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科德育途径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学科德育途径,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学科德育途径

一、存在问题

(一)对学科德育认识不足

1.教学管理队伍对学科德育认识不足。教学管理队伍包括:学校分管教学的校领导、教务处等专职教学管理人员、院(系、部)分管教学工作的院长(主任)、教学秘书等教学管理人员。教学管理队伍担负着学科建设日常工作的各项开展,对在学科中开展德育工作有着天然的优势并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长期以来对学科德育认识不足,认为在学科中开展德育工作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责。而且由于学生就业压力所带来急功近利的人才培养思想,致使教学管理队伍的人员只关注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技能,忽略学科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所以在教学计划制定、优秀教师评比、教学成果奖评比等教学管理工作开展中涉及学科德育的内容很少,学科德育被弱化和边缘化。

2.教师对学科德育认识不足。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但是很大一部分教师还是认为在学科中开展德育工作是思想政治理论教师承担的工作。虽有一部分教师知道要开展“育人”工作,但是由于自身意识和水平不高,对在学科中如何开展德育工作认识有限,也无法在教材中挖掘出德育内容,致使广大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专业技能传授上,使学科德育工作“被”忽略。

(二)评价标准缺少德育因素

教学管理部门每学期对教师进行教学评价,但评价的指标大多以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生听课情况、是否运用多媒体课件等指标为主,与德育相关的指标一般是与教师的道德行为有关,明确将学科德育作为评价标准的少之又少。由于评价标准中缺少学科德育的指标,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忽略掉这方面的内容。教学管理部门每年都会组织评选学校的优秀教师或者是教学名师。评选的指标多以教师完成的课时量和教师承担的科研工作量为主。甚至很多学校都是“唯科研论”。承担课题多、多、课题所获资金多的教师在评选中占的优势非常大,也让别人看起来“有面子”。由于评选条件中缺少学科德育指标,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很少关注学科德育。

(三)缺少学科德育沟通平台

由于对学科德育的认识不足,虽然要求教师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的天职,但是很多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缺少搭建各学科之间德育沟通的平台,单纯地认为只要是与德育相关的工作都应是学工部门完成。因此,学科内和学科与学科之间的教师很少针对学科德育的内容进行研讨。交流的缺少导致在教师教学意识中学科德育意识的弱化,久而久之在教师的教学体系中学科德育的内容将“缺失”。

二、对策研究

(一)加强培训提高教师学科德育意识

有什么样的意识决定有什么样的行为。要广大教师自觉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学科德育,必须先提高教师的学科德育意识。教学管理部门通过制度形式规定每学期教师必须接受相应学时的在岗培训以此提高教师的学科德育意识,接受培训的学时可作为职称晋升、年度考核中的继续教育学时,以此提高广大教师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的培训可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学习结束要求教师递交学习心得或学习论文。通过培训和学习论文的思考,目的是让广大教师时刻清楚且意识到各学科和每门课程都有育人的功能,每一位学科的教师有肩负育人的职责。通过培训可使广大教师以更加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真正做到把德育教育融入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通过培训可使教师有意识地挖掘学科中的德育教育资源,传授学业知识的同时渗透德育教育,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自觉加强德育修养。

(二)构建学科德育平台

学科德育的发展较学科的发展相对滞后,除了队伍人员意识淡薄之外,缺少各类学科德育发展的平台也成为影响学科德育发展的重要环节。教学管理部门应该就学科德育的发展构建各类发展平台,以此促进学科德育的进一步发展。

1.构建各学科教师沟通平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德育教育属于显性教育,其他学科的德育知识不可能生搬硬套到该门课程中,需要教师挖掘学科课程中蕴含的德育知识才能呈现,属于隐性教育。由于教师自身水平因素的影响,并不是每一教师都能很好地从学科中完全挖掘出德育知识。此时需要学科教师间的相互学习和沟通,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的沟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德育知识方面的敏感性相对一般教师要高。两个学科的教师沟通有助于专业学科教师从专业知识点中挖掘出德育知识。因此,教学管理部门应为各学科教师构建多种沟通平台。如:建立学科德育发展论坛,让广大教师就学科德育的发展在论坛中讨论,也可以就某一方面的学科德育知识进行探讨;或者建立学科德育之家,给各学科教师提供一定的场地和设施,让各学科教师有机会面对面交流探讨学科德育问题。国内知名的大学都建立教师发展中心,虽然教师发展中心涵盖的内容很多,覆盖面比较广,但很多教师发展中心都有教学咨询服务职能,由学科专业专家组成的团队为学科教师解答问题。一旦教师有了学科德育意识,针对这方面的咨询必定会增加,建立教师发展中的模式对学科德育的发展很有帮助,值得推广。

2.构建学科德育教学平台。上好非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德育比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德育教育效果更有效。教学管理部门可建立学科德育教学网站,网站可由文件精神、学科教师教案、教师上课视频、学科德育教学讨论区等模块组成。教学管理部门组织专家组对有代表性的学科和教案进行网上点评,重点突出学科德育方面的特色和不足。教学管理部门还可安排专家随堂听课,安排现代教育技术部门的人员现场录制学科教师上课情况,然后由专家组进行点评,并将点评意见上传到网站上。专家组的点评除专业点评外,应针对学科德育方面进行重点点评。通过构建网站沟通平台,使广大学科教师吸收专家的点评意见,学习如何挖掘学科中的德育内容,从而提高学科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3.构建学科德育科研平台。学校以教学为中心,科研为辅助,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必须辅以科研工作,没有深入的学科研究是不可能上好学科课程或提高学科课程的“层次”。教学管理部门应鼓励广大教师申报以学科德育为课题的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特别是专业学科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共同申报的项目。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教学管理部门严格考核,督促教师实实在在地研究学科德育,对学科德育项目的优秀成果予以广泛宣传,让广大教师学习借鉴,并对优秀成果大力奖励,激励教师的积极参与。教学管理部门还应与科研部门沟通,在科研课题申报指南中有意识地指导非思政科教师申报学科德育课题,对于学科德育课题未结题的项目允许教师再以主持人的身份主持其他课题的科研项目。在学校中形成教师积极申报学科德育课题项目的氛围,以此达到科研成果反哺教育教学的目的。

(三)完善学科德育制度

教学管理部门通过制定相关制度维护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行,教学管理制度对学校的教学发展有着重要的导向性,良好的教学管理制度对学科德育的发展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

1.各专业培养方案中应体现学科德育要求。专业培养方案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着重要的指向作用,它让师生都清楚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因此教学管理部门在审核各学科专业培养方案时应有意识地对制定目标的学科教师给予学科德育方面的导向,以便于在专业培养方案中增加学科德育内容。

2.各门课程教学大纲中应体现学科德育要求。各门学科教育由具体的各门课程所构成,当专业培养方案中增加学科德育内容后,各门课程教学大纲中相应增加学科德育知识,这样才能更加细化该门学科的德育内容,更有利于提高学科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生可通过入学教育、班会等方式接受本学科德育教育,上《网络安全》课程时,教学大纲辅以网络诚信教育、网络“黑客”法制教育、网络侵权行为教育等,则更有利于提高该门学科的德育教育,也有利于对该门学科的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3.完善管理制度中的学科德育标准。教学管理部门每年都会有一些常规的评比活动,如: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学期教学质量检查、教学成果奖评比、教学名师评比等活动。教学管理部门对这些活动进行评比时应该加重学科德育的标准,检查考核时多关注学科教学是否挖掘学科德育内容,教师上课是否有学科德育内容,教师学科道德行为是否符合规范,教师是否有科研成果道德行为失范问题,评选教学名师时更应以师德为首要评选条件。通过在管理制度中完善学科德育的标准,以此来鞭策教师不仅在课堂上传授学科德育,更应在行动上践行学科德育。

(四)通过竞赛践行学科德育

提高学科德育效果,“言传”非常重要,但“身教”更能让学生感受到“真实性”。促进学科学习,参与学科竞赛是一个非常好的途径,在竞赛中可以通过教师的个人魅力影响、引导和教育学生。如:数学建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机械创新大赛等。学生在参与学科竞赛过程中不仅会遇到知识性的问题,还会遇到很多其他困难,这对大学生在毅力、信念、诚信等方面都是一个很大的考验。作为竞赛的指导教师所表现出的不怕困难、勇于进取、学术风气正派等行为深深地影响着参赛学生。广大学生纷纷以指导教师为榜样,为崇尚科学追求真理不断努力奋斗。教师在进行学科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辅以学科德育的教育,将大大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教学管理部门肩负着教师教书育人工作的导向性和规范性,应针对如何更好地挖掘和传授学科德育知识作出研究和提供平台。“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是社会最需要的,同样也是衡量社会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是否满意的标准,教学管理作为高校的核心管理,应为此作出努力和贡献。

作者:张俊杰 单位:广西梧州学院教务处