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有较大的转变。张春红,一个从私立学校转来的小女生,初到学校连大队部的门都不敢进,声音低得几乎自己都听不见。在学校老师的精心帮助和呵护下,她成长为区春蕾“十佳”励志女童。《爱伴我成长》校本课程被武汉市教育学会成功立项为重点课题,该课题的研究价值得到市专家高度评价,《湖北卫视》、《都市写真》、《长江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对学校关爱流动学生的情况进行了报道。
五、系统评价,彰显育人实效性
为了更好地践行“认真做我能行”的校园精神,学校出台了“认真做我能行”争章评价体系,设定嫩芽章、鲜花章、白鸽章。首先,贯彻“全员育人”的精神,全校所有教职工都可以根据学生表现颁发嫩芽章,而学生的表现不局限于学业,还包括语言礼仪、行为礼仪等,渗透到校园生活的各个细节。嫩芽章不仅是给优秀学生的奖励,更是给有成长空间的学生的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嫩芽章,五枚嫩芽章可兑换一枚鲜花章,五枚鲜花章可兑换一枚白鸽章,然后就可以实现自己的一个小愿望。有了这个评价体系后,每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奋斗目标,都想获得尽可能多的嫩芽章。如今,课堂上发生着变化:学生们坐得更端正了;字迹更工整了;发言更积极了。校园里发生着变化:问好的同学多了;疯逗的同学少了;排队时文明礼让;就餐时按需索取。卢睿,一个自尊心极强的学生,平时上课对老师的任何要求都置之不理,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各科老师都拿他没办法。开始争章行动以后,白鸽章可以兑换的奖品引起了他的兴趣,他开始和老师有互动,和同学的关系也有了好转,并自告奋勇参加校篆刻班,2015年11月份还登上《长江日报》的超级课堂,成为封面小明星。爱心德育是本色德育校本化实施,秉承本色德育返璞归真的德育追求。在爱心德育引领下,这群流动的花朵得到了长足发展,越来越多的孩子在这里蜕变成长。孩子们的好习惯逐渐养成,队伍越来越整齐,学生越来越有礼貌,见面问好的同学越来越多,孩子们学会整理书包和课桌,学会关注自己的仪表形象,一改当初的胆小腼腆,逐渐变得落落大方,待人接物有礼有节。
作者:陈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