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素养视域下的高校德育工作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媒介素养视域下的高校德育工作,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媒介素养视域下的高校德育工作

1、新媒体:高校德育工作的挑战

1.1新媒体信息多元化,冲击了德育内容

我国传统德育以“内圣外王”的儒家思想体系为根基,建国后的德育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德育的话语体系由统治阶级决定,话语权由统治阶级掌握,在同一时期人们接收的信息都是一元、单向、同质的。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兴起以后,信息进入了“无中心”时代,话语权不再完全由统治阶级控制,每个人都是信息的者和传播者,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群体的各种思潮同时在互联网上涌流,并以几何级数的速度扩散,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去选择、接受,人们在享受文化盛宴的同时,思想上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之中。尤其大学生处在标新立异的年龄,有一定的思考能力,但欠缺辨别能力,容易被网络上各式各样精心包装的西方思潮所诱惑,对学校以弘扬主旋律为己任的德育教学和实践不屑一顾,对主流的价值观持本能的排斥态度。各种西方敌对势力趁机利用先进媒体技术对我国青少年进行文化渗透和意识形态侵袭,宣扬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甚至进行反华、宣传,动摇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念,使得我国德育工作的环境更为复杂,大大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

1.2新媒体信息低俗化,削弱了德育效果

互联网兴起以后,各网站为了赢得更高的点击率,不断迎合受众低级趣味需要,以三xing(性、星、腥)为内容吸引眼球,对生活中传递正能量的真善美视而不见,总是热衷于揭露人性之恶和社会之丑,到处都是耸人听闻的凶杀、贪腐、暴力、绯闻、色情报道,低俗之风愈演愈烈,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大学生与社会接触不多,传媒传递的信息是他们认识社会、构筑社会意象的主要来源,在信息的轰炸中,他们构筑出了一个到处充满暴力、欺诈的黑暗社会的模型,由此他们对学校正面教育比较反感,认为学校道德教育都是对他们的误导和欺骗,因此,低俗信息的泛滥严重削弱了学校德育的效果。大学生是国家的精英,代表国家的未来,他们对高尚、对美德的漠视与反感令人担忧,由此形成的对社会的叛逆心、排斥心或玩世不恭的心态对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都非常有害。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各样的信息通过媒体渗透了大学生的生活,这些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信息网络构成了一个复杂的文化生态,与学校德育工作产生巨大的张力。在越来越发达的网络技术和信息传播技术前,高校应该扩开思路,加强媒介素养教育,主动应对媒体对德育的挑战。

2、媒介素养教育:高校德育新路径

2.1创新德育教育的理念

媒介素养指在人们面对不同媒体中各种信息时所表现出的信息的选择能力、质疑能力、理解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媒体作为信息发源地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传媒的品种、规模、信息量、覆盖面迅速增长,新媒体的发展更是一日千里,大学生生活在信息浪潮的包围中,却没有得到媒介理论的指导和系统的训练以收获良好的媒介素养,远远跟不上时代的需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2年提出“:我们必须让年轻人在一个充斥图像、文字和声音的世界里学会生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不能仅靠单一的灌输,要想内化为他们的思想和行动,就需要重视媒介教育,创新媒介教育的理念、手段和方式,充分发挥媒介素养教育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为大学生穿上了思想的防弹衣,使之能够自觉抵抗有毒有害信息的侵袭,才能真正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2.2提高媒介素养的理论水平

媒介素养教育在英、法、澳等大众传播业发达的西方国家中早已专业化、系统化,而在我国还处在萌芽状态。我国媒介教育的开展亟须将它纳入到正式的教育体系中,将媒介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来抓,设立媒介教育研究机构,普及媒介教育课程,并采取多种教学方式灵活传授媒介知识:或者将媒介素养课程纳入全校公选课或必修课教学系统,把它当做一门独立的课程教授;或者进行跨学科的融入式教学,将媒介素养融入到政治理论课、相关网络信息课、语言课程、艺术课程、传播学课程等;或者在全校范围内开设媒介素养的相关讲座。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课程中将媒介教育理念融入教学体系,逐步提高大学生对媒介的解读、审视和研究水平。

2.3开展媒介素养的实践活动

我国媒介素养实践活动的开展最先是在2006年由上海举办的“离网离视、阳光寒假”活动,此后我国针对青少年的媒介素养实践教育活动逐渐开展,但总体来讲,试点学校和学生都很少,活动开展力度很小,还远远跟不上新媒体发展的时代需要。其实高校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方面拥有较大的自主权,更适宜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参与式教学,由学生利用办公软件、图像处理软件或视频处理软件制作成课件、电子杂志、电子报纸将课程内容进行衍生讲解,提高大学生对多媒体的娴熟运用能力。在课外活动中,由学校学生会和团委组织网页、PPT、DV制作大赛、摄影大赛,增强大学生对声、光、影的了解和制作能力;或鼓励学生团体自办报纸、杂志,并对其进行评比,举办与媒介素养相关的主题辩论赛、演讲赛,激发大学生对媒体的使用热情,增强大学生对媒体的批判性认识和辨别能力。在校外活动中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电视台、广播站、杂志社、网站,鼓励学生采写、编辑新闻报道,既提高学生文字能力,又能深入了解信息的制作、流程,增强大学生对信息的认知能力和分析能力。总之,高校可以利用校园媒体和校外实践基地,搭建广阔平台,开展多项活动,为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创造有利条件。

作者:匡立波 单位:湖南文理学院思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