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德育实效性思路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农村中学德育实效性思路,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农村中学德育实效性思路

德育工作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当前的农村中学中,由于受到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自身等多个方面的影响,德育教育工作成为农村中学教育的薄弱环节,直接影响了农村中学生的综合发展。在当前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教学改革背景下,分析农村中学德育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探究提升德育教育实效性的对策和措施对提高农村教育的有效性、促进农村中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当前农村中学德育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开展不够科学:

首先,目前的农村中学教育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德育教育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追求升学率和学生成绩的提高仍然是农村中学教育的重要任务。其次,农村中学的德育教育方式方法比较单一,“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仍然是农村中学德育教育的主要方式,在德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德育教学的内容仍然偏重于思想政治知识的背诵和记忆,教学效果不明显。另外,农村中学德育教学的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并且德育教学队伍水平参差不齐,德育教学水平不高。

1.2家庭德育教育的配合度不高:

首先,农村中学生的家长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虽然很多地区已经基本上脱离了文盲极端,但是大部分的农村家庭问哈程度仍然不高,家庭德育教育效果不好。其次,农村中学生的家长对德育教育的认识程度不够,没有采取科学的教学手段,德育教育简单粗暴,无法与学校的德育教育进行紧密的配合,无法取得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

1.3社会大环境变化对德育教育的影响:

当前社会环境十分复杂多变,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文化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加上各个方面文化的冲击,农村中学生在价值观选择上出现了迷茫的现象,加上越来越艰难的就业压力使得很多农村学生的上进心受到挫折,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1.4农村中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社会发展转型时期对农村中学生的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面对花花世界很多农村中学迷失了自我。加上家长对学生的宠爱以及比较安逸的生活状态,使得很多学生缺乏社会责任心,受到各个方面的影响学生个体的发展受到限制。

2农村中学德育实效性提升的思路和途径

2.1强化农村中学德育教师队伍建设工作:

强化农村中学德育教师队伍建设工作,首先就要积极转变过去对德育教育工作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德育教育观念,要将德育教育工作作为中学教育的重点,认识到德育教育工作对农村中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在教师队伍中充分体现德育教师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其次,学校要健全德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关管理制度和体制保障,充分调动学校德育教师的积极性,树立相应的德育教育目标,为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指明道路和方向。另外,要采取积极引进和加强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农村德育教学工作队伍质量,注重专业德育教师人员的引进工作,提高现有德育教师队伍的教学业务水平。最后,学校要对德育教师的工作价值给予科学的评价,提高德育工作的质量。

2.2创新农村中学德育教育方式方法:

创新农村中学德育教育教学工作的方式方法首先就要在德育教育工作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在德育教学工作中,以学生的亲身实践为主体,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德育工作,杜绝“假、大、空”的教学思路。其次,教师与学而生之间要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关系,要学会共同探索,双向反馈的循环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刺激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能够自觉的参与到德育教育工作中。另外,农村中学要注重校园文化在德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舆论、氛围在德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从校园建设、校园环境以及校园舆论等多个方面采取措施,建立良好的人文环境,让学生在氛围良好、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中不断成长,获得身心发展的愉悦,进而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给予良好的指导。

2.3家庭和社会要做好相应的配合工作:

首先,农村家庭要做好德育工作的配合工作,从家庭教育方面努力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对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给予正确的影响,家长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家长意见反馈等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共同促进学生的德育教育。其次,社会要在农村中学生德育教育方面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学校可以通过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促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德育实践教育中,并且社会要在各个方面为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促使农村中学的德育教育工作能够顺利实现。

3结束语

农村中学的德育教育工作不仅关系到农村中学生未来的发展,而且也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影响。当前农村中学的德育教育工作面临着许多问题,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努力,不断优化农村中学的教育环境和氛围,创新德育教育手段和方法,不断提高农村德育教育质量和水平,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作者:郑国华 洪喜来 单位:吉林省蛟河市前进九年制学校 吉林省蛟河市漂河镇青背九年制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