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MOOC模式下高校德育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mooc的概念
目前流行的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即慕课课程(MOOC)一词,最初源自2008年由加拿大学者戴夫•科米尔(DaveCormier)和布莱恩•亚历山大(BryanAlexander)用来描述曼尼托巴大学斯蒂芬•当斯(StephenDownes)和乔治•西蒙斯(GeorgeSiemens)设计的网络开放课程。斯蒂芬•当斯认为,之所以称为“MOOC”是因为课程更加动态和具有创造性,像电视节目或者数字教科书那样。但其真正发展并引起广泛关注是在201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巴斯蒂安•史朗把他研究生水平的人工智能课程放在了互联网上,吸引了来自190多个不同国家的约160,000名学生注册学习。比尔•盖茨曾经预言:“以后我们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质量最佳的授课内容,这些内容比任何单一的大学都强。”到2013年,这一预言几乎变成现实。MOOC发展到今天,其内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大规模”并不仅仅意味着必须达到具体的学习者数额,而暗含着一种打破传统课堂学习者人数限制的学习新模式。“开放”则意味着课程的学习者不需要是注册的在校学生,也不应当为学习而支付额外任何费用,它是面向所有的学习者共享的。“在线”意味着课程的学习者可以及时得到课程学习情况的反馈,能够在学习的同时与教师或其他学习者进行交流和互动“。课程”意味着需要具备现实情境中课程的基本要素,包括课程的目的、课程学习的群体、课程的组织者与实施者、课程的反馈、课程评价等各方面。综上分析,笔者认为,所谓大规模开放式在线网络课程(MOOC),即是指面向所有学习者的与现实学习情境高度相似的一种免费的网络教育形式。
二、国内外MOOC发展现状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发展的开篇是在美国书写的。在美国,作为互联网与教育相融合的产物,慕课这种新教学模式于2010年初露端倪,特别是在2012年获得了快速发展。目前美国以高校为基础开发应用的MOOC平台主要有:Coursera(课程时代)、Udacity(在线大学)和edX(在线教育平台)。其中,Coursera在全球现已有62所高校(包括多所美国常春藤大学)与其合作,开设了经济学、地球科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人文、历史等628门课程,上百万学生注册学习。Udacity是2012年由斯坦福大学的特龙教授发起创办的,主要由授课讲师组织和设计以及与大型互联网公司共同设计推出,其最大特色在于高度的交互性,课程中的每个知识点都有相应的课程练习和课堂笔记,以及基于微视频的习题答案讲解、在线测试、习题和作业,非常适合学习者的学习需求。edX是2012年9月由MIT和哈佛大学联合创办的非营利性MOOCs平台。截至目前,已经有伯克利大学、德克萨斯大学等高等院校加入平台,其课程包括了人文、计算机科学和电子信息等,其中“Cir-cuitsandElectronics”课程,全世界各地已经有20万学习者注册,学习者从14岁到74岁不等。目前已经有多所名校如耶鲁大学、多伦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在MOOC平台相关德育课程。随着MOOC的蓬勃发展,世界上越来越多的高校以及网络教育公司、网络科技公司积极投入到MOOC的建设之中。在欧洲,OpenepEd是第一个多机构合作的MOOCs平台,参与国家包括英国、法国、俄罗斯、意大利等11个国家,课程涵盖了12种语言和多种主题,课程门类如今已经达到164门,能够为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欧洲人提供低门槛、高质量的网络教育。Futurelearn是由英国12所大学联合发起的首个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服务平台,目前已有来自165个国家的用户报名学习。德国在2013年10月推出了“我的大学”(iVersity)在线教育平台。2013年10月,法国政府推出了“法国数字大学”(FranceUniversiteNu-merique,简称FUN),计划开发自己的MOOC课程。亚洲较有名气MOOC平台是印度的“卡特教育”(EduKart)和日本的“学校”(Schoo);澳洲在2013年3月推出了自己的MOOC平台———“开始学习”(OpenStudy)。2013年6月,拉丁美洲首个在线课程服务平台———Veduca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批MOOC课程,不仅提供圣保罗大学等当地知名学府的教学视频,还提供美国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世界知名高等学府的大规模在线公开课程。慕课的迅猛发展给我国教育领域带来了强烈冲击,尤其引起了高等教育的极大关注。2013年5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加盟edX平台;7月,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加盟Coursera。同年10月,由清华大学打造的全球首个中文版MOOC平台———“学堂在线”正式推出,清华大学的《中国建筑史》、《电路原理》等5门课程、麻省理工学院的《电路原理》以及北京大学《计算机辅助翻译原理与实践》作为首批上线课程对外开放选课,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开始融入MOOC的行列。2013年4月,由重庆大学发起、以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高校为主组建的非营利性、非法人、开放性的中国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正式成立。截至目前,该联盟已有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65所高校加盟,首批上线100门课程。另外“,爱课程网”是我国官方创建的高等教育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它是教育部、财政部启动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支持建设的,主要通过在线社区的方式为学习者提供MOOC式在线学习服务。此外,根据慕课网统计,国内还有网易公开课、新浪公开课、中国网络电视台中国公开课、超星慕课等组织提供中文在线教育服务。
三、MOOC视角下传统高校德育课程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慕课时代是课程高度共享的时代。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慕课与在此之前的传统课程模式以及以广播、电视、网络教育为代表的在线教育模式相比,愈发显示出特有的优势:一是慕课提供免费、优质、精品的课程正好适应了当前互联网发展的趋势,降低了学习者学习的成本和门槛,有利于稀缺教育资源的传播和共享;二是随着平台电脑、智能手机的普及,慕课在线教学模式让学习者真正体会到了学习的高度自由,让学习可以无处不在,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碎片时间来学习。在慕课视角下,反观传统高校德育课程模式,笔者认为其存在以下不足和问题。
(一)教育教学理念较为落后
传统德育课程的教授模式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不太考虑学生的内在需要,仅仅把学生当成一种“容器”,任由教师来“灌输”,重知识灌输轻学生情感体验和师生的互动作用,这样容易造成的结果就是不能有效将外在的道德价值取向转化为学生自身的道德自律,让学生真正拥有道德规范教育中所谓的“德性”。我们知道,学生是道德教育的主体,同时也是自我发展的主体,更是为自己发展承担责任的主体。因此,“德性”的培养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经历一个外部影响不断内化和内在观念逐渐外显的复杂过程,它既需要学习者作为主体的参与和介入,又需要培育和发展学习者独特的道德情感,更需要教师引导学习者最终进入行动的情境。杜威提出,道德知识是道德意识、道德态度、道德实践等的汇总,近似于道德智慧,仅仅借助于“关于道德的知识”的学习是不会实现“道德知识”的终极目的,其间还需要很多环节的支撑。传统德育课程的教学理念的最大弊端就在于缺乏对学生主体性的体认和尊重,忽视了学习者在德育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和情感培养,简单将德育工作和“关于道德的知识”的学习等同起来。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目前高校“两课”开得非常齐备,但德育的实效性却不尽人意,学生中无视生命、考试作弊、不讲诚信、打架斗殴等现象屡见不鲜。
(二)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是目前大部分高校德育课程都是采用大班或者是合班形式进行授课,学生对德育课程的学习内容、时间、地点的选择都处于被动地位,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和积极性。在一项对上海大学“两课”教学有关问题的问卷调查中,有近50%左右的学生认为,大班或合班形式的德育课程十分不利于互动教学的开展,容易产生心理疲劳反应。二是知识传授进程中教学手段的简易化造成了学生消极接受的一种形式化的课堂气氛,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模式,很难激发学生的理论兴趣和主动参与。尽管有些课程使用PPT、多媒体等辅助手段,丰富了教学的形式,但其实质上仅仅只是传统课程的复制,并没有像慕课这样达到一种知识资源和传播技术的有机整合。三是优秀德育师资缺乏。一堂高水平、能够吸引学生兴趣、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德育课程,潜在地要求授课教师具有多方面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例如扎实的专业知识、幽默语言的运用、生动得体的教态、民主课堂的组织,求异创新的教学方法等,这些都是优秀教师应当具备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但在目前的高校德育教学中,具备以上条件的优秀德育师资是非常稀缺的,远不能满足现实学习中学生对高质量德育教学的需求。
(三)课程内容与学生主体的实际相脱节
德育内容是对受教育对象实施德育的基本内涵,其科学、系统与否,直接影响德育目标的实现。笔者认为,目前多数德育课程内容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与学生主体的实际相脱节,具体表现在:一是德育课程内容的层次性和时代感不够强。目前德育的主要途径是通过“两课”进行正规的课堂教学,课程内容一方面存在过度政治化、理想化的倾向,不能满足学生的道德需求欲。另一方面没有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道德内容及时体现在学校道德教育中,德育内容严重滞后,德育评价标准陈旧,不能适应并促进社会的发展。二是有些德育课程所讲授的内容仅限于教材上的理论性知识,教师所传授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往往停留在形而上的理论层面,照本宣科,不注意结合实际,不注重培养学生情商和心理健康,只是一些枯燥乏味的空话,让学生感到事不关己。三是有些德育课程内容不大考虑学生主体的实际需要,离学生的思想实际太高太远,有“空、大、全”的感觉,基本忽视了学生的个别教育,在内容上游离于现实生活之外,较少涉及和考虑学生的内在需要和自我教育,使得师生之间很难产生统一的情感体验,导致学生很难从内心情感上接受或认同德育内容。
四、应用MOOC模式创新德育课程新模式
当前,MOOC正以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全新教学形式和以学生“学”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冲击着我国传统型大学以教师“教”为中心的课堂。MOOC来袭,高校德育课程该如何面对?如何应用MOOC模式创新德育课程新模式,就成为摆在高校德育工作者面前一个亟需认真思考的问题。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德育课程运用MOOC模式的有益探索和实践,并结合当前高校德育课程模式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应当积极引入和借鉴MOOC教学模式,着力探索构建我国高校德育课程MOOC平台,以平台建设为牵引,推动德育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整合优质教学资源,加强教学数据资源建设,最终实现全面提升教学效果的目标。
(一)整合德育课程优质资源,增强德育课程教学效果
高校德育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基础动力和重要保证。当前高校德育课程建设中许多问题实质上就是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建立高校德育课程MOOC平台有助于进一步整合全国思政课建设的优质资源。在教师资源方面,建设高校德育课程MOOC平台,学习者可以充分享受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授课,能够实现全国范围内名师资源的整合和优化,师生之间、学习者之间实时的交流与讨论更是可以将人机对话转变为人人对话,增强学习者对于思想政治理论的反复认识和深刻理解,使抽象的理论变得平易化,有利于缩小教育水平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在教材资源方面,虽然目前一些高校德育课程内容也被制作成视频、音像教材,但绝大部分德育课程还停留在单纯的书本教育阶段,或正在准备将课本知识转换成多媒体影像资料阶段。就其形式上来看,传统高校德育网络课程对资料形式的转换和制作,仅仅是单纯地将课堂讲解内容照搬至屏幕上而已,形式单一僵化,内容陈旧单调,造成僵硬的人机对话。利用MOOC平台开展高校德育教学,学生不仅能充分享受来自各地的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学术资源,更能将同一资源多次重复且无时间限制地重复利用。此外,学习者利用平台上提供的详细的课程指南和目录,可以全面了解开课教师、教学目的、教学时间表、平台工具使用方法等信息,帮助学生对课程的内容有整体的把握,明白自己所处的位置,很容易跟随学习材料一步一步地学完课程内容,必要时也能根据自身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在物质资源方面,高校德育MOOC平台的建设能够突破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时空限制,不局限于固有的物质条件,学习者仿佛身临其境、置身于视频所模拟的现实课堂之中,弥补一些地区因经济发展水平落后而导致的教学条件落后的缺憾,实现物质资源的整合和优化,减少因物质条件的不均等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产生的影响。
(二)引入慕课教学模式方式,推动德育课程教学改革
真正实现对学习者主体地位的尊重,离不开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撑,在教育信息化、教育资源全球共享的大背景下,MOOC的兴起为高校德育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为高校德育课程教学方法的发展与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紧密结合开辟了新的路径。所谓“结合”,远非传统意义上的使用PPT开展教学或使用多媒体设备,更不是当前被广泛提及和使用的网络教育课程。网络教育课程,虽然凭借现代信息辅助技术克服了学习过程中的时空限制,但课程的对象———学生群体依然是以“旁听者”的角色出现,事实上并没有真正参与到课程当中,缺乏教与学的互动交流,其实质仍然是一种单向传播的教育方式,与现实中传统的德育课堂教学并没有什么不同。采用MOOC平台开展德育教学,可以实现课堂教学在互联网中创设与再造。例如,学生以课程的参与者和学习者的角色进行在线学习,具备了教学的"主体身份",也为其发挥主体作用、实现教学互动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同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专业计划、作业安排、课程进度、考务安排、课程资料推荐等教学服务信息,帮助学生全面、自主了解与学习任务紧密相关的有关内容。此外,学生还可以凭借MOOC平台所存储的海量数据,畅享MOOC平台所提供的优质教学资源。从MOOC课程的选择到上课时间的自主协调再到学习资源的重复利用,无不体现了学生充分的主动性,课上自由交流讨论、课下参与教学评价,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消费者和主人。
(三)注重教学数据资源建设,推进高校德育理论研究
截至2013年底,我国高校在校大学生人数已达到2500万人左右。在德育课程教学过程中,积极采用MOOC平台,可以积累形成海量的教学数据信息。传统德育课程的教学数据主要是通过有关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的问卷调查、网络随机调查采集而成,其特征是范围小、随机性、临时性等,并且多数情况下是针对某项科研任务或政策设计提供数据参考。在MOOC教学平台的支持下,对德育课程教学数据的采集可以实现全方位、多维度和长期性,形成丰富多样且具有动态化的德育课程"教学大数据",然后通过云计算、云存储。智能分析等现代技术,可以对这些海量教学数据进行归类、存储和分析,进而为高校德育课程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有力支持。例如,MOOC平台能够在其交流区或者论坛中即时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意见反馈等进行搜集,然后通过信息分析技术对反馈数据的归类分析,自动生成关于德育课程教学的建议,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安排、完善教学方法、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更快更好地接受教育内容。再如,MOOC平台还可以自动记录下每个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对全部学习对象的全部学习行为,包括知识传授的流畅度、在线交流的投入度以及学习的障碍和误区等,都可以在平台中留下痕迹,进而汇集成学生“学数据”,通过数据归类分析和深度挖掘,教师可以有效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改进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设计,实现"因材施教"式的个性化学习服务。
五、关于引入MOOC推动高校德育课程改革一些思考
鉴于高校德育课程MOOC模式的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把MOOC引入我国高校德育课程改革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如何主动迎接挑战、把握机遇,帮助教师和学生掌握在线参与式学习方法,有计划分步骤地尝试和探索MOOC模式是当前我国高校德育课程改革必须思考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通过以下几方面实现改变。
(一)转变高校德育课程理念,形成正确的德育课改价值取向
一是德育课程要从重视意识形态教育向公民素质教育转变。目前高校德育课程充满了浓重的意识形态的规训。从根本上看,德育的主要范畴应当是品德教育,品德教育的核心则是公民素质教育,归根结底是人的素质教育,比如重视环保、诚信、生命、自强、谦虚等方面的教育。二是德育课程要从有利于教向有利于学转变。高校德育教材的编写较强调知识载体性和传授性,对如何有利于教师的教考虑较多,而对如何有利于学生的学考虑较少。因此,德育教材在编写上要强调教学的对话性,即教材应当成为与学生对话的文本和平台,形成一种既有平等沟通又有自我表达的教学互动关系。三是德育课程要将社会发展需要与个体发展需要相结合。我国德育课程的传统是重视道德的规范性而忽视人的自我性,一般将传授本民族、国家的核心价值和美德放在重要的位置,而将发展学生的个性、能力,尊重人的自由和选择置于德育课程的次要位置甚至忽略不计。因此,高校德育课程在理念上就要向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独立思考能力,自我教育能力,道德认知、判断、反思能力的转变。
(二)改变学生学习绩效考核方式,构建科学完善的学业评价体系
通过对国内外应用MOOC平台的考察分析,笔者认为在学生学业评价方面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是在MOOC教学模式下,任课教师无法亲自为每个人的测验、作业以及结业考试进行评判,因为学生的成绩考核包括课堂测验、课后作业以及结业考试都由技术来实现。二是存在作弊的可能性。与传统的大学教育相比,在线测评的水分很大,在MOOC中考试作弊更容易,并且缺乏制度约束和技术监管,这也是网络教育一直难以避免的问题。三是学分认证需要各有关方面的协同配合。在MOOC证书以及学分转化要得到普遍认可的前提下,大学与大学,大学与政府、社会和企业、国与国的教育之间需要协同、达成一致的评价指标。针对以上不足和问题,笔者认为,探索和建立我国高校德育MOOC平台的学业评价体系,首先要将MOOC平台中的德育理论课学习与学生的修业学分实现对接,通过学分来量化和肯定学生在线学习的结果。其次要积极建立和完善MOOC平台标准化试题库,创新试题类型,丰富考核方式,增强知识的应用性,减轻人工考核的压力。三是建议期末考试、结业考试等重要学业评价环节,仍应当采用传统大学教育中的网下考试方式,确保学习者与考试者身份的一致性,避免考试中出现水分和作弊情况。
(三)遵循高校德育规律,探索形成符合高校德育需要的MOOC教学模式
从当前来看,MOOC教学模式在我国高校德育课程建设中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和前景。但是,关于MOOC教学模式的褒贬评论告诉我们,MOOC并非是一种毫无瑕疵的在线教育模式,它不可避免地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和问题,需要我们理性、科学地加以认识和应用。在积极构建和打造我国高校德育MOOC平台建设的进程中,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是如何在准确把握高校德育规律与学生学习规律的基础上,探索形成与高校德育需要相契合的MOOC教学模式。高校德育课具有学生数量广泛、思想理论性强、与社会联系紧密等特点,建设高校德育MOOC平台,必须克服和避免的错误做法就是不讲究适用性,生硬、机械地照搬现有的MOOC教学模式,或者简单套用当前现实德育课堂的教学模式。要从高校德育的具体现状出发,积极借鉴国内外尤其是西方高校德育课程教学的成功经验,突破现实课堂中以单向知识灌输为主的授课方式,努力探索和建设真正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重要教学手段的新教学模式。
六、结语
综上所述,MOOC的兴起和快速发展带来了在线教育的新时代,必将对我国高等教育乃至世界高等教育产生重大影响。面对机遇和挑战,笔者认为,我国高校德育课程应当在把握现实、主动应对的基础上,一方面要全方位开展高校德育课程教学改革,把握MOOC发展所带来的时代机遇,另一方面要积极借鉴吸收国外MOOC德育课程建设的成功实践经验,逐步探索和建立一套符合我国高等教育特色、适应时展的高校德育课程教学模式和体系。
作者:孟汇海 单位:西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