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中职学校德育探析(5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让学生明确该怎么做
要做好学校德育,首先要建立严格的学生管理制度,让学生明确应该怎么做。教育部专门出台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并在2014年修订的基础上制定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目的就是让教师明确德育工作应该怎么做,学生德育工作目标是什么;让学生明确自己应该如何做,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中职学生,或合格的劳动者。就像农民浇地,首先要挖好水渠,水才会顺渠而流。否则,不同教师有不同的目标,劲使不在一处,学生也非常迷茫,不知应该怎么去做。
二、建立严密的德育体系,引领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1.政教科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组织部门
政教科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组织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学校德育工作目标,创设德育环境,组织各项德育工作,开展家校联系活动,组织好家长学校。同时又是对教师、班主任、学生德育工作的主要考核评价部门,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
2.发挥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引领作用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主要管理者,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具有特殊的身份和地位,是班级德育工作的引领者。因此,学校要加强对班主任的培养,发挥好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引领作用。班主任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校的德育目标,制订好班级管理计划,除组织好其他科任教师的学科教学工作外,更要组织好科任教师的德育渗透工作。针对不同学生不同的家庭背景、心理特点,制订不同的德育方法及目标。
3.以德育课为德育的主渠道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指出:“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指导教育、创业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现实中,学校大都轻视德育课,德育课无非是画画讲讲,德育课教师是什么人都能当。学校对德育教师的考核评价标准不健全。而德育课又是对口升学考试不考科目,所以就成了学校不必要的一门课程,导致学校德育工作难以进行,费尽周折,而且收不到效果。因此,学校要想发挥德育课的主渠道作用,必须做到德育教师的双重领导(教务与政教)制度,建立德育教研机构,充分利用学校及本地现有的德育资源,加强德育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制订行之有效的德育教师考核考评办法,贯彻德育课“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的原则,充分发挥中职学校心理健康咨询室的作用,建立德育资源库,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发挥德育课的主渠道作用。
4.全校所有教职工都是学生德育工作的主要参与者
全校所有教职员工也是最好的德育工作者。全体教师要积极投入德育工作中,先育人再教书。不能认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班主任的事,科任教师更应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加强行为习惯的养成,培养创新精神等,及时与学生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教辅及其他工作人员,也要树立良好的工作形象,注重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形象的培养,对学生起到引领作用,让学生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
5.创建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都是当地初中毕业生,中考分数达不到普通高中分数线,文化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学习兴趣较差。学校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激发学生兴趣爱好,让学生首先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避免学生整天无所事事、无事生非、虚度光阴的状况。比如我校每年都会以文明风采比赛和技能大赛为载体,定期举行各种竞赛活动。借技能大赛和文明风采活动之契机,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展示活动,发挥学生的特长,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且让学生学到了一技之长,有了自己努力发展的方向。在活动的准备过程中,学生也在不断地净化自己的心灵,体验着人生的乐趣,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
三、构建严密的管理体系,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学校学生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自主管理
利用学生会进行学生自主管理,既锻炼了学生的管理能力,又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管理的重要性,同时也发挥了学生日常行为的管理功能,一举多得,效果很好。
2.年级组课间管理
以学级组为单位的学校,课间时间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主要由年级组负责。注重课间时间学生的不良语言、不良行为以及危险性行为等,同时也能发现学生许多不良的思想动态,做到早发现早做工作,防患于未然。
3.住校生住宿就餐管理
住宿管理主要由宿管员负责,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宿舍同学间的团结互助、正确的交往礼仪、良好的作息习惯等。就餐管理除做好餐厅工作人员的工作礼仪外,学校应有专门的值班人员负责,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和文明餐厅礼仪的养成教育。
4.制订严格有效的评价制度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完成德育工作的重要保证。对教师的考核评价,不能只用考试成绩一个参照物,要与课堂德育渗透效果挂钩,特别是德育课教师。对学生的毕业考核也要有严格的科学合理的德育考核标准,促使学生有效地形成良好职业素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作者:赵建军 单位:山西省和顺县职业中学
第二篇:中职学校德育教育
一、中职生的思想道德现状令人担忧
(一)法制、纪律观念淡薄,报复心理严重。
近几年中职学生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校园暴力、打架斗殴、意外伤人事件在逐年增多。而这些事件的发生多与中职学生易冲动、自我控制能力差,以及法制纪律观念淡薄,报复心强有关。例如某中职学校两女生因为言语不和产生冲突,后来其中一位女生叫来其男友为其解恨。该男生出手很重,造成另外一名女生眼角出血,腿部受伤。类似的案件还有很多,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对中职学生道德品质的关注。
(二)厌学情绪严重,厌学队伍日渐扩大。
大多数中职学生都是中考的失利者,他们不爱学习、不想学习,有很多同学认为读书没用,认为只要有钱便可畅行天下。他们整日无精打采或上课睡觉、玩手机,周末整日泡在网吧,沉溺于网络游戏不可自拔。厌学情绪严重的学生,往往缺乏自尊心、自信心,容易自卑,无远大理想抱负,思想涣散,常感到生活空虚、无聊,对未来感到一片迷茫。日渐扩大的厌学学生队伍必须要引起德育工作者的重视。
(三)价值观念错位,行为习惯不良。
中职阶段正是学生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而有些中职生在人生的关键时期受到了不良思想的影响,形成了错误的价值观。如有的学生迷恋享乐,贪图虚荣,缺乏理想信念,奉行“享乐主义”、“功利主义”,自私自利,厌恶劳动,喜欢不劳而获。错误的认识必然导致不良的行为。这类学生往往特别注重外在打扮,喜爱攀比,而与注重打扮相反的是,这类学生往往行为粗鲁,经常口吐脏话,无社会公德心,只想自己不顾他人。造成上述现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风气的影响,有影视作品及网络文化的影响,也有不良的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等,但是在诸多影响中,学校的影响也是不容低估的。作为学生的领路人,作为教育的主导者,学校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学校的德育教育。
二、加强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一)将德育渗透于学科教学,大力促进全员育人
德育教育绝不仅仅是德育老师的任务,而应该是所有教师的共同使命。著名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曾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可见,将德育与学科教育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各学科教学在关注本学科的知识技能传授的同时,还应当重视并挖掘本学科的价值因素,将学科知识中与道德有关的因素通过间接的、隐性的方式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继而促进道德品质的发展。
(二)分清学生情况,对症下药
根据学生的家庭状况及个性特征,开展针对性的德育教育。对于独生子女家庭的学生,他们大多被家人溺爱,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特征,害怕吃苦,不愿付出。针对这些学生,应着重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引导他们从身边小事做起,体验劳动的艰辛,珍惜自己及他人的劳动成果,并学会感恩。对于来自特殊家庭的学生,比如经济特困家庭、单亲家庭、遗孤家庭等,这些学生往往内心比较封闭,敏感多疑,过度自卑。针对他们,应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多与他们沟通交流,了解其内心的想法,鼓励他们多与同学交往,多参加集体活动。此外,为了使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在德育方面,我们还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法律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对学生进行爱岗敬业和社会公德教育。
(三)拓宽德育渠道,丰富德育内容
现在的中职学生思想活跃,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个性张扬,不愿受拘束,讨厌说教,因此采用老传统的口头说教来进行德育教育已经行不通了,或者仅仅通过开设德育课程,仅仅依靠学生管理部门和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也是不够的。我们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拓宽德育渠道,丰富德育内容,开展有层次性的德育教育。形成一个以德育教学为主、各种活动为辅的德育工作渠道;形成以爱国主义教育、法纪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为主线的德育内容体系;形成以德育教育为主,各种活动潜移默化为辅的德育工作方法体系。构建一个全员参与、全程管理、全方位渗透的德育工作格局,使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全面展开,有效开展。例如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教育活动,如感恩教育、友情教育、价值观教育、家庭美德教育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开展法制、安全教育活动,让学生“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护法”;开展职业指导、创业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利用各种载体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四)突出职业特色,重视学生的自我教育与实践锻炼
职业教育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作为教育者,应正确引导学生尽快适应职业教育角色的变化,以高尚的职业道德、强烈的职业意识为统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具备在岗位上发挥才能的思想基础和职业基础。通过定期开展实习、实训活动或邀请实习单位的管理人员来校为学生讲解职业要求、职业纪律、职业道德规范等方式让学生体验职业道德要求。通过实践锻炼,让学生深入领会职业道德的社会价值。德育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要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坚持以德育人,多层次、全方位开展德育工作,及时更新德育教育理念,不断寻求德育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真正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增强其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促进职业教育又快又好发展。
作者:项纺纺 单位:淮北工业学校
第三篇:中职德育课教学实效性提升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德育课教学实效性的前提和基础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往往是以知识的传授为重点,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较少,关系不融洽,教学效果可见一斑。教学实践证明:建立起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师道尊严”,放下“架子”,走下讲台,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融入到学生中去,以自身的人格力量去感染和教育学生,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提高德育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随着国家教育部德育新大纲的颁布实施,课程改革开展得如火如荼,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认真挖掘德育新课程资源,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精心设计,创设各种教学情境,通过设疑、解惑等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第一,通过别出心裁的导入激发兴趣。好的导入就像磁铁一样,能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如在《职业生涯规划》教材中,讲到求职面试内容时,通过出示猪八戒求职故事的动画视频,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学生,让课堂一下就活跃起来了,使学生在瞬间就呈现出对知识的渴望,很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通过恰到好处的课堂导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提高学习的主动性,顺利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第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解惑激发其兴趣。有了好的开头仅仅是成功的开始,要使课堂教学取得实效,教师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善于通过设疑、释疑、解惑,引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教学《商品和商品经济》时,在学生按照教材上的定义回答什么是商品后,为了让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商品的含义,笔者设置了一个问题:“请问《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得到的金箍棒是不是商品?”课堂气氛一下被激活了,经过同学们的一番争论,最后得出:成为商品的条件应该具备三个,首先要看它是不是物品,其次看它是不是劳动产品,最后看它是否用于交换。这样的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三、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德育课教学实效性的手段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在授课时要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讲授《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这一框内容时就采用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演示法。同学们对“前进的、上升的运动”感觉很抽象,没有直观的印象,很难理解。这时,笔者拿出准备好的一只螺丝让学生仔细观察其形状,从中领悟发展的趋势。而后用极慢的语速重复着:“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同时配合手势让学生感悟上升的、前进的运动是螺旋式的,是既前进又上升的,学生们不是翻书,而是又观察,又冥思苦想,最后终于豁然开朗。笔者这时拿出钢丝钳,把螺丝的尾部夹掉。学生已明白:螺丝是有尾部的,而发展是永恒的,永无终点的,就像被夹掉尾巴的螺丝。这样就使学生对比较深奥的哲学道理有了较形象较感性的认识。
四、课堂教学向校外实践延伸是提高德育课教学实效性的措施
德育实践可以走出课堂,走进社会,把德育课课堂教学向家庭、社会延伸。如职业道德与法律课,在讲到法律知识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去法院观摩庭审过程,采访法官和当事人,并及时总结活动心得,这对帮助学生理解枯燥的法律条文知识非常有益。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影视作品,参观爱国主义、法制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调查、志愿服务活动、半工半读、军事训练、公益劳动、户外拓展等多种形式的校外实践活动。寓德育课教学于社会实践活动之中,引导他们运用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实践活动中的思想道德问题,锻炼学生的思想,让学生在实践中接受教育,在实践中得到提高。从而增强对课堂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德育教师应树立新型教育观,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使德育课成为中职生真心喜欢的一门课程,为全面实现德育课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实效性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王益锋 单位:江苏省盐南中等专业学校
第四篇:中职德育课教学方法探讨
一、课堂内容混搭,让课堂生动起来
“创业指导”是《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学习领域六的学习内容,“依法进行生产经营”是《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五单元——依法从事民事经济活动,维护公平正义中的内容。考虑到它们分属创业与法律的范畴,编者们将它们分别编入了两本教材。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创业与依法进行生产经营又是那么密不可分,互相补充,因此,不妨将两部分内容整合在一起,也来个德育课的项目教学,让学生不仅掌握创业知识,而且懂得依法经营,提升学生的创业意识和法制精神。教师不能为了教而教,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教学内容上的混搭会稍微打破课程体系、教学安排,但却必将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使德育课堂变得灵活、生动。
二、跨学科混搭,让课堂丰富起来
在传统课堂中,各门学科自成体系,教师习惯各人带各人的课,学生习惯分科学习。但学科之间岂能存在“壁垒”?有这样一则报道《“混搭”课堂扮靓三种教学公开周》,其中提到福州三中的一名政治教师和一名地理教师围绕着福州内河的文化传承,上了一堂精彩生动的课。笔者所在学校第一学期的德育课使用的教材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性格、气质是学习领域二“认识自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性格、气质也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重要内容。如果德育课教师和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师能够同台上课,向学生诠释性格、气质,将会是多么生动、丰富的一堂课啊!
三、课堂与创业实践混搭,让能力提升起来
《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学习领域六是“创业指导”,如果教师仅仅把“创业指导”当做课堂内容讲授,不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活动;如果教师仅仅强调学生对“创业指导”知识的掌握,又不免忽视了学生经验与体验的获得。此时若将课堂与创业实践混搭,必将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边是在课堂上学习创业知识,一边是在学校里创业实践;一边是课堂上实践反思,一边是反思后的实践,颇有工学交替的味道。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一定会丰富起来,学生的能力必将得到提升。
四、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混搭,让课堂多彩起来
当前,信息技术已经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它的先进性和优势是毋庸置疑的。源于此,教师们的认识走入了一个误区,认为似乎只有使用信息技术才能进课堂,只有使用信息技术才能算是一堂好课,而忽视了信息技术手段并非适用于所有的教学内容,勉强使用只会适得其反。没有认识到传统的教学手段与信息技术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无须黯然离场。根据教学内容,两者既可以你方唱罢我登场,也可以同课竞技,教师可将两者有机结合,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让课堂变得多彩起来。
五、教学资源混搭,让课堂开放起来
德育课课堂教学改革紧跟教改潮流,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很多德育课教师说德育课不好上,既不像专业课那样是技能的学习,也不像其他文化课那样有章可循,德育课包罗万象,网络如此发达,学生吸收新鲜事物的速度与能力惊人,如果没有充分的准备,德育课教师很难走进课堂。因此,中职德育课应打破课内外的坚冰,洞穿学科之间的壁垒,混搭各种教学资源。教学资源的混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合理混搭课内与课外资源,生活即教育;二是有效混搭学科资源,让德育课更具张力;三是混搭多样的教学评价,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体验成功。
六、教学方法混搭,让课堂灵动起来
教学方法的选择,历来都是让教师犯难的工作。一方面,现在的课堂教学各种教育理论都在起作用,都在指导教学,教学方法五花八门,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由于教师对教学理论理解不够透彻,所以出现了同一个问题谁说都有理,教师搞不清用哪一种或几种方法更好,什么样的方法适于什么样的教学内容等。另一方面,德育课是综合型的社会学科,概念较多,而且比较复杂、抽象,如果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总是照本宣科,必然导致课堂枯燥乏味。同时,德育课要贴近时代、贴近生活,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单一的教学方法难以满足德育课的教学要求,容易造成“理论空洞”,使学生失去兴趣。
作者:邱燕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张集中等专业学校
第五篇:中职学校德育管理问题与对策
一、现阶段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1.德育管理模式与中职教育的发展趋势不相适应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市场经济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中职学校以班主任为主体的德育管理模式已经很难适应现阶段中职学校德育管理的需要。目前中职学校德育管理模式依然沿袭着旧有的德育管理理念,教师在管理过程中依然遵循“师本位”的管理理念,学生在德育管理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更多的是一种无奈的接受,这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参与德育管理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接受管理的意愿也逐步降低,这种德育管理理念指引下实施的管理活动不受学生欢迎,难以取得管理的实效性。同时,管理理念的落后直接影响到管理方式的创新,以师为本的德育管理理念大行其道,决定了其所采用的管理方式、方法也必然是以教师为管理实施权威,这显然与以学生的需要为本的先进德育管理理念相背离,此种管理理念指引下的管理方法,僵化、单一,缺乏人文关怀,缺乏人性关注,这与教育以人为本的总体发展趋势是不相适应的,难以满足现阶段中职德育管理的现实需要。一些教师甚至片面地认为,只要加强管理制度的建设,实行严苛的管理就能够收到立竿见影的管理效果,但是事实却与这些教师的预想大相径庭,高压式的德育管理不仅不能收到良好的德育管理效果,相反,还会严重打击学生参与管理的热情,德育管理不仅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严重影响了德育管理实效性的有效发挥。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构建与中职教育发展趋势相适应的德育管理模式迫在眉睫。
2.德育管理模式受经验的束缚成效不佳
在现阶段中职学校的德育管理过程中,一些教师依然坚持已有的落后管理理念,依然以陈旧的管理经验指导现阶段的德育管理工作,对新的德育管理模式变化缺乏应有的关注,对于德育管理的新问题缺乏深入的研究,对于中职生的特点缺乏了解,还是采用旧有的管理模式开展中职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这样的德育管理工作成效欠佳,难以完成预期的德育管理目标。
3.对德育管理的整体性缺乏应有的重视
中职学校德育管理依然是教师单打独斗,缺乏德育管理的全局观念与整体观念。德育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单凭哪一方面的力量都难以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要想在中职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中取得实效,就必须多个部门密切配合,彼此形成合力,共同参与到管理工作中,以多个部门的有效配合促进德育管理工作的高效实施。
二、促进中职学校德育管理模式有效实施的对策
1.要以管理团队的学习促进德育管理模式的有效实施
在中职学校德育管理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只有改变原有的教师单方面管理的局面,形成中职学校管理团队,以各个部门的有效协调与沟通形成中职学校德育管理的合力,才能够真正收到应有的实效。建立高效的管理团队最重要的就是加强管理团队的学习与培训工作,要根据中职学校德育管理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在管理实施过程中的实际需要,开展相关的培训学习工作,要让管理团队的每个成员都具有现代管理意识,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与时俱进,紧跟管理的新动向与新趋势,以管理团队的学习促进中职学校德育管理模式的有效实施。
2.要以个性化的管理促进德育管理模式的有效实施
在教学中,我们对于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是非常重视的,并且在教学实践中,根据不同学生的知识基础、个性心理特点、智力水平,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中职学校的德育管理中,因材施教的理念同样适用,要想在中职学校的德育管理中收到良好的管理效果,就要求教师与管理部门采用个性化的管理方式开展管理活动,只有采用与不同学生相适应的个性化的管理措施,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从内心深处接受学校的管理,只有这样的管理才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接受管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并且个性化的管理措施能够让每个接受管理的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管理带来的好处,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也会得到很好的提升。中职学校德育管理模式的有效实施,对促进中职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实际上中职学校德育管理模式的实施依然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因此,明确这些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中职学校德育管理模式有效实施对策是本文研究的重要内容。
作者:李卫华 单位:湖北省枝江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