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数学教学与德育论文2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第一篇
一、联系实际,用好例题,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兴趣
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油然而生生活处处皆学问的感受,从而促使其在生活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自身知识。例题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把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联系起来的一条纽带。通过例题教学,可达到掌握双基、传授方法、提示规律、启发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在讲例题时,要保证学生听得懂,接受得了。对于一些难度较大,估计学生一时难以接受的例题,要降低难度,给学生一个梯子。这样化难为易,可以稳定学生的兴趣,以利于知识的接受。在心理上也容易使学生产生做事情都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另外,在例题教学中,要积极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学生自己能完成的,尽量让学生去完成,这样有利于提高兴趣,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把分类的思想渗透于教学的始终
初中生有一个最大的弱点就是怕讨论问题,虽然他们有时能把一个问题分成几种情况去理解或加以解决,但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被动模仿,若问及为什么这样分时,他们往往回答不上来,遇到新的问题时,大多会没有思路,束手无策。每一次在教学中,我常常要站在分类思想的高度对学生解题的过程及思想进行指导。这样,经过长时间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会有很大的提高。例如,初中数学教学中常见的有按数分类(实数的分类等);按字母取值范围分类(如二次根式的化简、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及根的情况讨论);按图形分类(如三角形的分类、对圆周角、弦切角定理的证明等);按图形的位置关系分类(如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位置关系的研究)。
让学生了解分类应注意弄清题意及分类的标准;分类之各类间应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分层次分类时,每一次分类只能按一个标准;尽可能使用简化的分类方式。学生掌握了分类思想,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知识、梳理知识和独立获取知识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完善认识结构,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学生会认识到世间万物都并非独立存在,而是相互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认识人与人、人与事的同时,认真进行比较,分清良莠,明辨是非,学生就会自己知道哪些有利于自身发展,那些对自己的成长有害。由此,在学生中就能培养一种良好的氛围,人与人之间形成互帮互助、团结合作、真诚以待、共同提高的关系。
三、尊重学生,适时转变固定思维方法
每一个人都喜欢得到掌声,得到表扬。人的情绪总是在浮动的。初中生由于年龄的原因,心理起伏大,感情容易激动,容易走极端。作为教师就要有“察言观色”的本领。每一天根据实际情况调适自己的心情,同样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后果。增进学生心理健康,需要建立在学生良好的互助关系中。
教育,担负着重要的使命。要用语言和非语言的交流方式及其他技巧来提高其适应能力实现并达到目的。数学教育,只能寓教育之中,通过学习数学解题的方法、步骤,真正理解、掌握概念的本质,进行转化,发挥教科书的内在潜力,浸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使学生从中感悟,进而指导人生的方向。当然,德育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继续探索适应新时期的新方法、新思路,需要我们不断拓宽青年品德教育的新领域,只有如此,才能保证我国青年一代,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朝着光明正大的方向阔步前进,准备为党和国家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陈秋芬 单位:河北省任丘市教师进修学校
第二篇
一、挖掘教材,在无形中内化德育
(一)从小事入手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学生成长于家庭,由父母抚养长大。关爱家庭、感恩父母是一种自然的反哺跪乳之义,并会经教师引导发扬光大。如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单元,课首情境图即是孩子帮助妈妈整理衣服。这样的情境在学生那里会有所见,但不一定有所为。因此,教师透过此图引导学生明白在享受父母的关爱的同时,也需要回报父母、关爱家人,这种感恩之心会明显比日益仪式化的“洗脚”行为有意义的多。
(二)将学生的社会公德心培养寓于平时
如遵守公共秩序、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保护野生动物、节约用水等,是现代人的必备素质。而与此相关之教育素材,或通过情境图,或通过例题与习题等呈现,在教材中随处可见。仅以三年级上册为例,如13页有习题涉及“采用哪些节水方法”、15页有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涉及濒危动物保护、30页有习题涉及超市购物、79页与125页分别有例题与习题涉及观赛、观影、排队购票等。教师适时加入相关公德知识教育,对学生公德心培养是大有裨益的。
(三)做好“五爱”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五爱”公德是我国宪法第二十四条的明文规定,也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显然,五爱教育不应是空洞口号,而应是触手可及与个人生活密切相关的具体小事。这一点,在教材中表现得非常明显。例如,各教材中有多幅与运动及运动场有关的图片,以此引导学生热爱运动非常自然;又如,教材多处出现国旗、或以游览祖国大好河山为背景材料等的练习题目,以此为契机进行爱家乡、爱祖国教育,效果良好。
二、创新教学,将德育教育鲜活化
对小学生来说,数学的学习需要趣味因素,也需要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兼顾二者,需要教师紧扣教材、适当开发新的教学资源作为教材的补充并合理发挥,以多样化的形式使学生更多地受到品德教育的浸染。
(一)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目的和积极的学习心态
学生学习需要有一定的价值,从小的角度说,是利于个人未来的成长;从大的角度说,是服务于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对这种价值的正确认识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保证。因此,教师在讲解与帮助学生学习有关数学知识,如分数、百分数、几何初步知识、比和比例、统计图表时,要适时结合实际说明它们与工农业生产中的某些应用,既可帮助学生体会其实际效用,认识到知识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也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学科的兴趣与内驱力。
(二)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玩”中“乐学”数学
有学生学习了几年数学,以为数学就是没完没了地做题目,而对数学之“美”“趣”等毫无感受与认识。显然这与教师的不当教学行为密切相关,没有能够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与感受数学存在的乐趣,没有能够引导学生从探究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美妙与和谐。因此,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必须要以充分的教育智慧为基础,结合教材与学生的认知特点实际等来开展,以帮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之大美,在“玩”中玩味数学。如玩转魔方挑战赛、24点游戏挑战赛、数独挑战赛七巧板挑战赛等数学游戏,对于帮助学生了解先人智慧、提供才能展示平台,促进数学学习等,意义重大。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与教师的日常引导、鼓励、评价等密切相关,并为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与发展服务。因此,教师要随时注意在具体的数学学习行为中加强对学生数学学习行为细节的引领,以学生感性、详实而细微的认知作为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前奏,把学生的素质教育做实、做透。
三、总结
总之,数学教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需要教师做的,就是细心挖掘,并于课堂教学中自然衔接、适时开展。如此,方能在既促进学生数学个性发展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作者:王素清 单位:河北省正定县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