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互动微信德育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家校互动微信德育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家校互动微信德育研究

一、现代家校互动对媒体信息的新需求

学校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受到高度的重视。除了学生在校参与学科学习和德育活动外,家庭教育也是影响学生道德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家校互动建设的德育模式也越来越受到德育研究者的关注。

(一)常见的家校互动方式

家校互动,是指以学校与家庭沟通为基础,互相配合,使孩子受到来自学校和家庭双方共同作用的教育影响力。家校互动传统方式常用的有电话谈、面谈、家长会集体及个体互动等。随着技术发展曾采用过的家校互动方式有手机短信、QQ、论坛、学校网站、博客、微博等。新技术方式的使用,的确解决了传统方式时空交流受限问题,但也因其技术特征带来互动的缺陷。例如短信以文字描述为主,媒体形式单一,字数受限;论坛、博客、微博等解决了媒体形式问题,但是信息传播不及时、针对性不足;学校网站、班级网页等以学校信息单向传播为主,家校互动功能不明显。有的学校把多种方式组合起来,但是平台过多,产生使用困难,有的学校购买专用的家校互动系统,但是费用花销大,不宜普及。

(二)现代家校互动对媒体信息的新需求

智能手机与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网络媒体社交与工具的此起彼伏,造就了微时代和移动微阅读。不少家长不再满足于单向接收学校广播群发的文字短信,基于新工具媒体,家长希望能够更直接、更便利地阅读了解到关于学校教育文化个性的信息,看到自己孩子参与学习、参与活动的真实场景,还希望学校能够创设家校互动交流的便利平台,阅读更多经过过滤推送的教育类知识及媒体资讯。学校也希望通过手机媒体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互动反馈,提高学校教育工作的效率和效益。因而,基于用户需求逐步发展功能的微信平台,受到教育者和家长的青睐。

二、微信平台支持下家校互动的优劣分析

将新技术媒体引入到教育应用,需要教育先行者、教育有心人的探索实践,每一种技术媒体工具,必然有它的优点与不足,从而对应用带来影响。下面分别从优势和劣势方面来分析微信平台支持下的家校互动应用。

(一)微信对家校互动的优势分析

1.信息多样化。

微信支持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多种信息媒介,还支持其他平台的(微博、博客等)网页链接进行分享。微信公众平台支持向订阅家长和学生推送信息、提供自助查询等服务。利用这些特色功能,学校可以延伸建设基于微信平台的德育资源,提供基于微信平台的德育咨询服务。

2.精准推送。

微信公众平台支持分组,针对不同的家庭分发不同的信息。学校可在微信平台建立虚拟班级、学习小组等,针对不同年龄段和不同主题的学生和家长,推送不同的德育教育内容,使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得以加强。

3.时效性强。

基于手机或平板电脑的移动在线阅读,微信的消息推送,有利地提升了家校信息沟通的便利性和互动性。微信的准送与提醒,保证了德育内容的及时传达,减少因接收不及时导致内容过期而降低效能的问题出现。

4.互动功能强大。

微信除了支持常规社交软件的基于图文和音视频的交流形式外,还提供有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公众号可设置基于关键词等规则形式的自动回复,可自定义菜单等。多样化的交互形式,方便向家长和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德育服务。

(二)微信对家校互动劣势分析

1.信息限制。

微信公众平台目前对消息的每天发送数量、图片大小、语音时长、消息样式等方面都有一定的限定。另外,微信列表内容以时间为序列,翻阅困难,因此,为了增强微信文章的主题性,一方面可以设置标签,另一方面可以将博客作为资源的承载体,通过微信链接到博客上,特别是音视频信息的推送。

2.效果难干预。

微信公众平台将信息推送至订阅的家长,以家长阅读为主,双向互动不足,需要协同其他手段促进家长参与相应活动,例如问卷调查的填写、讨论回复等。

3.工作量较大。

将微信应用于德育工作,需要对德育素材进行选取、加工表达、数据采集与统计、效果评估等,对教师信息能力要求比较高,所花的精力和时间比较大,对学校人力资源分配是难题。

三、基于微信平台的家校互动德育模式构建

(一)德育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

学校德育的实施,理论上存在着两种,一种是直接的德育,主要指开设专门的课程进行直接的道德训练落实道德教育,在小学阶段,科目课程是“品德与社会”;另一种是间接的道德教育,即将道德的情感、价值、态度、规范渗透到各科教学、各种活动以及学校整体生活之中。为了突破以灌输、外在控制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德育模式的局限,我国教育理论界和实践界多年进行了不懈探索。迄今为止,德育界提出了主体德育模式、生活德育模式、体验德育模式、欣赏型德育模式、引导——激励模式、行——知——行模式等。这些模式分别基于不尽相同的理论视角或实践经验,体现不同的目标取向、内容取向和方向取向等多个维度,近年来不少学校开展了实证研究。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学校在开展德育工作,结合当前德育目标与任务、结合学校办学理念建立本校德育模式,并设计策划与之配套的技术工具和技术操作实现的模式。

(二)技术实现的理论支持

微信作为传播和交流工具,在承担家校互动的任务时受传播与互动的理论指导。

1.传播理论。

传播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信息交流的社会现象,是由传播者运用适当的媒体,采用一定的形式向接受者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的一种社会活动。教育其实就是一种信息传播活动。根据著名的拉斯威尔传播模式、香农―韦弗的传播模式、贝罗的传播模式,指导德育信息在微信传播内容的设计与编辑,指导传播的信源、信宿与通道等的策划与实践。

2.社会互动理论。

社会互动理论对本研究具有指导意义的几个特征:(1)社会互动以信息传播为基础。(2)只有发生了相互依赖性的行为时才存在互动。(3)社会互动总是在特定的情境下进行的。(4)社会互动会对其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5)人们的互动往往遵循一定的行为模式,具有一定的互动结构。

(三)三种家校互动德育模式

基于微信平台实施的家校互动德育模式,实质上是在传统的间接德育模式作用力、作用频度不足的现实条件下,对间接德育施予的再作用力与再作用模式,以营造道德认知环境、学校与家庭互动的人际氛围,形成教育价值取向和家校互动平台。根据信息传播的主体与作用体,以及人际互动所形成的关系,建立并倡议学校实践以下三种家校互动德育模式。

1.教师模式。

教师建立任教班级的微信群开展家校德育互动。教师可通过群聊、点对点聊的方式,建立与家长、学生的家庭联系与沟通。另外教师建立班级家长标签分组,通过在朋友圈选择分组对象经过筛选的文章资源给家长、孩子阅读。教师模式主要应用于班主任,教师个人与家长、学生个人之间或者家长与家长,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成为日常交流的联系纽带。

2.班级模式。

一个班级由多位教师任教,个人微信群在使用上就受到了明显的限制,如果每位教师都建立一个微信群,那么多个信息传播主体作用在家长身上,会造成信息接收的重叠和冗余。因此,可以通过有组织的班级模式来开展家校互动交流。班级模式以微信公众平台为通道,信源是班级教师共同经营、共同承担,信宿是家长和学生,班级教师通过分工,根据德育目标和活动,对内容进行设计、安排与编辑,实现德育引导、德育控制和德育反馈。班级模式主要应用于学科教师共同体或级组教师共同体,是有组织的、有协同的德育传播模式,它利于学科组或级组德育目标、德育活动的整体传播与渗透、操控与互动反馈。

3.学校模式。

学校模式主要基于学校办学理念、育人目标的顶层设计以及德育活动系统规划,以学校主管德育的工作组作与信息技术组作建设主体,通过活动主题设计、活动编排和技术实现手段等整体策划,配合学校各阶段德育工作开展。学校模式主要应用于全校统一的阶段性主题德育活动,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其内容需经过精挑细选,其形式需进行精心设计,其效果需要可控、可测。

四、基于微信平台的家校互动德育模式的应用案例

每年夏天,游泳安全问题都会被反复强调,但是每年仍然有不少学生溺亡,特别是在暑假,这是一个沉痛的事实。究其原因,除了学生的安全意识淡薄外,还有一部分是家庭原因,因此如果能使家长和学生都时刻保持警醒,建立孩子安全的自我保护意识并落实到行动上,将能更好地防止溺水事件的发生。笔者基于微信平台的家校互动德育之学校模式,按照信息定向阶段、效果评估阶段、行为控制阶段指导活动的设计,在学校层面进行了一次游泳安全的家校德育活动实践。具体案例实践如下:

(一)学校方面策划信息定向

学校作为家校德育的主导者,在前期信息的和后期数据的分析方面都需要做大量的工作。首先是前期设计,在这个阶段,学校的工作主要是根据预设的德育目标、家长和学生的分组类型,遴选合适的德育内容,并对该内容可能产生的德育效果进行前期评估,同时,要对项目进行整体设计,包括对认知作用的内容递进设计、内容系列的频率设计、互动反馈的问题设计等。其次是进行技术处理,在德育内容选取后,要根据内容的技术特点和交互平台特点进行处理,例如文字需要考虑在线阅读的适切性、表达的方式等,图片则要考虑大小清晰度等、视音频还要考虑长短和格式等技术问题。在家校交互方面是直接通过微信、博客还是邮箱,都是技术处理需要考虑的问题。最后,在一个阶段的德育专项实施结束后还需要收集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德育实效,总结项目中的经验和不足,在以后的项目中进行改进。针对游泳安全问题,笔者所在学校依据本学期初的德育活动安排,在学期中开始依托微信平台开展游泳安全的主题德育活动。

(二)微信公众平台信息推送

微信公众平台在学校模式中的主要作用是消息推送。较长的文字、较多的图片以及较长的视音频等信息,可以先放置在博客栏目下,然后在微信的消息推送中采用外挂链接的方式,链接到相应博客地址。在博客中开展相应的互动交流活动,如果是涉及私密的问题,可以在博客中指引师生和家长通过电子邮件进行交流。在本案例中,学校首先把相关内容到博客相应栏目下,然后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完成信息推送。

(三)家长接收信息参与活动

家长已订阅学校微信公众号,并通过学校通知,浏览公众号发出的指定专题资讯,根据学校活动内容安排,可协同家庭成员一起学习学校推送的系列德育内容,一起进行讨论或反馈意见,并形成一定的价值倾向,参与问卷调查、意见回复等在线活动,完成这些主题德育下的亲子活动内容。在游泳安全教育的本案例中,亲子讨论反馈意见汇集到校园博客进行交流。

五、总结与反思

根据笔者所在学校的阶段性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实践证明运用微信平台进行家校德育互动合作能有效提升家校德育合作的实效,能较好地满足家校双方互动需求。另外也反映出一些问题需要解决:第一是内容制作方面。信息内容的精心制作是吸引家长阅读、建立双方共鸣、共情关系的重要方面,因此,高水平的信息表达与制作是德育模式灵魂的重要保障。第二是技术应用方面。虽然微信应用比较方便,但毕竟属于新生事物,再加上博客等综合运用,对于新技术、新媒体应用能力较弱的家长来说,是阻碍其参与互动的重要因素。第三是工作量方面。即使学校把网络德育实践跟日常工作结合起来,也是增大了工作量,这对于中小规模学校来说,人手分配和技术人员支撑不足,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作者:简子洋 龙丽嫦 单位: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方圆实验小学 广州市白云区教育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