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时期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浅议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社会转型时期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浅议,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社会转型时期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浅议

摘要:

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社会的大转型,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渐渐显露出一些弊端,文章结合笔者从事德育的实际工作经验,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方法。

关键词:

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方法

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结构调整和重新整合,经济全球化已然是全社会的必然选择。社会迅速进入转型期,这势必造成社会价值体系和人们价值观的改变,这给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认知和行为方式带来较大的影响。这迫切要求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要与时俱进,攀上新的台阶。针对新时期出现的新问题,寻找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成为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者的新的挑战。因此,在社会转型期优化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方法迫在眉睫。

1当前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现状

1.1高职院校重智轻德,认识有偏差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强调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具备较强的专业领域的基本技能外,还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执着的敬业精神,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近年来大学生生源质量的下降和生源的减少,给高职院校发展和管理带来了较大的压力,高职院校如何做好教学管理和专业建设关系到高职院校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面对越来越重的就业压力,有些高职院校领导错误地认为只要抓好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技能,提高就业率就能使得高职院校取得长远的发展,因而在一些高职院校存在着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重于思想道德教育的观念,德育工作被放到可有可无的位置。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加强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刻不容缓。

1.2德育人员错位,德育内容陈旧

高职院校的德育团队制约着德育工作的成效[1]。高职院校德育人员包括思想政治理论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人员,这样一群人大多数为年轻的教师,他们虽然工作热情较高,但是缺乏基本的德育工作经验。根据教师的成长阶段来看,大多数还处于关注生存阶段,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而不是关注学生的发展,更谈不上学生的德育工作。“两课”作为高职院校学生德育的重要环节,其实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高职院校“两课”的专业教师照本宣科,教学材料经久不变,与时代严重脱节,不能将时代最新的思潮引入课堂。所讲内容与学生以往接受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相差不大,学生没有兴趣。正因为如此,面对信息强大、新鲜的网络,学生才会在上课期间玩手机而不愿意听讲。另外,高职院校教师除上课外还有科研压力、职称压力、生活压力等等,“两课”教师更加无暇顾及对学生兴趣的关注和教学内容的更新。而处于基层一线的辅导员也一样,他们本职工作是做好学生德育工作,但是却变成了学生的生活保姆。学生形成了这样一种常识“有困难找辅导员”,比如一些学生银行卡丢失、ATM机吞卡也第一时间找辅导员。辅导员每天接待不少学生,处理学生日常琐事,再加上辅导员还需要兼代思政课和做班主任,根本无法兼顾到学生德育工作。班主任一般为专业教师,与辅导员缺乏沟通,平时专业教师任务繁忙,也无法专心进行学生德育工作。

1.3高职学生兼职较多,价值观改变

由于高职院校着重培养生产一线高技能人才,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实践能力,而相较于本科院校,他们平时课业不多,有较充足的时间。再加上高职院校有较多的贫困生,他们也需要在平时兼职赚钱补贴学费和生活费,因此,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在社会上兼职。在社会上兼职,一来,学生就没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德育和提高自身素质,而只是将有限时间用在专业课的学习上,认为只要将专业课学好毕业后就可以找到稳定的工作,从而忽略了德育的重要性。二来,高职学生在社会上兼职,普遍接触到的都是一些小公司小企业,没有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企业员工素质水平较低,这给学生带来了反面的影响。高职学生一方面会渐渐染上小企业员工的各种坏习惯,而缺乏正确的价值判断,反以之为榜样,导致高职学生社会坏习气很重;另一方面高职学生社会兼职也会被金钱诱惑,从而放弃自身的价值追求,以为只要有钱了,再将文凭混到手,就可以将未来过好。同时,兼职因为在时间上比较灵活自由,在管理上要求不高,并且可以身兼数职,并且工作很随便,这样给高职学生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会养成高职学生自由、散漫的工作态度。因而一旦毕业后正式工作,高职学生会对工作抱有幻想,不满意就换,缺乏一定的坚持和职业操守,给企业的印象很差。

2优化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方法

2.1提高思想认识,建立德育工作系统,重视高职德育工作

众所周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人类早已就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竞争实质上就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高素质既包括个人的职业知识储备和操作技能,同时也包括个人的思想道德和人格品行。当下,大学生频繁跳槽已成为令人头疼的事,高职院校培养的一些毕业生没有足够的坚持,工作中挑肥拣瘦,不肯吃亏,唯利是图,缺乏诚信等等。教育为本,德育为先。这迫切要求高职院校提高思想认识,改变重智轻德的作风,把政治、思想、道德教育有机融合在一起,建立德育工作系统,提高德育工作水平。高职院校领导者要转变思想认识,建立德育工作机制,从学院院长、书记到学院辅导员、专业教师,以及学院后勤人员,人人参与德育工作。例如专业教师在课堂中要将德育融入到专业知识教学中;后勤人员在管理中树立德育理念,争取在每一个与学生接触的点上均能对学生德育有影响。只有建立这种自上而下的德育工作系统,才能充分发挥德育的功能,使学生在耳濡目染的环境中提高道德情操,成为企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2.2健全考核机制,营造校园德育文化,树立学生主体意识

目前,高职院校德育课程成绩还是采用以考核为主、平时上课表现为辅的德育考评机制。这样其实并不能真正对学生德育课程进行考核,学生的日常品行表现无法纳入德育课程考核成绩中,而在学生期末综合测评中的智育部分只包含了对学生德育课的考核成绩。虽说综合测评对德育部分专门有详细的考核分值,然而考核标准泛化,并不能真正契合学生的日常道德品行的表现。比如说爱祖国爱人民,高职院校并没有办法来考核学生是否真正表现出来爱祖国爱人民,而是班主任教师根据学生平时言行估分。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建立健全德育考核机制,争取能够将学生的日常表现真正融合到德育考核中,让学生真正明白德育的重要性,认识到德育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发展,并努力提高德育水平。另外,高职院校要丰富校园德育文化,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积极创建适合社会转型时期学生内心需求的德育文化,引导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健康发展。比如说,拟定一些创新的、高职学生乐于接受的、网络媒体德育宣传标语。同时,要引导高职学生树立德育主体意识,只有把学生作为德育的主体,制定适应其德育发展的教育模式,才能促进高职院校德育发展。德育教育关键在于德育行为,“高职院校学生容易出现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相脱节的现象”[2],只有高职学生真正将德育教育落实到日常行为中,发挥德育主体意识,德育教育才有意义,高职学院的德育也才真正有效果。

2.3创新校企合作,建立学生实习基地,拓宽奖学金渠道

众所周知,高职院校一般都有自己的校企合作项目,也竭尽其能地拓宽校企合作,大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些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甚至会有一个学期的时间在校企合作单位进行整建制实训,通过企业和学校共同努力,提高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但是这样的校企合作项目并不是针对所有的专业,而且学生也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参加实训,必须由学校统一安排才可以进行集中实训,并且给予的报酬很低。因此,学校要努力拓展校企合作力度,创新校企合作项目,提高实训待遇,建立适合高职院校学生实习实训的基地。同时学生在企业期间要加强管理,定期给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通过学校和企业共同教育,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德育水平。另外,学校要多方面开发资源,拓宽奖学金的渠道,比如说各种企业奖学金,奖励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这样既引导学生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又解决了部分贫困学生的经济困难,使他们能够安心学习,积极进取,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德育水平。

作者:朱建兰 单位: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东元.论新时期职业学校德育工作[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1):62-64.

[2]刘同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路径探析[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8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