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德育工作有效实施分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中专德育工作有效实施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中专德育工作有效实施分析

摘要:

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新形势下,中专生的道德教育更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本文结合当前形势,从德育目标和创新方向的角度观照,认为情境感染,心理效应是实施中专生德育工作有效手段。

关键词:

德育;情境感染;心理效应

中专生的年龄一般是15到18岁。这个时段是黄金时段,是一个人从幼稚走向半成熟的时期,也是一个动摇性大、可塑性强的重要时段。中专阶段的道德教育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具体实践当中,它不仅充当教育的导向和动力的角色,更是教学的有力保证。当前,在更广泛地融入国际社会的背景下,我国市场经济日益推进,逐步深化。在这个新的大环境中,中专生的德育工作就显得更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来使中专生的道德修养能与时俱进地提高与完善。因此,在新形势下采取有效的措施方法,加强德育教学,提高德育教育实效,这是对德育教师的基本要求。

一、当前新的形势与德育现状

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知识经济早已见端倪,注重道德与智力兼备的素质教育的开展就显得格外迫切。第一,世界经济格局最显著的特点是全球化。世界多元化经济不可避免地对中专学生产生重要影响。第二,科学技术的极大进步提高了人类改造自然和人自身的能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容易使青少年,特别是将要面对社会的中专生产生追逐物质利益,弱化、淡化人格精神需要的倾向,如做作业自己思考,利用电脑剪贴复制快速抄袭,考试时利用先进的通讯工具作弊等现象等。这是德育工作具体开展中一定要严肃纠正的。第三,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学生厌学情绪在增长,对学习技术甚至未来失去信心。第四,当前社会信息发达,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中专生难于把握自己,深陷其中,产生徘徊。现代社会的飞速向前发展,社会情况复杂多变,不可避免地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的价值取向。各种思潮的碰撞涌130OCCUPATION201512现,也直接影响到中专学生的道德规范。在新的环境下,中专生出现的种种不良现象,让每一个有责任感的教育者更深切地感到道德的沦丧必然会葬送文明的成果,葬送整个民族的光明前途。因此,当前在中专生群体内切实有效地开展道德教育工作,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是势在必行的。

二、新形势下的德育实施

德育教学过程能否顺利有效实施,不完全取决于学生的主观愿望,也取决于德育目标能否科学而正确地确立。如果我们忽视德育目标的准确定位,最终就会使得整个德育活动盲目而无效,发展与创新更无从谈起。因此,科学而准确的德育目标是德育有效开展的必要前提。德育目标是对道德的认识和追求,道德价值包括教师和学生德性的完善。因此,中专道德教育的目标就集中在培养中专生的德性上。具体而言,德性包括道德境界的提高和结构的完善这两方面。现代伦理教育认为,道德境界依次可渐进划为“他律道德境界”“自律道德境界”和“自由道德境界”三种,而德性结构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复合体,包括德性的形式“维”、德性的内容“维”及其能力“维”等。德育就是既促使目标对象沿着他律、自律、自由的路线发展的同时,促进其德性结构的不断整合完善的推进过程。中专生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都是来源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特定场景。当代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活动受思想意识的支配,而潜意识在其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它是人长时间与外界接触交流下内心欲望与需求的积累,能无形地指引与暗示人的实际行为。这种潜意识,美国心理学家斯今纳发现它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心灵微神经的敏感触动下发生的。立足于长时间教育第一线的不断实践和经过认真的总结思考,笔者提出“情景感染,心理效应”的创新方向。

三、创新方向

德育,作为培养人的德性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首先考虑的应是如何提高学生的道德境界,完善学生的德性结构,满足学生的德性需要。因此,德育活动应该是价值中专生在其德性需要的驱动下,用自己的实践能力和机制去改变现存的道德观念与行为关系,使之适应和满足其德性发展需要,形成一种新的价值关系的过程。德育活动的结果不仅应是合规律性的,而且应是合目的性的德育。作为一种创造价值的活动,它不仅仅是一种因果性活动,同时也是一种目的性活动。在这种前提下,以情境感染为载体,通过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心理需求的暗示与指引,发挥学生潜意识的改造与支配作用,来达到道德教育的最佳实效。外部环境,既有自然环境,也有经过改造与创造的环境,二者都需要教育者的正确与情感的引导才能创设出具有感染力的人文环境,即情境。情境的感染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心入其情、进入角色,经过较长时间的定向熏陶,渐渐可以达到潜移默化的心理效应。情境一:经常有针对性地鼓励学生,教师善于发现、褒扬每个学生的长处,能促使学生更求上进,更愿意公开展现个人才华,更能大胆标新立异表现个性,同时自觉克服自己的缺陷。尤其对后进生,教师热情洋溢地肯定其某方面的优点,能鼓起其积极进步的信心和勇气,使他们也尝受到被人承认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感情体验,而这也许就是学生道德转变与提高的最初契机。期望心理是师生间爱的一种双向体验,它是建立在相互信任、依赖的基础上的,是一种特殊的言传身教,因此,当这种“传”“教”在思想上产生共鸣时,就会出现教育者所期望的结果。情境二:利用班会时间,定期开展书画比赛。同样,如果学生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教育效果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在适时情况下应给学生松松绑,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创设宽松和谐的德育氛围。中专生活是繁忙的,也是枯燥的,更是功利的。因此对于处在十七八岁的中专生而言,他们更需要心灵的感动与感染,这也正是德育的需要所在。因此,业余的书法、绘画活动能有效的熏陶、提升中专生的道德素养,使他们在无形之中自身的修养、品位提高了。学生之间的沟通多了,摩擦少了,交流多了,孤独少了。学生的身心面貌得到很大的改善。情境三:优化班级道德环境。在具体工作中,比如积极组建学习小组,从目标、方案、纪律等都明确清楚,让学生通过学习上的互相帮助,形成团结、活泼的班风。针对中专生学习紧张、生活单调的现状,在班上设立花草角,学生轮流负责这些花草的成长,久而久之,同学们在品绿之余,也对花草产生了感情。当花草枯萎时,会有人悄悄换上新的植株。休息日时,用不着安排,会有人主动浇水、修护。实践证明,在亲自动手感受之中,他们的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了,德育工作无形之间得到了有效开展。从皮格马利翁心理效应到链状效应,道德教育是一个内在的渐进的上升过程,每一个阶段的提高都必须以前一阶段的落实与有效为前提和基础,环环相扣,步步到位,只有这样德育工作才发挥它的实效。高境界的教育应该是无痕的,渗透的,润物无声的。文明的教育、艺术的熏陶、优美而生动的场景感染、幽默含蓄而富于哲理的语言才能真正让学生产生心灵的震动,有所感悟,从而由内及外自然而然地发生变化,潜移默化之中自身的道德素养得到提高。处在新形势下的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应及时转变观念,以一种负责的态度,科学有效地引导学生去认识、思考自我和认识现实生活,正确把握人生,不断提高自身道德素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同时也应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终身学习,爱岗敬业,根据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研究方法,讲究策略,有的放矢地进行深入细致的心理道德教育,力求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

作者:谭坚 单位:广西轻工技师学院 广西轻工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